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综合专区|和领导一起三p娇妻|伊人久久大香线蕉aⅴ色|欧美视频网站|亚洲一区综合图区精品

《荷塘月色》的孤獨美

發布時間:2016-3-18 編輯:互聯網 手機版

    朱自清先生的《荷塘月色》是一篇美文,但究竟美在哪里?歷來莫衷一是,有的說美在意境,有的說美在思想,有的說美在感情,我認為它美在孤獨。

    第一句話“這幾天心里頗不寧靜”,我們歷來教學是把它看作文眼的,可沒有人想過,朱先生這句話在語法上是不通的,“心里”和“寧靜”是不能搭配的,只有環境才能和寧靜搭配。像這樣的反語法的句子后面還有,如“樹梢上隱隱約約的是一帶遠山,只有些大意罷了”,“遠山”也不可能“大意”,只有人大意,朱先生在這里用的“大意”大概是段落大意的“大意”,是指月色中遠山的大致輪廓。因此,朱先生在這里用詞追求的是修辭效果,心里頗不寧靜,他是希望追求一片寧靜的環境。他為什么頗不寧靜呢?過去我們過多地關注政治環境--大革命的失敗,有這一因素,政治環境對當時的每一個知識分子都會有影響,作為陰影,它會投射到每一個知識分子的心上,但這絕不是唯一的因素。1927年前后的朱自清,對政治還不是那么太關心,翻看朱自清作品精選,除了《這一天》和政治貼得很近之外,其他跟政治貼得都不是十分近。也就是說這個時候的朱自清已經不是中華民國剛剛成立時期的朱自清,也不是五四時期的朱自清,那個時候的知識青年,誰都會受到五四狂飆的裹挾,像朱自清一樣,寫出“你要光明,你自己去找”的詩句。1927年的朱自清,已經是一個成熟的學者和作家了,所以不會有過多的政治沖動。

導致朱自清心里頗不寧靜的因素有很多,竊以為孩子多是主要因素。文中提到的妻子,是武仲謙,揚州城武醫生的女兒,賢惠勤勞溫順,善解人意,和朱自清生了六個孩子,1929年因肺病去世。朱自清的脾氣不好,因為孩子多的緣故,心情煩躁,早在春暉中學教書的時候,就因為心情不好而打罵孩子,使得鄰居夏丏尊經常過來勸導他。朱自清在《給亡婦》中說:“老實說,我的脾氣可不大好,遷怒的事兒有的是。那時候你往往抽噎著流眼淚從不回嘴,也不嚎啕。”武仲謙絕對是符合中國傳統的賢妻良母型的女人,有人說朱自清頗不寧靜是因為和老婆吵架,即便如此,也是朱自清因為別的事情遷怒妻子,絕對不是妻子無理取鬧。

關于孩子多帶來的苦惱,朱自清在《兒女》一文中講得很具體,他說:“我曾給圣陶寫信,說孩子們的折磨,實在無法奈何;有時竟覺著還是自殺的好。這雖是氣憤的話,但這樣的心情,確也有過的。”他還是耽于學術與創作,他說:“世界上有許多偉大的人物是不結婚的。”《荷塘月色》中提到的閏兒,是其次子,其時留在北京的是三個孩子,有兩個孩子--邁兒和轉兒,被朱自清的母親帶到揚州去了。所以,“頗不寧靜”有很多復雜因素,有孩子多帶來的煩惱,也有骨肉分離帶來的掛念,也有對父母親人的思念等。不寧靜怎么辦?家里是不行的,一是熱,二是妻子和孩子還沒有完全進入夢鄉;蕩馬路是不行的,雖然孩子們的歡笑聽不見了,但畢竟是不寧靜的。于是想到日日走過的荷塘,在這滿月的光里,總該另有一番樣子吧--作者希望那是一片寧靜所在。

作者是希望獨處的。獨處,說白了,就是讓我一個人安靜地呆一會兒。“一個人在這蒼茫的月下,什么都可以想,什么都可以不想,便覺是個自由的人。”這是獨處的妙處。從某種意義上來說,獨處是一個人孤獨的至高心靈境界。不知大家注意過沒有,第二段中有一句是頗值得玩味的,“這是一條幽僻的路;白天也少人走,夜晚更加寂寞。”寂寞是形容人的心情的,作者在這里卻說路寂寞。路寂寞,對于別人來說可能是不會涉足的,但對于作者來說卻正好,因為這一環境正適合他的心境。德國詩人里爾克說:“你要愛你的寂寞。”對于創造者來說,寂寞是難能可貴的。只有在寂寞的環境中,才能充滿創造,這恰恰是朱自清這樣的文人所追求的最好的心靈境界。

孤獨是一種美。

孤獨可以創造美的境界。我們往往陶醉于朱自清所創造的荷塘月色的優美意境,流露出什么淡淡的喜悅、淡淡的哀愁的感情等,豈不知這種美好的意境正是孤獨所造成的。作品中不是有這樣的話嗎?“雖然是滿月,天上卻有一層淡淡的云,所以不能朗照;但我以為這恰是到了好處--酣眠固不可少,小睡也別有風味的。”這是孤獨的多么美好的境界。“月光是隔了樹照過來的,高處叢生的灌木,落下參差的斑駁的黑影,峭愣愣如鬼一般”,雖然與整個畫面不協調,但這不和諧音恰恰是他內心孤獨的真實寫照。還有,“樹縫里也漏著一兩點路燈光,沒精打采的,是瞌睡人的眼。這時候最熱鬧的,要數樹上的蟬聲與水里的蛙聲;但熱鬧是他們的,我什么也沒有。”同樣是他孤獨心跡的自然流露。

孤獨可以產生幻想,也可以產生聯想,甚至思念也是在這種境況下產生的。我們以上只是把朱自清聯想江南采蓮的事情,當作對故鄉的思念,卻忽略了他還有兩個孩子留在揚州。在貧困與動蕩的歲月里,這種骨肉分離,對于一個父親來說,無疑是最為痛苦的。這加重了他內心的孤獨。所以他盡可能地將自己沉浸在梁元帝《采蓮賦》的歡樂意境中,沉浸在《西洲曲》的優美意境中,來驅散內心的孤獨。

孤獨創造美,古今中外不乏其例。像戴望舒的《雨巷》、徐志摩的《再別康橋》等都是如此。我們抓住朱自清獨處的妙處,領略他內心的孤獨之美,可能就隨著他一起受用一番這無邊的荷香月色了。 

李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