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學生閱讀能力小議
新課標指出 :“閱讀是搜集,處理信息 ,認識世界 ,發展思維獲得審美體驗的重要途徑。閱讀教學是學生、教 師文本之間對話的過程。閱讀是學生們個體化行為,不應 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 的實踐。應讓學生在主動積極 的思維和情感活動 中.加深理解和體驗 ,有所感悟和思考 ,受到情感熏陶 ,獲得思想啟迪 ,享受審美情趣。”因而,閱讀教學是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 ,通過大量閱讀的實踐,形成閱讀能力的活動 。
閱讀是語文教學中的重要環節.語文閱讀活動是一個復雜的心智活動過程。它要求學生必須學會思索,主動地思考,成為學習的主體 。閱讀是通過學生 自己創造性 ,探究性的思考來獲得知識的重要途徑.是學生理解語文知識,積累語文知識的前提條件。常言道 :“閱讀理解”,就是說先要讀,接觸知識,才可能了解知識,弄懂知識 。然而 ,僅僅懂得閱讀的重要性是不夠的,更重要的是要在閱讀教學中教給學生閱讀方法 ,培養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從而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這即是“授之魚不如授以漁”的道理 。在二十多年的初中語文教學工作中,筆者摸索出了一些有效落實閱讀教學的方法。
1 形式多樣法
“讀書百遍,其意 自見”。可想閱讀對理解 的重要作用 。語文課上所選的文章 .都有很強的可讀性,教師要充分運用閱讀教學手段,增強學生的直觀感知能力。為了防止學生反復閱讀或單一呆板的朗讀形式而使學生倦怠或產生厭煩感 。失去朗讀熱情 ,可靈活采用多種方法進行閱讀教學。如:富有魅力 的范讀;不斷變換 朗讀形式 ;朗讀技藝的指導 ;閱讀與分析 的有機結合等 。學生有了新鮮感,朗讀熱情就會高漲持久 ,能收到良好的朗讀效果。
在學習古詩時,可根據具體情況,采用一些有效 的方式 。如誦 .即響亮的讀 ;或放聲朗讀 ;或角色朗讀等各種方式 。如《唐雎不辱使命》中塑造了秦王、唐雎兩個鮮明的形 象 ,兩個人物 的內心世界、性格特點都是從人物對白中表現出來的。分角色朗讀讀出語氣、語調和感情,秦王狡詐、驕橫 、殘暴,外強 中干 的性格就躍然紙上:唐雎不畏強權 ,針鋒相對,敢于斗爭,善于斗爭,不怕犧牲的形象就鮮活起來。除此之外還有輪讀 ,分段讀 ,分組讀接力讀等 。教師可視具體情 況單用某一種或合用幾種方式來充分調動學生閱讀的積極性,提高閱讀效果 。
2 探究閱讀法
語文閱讀教學是一種探究性學習活動。語文學科的性質決定 了這種活動具有強烈的社會性、開放性和實踐性。探究性學習在語文閱讀 中的應用,就是指學生在教師指導下學習閱讀的方法 .讓學生自己閱讀文章 ,概括主要的內容 ,摘錄重要的信息 ,自己質疑并提 出問題 .從而達到深入理解文章 的目的。
2.1以問題為載體,閱讀 與提 問相結合,充分體現文章的主體性培養學生的質疑能力
理解性質疑:讓學生在閱讀 中向 自己提問題 ,如文章寫 了什么?怎樣寫 ?為什么要這樣寫?這樣寫有什 么好處?在閱讀過程巾.不能滿足于一知半解 ,不能追求故事情節。而應對一些 細微之處進行發現探索。如《理想》~詩中,說“理想是一種獲得,又是一種犧牲”。獲得 的是什么?犧牲 的又是什么?這之中有豐富的內涵 ,很值得去揣摩 品味。(21懷疑性質疑 :就是大膽地提出懷疑或補充。如 :前人或老師的理解 、分析正確嗎 ?這樣的分析深刻嗎?能否更深一層地說明?如《桃花源記》中的“世外桃源”依據作者 當時所處的社會環境和 自然環境 ,你對它的理解會 與眾不同嗎?f3)實踐性質疑 :就是鼓勵學生結合自己的寫作對閱讀材料再作思考。如:怎樣把別人的說法與寫作吸收到自己的文章 中?這樣的吸收用到自己的作 文中應怎樣改動 ?
2.2閱讀時,要了解和探求作者生平,時代背景和寫作動機,以加深對文章的理解
如《沁圓春?雪》、《菜 園小記》等文章 ,假使不 了解寫作 的時代背景和寫作動機 ,又怎能準確理解文章的內容,把握 文章 的主旨呢? 閱讀時,在理解文章 內容的基礎上 ,還要去思考文章好在哪些地方?值得我們學習借鑒 ,又有何不足?可以從文章選材 、結構、布局 、語言等方 面去分析 ,談出自己見解、感 受 ,最好能寫點摘記,以備不虞之需。
2.3以思考為線索,閱讀與思考結合 ,讓學生直接體驗 ,享受閱讀的過程
閱讀要靠學生 自己去體驗和領悟。在教學過程中.應避免不通過學生探究就把現成的結論或答案告訴學 生,應根據學生具體情況,由淺入深、由易到難、由簡到繁、有目的、有計劃、有步驟地引導學生腳踏實地地進行探究,使學生既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
李沛
[提高學生閱讀能力小議]相關文章:
3.科研能力自我評價
6.行政能力測試題及答案
7.職業能力測試題
8.信息技術能力提升論文
9.工作能力提升計劃
10.工作能力與個人自我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