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體系建構
一輪回顧
小說情節是指在小說提供的特定環境中,由于人物之間的相互關系與環境間的矛盾沖突而產生的一系列生活事件發生、發展直至解決的整個過程。小說情節組成部分通常有開端、發展、高潮和結局,有時前面有序幕,后面還有尾聲。情節往往顯示生活中矛盾的發展過程。情節的巧妙安排對于刻畫人物和表現主題有著重要意義。
著眼于“情節”要素鑒賞小說,應注意什么?
首先是,找出線索,理清情節的來龍去脈。
其次是,由事見人,看情節發展如何為人物形象塑造服務。
再者是,見微知著,應從細節分析情節對表現主題的意義。
明確題型
2.考查類型
(1)概括小說情節
常見設問方式:
①用一句話或簡明的語言概括故事情節。
②文中共寫了哪幾件事,請依次加以概括。
③概括小說的部分內容(包括指出開端、發展、高潮和結局這四部分中的某一方面)。
(2)分析情節作用
這一類題目主要是圍繞情節構思及其作用命題。
常見設問方式:
①文中寫的xx情景在小說中起到什么作用?
②某段寫的某某事物、人物在小說中有什么作用?
③小說情節安排很有特色,請結合相關情節做簡要分析。
2、查缺找漏
常見錯誤
(1) 沒有沿著“線索”來進行梳理概括;
(2) 有的地方說得比較含糊;
(3) 表述上也不夠簡練;
(4) 缺乏必要的解釋,沒有聯系文體的內容。
3.方法對接:
解題技巧對接
(1)對上下文情節作用⑥
①就全文來說有一波三折式。作用是引人入勝,扣人心弦,增強故事的戲劇性、可讀性。如《祝福》中祥林嫂的二次改嫁這一情節就有此作用。
②就開頭結尾來說有收尾呼應式。作用是使結構緊密、完整。
③就開頭來說:①倒敘式(把結局放到開頭來寫),起到制造懸念作用,如《祝福》,采用了倒敘的結構形式,從祥林嫂臨死前的肖像寫起,再回到祥林嫂初來到魯鎮的情景、再次到魯鎮的經過等等,設置了懸念;②引起下文式,往往起到鋪墊作用。
④就結尾來說有戛然而止,留下空白式。
⑤就中間行文來說有伏筆鋪墊式,一般來說式推動了故事情節的發展。
(2).對刻畫人物的作用
也就是情節本身對人物性格塑造的具體作用。如《祝福》一文中祥林嫂“捐門檻”這一情節,就刻畫了祥林嫂既迷信愚昧而又對前景充滿希望的形象。
(3.)對表現主題的作用
一般來說是點題或突出主題。
(4).給讀者的感受,即站在讀者的位置上考慮情節的作用
如“余味無窮”“給讀者留下充分的想象空間”等。
緊抓內在關聯,“四步走”做好情節作用分析題
分析情節的作用,有單從情節本身進行的,也有把情節考慮進去的綜合分析。無論哪一種角度,都離不開對情節內在關聯性(因果鏈)的把握。它是整個情節題的核心。對著一類題目,應做好以下步驟:
第一步:閱讀全文,梳理情節脈絡并作概括。從開端、發展、高潮、結局的全過程來梳理情節脈絡,每一階級可采用這樣的語言表述形式;什么人在什么時間、什么地點做了什么事。
第二步:細讀所給文字,分層抓住其層意或關鍵詞語。這一步工作是基礎、前提,決不可粗略讀之。
第三步:分析所給文字在情節上發生了哪些關聯。所謂關聯,就是情節發生發展的依據,或者因果關系。
第四步:作答,注意使用術語。
指向情節→使情節波瀾再起;引起另一情節;制造懸念,埋下伏筆;照應前文;為下文情節做鋪墊或提供依據。
指向人物→豐富人物形象,凸顯人物性格,表現人物心理。
指向主題→點明或深化主題。
答題模版:
1 為……情節發展做鋪墊(提供依據,設置伏筆懸念等),推動……情節發展(進入高潮或轉折)。
2 表現了……的思想品質(心理),有助于塑造……的形象。
3 揭示(表現、突出)了……,有利于表現……的主題。
4、強化突破(精選10題,強化訓練)
A、2014江蘇高考 閱讀下面的作品,完成1~4題。
安娜之死
[俄]列夫托爾斯泰
①在火車進站的時候,安娜夾在一群乘客中間下了車。她想著,如果沒有回信就準備再乘車往前走。她攔住一個挑夫,打聽有沒有一個從渥倫斯基伯爵那里帶信來的車夫。
②她正詢問時,那個面色紅潤、神情愉快、穿著一件掛著表鏈的時髦外套、顯然很得意那么順利就完成了使命的車夫米哈伊爾,走上來交給她一封信。她撕開信,還沒有看,她的心就絞痛起來。
③“很抱歉,那封信沒有交到我手里。十點鐘我就回來。”渥倫斯基字跡潦草地寫道。
④“是的,果然不出我所料!”她含著惡意的微笑自言自語。
⑤“好,你回家去吧。”她輕輕地對米哈伊爾說。她說得很輕,因為她的心臟的急促跳動使她透不過氣來。“不,我不讓你折磨我了,”她想,既不是威脅他,也不是威脅她自己,而是威脅什么迫使她受苦的人。她順著月臺走過去,走過了車站。
⑥幾個年輕人盯住她的臉,怪聲怪氣地又笑又叫,從她旁邊走過。站長走過來,問她乘車不乘車。一個賣汽水的男孩目不轉睛地望著她。“天哪,我這是到哪里去呀?”她想,沿著月臺越走越遠了。她在月臺盡頭停下來。幾個太太和孩子來迎接一個戴眼鏡的紳士,高聲談笑著,在她走過來的時候沉默下來,緊盯著她。她加快腳步,從他們身邊走到月臺邊上。一輛貨車駛近了,月臺震撼起來,她覺得自己好像又坐在火車里了。
⑦突然間她回憶起和渥倫斯基初次相逢那一天被火車軋死的那個人,她醒悟到她該怎么辦了。她邁著迅速而輕盈的步伐走下從水塔通到鐵軌的臺階,直到匆匆開過來的火車那兒才停下來。她凝視著車廂下面,凝視著螺旋推進器、鎖鏈和緩緩開來的第一節車的大鐵輪,試著衡量前輪和后輪的中心點,估計中心點對著她的時間。
⑧“到那里去!”她自言自語,望著投到布滿砂土和煤灰的枕木上的車輛的陰影。“到那里去,投到正中間,我要懲罰他,擺脫所有的人,擺脫我自己!”
⑨她想倒在開到她身邊的第一節車廂的車輪中間。但是她因為從臂上往下取小紅皮包而耽擱了,已經太晚了;車廂中心開過去了。她不得不等待下一節車廂。一種仿佛她準備入浴時所體會到的心情襲上了她的心頭,于是她畫了個十字。這種熟悉的畫十字的姿勢在她心中喚起了一系列少女時代和童年時代的回憶,籠罩著一切的黑暗突然破裂了,轉瞬間生命以它過去的全部輝煌的歡樂呈現在她面前。但是她目不轉睛地盯著開過來的第二節車廂的車輪,車輪與車輪之間的中心點剛一和她對正了,她就拋掉紅皮包,縮著脖子,兩手著地投到車廂下面,她微微地動了一動,好像準備馬上又站起來一樣,但又撲通跪了下去。就在這一剎那,一想到自己在做什么,她嚇得毛骨悚然。“我這是在哪里?我這是在做什么?為了什么呀?”她想站起來,閃開身子,但是什么巨大的無情的東西撞在她的頭上,從她的背上碾過去了。“上帝,饒恕我的一切!”她說,覺得無力掙扎。一個正在鐵軌上干活的矮小的農民,咕嚕了句什么。一支蠟燭,她曾借著它的燭光瀏覽過充滿了苦難、虛偽、悲哀和罪惡的書籍,比以往更加明亮地閃爍起來,為她照亮了以前籠罩在黑暗中的一切,嗶剝響起來,開始昏暗下去,永遠熄滅了。
(選自《安娜卡列尼娜》,周揚、謝素臺譯,有刪改)
1.本文前五段寫出了安娜的絕望,請簡析其具體內容。(6分)
【答案】盡管期待渥倫斯基的回信,但先已絕望;看信后對兩個人情感的徹底絕望;由此推廣到對生存背景(人生、世界、命運等)的絕望。
【解析】此題考查考生對小說人物心理變化的體悟。其實,也是考查考生對故事情節的梳理,梳理得仔細認真,此題就不難作答:第一段,明顯看出她已經絕望;等來了渥的來信,但信上的內容很讓她絕望;于是她向月臺走去(臥軌自殺),顯然是對生活徹底絕望。這么答來,即可獲得滿分了。
【評點】立足情節,體會人物形象,是常規題目,這在平時也是常練的,很切合中學生的實際。
2.第六段中對安娜周圍人的描寫,具有什么特點和作用。(4分)
【答案】特點:既是客觀描寫,又體現出安娜主觀的感受。作用:從側面寫出了安娜恍惚、敏感、神經質的心理狀態。
【解析】解答此題得審好題:“特點”是“描寫的特點”,而不是“周圍人的特點”;“作用”既可理角為描寫的作用,也可是周圍人的作用。
【評點】此題是有些難度的。一是描寫的特點,考生很可能答成什么樣的描寫--“側面描寫”或“襯托”,因為小說中的“他人”是為主人公服務的,答得全一點,可能還會答到“主觀感受”,但與標準答案有些出入;二是描寫的作用,考生在揣摩主人公的心理上是有些困難的,畢竟許多考生沒讀過這部小說。
3.安娜投到鐵軌上之后有什么樣的內心活動?這樣寫有什么意義?(4分)
【答案】內心活動:恐懼、迷惑、悔恨。意義:表現了安娜之死的偶然性,增強了悲劇意味。
【解析】認真捕捉安娜的心理描寫句,可以體會出她的內心活動的:“她就拋掉紅皮包,縮著脖子,兩手著地投到車廂下面,她微微地動了一動,好像準備馬上又站起來一樣,但又撲通跪了下去。就在這一剎那,一想到自己在做什么,她嚇得毛骨悚然。‘我這是在哪里?我這是在做什么?為了什么呀?’她想站起來,閃開身子,但是什么巨大的無情的東西撞在她的頭上,從她的背上碾過去了。‘上帝,饒恕我的一切!’她說,覺得無力掙扎。”
【評點】內心活動,只要找準所問之處,此問不難。難處在于“意義”的回答上,很多考生估計會答到俄國社會的層面上來,這樣算不算正確呢?從行文上看,安娜一步步地絕望下去,而且從整部小說來看,安娜在追求愛情上撞得頭破血流,為情而不得而臥軌,不是必然嗎,怎地是偶然?“增強悲劇意味”這一點考生是不難答到的。
4.請探究作品結尾畫線句的意蘊。(6分)
【答案】“蠟燭”的比喻,寫出了安娜死亡前意識從異常清醒到漸趨模糊、直到消失的過程。這句話表現了安娜臨終前的內心感受,又可以理解為作者對安娜之死的總結。畫龍點睛,暗含著作者的喟嘆同情。
【解析】解答此題,要結合情節來回答。此時的安娜已被火車碾過,是漸漸死亡的過程,亦是作者對她一生的作比。亦是處在文尾。
【評點】此句不管如何地看,總覺得是作者對安娜一生的總結:“她曾借著它的燭光瀏覽過充滿了苦難、虛偽、悲哀和罪惡的書籍”:安娜經歷了苦難、悲哀,看到了社會的虛偽、罪惡。“比以往更加明亮地閃爍起來,為她照亮了以前籠罩在黑暗中的一切”:她看得更透徹了、更清楚了。“嗶剝響起來,開始昏暗下去,永遠熄滅了”:她被軋死了。似乎不帶有安娜的心理活動。
【總評】此文是節選小說第七部的最后一章,選得很有特色,主要體現在心理描寫上,而且題目的命制,都圍繞著安娜的心理活動。但是有這么幾點值得商榷:一是設置的答案是否合理?二是文章的選擇是否合乎中學生的閱讀實際,不能因為習總拉近與俄羅斯的關系,就注重俄羅斯的文學吧,雖然這些文學都是經典?
讓中學生多接觸外國文學,這種指導思想是完全正確的,但也要先考慮他們對自己的文學是否了解,又了解了多少呢?而且,閱讀過這部小說的考生,一定占些優勢吧!
今天的學生,讓他們多讀一點書,比登天還難,而且他們的生活時間全部被學校瓜分了!有的教師一見他們拿起小說來讀就沒收……這是大部分學生面臨的問題。
B、2014全國新課標卷1高考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4)題。(25分)
古 渡 頭
葉 紫
太陽漸漸地隱沒到樹林中去了,晚霞散射著一片凌亂的光輝,映到茫無際涯的淡綠的湖上,現出各種各樣的色彩來。微風波動著皺紋似的浪頭,輕輕地吻著沙岸。
破爛不堪的老渡船,橫在枯楊的下面。渡夫戴著一頂尖頭的斗笠,彎著腰,在那里洗刷一葉斷片的船篷。
我輕輕地踏到他的船上,他抬起頭來,帶血色的昏花的眼睛,望著我大聲說道:
“過湖嗎,小伙子?”
“唔,”我放下包袱,“是的。”
“那么,要等到明天啰。”他又彎腰做事去了。
“為什么呢?”我茫然地,“我多給你些錢不能嗎?”
“錢?你有多少錢呢?”他的聲音來得更加響亮了,教訓似的。他重新站起來,拋掉破篷子,把斗笠脫在手中,立時現出了白雪般的頭發,“年紀輕輕,開口就是 ‘錢’,有錢就命都不要了嗎?”
我不由得暗自吃了一驚。
他從艙里拿出一根煙管,飽飽地吸足了一口,接著說:“看你的樣子也不是一個老出門的。哪里來的呀?”
“從軍隊里回來。”
“軍隊里?……”他又停了一停,“是當兵的吧,為什么又跑開來呢?”
“我是請長假的。我媽病了。”
“唔!……”
兩個人都沉默了一會兒,他把煙管在船頭上磕了兩磕,接著又燃第二口。
夜色蒼茫地侵襲著我們的周圍,浪頭蕩出了微微的合拍的呼嘯。我的心里偷偷地發急,不知道這老頭子到底要玩什么花頭。于是,我說:
“既然不開船,老人家,就讓我回到岸上去找店家吧!”
“店家,”老頭子用鼻子哼著,“年輕人到底不知事。回到岸上去還不同過湖一樣的危險嗎?到連頭鎮去還要退回七里路。唉!年輕人……就在我這船中過一宵吧。”
他擦著一根火柴把我引到船艘后頭,給了我一個兩尺多寬的地方。好在天氣和暖,還不至于十分受凍。
當他再擦火柴吸上了第三口煙的時候,他的聲音已經和緩多了。我躺著,一面細細地聽著孤雁唳過寂靜的長空,一面又留心他和我談的一些江湖上的情形,和出門人的秘訣。
“……就算你有錢吧,小伙子,你也不應當說出來的。這湖上有多少歹人啊!……我歡喜你這樣的孝順孩子。是的,你的媽媽一定比我還歡喜你,要是在病中看見你這樣遠跑回去。只是,我呢?……我,我有一個桂兒。你知道嗎?我的桂兒,他比你大得多呀!你怕不認識他吧?外鄉人……那個時候,我們爺兒倆同駕著這條船。我給他收了個媳婦……”
“他們呢?”
“他們?那一年,北佬來,你知道了嗎?北佬打了敗仗,從我們這里過,我的桂兒給北佬兵拉著,要他做伕子。桂兒,他不肯,臉上一拳!我,我不肯,臉上一拳!……小伙子,你做過這些個喪天良的事情嗎?……
“小伙子!你看,我等了一年,我又等了兩年,三年……我的兒媳婦改嫁給賣肉的朱胡子了,我的孫子長大了。可是,我看不見我的桂兒,我的孫子他們不肯給我…… 他們說:‘等你有了錢,我們一定將孫子給你送回來。’可是,小伙子,我得有錢呀!
“結冰,落雪,我得過湖;刮風,落雨,我得過湖……
“年成荒,捐重,湖里的匪多,過湖的人少,但是,我得找錢……
“小伙子,你是有爹媽的人,你將來也得做爹媽的。我歡喜你,要是你真的有孝心,你是有好處的,像我,我一定得死在這湖中。我沒有錢,我尋不到我的桂兒,我的孫子不認識我,沒有人替我做墳,沒有人給我燒紙錢……我說,我沒有喪過天良,可是天老爺他不向我睜開眼睛……”
他逐漸地說得悲哀起來,終于哭了,不住地把船篷弄得呱啦呱啦地響;他的腳在船艙邊下力地蹬著。可是,我尋不出來一句能夠勸慰他的話,心頭像給什么東西塞得緊緊的。
外面風浪漸漸地大了起來,我翻來覆去地睡不著,他也翻來覆去地睡不著。
可是,第二天,又是一般的微風,細雨。太陽還沒有出來,他就把我叫起了。他的臉上絲毫看不出一點異樣的表情來,好像昨夜間的事情,全都忘記了。
我目不轉睛地瞧著他。
“有什么好瞧呢?小伙子!過了湖,你還要趕你的路程呀!”
離開渡口,因為是走順風,他就搭上櫓,扯起破碎風篷來。他獨自坐在船艘上,毫無表情地捋著雪白的胡子,任情地高聲朗唱著:
我住在這古渡前頭六十年。
我不管地,也不管天,
我憑良心吃飯,我靠氣力賺錢!
有錢的人我不愛,無錢的人我不憐!
……
(有刪改)
(1)下列對作品有關內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當的兩項是(5分) ( )( )
A.作品以抒情的筆調敘述了渡夫的人生遭遇和心靈世界,反映了動蕩不安的現實,表達了作者對底層勞動人民的同情和對當時社會的不滿。
B.渡夫不愿馬上開船送我過湖,還教訓我:“年紀輕輕,開口就是‘錢’,有錢就命都不要了嗎?”這讓我暗自吃驚,因為我擔心他謀財害命。
C.渡夫沒有讓我回到岸上去,而是讓我在他船里過一宵,因為他看我太年輕,怕我遇到不測,想告訴我一些江湖上的情形和出門在外的經驗。
D.渡夫在船里把他兒子桂兒被北佬抓做伕子的事情告訴我,這一方面表達他對我孝順母親的贊賞和羨慕之情,一方面表達他失子之后的孤獨和憂慮。
E.第二天一早,我被渡夫叫起來之后,目不轉睛地瞧著他,發現他的臉上沒有什么異樣的表情,想知道他為什么把昨夜的事情全都忘記了。
(2)作品中的渡夫有哪些性格特點?請簡要分析。(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作品是怎樣敘述渡夫的故事的?這樣寫有什么好處?請簡要分析。(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作品為什么以渡夫的任情高歌為結尾?結合全文,談談你的看法。(8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參考答案
(1)答A給3分,答D給2分,答B給1分;答C、E不給分。回答三項或三項以上,不給分。
(2)①熱情坦誠,樂于助人,喜歡孝順父母的子女;②剛強不屈,不畏身心勞苦,靠自己的氣力賺錢;③堅韌不拔,不向命運低頭,堅持自由自在的生活信念。
每答出一點給2分。
(3)①以“我”的視角來敘事,使事件顯得真實可信;②以“錢”為話題,引入渡夫的故事,喚起讀者的閱讀興趣;③多用對話形式,以渡夫之口自述他的經歷,使敘事更加集中;④情景描寫與渡夫講述相結合,賦予渡夫的故事哀而不傷的詩意美。
每答出一點給2分,給滿6分為止。
(4)①藝術結構上,通過突轉產生戲劇性效果,最后以歌聲結尾,余韻悠長,耐人尋味;②情感表現上,以渡夫的無表情代替哭泣,以任情高歌代替訴苦,強化了表現苦難的力度;③人物形象上,既表現渡夫的灑脫豪放,也反襯他的現實痛苦之深,使渡夫的形象更加豐滿;④思想內容上,從批判社會現實的黑暗到表現渡夫追求自由生活的信念,深化了作品的主題。
答出一點給2分,答出兩點給5分,答出三點給8分;給滿8分為止。
李健
[小說情節鑒賞 高考復習指導(高三)]相關文章:
6.木蘭詩的主要情節
7.概括木蘭詩的情節
9. 高考小說閱讀理解
10.高三高考動員演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