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次家訪后的思考
夷陵區(qū)實驗初中 韓宗秀
時間:2015年4月8日
地點:吳相廟居民點、劉家河居民點、許家沖居名點
家訪教師:張光林 韓宗秀
這一次和班主任張老師用了大半天時間走訪了住在三個居名點的八名學生。這八名學生都是七(4)班成績較好或中等偏下,表現(xiàn)上中規(guī)中矩、沒有大的錯誤也沒有特別突出優(yōu)點的學生,相比以往的歷次家訪,本次家訪活動比較順利,但卻沒有多少真正能打動人心的東西可寫。以下是我對本次家訪活動的幾點思考:
思考一:家訪活動不僅僅是走下去
對于家訪活動,我始終認為是應該解決實際問題的。本次家訪中我之所以沒有特別的感悟大概就是因為走訪之前我沒有做足必要的功課,因所走訪的學生都是相對蠻規(guī)矩的人,自認為沒有太多與家長之間的隔閡,所以,家訪中,多數(shù)時候我只是在努力聽班主任和家長之間的一些常規(guī)交流,并沒有過多地去主動交流。班主任的情況通報中也多為學生的成績及在校表現(xiàn)情況,沒有過多的需要雙方合力解決的問題。所以整個家訪陷入了一種走馬觀花式的形式交流之中。就我們而言,我們已經(jīng)走下去了,見到了家長,也告知了一些情況;就家長而言,近距離見到了老師,也又一次從老師口中知道了一些孩子在學校的表現(xiàn),除此再無其它。
造成家訪的這種尷尬結(jié)局,我認為責任應該在我們教師一方,一是我們對家訪準備不足,內(nèi)心也只是把家訪當作一次任務在完成,對于家訪對象沒有做好選擇和充分準備,僅僅是為了表明自己走下去了,導致家訪活動流于形式;二是我們的家訪活動還沒有形成一種常規(guī)的教師所必須的教學活動,所以,當我們真正走下去時,家長有局促之感,我們也只是為完成任務而訪,雙方交流不易深入。
真正解決這種膚淺家訪的途徑只有兩點:一是把家訪變成一種教師搞好教學工作的自覺行為,不時地走下去,把和家長的接觸當作一種常規(guī),這樣彼此才會不設防的傾心交流;二是在家訪還沒形成常規(guī)的前提下,認真做好訪前工作,訪確須走訪的學生,充分準備好訪時要交流的話題,以避免冷場或膚淺。
總之,家訪絕不能成為一種僅滿足于走下去的形式。
思考二:不是所有學生在學校的表現(xiàn)和在家的表現(xiàn)都是一樣的
作為教師的我們往往會自認為是教育的“行家”,對于學生的評價往往也只看了他們的在校表現(xiàn),在校成績不錯、表現(xiàn)還好的學生我們往往會先入為主地認為他就是一個全面發(fā)展的好學生,各種評選活動時,我們也會不自覺地向這些學生身上思考,很少去管是否實至名歸,這樣往往造成了不少班級的“一枝獨秀”和“一家獨大”現(xiàn)象,這對優(yōu)秀學生本身的發(fā)展也是不利的。
家訪中,關(guān)于學生在家的表現(xiàn)也是我們交流的一個必須話題。交流中,排除少數(shù)家長對自己孩子的譽美和浮夸之外,我們還是能夠明確感受到不少學生在家和在學校表現(xiàn)的不一致。比如一個班級的“老”干部,在學校大膽開朗,正派干練,但是在家里卻會時不時的頂撞一下,叛逆一下;在學校是一個全面發(fā)展,任勞任怨的好學生,但在家卻是一個飯來張口,衣來伸手的小“皇帝”;在學校身上帶刺,性格潑辣的女“漢子”在家卻是乖巧勤勞、逆來順受的“乖乖女”;一個在家長心中從來沒有說過謊的女孩在學校卻是時時處處都是謊言,每次考試都會弄虛作假……
學生的如此種種不一致其實也很正常,學校是公眾場合,而家則是相對私密的地方,人不能一直戴著面具生活,偶爾的放松甚至放縱也是生活的必須。
因此我也在想:要真正培養(yǎng)全面發(fā)展的人才,我們首先要對學生全面認識,特別是對于處于班級兩端的學生。對于優(yōu)生,我們應該努力校正他們身上的驕嬌二氣,而對于差生,我們也應該全面認識,至少要公正評價他們。我們一定要清醒地認識到:精英人才不一定都是精英學生,“學渣”決不等于“人渣”,“學霸”卻有可能成為“惡霸”。
思考三:教育無需感動,也無需埋怨
在平時和學生家長的交流中就常常能夠聽到諸如此類的話:“我這個兒原來學習還行,成績還可以,但自從上了初中就不行了。”說這個話的家長可能說的是實話,但聽到這個話的老師往往卻覺得很受傷。這次家訪中,我們又一次聽到了相同的話。說者無心,作為聽者的我們,心中還是忍不住地多跳了那么一兩下。估計所有教師在職業(yè)生涯中都或多或少受過這樣的“暗傷”。于是就有了諸多這方面的“段子”,如“學生虐我千百遍,我待學生如初戀”,說教師職業(yè)是“領(lǐng)導不滿意,社會不理解,家長不領(lǐng)情、學生不買帳”,所以最終我們只是“感動了自己”……
細想一下,產(chǎn)生以上種種不平衡,歸根結(jié)底是我們自己一直比較享受“太陽底下最光輝的職業(yè)”、“人類靈魂的工程師”等一些高調(diào)的吹捧太久。忽然碰到了這些我們所不習慣的論調(diào)后,心理落差太大,于是各種埋怨也就理所當然地產(chǎn)生了,到底還是知識分子根子里的清高在作怪。
其實也簡單,只要我們把心態(tài)放平和一點就行了。不用聽別人的各種唬弄,教育也不過是一種普通職業(yè)而已,作為從業(yè)者,敬業(yè)是本分,不存在什么高尚、偉大之類的。做得特別優(yōu)秀可以評為勞模,理應得到他人尊重。我們無法因為在學校教了一個學生幾天就非得要求那一家人都對我們都感恩戴德,更不能因為教育整體為國家和社會作了貢獻,我們于是“與有榮焉”,覺得社會就應該整天把我們都供著。
如今的社會很現(xiàn)實,誰都不是誰的神。在社會中打拼的每一個人其實都是在為他人、為國家、為社會,更重要的也是在為自己,誰也不比別人高尚多少,也無需別人對自己尊重得更多一些。雖有名人說過“不想當元帥的士兵不是好士兵”,但是不想當“元帥”的老師還是有的。我們就老老實實把自己當一個普通人,不用去謀求感動誰,也用不著成天地抱怨誰,既然不想失業(yè),那就只能敬業(yè)。
只要每個人都心態(tài)平和了,立足本分,忠于職守,比樹多少楷模都管用!
韓宗秀
[又一次家訪后的思考 (七年級)]相關(guān)文章:
1.大班教師家訪隨筆
2.家訪工作計劃
3.教師家訪隨筆
6.教師家訪心得體會
7.
8.小學教師家訪隨筆
10.學年家訪工作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