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蓮說》教學設計
臨西縣第一中學 高卿
【課文品讀】
《愛蓮說》是北宋時期著名思想家、教育家周敦頤的傳世之作。這篇詠物抒情、托蓮寄意的散文雖只119個字,但文字干練,語言優美,結構嚴謹,言簡意賅,清雅脫俗,立意高遠,瑯瑯上口。文章借蓮花的美好品格,以菊花為正襯,以牡丹為反襯,突出蓮花傲然不俗,超脫卓群的品性,表現了作者自己追求潔身自好的美好情操以及對貪圖富貴、追名逐利的世態的鄙棄。
本文在藝術表現上有以下特色:
語言美
其一,表現在語音美。或疊音,或疊韻;或排比,或反復;或敘說,或感嘆,語氣多變,音調和諧,節奏明快。課文中用嘆詞“噫”字,表示感慨,引出全文的要旨。然后分三層進行論述:一嘆愛菊者“鮮”。“菊之愛,陶后鮮有聞。”照應上文的“獨愛菊”。二嘆愛蓮者少。“蓮之愛,同予者何人?”照應上文的“予獨愛蓮”。用反詰的語氣寫出就比直陳的句式顯得深沉有力、發人深省。三嘆愛牡丹者眾。“牡丹之愛,宜乎眾矣!”,“乎”語氣詞,用在句中表停頓,表感嘆的語氣。“宜”和“乎”連用,相當于現代漢語的“當然”。“矣”語氣助詞,用在句尾表示已然或必然的口氣。這句話照應上文的“世人甚愛牡丹”,語含譏諷,表示對時俗的鄙夷之情。
其二表現在句式美。句式多變,駢散結合,長短(或長句、或短句、或獨詞句)相間,既錯落有致,又凝練流暢。當略者,寥寥數語,句子簡練,明快;當詳者,則用長句細心勾畫,精工雕琢,繪形繪色。 結尾三個短句的語氣也迥然不同:一句直陳,一句反詰,一句感嘆。語序在變化,語氣在變化,歸根到底是作者的思想感情在變化。敘陶句式平實、穩妥,有“俱往矣”的意味;嘆自身,用反問句,有知音難覓的感傷;嘆世人,則用感嘆旬,把嬉笑怒罵、鄙夷不肖之情通過一個“宜”字盡力宣泄出來。
其三表現在表達方式美。百字短文,融敘述、描寫、議論、抒情于一爐。作者把“愛”這個主觀感情作為線索,用它貫穿全篇,將全文連綴成整體。全文共有八句,“愛”字出現七次,幾乎一句一個“愛”字。起句開宗明義,指出“草木之花”可愛,一個“愛”字緊扣題目,把自然界中的花與人們主觀感情結合起來,表達了作者自己之愛。第二段,作者在前面描述“愛”的對象的基礎上,進一步論述“愛”的實質――即蓮花的精神。結尾處又就“愛”抒發感慨:愛菊已少,愛蓮何人,而愛牡丹何眾!感情深沉,引人深思。
其四表現在修辭之美。 作者巧妙嫻熟地運用對偶、比喻、擬人、排比、雙關、反復等多種修辭方法。寫蓮又非單純寫蓮,將蓮的品性與 人的品性進行了不動聲色的融會貫通。
形象美 作者筆下描繪的蓮形象是美好高潔的。“ 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從生長環境方面寫出了蓮花雖身處污泥之中,但卻保持著不隨世俗、潔身自愛、天真自然和不顯媚態的可貴精神;“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從體態香氣寫出了蓮花里外貫通、外表挺直、表里如一、不牽扯攀附、香氣遠播的高尚品質; “亭亭凈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從風度方面寫出了蓮花如傲然不群的君子一樣,決不被俗人們輕慢玩弄的清高形象。 “不染、不妖、不蔓、不枝、不可褻玩” 則道出了蓮高潔傲岸的君子形象。
意境美 《愛蓮說》以“水陸草木之花,可愛者甚蕃”開篇,出筆不凡,遠境大氣,意境深遠,吸人眼球,既點明了《愛蓮說》之蓮也屬水陸草木之花,也點明了蓮的可愛,只是“甚蕃”者里的之一罷了。這就為他下文的“予獨愛蓮”埋下了順理成章的伏筆。接下去周敦頤并沒在“甚蕃”里糾纏,而是直接縮景,一句“晉陶淵明獨愛菊”,開宗明義地點明題意:陶淵明可以愛菊抒懷,我怎不可獨愛蓮呢?接下句“自李唐來,世人甚愛牡丹”,像是重復,但實為加深語意,而且以此句切入,讓那種對比感更為強烈,為其闡述蓮之高潔做了鋪墊。意即我獨愛蓮與晉陶淵明的愛菊避世不同,陶為保持一份高潔,寧愿終老南山;吾要在塵世中當個出淤泥而不染的君子。這樣,就為《愛蓮說》所要表達的主題----“出淤泥而不染”作了最好的引述。之后,周敦頤便直接進入正題:“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亭亭凈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寫蓮之語,愛蓮之心,喻蓮之志,可謂一氣呵成,看似是對蓮的直觀描寫,其實,字字句句皆是借蓮之表象來傾訴心聲。可以說自開篇至入篇至本節完,竟給讀者無一絲喘息之機,讀起來不僅語言超凡脫俗,而且回味雋永綿長,越品越有味。全文渾然一體,沒有絲毫雕鑿的痕跡。更為重要的是,周敦頤借花喻人,將陶淵明的避世,世人追求榮華富貴的心態描寫得淋漓盡致,但卻無一言直接指責。全文營造了優美的意境。
【教學設計】
教學創意
《愛蓮說》是一篇借物喻人,托物言志的散文。文章借蓮花的美好品格,以菊花為正襯,以牡丹為反襯,突出蓮花傲然不俗,超脫卓群的品性,表現了作者自己追求潔身自好的美好情操以及對貪圖富貴、追名逐利的世態的鄙棄。教學本文,以朗讀為線,以朗讀促進學生理解文言字詞,以讀體會本文的語言之美,以讀品味本文的藝術形象和寫作手法,又以理解帶動學生背誦積累文言詞句和詩文的目的。
教學目標
1.積累文言字詞并培養文言文朗誦能力。
2.理解 借物喻人、托物言志、襯托手法在課文中的運用。
3.品味語言,體會作品表達的作者的情趣,提高個人生活情趣和正確的價值觀。
教學重點
1.朗誦課文,積累文言字詞。
2.品味語言表達之美,理解蓮的“君子”形象。
教學難點
1.朗誦課文,積累文言字詞。
2.品味語言表達之美,理解蓮的“君子”形象。
教學方法
誦讀法、批注法、合作探究法
教學思路
大致上分為四個教學板塊:朗讀課文,講清字義;誦讀課文,說語言美;品讀課文,理解形象;背讀課文,鞏固積累。
預習要求
熟讀課文,并結合課下注釋試著翻譯課文,閱讀課后練習。
時間安排
1課時
教學過程
教學鋪墊 (3分鐘)
導入
作者簡介:
周敦頤,(1017-- 1073),宋代著名的唯心主義哲學家。字茂叔,道州營道人。晚年在廬山蓮花峰下建濂溪書屋講學,世稱“濂溪先生”宋代理學創始人,著《周元公集》。
生字檢查
蕃( fán ) 不蔓( màn )不枝 褻(xiè)玩 鮮(xiǎn)有聞
活動一:朗讀課文,講清字義(10分鐘)
1.要求學生出聲朗讀課文,結合課下注釋自讀自講文意,把講不清的畫下來。
2.同桌前后桌之間討論解決疑難字句。
3.教師檢查詞義理解:“甚”、“染”、“鮮”“、蕃”、“濯”、“褻”等實詞和“之”、“焉”、“者也”、“噫”、“唉”等虛詞。
活動二:誦讀課文,說語言美(10分鐘)
1、學生聽課文錄音,要求重點聽語音語氣語調。
2、學生對照課文錄音,自由誦讀課文兩遍并思考本文的語言美(提示:可從句式、用詞、表達方式等來談)。
3.學生說句式語言特點。
學生說的內容可能有以下幾點:①句式多樣,或駢句。或散句;或長句,或短句;或排比句,或獨詞句。②語氣多變。或陳述,或疑問,或感嘆。③節奏和諧。“蕃、丹、染、焉”,“直、枝、植”等韻腳交錯分布,錯落有致。④表達方式多樣。百字短文融敘述、描寫、抒情、議論于一爐。一個“愛”字連綴全文,文筆簡練,情感豐富。
活動三:品讀課文,理解形象(15分鐘)
1.請學生從課文中找出直接描寫蓮花的語句(“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不可褻玩焉”)為這些句子做批注:從哪些方面來描寫蓮,寫出了蓮的什么品質?
作者從生長環境方面,描繪了蓮的高潔和質樸;從體態香氣方面,寫了蓮的正直和芳香;從風度方面,寫了蓮的清高。
2.聯系下段中的“蓮,花之君子者也”、“蓮之愛,同予者何人”兩句,思考:本文作者僅僅只是在描寫蓮,贊美蓮嗎?
當然不是,寫花實是寫人,詠花就是詠志。這七個分句句句寫花,又句句寫人,這種手法叫借物喻人。
3.文章的題目是“愛蓮說”,作者以蓮花為歌頌對象,卻幾次提到了菊花、牡丹,作者的用意是什么?
明確:①開頭以陶淵明愛菊,世人愛牡丹引出“予獨愛蓮”的主旨。②作者以菊的隱逸,牡丹的富貴襯托蓮的高潔。③結尾由三種花寫到三種人:愛菊者少,愛蓮者更少,而愛牡丹者很多。以此感嘆社會上真隱士少,有道德的人更少,而愛富貴的人很多。文章通篇以菊花為正襯,以牡丹為反襯,突出蓮花傲然不俗,超脫卓群的品性,表現了作者自己追求潔身自好的美好情操以及對貪圖富貴、追名逐利的世態的鄙棄。
活動四:背讀課文,鞏固積累(3分鐘)
請學生結合對課文的理解,以自己喜歡的方式自由背誦課文。有時間可以抽查背誦情況。
作業:
1.整理本文字詞,并默寫課文。
2.請抓住“竹”這一植物的特點,賦予它某種精神品質,寫一段(50到80字左右)話。
3.學完這課后,你又怎樣理解“近朱者赤近墨者黑”這句話呢?寫百十字的文字說明自己的想法。(2 、 3題可選做其一)
板書設計
愛蓮說
菊(正襯) 君 不慕名利
蓮
牡丹(反襯) 子 潔身自好
以花喻人 托物言志
高卿
[《愛蓮說》教學設計 (河大版八年級下冊)]相關文章:
4.黃河大合唱課件
7.愛蓮說優秀教案
8.愛蓮說教學課件
10.《愛蓮說》教師用的課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