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作文是語文教學中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它能全面反映學生的語文綜合能力,但在初中語文的教學中,作文教學卻是一大難點。每年的中考作文往往會出現作文敘述描寫抽象空泛。語言干癟,沒有文采,行文不夠豐滿。少真情實感的流露等這樣的通病。學生面對平時的作文練習也會叫苦不迭,究其原因,教師缺乏作文教學的方法的引導,導致作文的指導、訓練失去了有序性,針對性。就像是一次旅行,向導沒有為游客指明道路,介紹景點一樣,游客不知選擇哪條路,從何處入手欣賞風景。本文即從五個方面闡述教師在日常作文教學中如何提升學生的寫作能力。
【關鍵詞】觀察 閱讀 摘抄 寫作 評改 寫作能力
作文難,難作文。每周的作文課上,常常是唉聲嘆氣,怨氣不斷。學生絞盡腦汁,拼命往外“擠”作文、“湊”作文。可想而知,在這種狀況下,怎能寫出聲情并茂、文質兼美的文章?因此,我開始反思自己,一味的督促甚至“逼迫”學生寫作文,自己為他們做了什么?怎樣才能激發學生內在動力和寫作欲望,使之能夠愛上作文,愛寫作文,從而提升學生的寫作能力呢?經過一段時間的摸索探究,我發現其實提升學生的寫作能力不是想象中的那么難,下面就談談這一段時間在作文教學實踐中獲得的幾點經驗和體會。
一、觀察
引導學生觀察生活。茅盾在《創作的準備》中指出:“應當時時刻刻身邊有一支鉛筆和一本草簿。無論到哪里,你要豎起耳朵,睜開眼睛,像哨兵似的警覺,把你所見所聞隨時記下來……”實踐證明,無論寫人記事的文章,還是寫景狀物的文章,其內容材料都來自觀察。“瓢似的腦袋,小鼓眼,一臉狂氣 ”看到這句話很多人都知道這是馮驥才的《俗世奇人》中海張五的形象。為什么讀者能有如此深刻的印象呢?是因為作者以生活為寫作素材,通過細致入微的觀察、感受、思考,才把這一角色寫活了。而學生作文素材的來源不外乎個人生活、校園生活、家庭生活、社會生活等。所以,教師要引導學生用自己的眼睛去觀察身邊的人、事、物。例如:留意身邊同學的言行,勤奮好學的,調皮搗蛋的,樂于助人的,肯定是不一樣的。留意身邊的環境,校園里的,街道上的,家里的,肯定是不一樣的。留意景色的變化,春夏秋冬的,雨天晴天的等等。但觀察不等同于“看”,它比“看”的內涵更為豐富,要幫助學生調動多種感官,眼看、鼻聞,耳聽、手摸、心想……以促進學生觀察能力的獲得和觀察習慣的養成。在這樣全面細致的觀察中,還要教給學生抓住觀察的事物的特點。例如,觀察人就要抓住人物的衣著打扮,舉止言行;觀察自然景物就要抓住它們的形、色、味、聲等方面的特點;觀察物品就要抓住物品的質地、用途等。將這些觀察的結果記錄下來,每天一小記,三五句話也可,二三百字也可。這樣,學生就能積累較多的寫作素材,為寫好作文打下基礎。
二、閱讀
引導學生讀經典,讀佳作。學生認為寫作是一項極其艱苦的工作,其主要原因之一是缺少詞匯等的積累,想寫卻不知該如何表達。這就需要大量的閱讀。唐代詩人杜甫說:“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這句話精辟的闡述了“讀”與“寫”的奇妙關系。說明想要積累大量的語匯,想要培養流暢的語感,寫出好的文章,就要多朗讀文章。課本上的文章是最好的最有益于學生身心健康的文章,“像母親的手撫摸著你,風里帶著些新翻的泥土的氣息,混著青草味兒,……”“一丈青大娘罵人,就像雨打芭蕉,長短句,四六體,鼓點似的罵一天,一氣呵成,也不倒嗓子。……”“深藍的天空中掛著一輪金黃的圓月,下面是海邊的沙地,都種著一望無際的碧綠的西瓜,……”,這每一篇文章都是經過精心錘煉的,其字詞準確,語法規范,語句生動形象,文段精彩,邏輯性強。另外,還可以向學生推薦一些優秀刊物供學生閱讀,像《中學生作文》、《讀者》、《意林》等,這些刊物貼近生活,很多好的語句語段都成為了經典。甚至于好的歌詞,經典的電影對白等都可以拿來讀。光看不行,要讀,大聲的讀,我每周特意開辟出一節朗讀課,讓學生在多種形式的朗讀中讀出文章中的美,讀出語段中的意。隨著學生讀的文章越來越多,學生的詞匯積累量也越來越大,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也有提高,好詞好句在作文中也不斷出現。
三、摘抄
引導學生多摘抄,勤積累。光讀是遠遠不夠的,讀的內容隨著時間的推移就會漸漸模糊起來。綜觀古今中外的語言大師、文學巨匠,無一不是在積累中完善自我,取得成就的。世界著名的“科學幻想之父”儒勒凡爾納,一生寫了104部科幻小說,字數達七、八百萬字。他去世后,人們在整理他的遺物時,發現他做的卡片竟達兩萬五千多張,而且每張都是他親自一字一句摘錄下來的。由此可見,摘抄是進行作文積累的一種行之有效的簡單方法。因此,在日常教學中我讓學生們每人準備一個摘抄本,鼓勵學生摘抄好詞好句好語段。但摘抄不是胡抄一氣,而要有目標。例如七年級上冊第三單元是描寫自然景物的單元,就指導學生摘抄描寫自然景物的片段。八年級上冊第一單元是寫人記事的單元,那就指導學生摘抄寫人記事類的片段。摘抄不能只停留在“抄”的階段,還要“賞”。針對摘抄到的文章的語句,要求學生從詞語運用、修辭、表達方式、表現手法等角度進行賞析。賞析的過程也是學生再次學習的過程,將優美的語言,寫作技巧刻畫在自己頭腦中的過程。此外學生還要結成摘抄小組,互通有無。總之利用摘抄本進行積累時,對精彩內容進行分類、歸納、賞析,不僅可以鍛煉學生提煉和加工信息的能力,也豐富了學生在作文時所應用的語言。這樣常年累月下來,每個學生都有一本厚厚的摘抄資料,在每周的寫作課時,總有同學可以從中找到自己需要的資料。為自己的文章增磚添瓦。
四、寫作
1.引導學生仿寫、改寫。葉圣陶老先生曾經指出:“課文無非是例子,也是習作的例子,讀范文指導作文,習作文效法范文,評作文對照范文,這不失為一條行之有效地經驗。”所以,對于學生寫作,我們可以提倡模仿和借鑒范文。這就需要我們指導學生歸納課文中的寫作特點,弄清文章的寫作方法,達到學以致用。例如仿寫胡適的《我的母親》寫一篇《我有這樣一位母親》,將高爾基的《海燕》改寫為劇本,仿寫汪曾祺的《端午的鴨蛋》寫一篇《大廠的----》等。學生在對文本理解的基礎上,觸發內心的共鳴,產生“躍躍欲試”的心理,往往會寫出奇思妙想的文章。
2.鼓勵學生自由寫作,書寫真情。剛剛步入少年旅途的中學生,隨著年齡的增長,青春意識的萌發,高興、興奮、憂郁、感傷會時時涌在心頭。這也是一筆精神財富。寫作時不要給學生設置過多的條條框框,可以引導學生采用日記體、訪談錄、書信體、也可以寫小說、散文、詩歌等,要以自己最擅長的文體,傾訴心中的感受。在文中一定要使用議論和抒情的表達方式,要把成長的感悟深刻地揭示出來。鼓勵學生大膽、自由的抒寫個人心聲,我們情真意切的抒寫,讓情感的漣漪,真實地再現我們人生的體驗。平時可以鼓勵學生從日記、短評、隨筆這些較為隨意性的文體入手,隨時寫出個人內心的真實感受,有話則長,無話則短,盡量少作硬性、統一性要求,由此慢慢引導,培養學生的寫作興趣。
五、批改
只有發現不足,認識不足,才能改正不足,獲得能力的提升,所以作文的修改與講評也是提高學生寫作能力的途徑之一。
對于字詞句的錯誤可利用多媒體進行修改與講評。利用Word的中文自動校對功能,學生習作中用錯的字詞句就會用波浪線標出,作文中的語言錯誤就一目了然了。
對于結構、立意、取材等方面也可采用多種形式進行講評與修改。一般可采取教師集中批改作文。完畢后,就全班較為集中、典型的問題加以講評。但這種形式看似合理,可是學生參與度不高,缺乏興趣,效果并不理想。在這方面,我采用全班同學互評、互改的方式,讓學生充分參與到作文評改中來,這種方式是學生自我感悟,互相提高的重要途徑 。通過互評、互改,調動學生對寫作認知地主動性和積極性,直觀的覺察他人以及自己在寫作方面存在的問題,促使他們自覺地改進。從而有效地提升學生的寫作能力。
【參考文獻】:
1、教育部,《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人民教育出版社,2011.
2、茅盾,《創作的準備》三聯書店
3、《葉圣陶作文論》(葉圣陶教育文集)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
趙森林
[淺談初中語文作文教學中提升學生寫作能力的途徑]相關文章:
3.淺談教學中的課件
9.學生德育提升心得體會
10.如何提高文秘的寫作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