教師培訓方案(精選8篇)
ee 為了確保事情或工作能無誤進行,時常需要預先開展方案準備工作,方案的內容多是上級對下級或涉及面比較大的工作,一般都用帶“文件頭”形式下發。那么什么樣的方案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教師培訓方案6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教師培訓方案 1
一、指導思想
以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為指針,以加強教師職業道德和新課程理念建設為核心,以培養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重點,以全面提高教師專業化水平為根本目的,造就一支師德高尚,業務精良,掌握現代教育技術,善于運用新的教育理念實施素質教育的新型教師隊伍。
二、培訓對象
全縣小學教師。
三、培訓目標
通過培訓使教師轉變教育觀念,了解新課程改革的背景,明確課程改革的指導思想、改革內容及有關政策,增強實施新課程的自覺性和責任感。通過對新課程標準和新教材的研究,使教師掌握課程標準,熟悉新教材,具備實施新課程的.能力和水平。
四、培訓原則
1、全員培訓原則。
學校所有一線教師人人參加培訓。起始年級專任教師的培訓先行,并逐步擴展到其他專任教師。
2、學研結合的原則。
針對新課程中出現的熱點、難點、重點問題,確定研究專題,以研促學,以學促改,以改促得,以得促教。
3、主體性原則。
在培訓中積極調動教師參與課改的積極性,鼓勵教師自主學習,自主探究,自我反思。
五、培訓內容
1、新教材培訓。掌握新教材的編寫思路、結構內容、課程功能、課程評價、價值取向和要求等方面的特點。
2、各學科的課程標準培訓。重點學習和研究各學科的課程目標,具體內容和評估要求等。
3、通識性培訓。以《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走進新課程》為重點,學習新一輪課改的教學理念,改革目標及相關政策措施等。
總之,把以上內容歸納為三個題目:《新教材培訓》(35學時)、《學科課程標準培訓》(35學時)、《新課程通識性培訓》(50學時)。
六、培訓時間
8月27日~1月15日
七、培訓形式與管理
以集中培訓為輻射點(實驗教師培訓),以校本培訓為主陣地,以骨干教師培訓為重點,以全員培訓為目標。
1、“課程標準與新教材培訓”原則上按進入新課程的進度實施,即承擔新課程教學任務的教師進入一批,培訓一批。培訓時堅持專題輔導與合作研討相結合,理論學習與應用相結合;集中培訓與校本培訓相結合;在課程標準與新教材培訓時,把備課、說課、做課、評課、教學設計作為活動載體。“通識性培訓”原則上是全員一次性實施,于04年12月前完成。
2、考核基本要求。
(1)《新教材培訓》考核要求:參與培訓活動;完成自學任務,寫好筆記,對一些主要問題寫出自己的心得。
(2)《新課程標準培訓》考核要求:參與培訓活動;完成自學任務;完成一篇教學設計或教學案例并做一節新教材研究課。
(3)《新課程通識性培訓》基本要求:參與培訓活動,完成自學任務,寫好筆記;撰寫一篇反思性文章;進行一次課程改革通識性知識考試。
3、通過培訓,考核合格,記相應學分。此學分既作為“十五”繼續教育學分,又作為實施新課程的上崗必備條件。
教師培訓方案 2
為進一步加強對新教師的培養,促進新教師在教學和教育科研上盡快成熟,不斷提升教師隊伍整體水平,為率先實現教育現代化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持,落實《銅陵市第四中學校本教研制度》和教科室工作計劃,根據《關于中小學新進教師培養管理辦法》要求,結合我校自身特點,經研究,特制定我校新進教師業務培訓的實施方案即新老教師“結對子”活動方案:
一、指導思想
以提高新教師教學水平和教育教學質量為宗旨,立足崗位,注重實踐,促進教師專業化發展。
二、培訓目標
通過培訓,提高新教師掌握新課程教學設計和課堂教學的基本技能,一高新課程教學設計和課堂教學水平,提升實施新課程的能力。
三、培訓要求
1、指導教師的工作要求:
①教書育人,熱愛學生,忠誠教育事業,樹立高尚的師德形象,為新教樹立榜樣,培養高尚的師德。
②指導新教師學習新課標、研究教材、參考資料和學生,按照教育教學規律和學生成長的特點制定并實施適合本學科學生特點的教育教學計劃。
③指導新教師科學合理的.確定教學目標、教學重點和難點,精心設計教學過程和具體的教學環節,高質量的完成教案的撰寫工作。
④每月至少聽徒弟兩節課,課后及時評析,共同研究改進教法的措施。
⑤每月為徒弟上至少一節示范課。指導徒弟撰寫教育教學論文。
2、新教師學習目標:
①熱愛教育事業,認真工作,關心學生,養成高尚的師德。
②認真鉆研教育教學理論,認真備課,認真批改作業,主動爭取師傅的幫助,有疑必問。
③新教師每周跟指導教師聽課不少于1節,每月主動向指導教師匯報教學、科研等方面的工作情況不少于2次,每學期至少上1次匯報課。提倡多聽別的老師的課,特別是本組同教材的課。
④認真參加學校組織的評比課,力爭獲勝。
⑤每學期撰寫一份不少于2000字學習心得體會,至少撰寫一篇教育教學論文。
四、考核辦法:
培訓結束時,將對新進教師進行一下內容的考核,考核結果分為優秀、合格、不合格三個等級。
1、新進教師完成近2年的升學考試的答卷任務,各教師須在認真答卷的基礎上寫出一份不少于1000字的試卷分析。
2、完成一份代表自己水平的1課時教學設計,并制作出1課時課件。
3、提供每學期寫出的一份不少于2000字的學習心得體會。
4、提供每學期不少于30節的聽課記錄。
5、提供每學期寫出的一篇教學論文。
6、檢查新進教師一年的教案與教學后記。
7、新進教師上一節課堂教學匯報課。
教師培訓方案 3
青年教師是我校教師隊伍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教育教學各個崗位上承擔著重要的工作任務。因此,面對教育改革和發展的新任務,學校加強青年教師培養工作顯得越來越重要。為了貫徹落實學校本學期工作計劃,使我校的'青年教師培訓工作進一步規范化、制度化,進一步提高工作實效,促進青年教師快速成長,特制定本學年青年教師培訓方案。
一、指導思想
統一思想,提高認識,加強領導,關心青年教師成長,努力營造青年教師成長的良好氛圍,努力提高青年教師的政治思想素質和業務素質,使之盡快成長為思想素質高、業務能力強、職業道德素養良好的青年骨干教師,成長為我校教育教學工作的中堅力量,使我校教育教學質量再上新的臺階。
二、培養對象
35周歲以內的老師(在我校教過高三兩屆以上的不作硬性要求)。
三、培訓方式
1、集中培訓:學校教學處定期對培養對象進行集中學習培訓,各年級級組長督促并跟蹤培訓情況,每學期不少于10個課時的學習。
2、名師講壇:邀請相關專家或有經驗的教師開展具有實戰價值的專題講座。通過講座交流,提高青年教師的專業能力,為全面提高教學質量提供經驗保障。
3、師徒結對與自主學習:堅持積極有力的推進“老帶新”工作,促進青年教師的快速成長。青年教師培訓最終落在課堂上,通過自主跟蹤聽課、推門聽課、匯報上課等形式來完成。通過聽課、評課,及時總結經驗教訓,進一步提高授課能力和水平。每學期,每位青年教師至少安排一節過關匯報課,由指導教師、科組長和備課組長等共同考評過關。
4、教學能力大賽:每學期在青年教師中開展書法、教學設計、說課等教學基本功比武,并在每學期期末評選出優質課堂和優秀教案。
5、學習交流:校內各學科以專題方式有針對性地解決教師教學中存在的常態性問題,各備課組深入研究學情、探討教法。在條件成熟的前提下組織教師外出觀摩學習。
四、具體安排:
1、20xx年9月:高一年級新教師培訓:備課、上課等基本要求。
主講:陳淑玲、向國慶、蘇渝萍。
2、20xx年10月:教師集中培訓:師徒結對儀式;專題講座。
主講:彭銀祥、李和、楊金云。
3、20xx年11—12月:老師匯報課,教學能力比武。
4、20xx年1月:老師集中培訓,師徒結對經驗交流;專題培訓。
5、20xx年3月:學期交流小結,獎勵各項教學的優秀者,集中培訓。
6、20xx年4——5月:優質課堂評比,教學能力比武。
7、20xx年6月:學年培訓總結,表彰優秀。
教師培訓方案 4
一、指導思想:
教學質量是學校的生命,教育科研體現學校辦學水平,教師專業成長是學校發展的關鍵,增強學校教師科研意識,提升教師科研能力,為了開闊我校教師視野,積極汲取先進教育理念,學習優秀教育管理經驗,提升教育教學水平,提高教育教學的實效性,進一步推進新課程改革,提高課堂教學質量,增強我校教師執行新課程的能力,培養和樹立一批教學新秀和教學名師,加強校際間的橫向聯系,增強學校的向心力和教師凝聚力,特制定我校教師外出學習考察方案。
二、組織領導:
組長:xx
三、學習培訓人數:
15人左右。
四、學習考察地點:
上海xx學校
1、希望與上海有關學校建立長期結對友好關系,以求得到長期不斷的支持。
2、希望上海相關學校能派出名師來我校實地示范、指導。
五、時間安排:
六、經費來源:
1、上海xx的支持。
2、學校公用經費出一部分。
3、因考慮到暑假,可安排適當的旅游路線,費用自理。
七、參加外出培訓教師的選定原則:
1、外出聽課活動,以課堂教學較優秀、有潛力的年輕教師為主,目的是使他們通過學習能快速成長,在以后的教學大賽中取得好成績;
2、選定以能立足于晏家教育,有教育理想的人,能把教育當成事業的`有抱負的人。
3、為了拓寬工作思路,加強工作的創新精神,學校領導可適當參加所負責工作的一些培訓活動。
4、參加外出培訓教師在培訓前要提交培訓志愿申請書;
八、外出學習考察要求:
1、所有外出學習的教師必須聽從學校安排。注重自身及財產安全,并做好外出學習有關事宜。確保學習活動取得切實成效。
2、參加人員要高度重視外出學習寶貴時間,明確學習目的。通過學習考察,把新的教育教學理念、新課程改革及課程教學經驗帶回來,推動學校教育教學工作整體提升。
3、帶著問題交流學習。參與學習考察的教師要帶著問題與考察學校的名師相互交流,力爭通過學習考察,解決本人在教育教學中遇到的某一方面或某一個問題。
4、嚴守工作紀律。外出學習考察期間,各教師要嚴格遵守組織單位的作息時間,規章制度,樹立良好的教師形象,維護學校聲譽。
九、參訓教師須知:
1、外出學習考察期間,各教師要安排好自己所有工作。不得影響正常的日常學習。
2、學習考察活動結束后,外出教師要及時書寫并上交外出學習考察情況總結和交流材料(心得體會),包括文字材料和圖片或音像材料。(如學校有需要,要求外出學習考察教師向學校教師上匯報課或專題講座。)
3、參加培訓教師在培訓結束后要有不少于1000字的學習心得;
4、參加培訓教師在培訓結束后要在本組的教研活動中,和全組教師交流學習心得;或在全校教師會上和全體老師作交流;
5、參加培訓教師在培訓期間要積極學習,多和專家或其他參加學習的老師交流。
教師培訓方案 5
一、指導思想
為進一步落實我校青年教師培養制度,規范青年教師培養工作,切實提高青年教師培養的有效性和針對性,本著“分類培養分層評價分步提高”的指導思想,促進全體青年教師教育、教學和教科研的基本技能的提升,為學校的可持續發展提供充實的后備力量。
二、培養對象
8年以內的青年教師。
三、具體措施
1、加強師德師風建設,塑造教師健全的人格。
“學高為師,身正為范”,師德師風是教師職業的靈魂。在新的形勢下,加強師德師風建設,塑造教師健全的人格,是教師培養的首要工作。目前,對教師的師德要求絕非僅停留在“敬業、愛崗”上,更要塑造教師健全的人格,以教師高尚的人格力量對學生進行潛移默化的教育,“潤物無聲勝有聲”,才是教育的最高境界。學校要逐步給他們壓擔子,促使他們早日成為各級各類的骨干。
2、加強教育科研理論培訓,提高教師專業素養。
(1)堅持參加各類培訓和學科組活動,不斷提高理論修養和業務水平。
(2)創造機會組織青年教師外出聽課學習,及時上交學習心得。
(3)規定每學期讀一本教育理論的書籍,并上交讀書筆記。
(4)規定青年教師每學期參加一次各級論文評比或在相關刊物上發表。
(5)組織青年教師參加或主持課題研究。
3、實施“導師制”,促進教師專業化成長。
在學科教學中,由教務處指定骨干教師為指導導師,與青年教師結成“一對一”的師徒幫帶關系。指導導師要指導青年教師樹立先進的教育理念,全程指導常規教學的各個環節,包括:
(1)教學計劃的制定及總結的書寫;
(2)備課及教案書寫;
(3)作業批閱及學生學習評價;
(4)課堂教學過程的指導(說課、跟蹤聽課、評課);
(5)習題選編及命題判卷;
(6)了解學情及教學輔導等。
在教育工作中,由政教處指導有經驗的班主任,與青年教師結成師徒幫帶關系。指導導師應指導青年教師參與班主任的各項工作,使青年教師盡快適應管理工作的各項要求。包括:
(1)班級工作的計劃和總結的'書寫
(2)組織學生開班、團會
(3)詳細記錄與學生的一次談話
(4)組織學生進行課外活動
(5)組織學生進行早鍛煉
(6)組織學生進行社會實踐
4、創造機會,促進青年教師苦練基本功
(1)組織青年教師參加每年兩次的蘇南模考,并進行統一閱卷。
(2)組織青年教師參加每年一次“百花獎”賽課,成績優異的推薦參加各級青年教師基本功大賽。
(3)每學期組織一次青年教師教學設計和教學反思的評比。
(4)組織青年教師承擔班主任或管理學生社團的工作。
5、建立青年教師“成長檔案”,包括:
(1)指導導師的聽課筆記、評課紀錄。
(2)青年教師的匯報課、“百花獎”評課、基本功大賽等教案及反思。
(3)青年教師教學設計、隨筆、工作總結等。
(4)青年教師班主任工作的考核。
6、加強對青年教師的考核和評估
(1)教務處每學期末組織聽一節新教師考核課,并進行相關評優活動。指導教師做好安排,并且作好評課總結。
(2)教務處組織檢查青年教師的聽課筆記及記載表、教案、作業批閱情況,檢查指導教師的聽課筆記及記載表等文本資料。期中、期末各一次,平常隨時檢查。
(3)每一學年,由教務處、政教處等部門組織對青年教師進行一次綜合考核評估,其中包括學生座談調查,青年教師的專業素養的考試、聽課等。對每一個教師做一個綜合評價,存入成長檔案。
教師培訓方案 6
一、培訓目標
1.提升教學技能
提高教師的教學設計能力,使其能根據課程標準和學生特點設計出高質量、有針對性的教學方案。
增強教師的課堂管理能力,有效應對課堂上出現的各類問題,營造良好的教學氛圍。
提升教師的教學評價能力,能夠運用多元化的評價方式全面、客觀地評估學生的學習成果。
2.更新教育理念
使教師了解國內外最新的教育趨勢和教育改革方向,引導教師將現代教育理念融入日常教學。
促進教師樹立以學生為中心的教育思想,關注學生的全面發展和個性化需求。
3.拓展學科知識
加深教師對所教學科專業知識的理解和掌握,拓寬學科知識的廣度和深度。
幫助教師了解學科前沿知識和跨學科知識,培養教師的綜合素養,為開展綜合性教學活動奠定基礎。
4.促進教師專業成長
通過培訓,培養教師的教育科研意識,提高教師開展教育科研的能力,鼓勵教師將教學實踐與教育研究相結合。
提升教師的團隊協作能力和溝通能力,促進教師之間的經驗交流與合作,形成良好的教師專業發展共同體。
二、培訓對象
全體在職教師
三、培訓內容
1.教育教學理論
現代教育理念解讀:包括建構主義學習理論、多元智能理論、人本主義教育理論等,分析這些理論對教學實踐的指導意義。
教育政策法規:學習國家和地方最新的教育政策、法規文件,如課程標準、教師職業道德規范等,明確教育教學的方向和準則。
教育心理學:掌握學生的心理發展規律、學習動機、學習策略等內容,以便更好地理解和引導學生學習。
2.教學技能提升
教學設計與實施:學習教學設計的基本要素、方法和流程,包括教學目標的確定、教學內容的組織、教學方法的選擇、教學媒體的運用以及教學過程的設計。同時,結合實際案例分析優秀教學設計的特點,并進行教學設計的實踐練習。
課堂管理技巧:探討課堂管理的目標、原則和方法,如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制定課堂規則、處理學生的不良行為、營造積極的課堂氛圍等。通過案例分析、角色扮演等方式,讓教師掌握有效的課堂管理策略。
教學評價與反饋:學習教學評價的類型(如形成性評價、終結性評價)、方法(如測試、作業評價、課堂表現評價)和工具(如試卷編制、評價量表設計),掌握如何根據評價結果為學生提供及時、有效的`反饋,以促進學生的學習。
3.學科專業知識拓展
學科知識深化:針對不同學科,邀請專家或資深教師對學科核心知識、重點難點進行深入剖析,梳理學科知識體系,提高教師對本學科知識的理解和應用能力。
學科前沿與跨學科知識:介紹學科的最新研究成果、發展趨勢以及跨學科融合的案例,拓寬教師的學科視野,激發教師在教學中引入前沿知識和跨學科內容的意識。
4.教育科研能力培養
教育科研方法:講解教育科研的基本步驟、常用方法(如調查研究法、行動研究法、實驗研究法)和研究方案的設計,使教師掌握開展教育科研的基本技能。
課題申報與論文寫作:指導教師如何選題、撰寫課題申報書和教育科研論文,包括文獻綜述的撰寫、研究思路的闡述、研究方法的說明以及研究成果的呈現等內容。同時,分享課題申報和論文發表的經驗與技巧。
5.教師綜合素質提升
信息技術應用能力:培訓教師掌握常用的教學軟件(如PPT、希沃白板等)、在線教育平臺(如釘釘、騰訊課堂等)的使用方法,以及如何利用信息技術手段優化教學過程,如制作多媒體課件、開展線上教學、進行教學資源的整合與共享等。
團隊協作與溝通能力:開展團隊建設活動,培養教師的團隊協作精神和溝通能力。通過小組討論、項目合作等方式,讓教師學會在團隊中有效地表達自己的觀點、傾聽他人的意見,共同解決問題,提高工作效率。
四、培訓方式
1.集中培訓
邀請教育領域的專家學者、知名校長或優秀教師進行專題講座,系統講解教育教學理論、前沿動態、教學技能等內容。講座時間可根據內容安排為半天或一天,中間適當安排休息和互動環節。
組織教師觀看優秀教學案例視頻,觀看后進行小組討論和分析,引導教師從案例中學習先進的教學方法和策略。每次視頻觀看時間約為1-2小時,討論時間為30分鐘至1小時。
2.小組研討
將教師分成若干小組,每組8-12人,圍繞特定的培訓主題(如教學設計、課堂管理等)進行研討。小組研討可以采用頭腦風暴、案例分析、問題解決等形式,鼓勵教師積極參與,分享自己的經驗和見解。每次小組研討時間為2-3小時,定期開展,如每周一次。
在小組研討過程中,安排一名組長負責組織討論、記錄討論內容,并向全體教師匯報小組討論結果。同時,培訓導師可巡回指導各小組討論,及時解答教師的疑問,引導討論方向。
3.實踐演練
根據培訓內容,安排教師進行實踐演練。例如,在教學設計培訓后,教師根據指定的教學內容進行教學設計,并在小組內進行試講,其他教師進行觀摩和評價。實踐演練時間根據具體內容而定,試講時間一般為20-30分鐘,評價反饋時間為30-45分鐘。
在課堂管理培訓中,設置模擬課堂場景,讓教師扮演教師和學生的角色,體驗和實踐課堂管理技巧。模擬課堂時間可安排為1-2小時,結束后進行總結和反思。
4.在線學習
利用網絡學習平臺,為教師提供豐富的在線學習資源,包括教育教學視頻、電子書籍、學術論文等。教師可根據自己的時間和需求自主選擇學習內容,并完成相應的在線測試或作業。
建立教師在線交流社區,教師可以在社區內發布自己在培訓過程中的心得、疑問,與其他教師進行交流互動。同時,培訓導師也可在社區內及時回復教師的問題,發布培訓通知、學習資料等信息。
5.師徒結對
組織新老教師結成師徒對子,發揮骨干教師的傳幫帶作用。師徒之間通過互相聽課、評課、交流教學經驗等方式,促進新教師的快速成長。師徒結對活動持續一個學期或一學年,要求師徒之間每月至少互相聽課2-3節,并做好聽課記錄和交流反饋。
定期召開師徒結對經驗交流會,邀請優秀師徒分享他們在結對過程中的成功經驗和做法,為其他師徒提供借鑒和參考。
五、培訓時間安排
本次教師培訓為期一學年,具體時間安排如下:
第一學期
1.第1-2周:培訓啟動儀式,介紹培訓方案、目標和要求;進行教育教學理論基礎培訓,包括現代教育理念解讀和教育政策法規學習。
2.第3-6周:教學技能提升培訓,重點開展教學設計與實施培訓,包括教學設計理論講解、優秀案例分析和實踐練習;同時穿插小組研討,對教學設計進行深入討論。
3.第7-10周:繼續教學技能提升培訓,進行課堂管理技巧培訓。通過專題講座、案例分析、模擬課堂等方式,讓教師掌握課堂管理的方法;每周安排一次小組研討,分享課堂管理經驗和問題。
4.第11-14周:開展學科專業知識拓展培訓,針對不同學科進行學科知識深化培訓,邀請專家或資深教師對學科核心知識進行深入剖析;組織教師觀看學科前沿知識講座視頻,并進行在線討論。
5.第15-18周:進行教育科研能力培養培訓,包括教育科研方法講解、課題申報書和論文寫作指導;教師開始選擇課題方向,撰寫課題申報書初稿,并在小組內進行交流和修改。
第二學期
1.第1-4周:繼續教育科研能力培養培訓,完善課題申報書,并組織課題申報評審;同時開展教育科研論文寫作指導,教師開始撰寫論文。
2.第5-8周:進行教學評價與反饋培訓,學習教學評價的類型、方法和工具;結合實際教學案例,進行教學評價實踐練習;開展小組研討,探討如何根據評價結果改進教學。
3.第9-12周:教師綜合素質提升培訓,重點培訓信息技術應用能力,包括常用教學軟件和在線教育平臺的使用;開展實踐演練,教師制作多媒體課件并進行展示;同時開展團隊協作與溝通能力培訓,組織團隊建設活動。
4.第13-16周:師徒結對活動總結與經驗交流,評選優秀師徒;教師對培訓內容進行全面復習和總結,整理培訓資料和學習成果;組織教師進行培訓結業考核,包括教學設計、教學評價、教育科研論文等方面的考核。
5.第17-18周:培訓結業儀式,頒發結業證書,表彰優秀學員;對培訓效果進行評估和反饋,收集教師對培訓的意見和建議,為今后的培訓改進提供參考。
六、培訓考核與評估
1.培訓考核
考勤考核:記錄教師參加集中培訓、小組研討、實踐演練等活動的出勤情況,出勤次數占總培訓次數的90%以上為合格。
作業考核:根據培訓內容,布置相應的作業,如教學設計、教學評價方案、教育科研論文等。對教師的作業質量進行評分,作業成績達到60分以上為合格。
實踐考核:通過實踐演練、師徒結對聽課評課等方式,考核教師在教學實踐中對培訓內容的應用情況。實踐考核成績根據教師的教學表現、課堂管理效果、學生反饋等方面綜合評定,成績達到60分以上為合格。
結業考核:在培訓結束時,組織教師進行結業考核,考核內容包括教育教學理論知識、教學設計、教學評價、教育科研等方面。結業考核成績達到60分以上為合格,考核合格者頒發結業證書。
2.培訓評估
教師滿意度調查:在培訓過程中及結束后,通過問卷調查、座談會等方式,收集教師對培訓內容、培訓方式、培訓師資、培訓管理等方面的滿意度評價。根據教師的反饋意見,及時調整和改進培訓工作。
教學效果評估:通過對比教師培訓前后的教學成績、學生對教師教學的評價、課堂教學觀察等方式,評估培訓對教師教學效果的提升情況。分析培訓對教師教學行為和學生學習成果的影響,為培訓效果提供實證依據。
教育科研成果評估:統計教師在培訓后參與課題研究、發表教育科研論文的數量和質量,評估培訓對教師教育科研能力的促進作用。
七、培訓管理
1.成立培訓領導小組
由學校領導、骨干教師等組成培訓領導小組,負責培訓方案的制定、培訓過程的組織協調、培訓資源的調配以及培訓考核與評估等工作。
2.培訓師資管理
邀請的專家學者、優秀教師等培訓師資應具備豐富的教育教學經驗和較高的專業水平。在培訓前,與培訓師資進行充分溝通,明確培訓目標和內容要求;在培訓過程中,對培訓師資的教學質量進行監督和評估,及時反饋教師的意見和建議,確保培訓質量。
3.培訓檔案管理
建立教師培訓檔案,記錄教師的基本信息、培訓考勤、作業完成情況、考核成績等內容。培訓檔案作為教師專業發展的重要資料,為教師的職稱評定、評優評先等提供依據。
八、培訓預算
本次教師培訓預算總計xx元,具體預算如下:
(一)師資費用(xx元)
1.專家講座費用:邀請xx位專家學者進行專題講座,每位專家講座費用預計xx元,共計xx元。
2.優秀教師指導費用:邀請本校和外校優秀教師擔任培訓導師和實踐指導教師,預計支付指導費用xx元。
(二)培訓資料費用(xx元)
1.教材與書籍購買:購買教育教學理論、學科專業知識、教育科研方法等方面的教材和書籍,預計費用xx元。
2.在線學習資源費用:購買網絡學習平臺的使用權限、電子書籍、學術論文數據庫等在線學習資源,預計費用xx元。
(三)培訓設備與場地費用(xx元)
1.培訓設備購置:購買培訓所需的教學設備,如投影儀、音響設備、電腦等,預計費用xx元。
2.培訓場地租賃:租賃開展集中培訓、實踐演練等活動的場地,預計費用xx元。
(四)其他費用(xx元)
1.培訓證書制作費用:制作教師培訓結業證書,預計費用xx元。
2.交通、餐飲補貼:為參加集中培訓的教師提供交通、餐飲補貼,預計費用xx元。
3.不可預見費用:預留xx元作為培訓過程中的不可預見費用。
教師培訓方案 7
一、培訓目標
1.提升教師專業知識水平:加深教師對所教學科的理論知識理解,包括最新的學科研究成果、課程標準的深入解讀等,使教師能夠更準確、全面地傳授知識。
2.增強教師教學技能:提高教師在教學設計、課堂管理、教學方法運用、教學評價等方面的能力,以提高教學質量,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和主動性。
3.培養教師教育創新能力:鼓勵教師在教育理念、教學模式、課程資源開發等方面進行創新,以適應不斷變化的教育環境和學生需求。
4.促進教師團隊協作與溝通能力:加強教師之間的交流與合作,營造良好的教學研究氛圍,共同解決教學過程中遇到的問題。
二、培訓對象
全體在職教師
三、培訓內容
(一)專業知識培訓(30%)
1.學科前沿知識講座:邀請高校專家、學科教研員等,定期開展各學科前沿知識講座,介紹學科最新發展動態、研究熱點和趨勢,拓寬教師的學術視野。
2.課程標準解讀與教材分析:組織骨干教師對各學科課程標準進行深入解讀,對比不同版本教材,分析教材編寫意圖、結構體系和內容特點,幫助教師準確把握教學目標和重難點。
(二)教學技能培訓(40%)
1.教學設計與實施:
開展教學設計理論培訓,包括教學目標設計、教學內容組織、教學方法選擇、教學過程安排等內容。
通過案例分析、小組研討和實踐操作,讓教師掌握不同類型課程(如新授課、復習課、實驗課等)的教學設計方法,并能夠根據學生實際情況進行優化。
組織觀摩優秀教師示范課,學習優秀的教學設計和課堂實施技巧,課后進行評課研討,分析示范課的優點和可借鑒之處。
2.課堂管理技巧:
學習課堂管理的基本理論和方法,如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營造積極的課堂氛圍、處理學生問題行為等。
分享和討論實際課堂管理中的案例,讓教師了解不同情境下的應對策略,提高教師應對課堂突發情況的能力。
3.教學方法與手段創新:
介紹現代教育技術在教學中的應用,如多媒體教學、在線教學平臺、教育軟件等,培訓教師掌握相關技術工具,提高教學效率和趣味性。
推廣多樣化的教學方法,如探究式教學、合作學習、項目式學習等,通過工作坊的形式讓教師親身體驗這些方法的實施過程,引導教師根據教學內容和學生特點靈活運用。
4.教學評價與反饋:
學習教學評價的'基本理論和方法,包括形成性評價、終結性評價、評價指標設計等,使教師能夠科學、全面地評價學生的學習效果。
培訓教師如何利用評價結果進行教學反饋,調整教學策略,促進學生的學習改進。
(三)教育創新能力培訓(20%)
1.教育理念更新:
組織教師學習現代教育理念,如素質教育、個性化教育、終身教育等,引導教師轉變教育觀念,關注學生的全面發展和個性差異。
開展教育改革熱點問題研討,如教育公平、課程改革、新高考改革等,讓教師了解教育改革的方向和要求,增強教育改革的意識。
2.課程資源開發與整合:
培訓教師如何開發校本課程資源,包括結合學校特色、地方文化和學生興趣,設計校本課程內容和教學活動。
指導教師進行課程資源的整合,如跨學科課程資源整合、線上線下課程資源融合等,以豐富教學內容,提高課程的綜合性和實踐性。
3.教育科研方法:
介紹教育科研的基本流程和方法,如課題選題、研究方案設計、數據收集與分析、研究報告撰寫等,提高教師的教育科研能力。
鼓勵教師參與課題研究,為教師提供課題申報指導和研究過程支持,促進教師將教育實踐與教育科研相結合。
(四)團隊協作與溝通能力培訓(10%)
1.團隊建設活動:
組織教師參加團隊拓展訓練、戶外團建等活動,增強教師之間的信任和默契,培養團隊合作精神。
通過小組合作完成教學任務、項目式學習等活動,讓教師在實踐中體驗團隊協作的重要性和方法。
2.教師溝通技巧:
開展教師溝通技巧培訓,包括與學生溝通、與家長溝通、與同事溝通等方面,提高教師的溝通能力和人際關系處理能力。
組織教師進行溝通案例分析和模擬演練,讓教師在實際情境中掌握有效的溝通策略。
四、培訓方式
(一)集中培訓(40%)
1.專家講座:邀請教育領域專家、學者、優秀教師等進行專題講座,系統傳授專業知識和教學技能。講座內容豐富、理論性強,能夠為教師提供高屋建瓴的指導。
2.工作坊:針對特定的教學技能或教育創新主題,組織教師參加工作坊。工作坊通常由培訓師引導,教師通過小組合作、實踐操作、頭腦風暴等方式深入學習和體驗,具有較強的互動性和實踐性。
3.案例研討:收集各類教學案例,包括優秀案例和問題案例,組織教師進行分析和討論。通過案例研討,教師可以從實際案例中學習經驗、吸取教訓,提高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二)校本培訓(30%)
1.師徒結對:發揮骨干教師的傳幫帶作用,為新教師或需要提升的教師安排經驗豐富的導師,進行一對一的指導。師徒之間通過聽課、評課、備課等活動,共同成長。
2.校內公開課與評課:定期組織教師開展校內公開課活動,每位教師都有機會展示自己的教學風采。課后組織教師進行評課,從不同角度對公開課進行評價和分析,促進教師之間的相互學習和交流。
3.校本教研活動:以學科教研組或備課組為單位,開展校本教研活動。圍繞教學中的實際問題,如教學重難點突破、教學方法改進、學生學習困難分析等,進行深入研討和實踐探索,形成具有本校特色的教學策略和方法。
(三)在線培訓(20%)
1.網絡課程學習:利用在線教育平臺,為教師提供豐富的網絡課程資源,涵蓋各個培訓主題。教師可以根據自己的時間和需求自主選擇課程進行學習,系統學習相關知識和技能。
2.在線研討與交流:建立教師在線學習社區,教師可以在社區內發布問題、分享經驗、參與討論。培訓組織者可以定期發布研討話題,引導教師圍繞教育熱點問題和教學實踐問題進行深入交流,拓寬教師的思路。
(四)自主學習(10%)
1.閱讀教育書籍與期刊:鼓勵教師自主閱讀教育類書籍、期刊和論文,了解教育領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和實踐經驗。學校可以定期推薦優秀的教育讀物,并組織讀書分享會,促進教師之間的知識共享。
2.教學反思與行動研究:引導教師養成教學反思的習慣,定期對自己的教學過程進行反思,總結經驗教訓。在此基礎上,鼓勵教師開展行動研究,針對教學中的問題進行有計劃的研究和改進,不斷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
五、培訓時間安排
1.長期培訓計劃:培訓為期一學年,分為四個階段。
第一階段(第1-3個月):以集中培訓為主,開展學科前沿知識講座、課程標準解讀和教學設計理論培訓,奠定教師的專業知識和理論基礎。
第二階段(第4-6個月):集中培訓與校本培訓相結合。在集中培訓中進行課堂管理技巧、教學方法創新和團隊建設活動;校本培訓中開展師徒結對、校內公開課與評課,讓教師將所學理論應用到實踐中,同時加強教師之間的交流與協作。
第三階段(第7-9個月):集中培訓、校本培訓和在線培訓并重。集中培訓進行教學評價與反饋、教育理念更新的培訓;校本培訓繼續開展校本教研活動;在線培訓通過網絡課程和在線研討,深化教師對教育創新能力和溝通技巧的學習。
第四階段(第10-12個月):以校本培訓和自主學習為主。在校本培訓中組織教師進行教育科研成果展示和交流;自主學習方面,鼓勵教師進行教學反思和行動研究總結,同時開展讀書分享會,分享一學年的學習心得。
2.短期培訓安排:
每周安排:每周安排一次集中培訓或校本培訓活動,每次活動時長為2-3小時。集中培訓一般安排在工作日下午或周末;校本培訓可根據學校實際情況安排在學科教研活動時間或課余時間。
每月安排:每月至少安排一次在線培訓活動,如網絡課程學習、在線研討等,每次活動時長為1-2小時。教師可在規定時間內自主安排參與。
六、培訓考核與評價
1.考核方式
培訓考勤(20%):嚴格記錄教師參加各類培訓活動的出勤情況,包括集中培訓、校本培訓、在線培訓等。遲到、早退、曠課等情況將按一定比例扣除分數。
培訓作業與任務完成情況(30%):根據培訓內容,布置相應的作業和任務,如教學設計、教學案例分析、教育科研論文等。教師需要按時、高質量地完成作業和任務,由培訓教師進行評價打分。
課堂實踐考核(30%):通過聽課、評課的方式,觀察教師在課堂教學中的表現,重點考核教師在教學設計實施、教學方法運用、課堂管理和教學評價等方面的能力提升情況。可邀請同行教師、專家進行評價。
培訓總結與反思(20%):在培訓結束后,要求教師撰寫培訓總結與反思,包括對培訓內容的理解、對自己教學實踐的影響、未來的教學改進計劃等。培訓組織者對教師的總結反思進行評價。
2.評價機制
教師自我評價:教師在培訓過程中定期進行自我評價,反思自己的學習進展、收獲和不足,調整自己的學習策略和目標。
同行評價:組織教師之間相互評價,通過聽課、評課、交流討論等方式,互相學習、互相促進,同時為培訓評價提供多角度的參考。
專家評價:邀請教育專家對教師的培訓表現進行評價,專家具有豐富的教育經驗和專業知識,能夠為教師提供權威、專業的反饋和建議。
學生評價:通過問卷調查、學生座談會等方式,收集學生對教師教學變化的反饋,從教學效果的角度評價教師培訓的成效。
七、培訓資源保障
1.師資隊伍:
邀請教育領域知名專家、學者作為培訓顧問,指導培訓方案的設計和實施。
選拔本校骨干教師、學科帶頭人擔任培訓講師,他們具有豐富的教學經驗和實踐智慧,能夠結合本校實際情況為教師提供針對性的培訓。
與周邊高校、教育研究機構建立合作關系,共享師資資源,邀請高校教師和研究員為教師開展講座和培訓。
2.培訓教材與資料:
購買教育領域權威的專業書籍、教材,作為培訓的基礎資料,分發給教師供其自主學習。
收集整理各類優秀的教學案例集、教學設計模板、教育科研論文等資料,制作成培訓手冊或電子資料包,供教師參考學習。
訂閱教育類期刊和在線教育資源平臺的會員,為教師提供豐富的學術文章和最新的教育資訊。
3.培訓場地與設備:
利用學校的多媒體教室、會議室等作為集中培訓的場地,配備投影儀、音響設備、網絡等必要的教學設施,保證培訓的順利開展。
建立專門的教師培訓機房,為教師進行在線培訓和自主學習提供電腦設備和網絡環境。
對于需要實踐操作的培訓內容,如實驗教學、教育技術應用等,利用學校的實驗室、功能教室等場地,并配備相應的實驗器材和設備。
八、培訓管理與組織
1.成立培訓領導小組:由學校校長擔任組長,副校長、教導主任等為成員,負責培訓方案的制定、培訓資源的協調、培訓過程的監督和評估等重要決策工作。
2.培訓管理辦公室:設在學校教導處,負責培訓的日常管理工作,包括培訓計劃的具體實施、培訓師資的安排、培訓考勤的記錄、培訓資料的整理和分發等。
3.建立培訓檔案:為每位教師建立培訓檔案,記錄教師參加培訓的全過程,包括培訓內容、考勤情況、作業完成情況、考核評價結果等,作為教師專業發展和職稱評定的重要依據。
教師培訓方案 8
一、培訓目標
提升專業素養:通過培訓,使教師掌握最新的教育理念和教學方法,提升專業素養。
增強教學能力:提高教師的教學設計、課堂管理、學生評估等方面的能力,確保教學質量。
促進專業發展:鼓勵教師進行教學研究,提升科研能力,促進個人專業發展。
二、培訓對象
全校在職教師,包括新入職教師、青年教師、骨干教師等。
三、培訓內容
師德師風培訓
內容:強化師德師風建設,提升教師的職業道德水平。
形式:開展師德師風講座、優秀教師事跡分享等活動。
教育教學能力培訓
內容:涵蓋教學設計、課堂管理、學生評估、教學技巧等方面。
形式:組織教學研討會、示范課、教學觀摩等活動,邀請專家進行教學指導。
教育科研能力培訓
內容:提升教師的教育科研能力,包括課題申報、研究方法、論文撰寫等。
形式:開展教育科研講座、課題研討會、論文寫作指導等活動。
現代教育技術培訓
內容:掌握現代信息技術在教學中的應用,如多媒體教學、在線教學等。
形式:組織信息技術培訓、多媒體教學設備使用培訓等活動。
心理健康培訓
內容:提升教師的心理健康素養,學會自我調節和應對工作壓力的方法。
形式:開展心理健康講座、心理輔導等活動。
四、培訓方式
集中培訓:組織全校教師參加集中的培訓活動,如講座、研討會等。
分散培訓:根據教師的個人需求和興趣,組織分散的培訓活動,如在線學習、個人研修等。
師徒結對:實施名師工程,組織骨干教師與新入職或青年教師進行師徒結對,進行一對一的指導。
五、培訓時間
培訓時間可根據學校的實際情況進行安排,建議每學期至少開展一次集中培訓,同時鼓勵教師進行分散學習和個人研修。
六、培訓評估與反饋
培訓評估:通過考試、考核、問卷調查等方式,對教師的培訓效果進行評估。
反饋機制:建立培訓反饋機制,收集教師的意見和建議,不斷優化培訓內容和方式。
七、培訓保障
經費保障:學校應設立專項經費,用于教師培訓、教學研究和教學資源的.購置。
政策支持:學校應制定相關政策,鼓勵教師參加培訓和學習,提升專業素養和教學能力。
資源保障:學校應提供豐富的教學資源和培訓材料,支持教師的個人研修和自主學習。
八、培訓效果預期
通過本培訓方案的實施,預期達到以下效果:
教師的專業素養和教學能力得到顯著提升。
教師的教學研究能力和創新能力得到增強。
教師的工作積極性和滿意度得到提高。
學校的教育教學質量和整體辦學水平得到提升。
綜上所述,本教師培訓方案旨在通過多元化的培訓內容和方式,提升教師的專業素養和教學能力,促進教師的個人專業發展,為學校的教育教學質量提升提供有力保障。
【教師培訓方案】相關文章:
教師培訓團隊培訓方案01-12
教師的培訓方案05-16
【經典】教師培訓方案09-08
教師培訓方案(經典)08-29
教師培訓方案(精選)07-09
教師培訓方案(精選)07-12
教師培訓方案(經典)08-22
教師培訓方案【經典】01-11
教師培訓方案【精選】03-03
教師的培訓方案1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