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一菲
一、課文悟讀
“天空最美麗的時候,并不是白云朵朵彩霞飄飄,而是那一注高遠的湛藍。”讀袁枚的《峽江寺飛泉亭記》感受到的就是這一種本色的魅力,一種豪華落盡見真淳的赤誠,一種絢爛至極歸于素樸的大美。
袁枚(1716-1779)字子才,浙江錢塘人。他少年得志,24歲中進士,人翰林,出為深水等縣令。33歲即于南京小倉山筑隨園,足足過了半個世紀論文賦詩,悠游自在,閑云野鶴般的享樂生活。袁枚深受明末“公安派”的影響,論詩主張抒寫性情,創“性靈說”,對儒家“詩教”表示不滿,多數篇章抒發閑情逸致。
《峽江寺飛泉亭記》正體現了袁枚詩人的底色,他的赤子之心,他的詩心慧眼,那山、那水、那樹、那寺、那亭、那人都充滿了靈性,充滿了情趣,活潑、熱烈而又執著地展示著它們生命的美麗。自然即道,山水即理,正如古代一位哲學家所說人籟不如地籟,地籟不如天籟,抽象的絕對的精神美勝過人間的具體感性,你聽,在袁枚的筆下峽江寺飛泉亭有著人間最美的絕響:水聲、棋聲、松聲、鳥聲、曳杖聲、吟詠聲、天籟人籟、合同而化,一花一世界,一草一天國,一物有一物存在之理,自足而圓通。袁枚,也只有袁枚,他遠離滾滾紅塵,用一顆赤子之心,用一雙無比澄澈的眼睛,用善于捕捉自然之美的雙耳,才能看到才能聽到才能感受到這一番境界。
在中國古代,許多知識分子都信守著“有道則見,無道則隱”的人生信條,這使他們更有機會接近自然。生命被視為一切藝術魅力的最終之源,中國藝術家視天地自然為一大生命世界,鳥飛魚躍,花開花落,日升日沉,乃至僵石枯樹,一切無不有生氣蕩乎其間,一切都充溢著活潑的生命。從思想形態上看,中國藝術的生命精神是由儒、道、佛三家共同成就的。但是,儒家重視日用倫常,佛家更關注那空茫虛無之境,這樣勢必會削弱其生命哲學向藝術精神的過渡,而道家哲學最富藝術精神,它的精神氣質莫不與藝術款款相合,不難看出,從某種意義上說,袁枚的藝術精神中道家的哲學觀起著關鍵作用。
二、亮點探究
1.怎樣理解“天籟人籟,合同而化”的意境美?你還能列舉哪些天籟之聲?
探究學習:
“天人合一”這是我國古代的一種進步的自然觀。“水聲,棋聲,松聲,鳥聲,參錯并奏……天籟人籟,合同而化”物我兩忘,主體客體合而為之。從美學的角度來剖析,觀賞者在興高采烈之際,無暇區別物我,于是物我之生命往復交流,在無意之中我以我的性格灌輸于物,同時也把物的姿態吸收于我。我和物的界線完全消滅,我和大自然連成一氣,在一塊震顫,我看青山多嫵媚,青山看我應如是。
情趣,原本是物我交感共鳴的結果,袁枚把整個人生藝術化,他的生活中充滿了情趣,因而向內蘊蓄了自己的一往深情,向外發現了自然的無窮逸趣,于是,山水虛靈化了,也情致化了,從而能夠以閑適、恬淡的感情去諦聽峽江寺飛泉亭的天籟之聲,或如康德所說的進行趣味判斷。
2.怎樣理解第4段中旬式的整齊和錯綜之美?
探究學習:
本文在句式的推敲上以第4段最為典型,可謂是出神人化,長短交錯,各盡其妙,體現了整齊和錯綜之美。大凡“四育”的短語或句式都不拖泥帶水,具有明白展示或判斷的意味,我國的成語多半取四言的形式,就是一個明顯的例子,袁枚倌手拈來“登山大半,飛瀑雷震……閉窗瀑聞,開窗瀑至”九個四字短語作了簡潔明快的白描式的勾勒,緊湊暢達,互相連屬,細膩委婉,真可謂達到王國維所說的“要眇宜修”的極點了,之后用“可坐,可臥,可箕踞,可偃仰,可放筆硯,可瀹茗置飲”這樣的兩字句、三字句、四字句、五字句,打破整齊劃一的四字句,可謂異軍突起,表達了那份噴薄欲出的喜愛之情,隨即運用長句“取九天銀河置幾席間作玩。當時建此亭者其仙乎!”平地生波瀾,興會淋漓,情盡其意,充分顯示了句式的參差錯落和變換之美。
3.文章的第2段運用對比的手法,將峽江寺瀑與廬山等著名瀑布進行比較,用意是什么,這樣寫好在哪里?
探究學習:
這種宕開一筆的寫法,擴大了文章的意境,豐富了文章的內涵,從而含蓄地從側面引出飛泉亭,有“千呼萬喚始出來”的意味。從大處落筆,大處落墨,勾勒了一個底色,使得飛泉亭別具一格,更富有特色。
4.找出本文的比喻句,試說明這些句子的好處
探究學習:
(1)如傾蓋交,雖歡易別。
(2)取九天銀河置幾席間作玩。
(3)當時建此亭者其仙乎!
例(1)將“不得從容以觀”的天臺瀑等,比作“傾蓋交”(路上認識的朋友)生動傳神,妙趣橫生。例(2)將在飛泉亭觀賞瀑布比作“取九天銀河置幾席間作玩”。大膽、率真,充滿了瑰麗的想像和夸張,令人拍案叫絕。例(3)將飛泉亭的建造者比作“仙”更是奇思妙想,真是“瀑不在大,有亭乃仙啊”,這一“仙”字,使全文靈動、鮮活起來,充滿了張力、活力、魅力。
5.本文不用典故,語言通俗易懂。如“其體不適,勢不能久留”中的“不適”、“不能”、“久留”和現代漢語的用法完全一樣,請再找出幾個例子,體會這篇游記明白曉暢的語言特點。
探究學習:
文學的魅力究其實質是語言的魅力,袁枚的語言風格是率真自然,清晰淡雅的,引導學生揣摩語言是重中之重。
三、選題設計
1.袁枚的自然觀和莊子自然觀。
研究方法:
這個問題看,似有-定難度,實際上很容易操作,初中學生完全有能力完成。
(1)給學生印發有關莊子自然觀的材料二三篇,教師參考有關資料編寫,都是千字文,力求簡明扼要,深入淺出。
(2)學生利用網絡、圖書館等資料源適當擴展這一知識面(大約一周左右的時間)。
(3)組織一堂研究性學習課,學生自由發言,力求“仁者見仁,智者見智”。
(4)形成書面材料,有話則長,無話則短。
參讀書目:
馮友蘭主編《中國哲學史》;
朱良志《中國藝術的生命精神》;
任洪淵《墨寫的黃河》;
王充《寂寞濠梁》;
葛兆光《道教與中國文化》
2.賞析袁枚的《峽江寺飛泉亭記》與王維《鹿柴》的寫景的音樂美。
研究方法:
(1)將王維的五言絕句《鹿柴》印發給學生。
鹿 柴
王維
空山不見人,但聞人語響。
近景入深林,復照青苔上。
(2)讓學生反復吟誦這首詩,和《峽江寺飛泉亭記》中的“水聲,棋聲,松聲……天籟人籟,合同而化”這一章節。
(3)教師給學生簡單講解一些美學原理。
(4)學生暢所欲言:重點欣賞“人語響”和“天籟人籟”的美。
(5)印發有關《鹿柴》的鑒賞文章,使學生上升認識。
(6)提供給學生五六首寫景古詩,讓學生任選,寫-篇鑒賞文章。
參讀書目:
《唐詩鑒賞辭典》,上海辭書出版社;
孫光萱《詩海拾貝》;
周裕鍇《中國禪宗與詩歌》;
薛富興《東方神韻》。
四、備教卡片
可將明代公安派袁宏道的《滿井游記》和上海辭書出版社出版的《古文鑒賞辭典》中關于《滿井游記》的鑒賞文章一并印發給學生,進行對比閱讀和拓展閱讀,從而使學生體會文學的傳承。
摘自《中學語文教學通訊》2002年8月
[《峽江寺飛泉亭記》備課筆記 教案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1.醉翁亭記教案
2.集體備課教案
6.長亭送別教案
10.赤壁賦教案集體備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