陜西省長安一中 李振民
作為世界久負盛名的盧浮宮之“首席珍寶”,維納斯始終是最注目的藝術品。那么她的審美價值究竟體現(xiàn)在哪里呢?
有人說是殘缺美,有人說是神秘美,有人說是和諧美……如果單講其一,那是盲人摸象;如果兼收并蓄,又有些缺乏主見。原因在于他們的本質(zhì)是同一的,那就是都沒有能夠看透外在表象,而深入到維納斯的內(nèi)心世界、深入到欣賞者的內(nèi)心世界、深入到人性的內(nèi)心世界。
固然,維納斯的姿態(tài)、情態(tài)、神態(tài),以及作者高深的藝術修養(yǎng),確乎放射著無盡的魅力,但可以肯定的是她的審美價值絕不只表現(xiàn)在這些作秀式的直觀表象上。因為現(xiàn)代人作秀的手段應該是遠遠超出兩千多年前的“原始狀態(tài)”的,而且現(xiàn)代思想的高深,技藝的高超也應該是遠遠超越了祖輩的。否則就等于說,人類在倒退。但為什么此后就再沒有誕生過超越維納斯的作品?豈止自她誕生訖今,今而后以至永遠,也將不會有哪怕是某個方面能與之相媲美的作品。
其一,是人云亦云+固執(zhí)已見。
是人人都說其美,那么具體到某個人也就不能說不美的人云亦云,加之說了美就再不好改口的固執(zhí)已見,即使說不出一點半點的理由,也要找一個“只可意會不可言傳”的托辭,包括最最空洞的“詩意”、“含蓄”、“神秘”,以及“古典理想美”,“崇高的內(nèi)在精神美”,和“從虛無中見出豐盈,見出無限生機、無限神秘和無限的美”等等最缺乏內(nèi)含的語匯。
俗啊!俗……
在世俗里人云亦云、固執(zhí)已見,不只是對維納斯的褻瀆,簡直是一種對人類、對人性的褻瀆。
其二,是因為“小孩子總能討大人的喜歡,而大孩子跟小孩子之間就免不了時常沖突。”就像“一個近三十的女人,對于十八九歲女孩子的相貌,還肯說好,對于二十三四的少女們,就批判得不留情面了。”(錢鐘書《讀〈伊索寓言〉》)
當然,最跟本的還是作品本身的境界確乎達到了“紀念碑”的高度。
而維納斯審美價值的解讀就在對這種高度作準確而豐富的闡釋。雖說“藝術形象的意義應由讀者、觀眾來填補、完善和闡釋”,但這種闡釋是絕不可以脫離、偏離乃至是極微小極微不足道的曲解。也就是說對于讀者、觀眾來講第一重要的還是先要限域?qū)徝缹ο蟊旧淼膬?nèi)含,即找到作品所揭示的生活的、人性的“最高對稱性”,然后才會有對生活對人性的“最多的不對稱可能性”的“填補、完善和闡釋”。
那么清岡卓行對這種境界的高度是如何限域的呢?我自以為是地認為:清岡卓行對這種境界的高度,或者是意識到了(限域)但認為不能說(限定),或者是這種意識還不夠清晰,也不能、不該清晰(限定),又或者是根本就沒有去想什么限域、限定,而只是如實地捕捉了攫住自己內(nèi)心世界的那份不可遏抑的感受。所以也就沒有作更具體的闡述。這就是“人們稱為美術作品命運的”某些東西,“同創(chuàng)作者毫無關系的某些東西”。
“命運”就是天意,就是自然的法則,就是完善的必然因素。無論西方還是中國的文化里,上帝、上天都是最高的自然法則的象征,天人合一永遠都是人類最高的境界追求。而這種必然因素在維納斯身上卻表現(xiàn)了驚人的偶然,是偶然與必然的最高統(tǒng)一,人為的偶然與天意的必然之最高的統(tǒng)一。如果說是作者本人或另外的修改者在作品完成后砍去的,那么必然的因素應該是作者或修改者深厚的藝術造詣,而修改的意念的產(chǎn)生與實施則是一種偶然。如果說最后的完形就是作者最初的構(gòu)思,似乎就只是必然而沒有了偶然,其實當初構(gòu)思的產(chǎn)生仍然是一種偶然。如果說最后的完形是一種意外的因素,似乎又純熟偶然而沒有了必然性的因素,其實這意外因素本身才最自然地吻合共鳴了藝術規(guī)律的必然,即是天意,是“命運”。
那么“同創(chuàng)作者毫無關系的某種東西”是什么呢?既然“毫無關系”又怎么蠱惑、慫恿作者的創(chuàng)作激情呢?在中國傳統(tǒng)道學文化里,“萬物生于有,有生于無”,“無”即是“有”,或者說“缺失”是另一種境界的“擁有”。那么維納斯究竟“缺失”了什么,又“擁有”了什么呢?清岡卓行講,“……那時候,維納斯就把她那兩條玉臂巧妙地遺忘在故鄉(xiāng)希臘的大海或是陸地的某個角落里,或者可以說是遺忘在俗世人間的某個秘密場所”,“為了漂向更遠更遠的國度,為了超越更久更久的時代。”這就是說,維納斯“缺失”的是“俗世人間”的某些東西,是某個國度某個民族的某些東西,是某種曇花一現(xiàn)的瞬時的某些東西。而她所“擁有”的是超越了世俗、超越了國度、超越了歷史的一種屬于全人類的永遠的境界。所以,說“為了如此秀麗迷人”,“為了自己的麗姿”,“借舍棄部分來獲取完整”是不確切的,因為“為了……”、“借……獲取……”已經(jīng)有了強烈的功利目的,有了世俗的參與。所謂“高貴典雅同豐滿誘人的驚人的調(diào)和”,所謂“無處不洋溢著勻稱的魅力”,所謂“那失去了的雙臂正濃濃地散發(fā)著一種難以準確描繪的神秘氣氛”,其實都只不過是一種表象,一種世俗的感官刺激而已。只有這一句,“那失去了的雙臂”“正深深地孕育著具有多種多樣可能性的生命之夢”,才揭示了維納斯超越世俗、超越國度、超越歷史而擁有的新生。這就是清岡卓行所謂“超越‘喪失’的美感”。而維納斯所“喪失”的不是眼睛、鼻子、耳朵或者乳房,而是手,是“最深刻、最根本地意味著”“人同世界、同他人或者同自己進行千變?nèi)f化交涉的手段”,“意味著”“這些關系”、“這些原則方式”只是一種功利的、感官的、世俗的東西。中國有句俗語,“胳膊肘不能往外拐”,就最能揭示手臂是人體最具表現(xiàn)私欲觀念的部位。所以它的缺失,是對“哲學家”最“動聽”的比喻,對文學家最具“嚴肅力量”的“幸福感的述懷”的“一種令人難以相信的譏諷”。而“米洛斯的維納斯正是丟失了她的雙臂,才奏響了追求可能存在的無數(shù)雙手的夢幻曲”這最關鍵的一句還是掉進了形式的、世俗的深淵,遠不及“那失去了的雙臂”“正深深地孕育著具有多種多樣可能性的生命之夢”來得富有內(nèi)蘊、來得超凡脫俗語、來得崇高深遠。而這樣一種超凡脫俗、崇高深遠的“生命之夢”從她的神態(tài)、表情、眼神里都能明顯地感受到。那種超前的、未來的、永遠的神情,有時讓我想到服裝模特的表情是受了她的點化,或者科幻片里有關未來的人物的形象也是受了她的啟示的。
這種超越世俗、國度、歷史的“生命之夢”,是創(chuàng)作者生命升華的結(jié)晶,結(jié)晶為米洛斯的維納斯,結(jié)晶為欣賞者內(nèi)心宗教般的崇高神圣與莊嚴肅穆,結(jié)晶為人性中超越自我的情懷,結(jié)晶為人類對人性最崇高的境界的追求。
現(xiàn)代物質(zhì)文明高度發(fā)展的社會里的生命,永遠也無法超脫這種文明本身的誘惑而達到這種“超越‘喪失’的美感”境界,永遠不可能進入崇高神圣莊嚴肅穆得宗教、原始的境界。而人性中崇尚自然、回歸自然,超越自我的愿望、對人性最崇高境界追求的愿望又永遠不會泯滅。這種既不可企及,又不愿放棄的境界,就是崇高神圣的宗教、莊嚴肅穆的原始。就是維納斯的內(nèi)心境界,就是她之所以吸引人的魅力所在。正因為如此,米洛斯的維納斯也就有了永遠的意義永遠的價值。
2002/3/27
補記:至于有學生問,維納斯為什么上身裸露,而下半部著衣。我想上身的裸露一方面在表現(xiàn)生命的美、生命的魅力,另一方面在揭示人物的一種超越時空的人性追求;而下半部的著衣處理除了“厚重而穩(wěn)定”的審美效果,更主要的是在烘托一種崇高神圣莊嚴肅穆的氛圍。這樣的表象處理是整尊雕像人性追求主題的不可或缺的部分。如果和另一尊全裸的維納斯雕像相比,這種特點就尤其明顯。
陜西省長安一中李振民/2002/3/28
作者郵箱: lizhenmin9@hotmail.com
[人性永遠的追求--也談米洛斯的維納斯之審美價值(網(wǎng)友來稿)]相關文章:
2.校園人性化標語
4.旅游審美文化
7.描述人性格的成語
10.人性論的讀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