鷓鴣天蘭溪舟中
韓淲
雨濕西風水面煙。一巾華發上溪船。帆迎山色來還去,櫓破灘痕散復圓。
尋濁酒,試吟篇。避人鷗鷺更翩翩。五更猶作錢塘夢,睡覺方知過眼前。
作者
韓淲(biāo),早年以父蔭入仕,為平江府屬官,后做過朝官,集中有制詞一道,當官學士。寧宗慶元六年(1200)藥局官滿,嘉泰元年(1201)曾入吳應試。未幾被斥。家居二十年(《石屏集》卷四《哭澗泉韓仲止》)。淲清廉狷介,與同時知名詩人多有交游,并與趙蕃(章泉)并稱“二泉”。著作歷代書目未見著錄。史彌遠當國,羅致之,不為少屈。人品學問,俱有根柢,雅志絕俗,清苦自持,年甫五十即休官不仕。嘉定十七年,以時事驚心,作甲申秋三詩,得疾而卒,年六十六。
著有《澗泉集》二十卷、《澗泉日記》三卷、《澗泉詩馀》一卷。《四庫總目提要》云:“觀淲所撰《澗泉日記》,于文章所得頗深。又制行清高,恬于榮利,一意以吟詠為事,平生精力,具在于斯。
鑒賞
韓淲詞多寫閑情逸致,此詞正是以清幽淡靜之筆,寫出了閑情逸致之趣。可謂是韓淲的本色之作。
此詞題“蘭溪舟中”。蘭溪,在浙江中部,今稱蘭江,是錢塘江上游一段干流之名。再往下,依次稱桐江、富春江、錢塘江,流經杭州入海。這條江流山水清絕,自古名聞遐邇。這是首山水詞。朗誦這首詞,不知不覺中將人帶入了空江煙雨境界。朦朧的江面,朦朧的煙雨,還有朦朧的山色。詞人之心,融合于大自然之中。讀者之心,又何必不是這樣呢?山水在詞中,全然不是羈旅引役的背景,而是自具自足的境界。視野不妨再放開些。詞人境界,從傳統的深院繡闋,歌舞樓榭,推向美好的大自然,便煥發出人與自然融合的神理。山水詞不多有。這確確實實是韓淲詞的獨到之處。
“雨濕西風水面煙。”開篇便引人入于勝境。細雨濕秋風,溪面一片煙。好一幅潑墨空江煙雨圖。“一巾華發上溪船!贝尉鋵懗鲎约旱侵矍榫。一巾華發,可知詞人此時已屆老年。證以戴復古詩句“雅志不同俗,休官二十年”,又可知詞人此時已過隱居生活,其襟抱灑然塵外,對大自然之體會,自格外親切。上溪船三字,下得興致盎然。于是,讀者仿佛也隨了詞人登舟溪行!胺缴珌磉去,櫓破灘痕散復圓!贝艘宦,極寫乘舟風行水上飽看山色水容的美感逸趣。
上句寫山色。帆迎,船迎往前去,是動態。山色來--還去,山一一迎面而來,又一一掉臂而去,又是動態。動態寫山,動中有動,別具情趣。此句與敦煌詞《浣溪沙》“看山恰似走來迎”,有異曲同工之妙。下句寫水容。櫓破灘痕散--復圓。灘痕即灘上水文。溪則有灘,灘則有紋,紋呈圓形。船夫過灘施櫓,擊散了圓圓的灘痕,船過處,灘痕又一一復為圓形。此句寫灘痕亦趣。自其破散以觀之,則灘痕為動態。自其復圓以觀之,則灘痕呈靜態。靜態寫水,靜中有動,又具理趣。與韓淲詩“江中春水波浪肥”(《三月二十七日自撫州往南城縣舟行》),同一逸趣。親切的觀察,實在體現出詞人與大自然的契合。
“尋濁酒,試吟篇。”舟中,詞人要來家常之酒,乘興吟起詩篇!氨苋塌t鷺更翩翩!苯,鷗鷺翩翩飛翔,亦無拘無束。此三句,寫出人自得其樂,鳥亦自得其樂,真有物我兩忘之古意!拔甯q作錢塘夢,睡覺方知過眼前!苯Y筆二句,一氣貫注。五更舟中,夢見到了錢塘(杭州)。一覺睡醒,才知道錢塘果然到了眼前。結筆寫順流而下舟行之速,風趣得很。夢境與現境打成一片。此二句不禁令人聯想起李白《早發白帝城》:“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
品味起來,又覺韓詞婉而李詩豪,似乎又可見到唐詩宋詞之諸多異同。讀此詞,趣味甚多。船到錢塘,詞也戛然收尾,留下了滿幅的溪行馀韻。
張雄
[2015年高考語文考前古詩詞賞析--鷓鴣天蘭溪舟中韓淲 (高三)]相關文章:
1.冬至古詩詞賞析
2.舟夜書所見古詩句
4.蘭溪市導游詞
5.古詩中詠雪詩句
10.《鷓鴣天》蘇軾閱讀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