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 開 “窗 戶” 說 亮 話
--談多媒體技術在小說《窗》中的應用
“優化課堂結構,提高課堂效率;減輕學生課業負擔,培養學生創造能力”,目前已成為教育者必須著力實現的目標。面對飛速發展的社會和日益嚴峻的教育改革形勢,開展電化教學,把現代化媒體和常規的教學手段有機結合起來,就可以幫助我們形成生動、活潑、高效的課堂教學環境,促進學生潛質的開發,能力的培養和素養的提高。
在蘇教版八年級語文課本中,有一篇極具思想性和現實意義的作品,即澳大利亞作家泰格特的短篇小說《窗》。小說通過簡陋的環境,簡單的情節,簡筆畫式的兩個人物,揭示了妒忌思想害人害己的主題。本文通篇雖可冠以“簡”字,卻可以通過運用多媒體輔助教學,豐富課堂內容,充分調動學生的感官、情緒和興致,激發他們這個年齡特有的想象力,促進教學目標和學生素質的最優化。
一、緊扣情節,設計一組動態畫面--訓練學生的觀察,分析及復述能力。
前期準備:選好一個窄小房間,擺好兩張床(一靠門、一靠窗),從學生中挑選兩人穿上病號服表演,錄像。
后期制作及效果:按照情節的開端,發展,高潮,結局截取四組畫面。
第一組畫面:甲(代靠窗的病人,下同)興高采烈地講,畫面內同時出現“鮮花,草坪、湖水、飛鳥、散步的情侶、嬉戲的孩子”等鏡頭。乙(代不靠窗的病人,下同)津津有味地聽。畫面播放的同時,配上優美的音樂,用來渲染甲所描述的景象,烘托氣氛。最后定格在乙“微笑享受”狀。
第二組畫面:甲依舊講,乙由高興到斜視,到皺眉妒忌,畫面定格在乙緊皺眉處,同時于短促的鼓聲中依次跳出“?”并隨著爆炸聲出現爆炸圖形,內寫“他憑什么占據窗口那張床位呢?”字樣。
第三組畫面:甲突然發病,掙扎死亡。(伴隨劇烈咳嗽聲)乙一動不動,盯天花板。畫面交錯閃現時,加入“憑什么”、“為什么”的字樣及其交錯雜亂的聲音。
第四組畫面:乙床空→乙在甲床上掙扎坐起→透窗外望→一堵墻(配以轟轟的雷聲,表其內心受震動極大)→乙滿臉驚異(定格)。這四組畫面的播放,前兩組讓學生于觀察中發現和感覺人物的變化,引導學生思考討論:乙為什么會變?乙變化的根源是什么?后兩組畫面則設定為學生邊看邊復述內容,讓學生深刻領會妒忌產生的惡果--害人又害己。
二、突出主人公,截取精彩靜止畫面擬題--調動學生實際運用語言的能力和積極性。
本文涉及兩個人物,乙是主題鮮明的體現者,所以他是主人公,圍繞他在同一屏內設置四幅畫面,讓學生擬題,于觀察對比中即可達到語言實際運用的效果和目的,讓學生體會中華民族語言豐富的生動的表現力。然后點擊鼠標,在畫面下依次出現參考題目:陶醉、煎熬、冷酷、意外,以加深學生對主人公的認識。
三、采相關歷史人物鏡頭,以史為鑒--對學生進行知識遷移訓練,理解主題的現實性。
如何在自讀課中盡可能充分調動學生,達到舉一反三,學以致用的目的呢?通過多方收集電影、電視中能與本文中心有關的資料,最后采集播放三段歷史鏡頭:(1)馬陵之戰,龐涓葬身;(2)曹操妒才,楊修慘死。(2)瑜忌諸葛,自取滅亡。學生在饒有興趣地觀看后,不由地得出了“妒忌有害無益”的結論,同時趁熱打鐵,適時引導學生--做人,應當正確對待別人的擁有,使學生學知識和學做人合二為一。
四、選好指定畫面,續寫結局--鍛煉學生豐富的想象力,感受小說結局的精妙。
小說《窗》結尾只有一句話:“他看到的只是光禿禿的一堵墻。”這個結尾戛然而止,獨具匠心,有如歐亨利的小說,收到“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的藝術效果,同時也為鍛煉學生豐富的想象力提供了契機,利用多媒體可以激發學生續寫的熱情:先在屏幕上再現乙驚異的畫面及“他后來怎樣了?”的字樣,然后在引導學生想象的同時,邊點鼠標邊依次出現“瘋?盲?死?……”,使學生的思維活躍起來,緊接著出現續寫要求,結果續寫的精彩和豐富大大出乎所料,結局可達十幾種。
五、注意導入和結束的技巧--力求收到自然和諧的視聽效果。
本文題為“窗”,開頭這樣設計:音樂聲中,鏡頭由遠及近推進到一扇窗,它慢慢地打開了,接著旋轉而出“窗”字,表明課的開始。結束的設計則是,在老師的小結中,這扇“窗”又慢慢的關上,同時出現“再見”字樣,配以輕松的音樂結束本節課。學生從中領悟到開頭和結尾的自然貼切,無斧鑿之感。
總之,一節看似簡單的課,如果我們融入多媒體技術,就可以讓學生成為課堂活動的主體,實現教師、學生和計算機三方之間的多向信息交流,讓學生有更多的機會發揮學習的主動性和創造性,促進教學目標和學生素質的最優化。
張雅銀
[打開窗戶說亮話 --談多媒體技術在小說《窗》中的應用(八年級下冊)]相關文章:
1.八年級下冊窗教案
2.小說窗的閱讀答案
9.淺談教學中的課件
10.六年級下冊窗影閱讀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