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愚公移山》教學設計
一、設計思路
自主學習落實文言詞句,反復朗讀感知故事情節(jié),合作學習探究形象寓意。
二、教材分析
本文著重塑造了愚公的形象。愚公移山的成功,表現(xiàn)了我國古代勞動人民改造自然的偉大氣魄和堅強毅力。它告訴我們要克服困難就要下定決心,堅持不懈。本文描寫生動、形象,善于運用對比手法。
三、教學目標
1.指導學生順暢朗讀,了解故事大意。
2.分析愚公這一藝術形象,領悟其思想意義。
3.拓展思維空間,引導學生結合自身生活體驗,進行多角度的閱讀。
四、教學重難點
1.積累常用文言實詞,了解文言虛詞“之”“其”“而”的用法。
2.準確翻譯、理解課文。
3.拓展思維空間,引導學生結合自身生活體驗,進行多角度閱讀。
五、課時安排 2課時
六、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借助工具書及書本注釋自讀課文,通過生生、師生的合作,解決學習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一)導入新課
1笨吻翱扇醚生欣賞歌曲《愚公移山》。
2閉庵д穹莧誦牡母棖,歌名叫《愚公移山》。《愚公移山》是一則長期在人民中間流傳的寓言故事,相信在座的不少同學就熟知這個故事,有誰愿意給我們講一講這個故事呢?(學生講好后,教師從鼓勵角度進行評價,板書課題,介紹相關知識:《愚公移山》選自《列子湯問》。列子,名寇,又名列御寇,戰(zhàn)國前期道家的代表人物之一。)俗話說,吃菜要吃原汁原味,讀文學作品也是如此,要多讀原著。今天我們就一起來看一看《愚公移山》這則寓言故事的原文,希望大家能從中品嘗出獨特的滋味。
(二)自讀感知
1苯柚工具書及書下注釋,朗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停頓正確。(同座組成學習小組相互聽讀,根據(jù)要求相互評價。)
2苯柚工具書及書下注釋,逐字逐句讀懂課文。(自讀中,學生不能解決的問題,在書上打上問號,準備向同學、老師求助。教師巡視,隨時了解學生自讀的進展情況。)
(三)合作解疑
學生提出的各種問題,教師應該盡量要求他們自己查工具書解決,或引導學生通過討論來解決,教師只解答學生經過努力仍然無法解決的問題。
(四)檢查自讀(可用投影,也可課前打印)
1備加點的字注音:
萬仞(rèn) 懲山北之塞(chéng)(sè)
荷擔者(hè) 箕畚(jī)(běn)
河曲智叟亡以應(wú) 一厝朔東(cuò)(shuò)
始齔(chèn) 無窮匱也(kuì)
雍南(yōng)
2被出下列句子的朗讀停頓:
(1)遂|率|子孫荷擔者|三夫
(2)鄰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遺男
3北嫖齠嘁宕剩
(1)焉 且焉置土石(哪里)
有子存焉(呢)
(2)而 而山不加增(可是,表轉折)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表修飾)
何苦而不平(表承接)
(3)其 其如土石何(加強反問語氣)
其妻獻疑曰(他的,指愚公的)
懼其不已(他,指愚公)
4狽譯下列句子:
(1)遂率子孫荷擔者三夫
(2)甚矣,汝之不惠
(3)其如土石何
(4)子子孫孫,無窮匱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
(五)小組評價
學習小組內,學生相互批改作業(yè),教師巡視,解決學生爭執(zhí)不下的問題。
(六)誦讀鞏固
(七)布置作業(yè)
1閉理文中的通假字。
2蓖瓿傘八伎加肓廢岸”。
3狽錘此卸量撾模給自己的父母復述這個故事。
第二課時
引導學生通過對本文的解讀,鞏固文言知識,了解不同人物對移山的不同態(tài)度,把握愚公這個藝術形象,領會寓言的教育意義。
(一)誦讀導入
(二)研讀新課
上一堂課,同學們認真自讀,提出了不少問題,許多問題由于大家積極動腦,都得到了圓滿的解決。可見只要大家積極思考,學習上的許多事是自己可以做好的。今天老師將提出一些問題,大家結合課文內容進行思考,看看對課文理解得怎么樣。
1閉餛課文中寫到了哪些人物?
提示:愚公、(其)妻、(其)子孫、遺男、智叟。(板書)
2庇薰多大年紀了?智叟是哪個年齡階段的人?那個“遺男”多大了?
提示:愚公--“年且九十”,將近九十歲。(“且”,將近,快要。)
智叟--老年人。(“叟”,老頭。)
遺男--“始齔”,七八歲。(“始齔”,剛剛換牙,七八歲的光景。)
3庇薰為什么要移山?山移走了有什么益處?
提示:原因--“懲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益處--“指通豫南,達于漢陰”。(“陰”:水的南岸,山的北坡;“陽”水的北岸,山的南坡。)
4庇心男┤瞬渭恿艘粕嚼投?總共幾個人?
提示:參加移山的人有愚公、“子孫荷擔者三夫”--兒孫中能挑擔的三個人、遺男;總共五個人。
5幣粕降娜撾竇杈蘼穡磕憒游鬧心男┑胤嬌闖雋巳撾竦募杈蓿
提示:(1)“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萬仞。”--面積大,高度高,可見土石工程之艱巨。(2)愚公“年且九十”,遺男“始齔”,“荷擔者三夫”--移山者,老的老,幼的幼,總共還只有五個人,就移山這項巨大的工程而言,勞動力極弱,可見要完成任務極其艱巨。(3)“叩石墾壤,箕畚運于渤海之尾”--“叩”“墾”“箕畚”,可見勞動工具落后,完成任務談何容易。(4)“寒暑易節(jié),始一反焉”--冬夏換季(一年),才回家一次,可見運送土石的路途遙遠,勞動何其艱辛。……
(學生只要能結合文本的解讀,體會到移山的艱巨,言之有理即可。不必面面俱到,亦無須拘泥于上述提示。)
6痹諶绱思杈薜囊粕餃撾衩媲埃愚公的妻子、子孫、遺男、智叟他們分別是怎么說怎么做的呢?(引導學生在文中畫出相關語句)由此可見他們各自持怎樣的態(tài)度呢?
提示:(板書加點的字)
(1)其妻獻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損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獻疑”--關心、擔心。
(2)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殘年余力,曾不能毀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笑而止之”--輕視、嘲笑。
(3)(子孫)“雜然相許”;(遺男)“跳往助之”--支持、參與。
(愚公的妻子和智叟講的話差不多,態(tài)度似乎也很接近,這是一個教學的難點,教師要引導學生進行比較。可以通過揣摩朗讀的語氣,結合“獻”與“笑”,“君”與“汝”,“如……何”與“其如……何”等字詞及句式的比較,來實現(xiàn)教學目的。)
7庇薰認為山一定能移掉的理由是什么,他是怎樣駁斥智叟的呢?
提示:汝心之固……何苦而不平?
8閉舛位澳釔鵠慈萌爍械教乇鷯辛Γ這是什么原因呢?
提示:(教師引導學生體會“頂真”的修辭作用)這段話,運用了“頂真”的修辭方法,一句頂一句,層層緊扣,增強了語言的力量,充分說明了子子孫孫綿延不絕的道理。
9斃∽樘致郟和樣是面對移山這件事,可為什么愚公和智叟會有截然不同的看法呢?
提示:愚公以發(fā)展的眼光看問題,他有克服困難的決心,有堅持不懈的毅力,有奉獻自己造福后人的美好愿望,所以對移山充滿信心;智叟從靜止的觀點出發(fā),畏懼困難,懷有私心,只看到一代人的力量及獲利,從而斷定在自然面前是無能為力的。(學生只要言之有理,就應該給予肯定,在學生充分發(fā)言的基礎上,教師加以概括。)
10閉庋看來,愚公和智叟到底哪個人聰明,哪個人愚笨呢?
提示:愚公不“愚”,是一個大智大勇的人,這叫“大智若愚”;智叟不“智”,是一個鼠目寸光的人。(板書加點字上的引號)
11弊肺剩鶴髡呶什么在這兩人的名字中將“智”和“愚”反過來使用呢?有何用意?
提示:作者在兩人的名字中將“智”和“愚”反過來使用,不僅加重了對比色彩,而且具有諷刺的效果。
12憊適陸崳玻兩座山還是靠了神仙的相助才搬走的,有人說,愚公到底還是無能的人。大家同意這種說法嗎?為什么?(引導學生從文中找依據(jù))
提示:“操蛇之神聞之,懼其不已”--可見愚公移山的決心行動,使山神都害怕了;“帝感其誠”--表明愚公的精神連天神都感動了。所以,故事以神話結尾,更加突出了愚公的精神驚天地,泣鬼神,感人至深。同時故事的結局也照應了故事的開端。
(三)延伸拓展
討論思考:以現(xiàn)代人的價值觀來看,你認為愚公的做法可取嗎?為什么?如果你是愚公能不能有更好的解決問題的方法?(設計此題的目的在于鼓勵學生進行多元思維,教師不要將自己的觀點強加給學生。對于學生的明顯偏頻的觀點,教師應該引發(fā)學生相互評點或辯論。)
(四)布置作業(yè)
以《“愚公移山”外傳》為題,寫一則小故事,表明自己對某些問題的見解。
老作
[《愚公移山》教學設計 (語文版九年級上冊)]相關文章:
4.語文版小學課件
5.語文版九年級語文上學期期中試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