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综合专区|和领导一起三p娇妻|伊人久久大香线蕉aⅴ色|欧美视频网站|亚洲一区综合图区精品

桃花源記(第二課時) 教案教學設計(人教版八年級上冊)

發布時間:2016-8-28 編輯:互聯網 手機版

 《桃花源記》(第二課時)教學設計

嘉魚縣南嘉中學  周瓏玲

【教學目標】

1、知識和技能:能背誦課文,概括作者在文中所表現的思想。

2、過程與方法:師生合作探究,品味課文語言,培養想象能力。

3、情感態度及價值觀:進一步理解作者通過描寫“世外桃源”所表達的不滿黑暗現實,追求理想社會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點】

師生合作探究,品味課文語言,體會作者在文中所表現的思想。

【教學過程】

一、導入

我們今天接著學習21課《桃花源記》,上一堂課我們在朗讀課文的基礎上,借助文下注釋,疏通了文意,理清了課文線索。孔子云,學而時習之,下面我們就來復習一下。

二、溫故知新

1、你知道這些帶點詞語的意思嗎?【分組接龍比賽】

(1)緣溪行         (2)落英繽紛         (3)漁人甚異之           

(4)欲窮其林       (5)才通人           (6)豁然開朗               

(7)屋舍儼然       (8)阡陌交通         (9)阡陌交通         

(10)便扶向路                            (11)便要還家       

(12)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                  (13)乃不知有漢   

(14)無論魏晉                            (15)皆嘆惋                                

(16)不足為外人道也                      (17)詣太守        

(18)欣然規往                            (19)尋病終

2、本文以什么為線索?寫了哪些內容?

(以漁人的行蹤為線索,依次寫了發現桃林-→進入桃源-→做客桃源-→離開桃源-→復尋桃源。)

三、合作學習

(一)品桃源之美

1、桃花源美嗎?美在何處呢?請大家幫忙找一找,并說說你認為美的理由。【學生聽讀課文錄音,分組討論交流,教師巡視指導。】

預設:環境美(美在桃林美、土地美、屋舍美、田池美、桑竹美、阡陌美);生活美;人情美。

(1)桃花林美在何處?這樣寫有何作用?

夾岸數百步,中無雜樹,芳草鮮美,落英繽紛。(美嗎?喜歡嗎?請用喜愛的感情讀一讀。能背下來嗎?)渲染了神秘美麗的氣氛,暗示將會出現奇境,為下文寫桃花源的美作鋪墊。

(2)桃源人的生活美你是怎么看出來的?

黃發垂髻,怡然自樂(和平安定、豐衣足食);往來種作(沒有戰亂,安居樂業);見漁人,殺雞作食,皆出酒食(熱情好客,民風淳樸)。

(3)桃花源還具有神秘美。(桃林神秘:夾岸數百步,中無雜樹;山洞神秘:仿佛若有光,形狀奇特;林中人神秘: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結局神秘:不復得路,探訪未果。)

(二)悟作者之情

1、漁人一一為具言所聞,猜一猜漁人說了些什么?

漢……三國……東晉……

2、桃源人為什么“皆嘆惋”? 

為桃源外的世界如此動亂、黑暗而嘆惋,為桃源外的人沒有過上安定和平的生活而嘆惋。  

3、桃源人希望漁人“不足為外人道也”的原因是什么?  

不希望外人來打擾這里的生活。也為下文再尋桃源不得埋下伏筆。

4、對比當時桃源里和桃源外的生活環境,猜想一下陶淵明當時的思想是怎樣的?

5、漁人出桃源時,“處處志之”,為什么再往時,“不復得路”?

作者這樣寫的目的是使人覺得桃源是一個似有而無、似真而幻的所在。暗示桃源是虛構的。 

6、作者為什么要虛構這樣一個理想社會?

【交流點撥】桃花源是作者追求的一種美好境界,一種對現實生活不滿的精神寄托。

四、拓展延伸

1、如何勸桃花源人走出桃花源?

2、當代歌曲唱桃源

夢入桃花源(歌詞)

作詞:石煌遠

高懸瀑布,遠疊山,動聽雀鳴,靜聽蟬.不知松竹,誰先綠,難辯水天,哪最藍.忽逢桃花岸,白云裹紅團,牧笛驚花雨,化蝶戲流泉.忽逢桃花岸,白云裹紅團,桃花源頭隨夢遠,忽在天際忽眼前.桃花源,桃花源,夢入桃花源,紅樹青山,斜陽古道,夢入桃花源.桃花源,桃花源,夢入桃花源,桃花流水,福地洞天,夢入桃花源。

3、背誦課文。

 

周瓏玲

[桃花源記(第二課時) 教案教學設計(人教版八年級上冊)]相關文章:

1.橋的第二課時教案

2.八年級上冊語文《桃花源記》教案

3.日月水火課時的教案

4.桃花源記教案

5. 桃花源記教案

6.六國論第二課時教案

7.白楊禮贊第二課時教案

8.《馬莎長大了》的第二課時教案

9.小學二上《Festivals》第二課時英語教案

10.赤壁賦第二課時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