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楊職校 王秀鵬
一、教學對象分析:
要想寫出有說服力的議論文,那就要學會有理有據地論證,才能以理服人。然而,由于職校學生的文化基礎不是很扎實,很多學生在寫議論文時,有觀點,但缺少充實的論據,根本不善于舉例和說理,只羅列一些事實現象,就事論事,即使說了一些道理,也是蜻蜓點水,這就使論據與論點不是水乳交融,無法達到論證有理有據的效果。
本節課,教師根據學生寫議論文時不善于舉例和說理的問題,進一步指導學生選用恰當論據、提升議論文的說理水平,使學生能在論據和論點之間搭建“分析”的橋梁,從而提高學生寫議論文的水平乃至語文學科的整體成績。
二、教學目標:
1、培養學生使用論據的能力,讓學生學會選取準確、典型的論據。
2、培養學生善于說理的能力,能在論據和論點之間搭建“分析”的橋梁。
3、使學生進一步領會“勤能補拙”、“天道酬勤”的深刻人生哲理,并對自我有正確的認識。
三、教學重點和難點:議論有據:論據真實可靠,有代表性,能證明論點;議論有理:能客觀準確地分析論據;
四、教學課時:一課時
五、教學手段:多媒體、講練結合
教學過程:
一、導入:
二、議論文的“有理有據”:
(一)什么是“有理有據”:
(二)論據的類型:論據分兩大類,一類是理論論據,另一類是事實論據。
1、理論論據:
2、事實論據:
三、怎樣在議論文中做到有理有據:
(一)真實:論點和論據都不能虛假。
(二)準確:論點要緊扣題目要求;論據是為論點服務的,必須準確。
1、如當年魯迅在書桌上刻一“早”字自勉,有的同學將它用于論證“學貴有恒”,這準確嗎?為什么?
2、常言道:勤能補拙,事實正是如此。居里夫人在法國讀書時,每天早晨,總是第一個來到教室;每天晚上,幾乎都在圖書館度過。圖書館到十點就關門了,她便回到自己的小屋子里,在煤油燈下讀書,常常到后半夜兩點鐘。正是她的勤奮,才為她后來的成功奠定了堅實的基礎。我國第一個電子學女博士韋鈺在西德進修期間,沒有空暇到繁華的街頭漫步,沒有精力去劇場、影院欣賞藝術,她一心撲在專業學習上,就連生病也拒絕休息。正是刻苦,才使她為祖國贏得了榮譽。這段文字選用論據能證明論點嗎?為什么?請同學們選擇合適的例子。
(三)典型:選取最能證明論點的論據。
例如,下面三個材料:
1、愛國詩人陸游,生活在宋王朝遭受外族支解的時代,他渴望祖國統一,臨終還念念不忘復興中原。他在《示兒》詩中去:“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這兩句突出地反映了愛國思想。
2、“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這是文天祥《過零丁洋》中的名句。文天祥被俘后,已降元軍的張弘范,一再逼迫他寫信招降抗元將領張世杰,文天祥便毅然寫了這首詩作了回答,表現了堅定的民族氣節和崇高的料神境界。
3、魯迅先生年輕時東渡日本尋找救國的真理,在《自題小像》中的兩句詩“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薦軒轅。”表達了誓為中國人民獻身的革命脈精神。
上述三例都引述了人物的詩作,都包含了“愛國”的內容,但是作為論據來說,這三個材料蘊含的主旨有沒有細微的差別?
(四)點化:學會對論據作必要的分析來闡釋論點。
根據“準確”要求中的“勤能補拙”的材料,要求學生對自己修改的論據或觀點進行必要的分析來有力地說服論點,從而使學生初步學會對論據作必要的分析來闡釋論點。
(五)教師小結:
四、【延伸訓練】閱讀下面的材料,完成要求。
一位大雕塑家完成了一座非常完美的雕塑,有人問他:“你是怎樣雕出如此完美的雕塑的?”雕塑家回答道:“其實,這座塑像原來就在那里,我只是將它多余的邊邊角角去掉而已。”其實,在人生中,你就是那座雕像,只要去掉多余的邊邊角角,就能獲得完美的自我,而那位出色的雕塑家,就是你自己!
以“雕塑自我”為話題,自選角度,自擬題目,寫一篇不少于600字的議論文。
王秀鵬
[讓文章更有說服力--學會有理有據地論證(之一 (高一作文指導)]相關文章:
2.高一地理學期教案
9.高一地理教學課件
10.高一地理必修二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