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級 姓名
【學習目標】
1、了解司馬遷和《史記》的有關知識;
2、繼續積累課文中出現的詞類活用、特殊句式等語言現象,重點掌握名詞作動詞和使動用法;
3、能準確概括文章的故事情節。
4、對比概括出劉邦、項羽的性格特點。
5、了解作者把人物放在尖銳的矛盾沖突中,運用個性化的語言和行動描寫的方法刻畫人物性格的特點。
6、激發課外閱讀相關文學作品的興趣,對項羽這一悲劇英雄從多個角度作出有依據的評說。
【學習重點】
1、學習古漢語的常用詞語和特殊句式。
2、正確分析認識項羽、劉邦兩個集團各個人物的性格特點。
【課前預習】
一、知識銜接
1、作者介紹:
司馬遷(約前145~約前90),字子長,西漢著名史學家、文學家、思想家。繼父職任太史令。因替李陵辯護,入獄遭宮刑。發憤著書,歷盡艱辛,著成《史記》。
2、作品介紹:
《史記》是我國第一部紀傳體通史,又稱《太史公書》。記載了從傳說中黃帝到漢武帝三千年間的歷史。全書共130篇,含本紀12篇、年表10篇,書8篇,世家30篇,列傳70篇。《史記》不但具有很高的史學價值,而且具有很高的文學價值。被魯迅譽之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
本紀: 敘述歷代帝王的歷史
世家: 敘述貴族王侯的歷史
列傳: 歷代諸侯之外名官名人的事跡
表: 各個歷史時期的簡單大事記
書: 記載典章制度,天文地理
3、背景介紹
“鴻門宴”這個故事發生在陳涉起義后的第三年(公元前206年)。陳勝起義后,各地云起響應,其中有楚國貴族出自身的項梁、項羽叔侄,有農民出身的劉邦。陳勝失敗后,項梁扶楚懷王的孫子名叫心的作了楚王,劉邦也投靠了項梁。公元前207年,項梁戰死,懷王派項羽等去救援被秦軍圍困的趙國,同時派劉邦領兵攻打函谷關。臨行時,懷王與諸將約定,誰先入關,便封為關中王。項羽在鉅鹿(今在河北)大敗秦軍,消滅了秦軍的主力。同時,劉邦從黃河以南打進武關,攻下咸陽,秦王子嬰投降。劉邦與當地父老約法三章,廢除秦苛法,準備在關中稱王。后來在謀士勸說下,退出咸陽,還軍霸上,派兵把守函谷關,以防諸侯軍入境。
項羽大破秦軍后,聽說劉邦已出咸陽,非常惱火,就攻破函谷關,直抵新豐鴻門。這時劉邦的左司馬曹無傷暗中派人告訴項羽說劉邦想在關中稱王。項羽聽了,更加惱怒,決定第二天發兵攻打劉邦。劉邦面臨危急的情況,在紛紜頻仍的戰斗中,產生了這一次酒宴上的斗爭。
《鴻門宴》寫的是劉邦和項羽的斗爭。故事開始時,項羽擁兵40萬,而劉邦只有10萬。從“鴻門宴”的情節,讀者已經能清楚地預見到將來劉邦勝項羽的結局了。項羽由主動步步轉化為被動,而劉邦卻是一步一步地由被動轉為主動。
劉邦、項羽都有南面稱孤的野心。秦始皇游會稽,渡浙江,梁與籍俱觀。籍曰:“彼可取而代也。”梁掩其口,曰:“毋妄言,族矣!”梁以此奇籍。(《史記項羽本紀》)
高祖嘗徭咸陽,縱觀秦皇帝,喟然太息曰:“嗟乎!大丈夫當如此也!” (《史記高祖本紀》)
項羽直率粗獷與劉邦胸有成府判若分明。
4、課前導讀
垓下歌
項羽
力拔山兮氣蓋世,時不利兮騅不逝。
騅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
提示:拔山,形容力大無比,甚至能把高山拔起來。蓋世,氣勢高昂,可以壓倒世上的一切。“逝”,奔馳。
這首楚辭體的詩歌大意是:自命不凡的天子不想承認眼前的現實,他認為這種局面是“時不利兮騅不逝”造成的,并非他的過錯。而失敗的關鍵是在歷次戰斗中一往無前的烏騅今天競不肯率先沖出重圍。他認為烏騅暗示著一切;過去的榮耀、現在的困境和未來的毀滅。最后,他走投無路,只有對勇敢跟隨在身邊的虞姬哭訴:“我可怎么安排你呀?”
大風歌
劉邦
大風起兮云飛揚,
威加海內兮歸故鄉,
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提示:這首歌是劉邦打敗項羽,統一天下后在平定鯨布叛亂回京(長安)途中,轉道故鄉沛縣時所作。流露出他得天下、歸故里得沾沾自喜之情和對今后國防的憂心。第一句指包括劉邦在內的群雄在各地紛紛起義,而最終只有他劉邦威望遠揚天下。
二、初讀課文,給下面畫線的字注音。
饗士卒( ) 美姬( ) 卮酒( ) 有郤( ) 鯫生( )
玉玦( ) 瞋( )目 目眥( ) 跽( )曰 戮力( )
參乘( )( ) 彘( )肩 啖( ) 不勝( )
刀俎( ) 樊噲( )
三、自主學習
1、 通讀全文,通其大意,用講故事的形式復述課文。
2、熟悉課文,填寫下表,理清人物之間的關系。
陣營 主帥 謀士 武士 內奸
劉營
項營
【課文研讀】
自主學習語段,疏通文意,利用圈點標注重點字詞,并劃出有疑問的詞語。完成段后練習
第一自然段
1、指出下面加點或劃線詞語的意義和用法。
(1)沛公軍霸上:
(2)沛公欲王關中:
(3)旦日饗士卒 :
(4)范增說項羽曰:
(5)沛公居山東時:
(6) 皆為龍虎:
2、翻譯下面句子,如果是特殊句式,請指出。
(1)沛公左司馬曹無傷使人言于項羽曰
(2)項羽大怒,曰:“旦日饗士卒,為擊破沛公軍!”
(3)沛公居山東時,貪于財貨,好美姬。
(4)吾令人望其氣,皆為龍虎,成五彩,此天子氣也。
3、文段分析思考 :這一段記敘了幾件事?
第二自然段
1、指出第二段中的通假字。
(1)私見張良,具告以事
(2)距關,毋內諸侯
(3)張良出,要項伯
(4)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5)旦日不可不蚤自來謝項王
2、指出下面加點或劃線詞語的意義和用法。
(1)素善留侯張良
(2)項伯乃夜馳之沛公軍
(3)誰為大王為此計者
(4)秦地可盡王也
(5)君安與項伯有故
(6)項伯殺人,臣活之
(7)孰與君少長
(8)吾得兄事之
(9)沛公奉卮酒為壽,約為婚姻
(10) 籍吏民,封府庫
(11)所以遣將守關者,備他盜之出入與非常也
5、翻譯下面句子。
(1)誰為大王此計者?
(2)距關,毋內諸侯,秦地可盡王也。
(3)君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
(4)吾入關,秋毫不敢有所近,籍吏民封府庫,而待將軍
(5)所以遣將守關者,備他盜之出入與非常也。
(6)今人有大功而擊之,不義也。不如因善遇之。
6、課文第二段寫了哪幾件事?
第三自然段
1、找出下面句子中的通假字
(1)令將軍與臣有郤
( 2)因擊沛公于坐
2、找出下面句中古今異義的詞,并加以解釋。
(1)沛公奉約為婚姻
(2)所以遣將守關者
( 3)備他盜之出入與非常也
(4)今將軍戰河北,臣戰河南
3、指出下列句子的類型。
(1)將軍戰河北,臣戰河南
(2)籍何以至此
(3)得復見將軍于此
(4)亞父者,范增也
(5)若屬皆且為所虜
(6)然不自意能先入關破秦
4、把下面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
(1)然不自意能先入關破秦,得復見將軍于此。
(2)范增數目項王,舉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項王默然不應。
(3)不者,若屬皆且為所虜。
(4)君王與沛公飲,軍中無以為樂,請以劍舞。
(5)項莊拔劍起舞,項伯亦拔劍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莊不得擊。
5、文段分析思考。
(1)本段記敘了哪幾件事?。
(2)鴻門宴中“項王、項伯東向坐,亞父南向坐……沛公北向坐,張良西向侍”,說明了什么問題?
(3)“項莊舞劍”在情節開展上有什么作用?
第四自然段
1、一詞多義
意:(1)然不自意能先入關破秦
(2)其意常在沛公也
因:(1)不如因善遇之
(2)項王即日因留沛公與飲
(3)因擊沛公于坐
(4)沛公起如廁,因招樊噲出
而:(1)噲拜謝,起,立而飲之
(2)拔劍切而啖之
(3)勞苦而功高如此
(4)而聽細說
與:(1)臣請入,與之同命
(2)則與斗卮酒
(3)備他盜出入與非常也
(4)項王即日因留沛公與飲
且:(1)若屬皆且為所虜
(2) 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辭
2、解釋下面句子中加點詞語的意義。
(1) 今者項莊拔劍舞
(2)臣請入,與之同命
(3)殺人如不能舉,刑人如恐不勝
(4)竊為大王不取也
3、指出下面句子中加點詞語的意義和用法。
(1)范增數目項王
(2)常以身翼蔽沛公
(3)交戟之衛士欲止不內
(4)頭發上指,目眥盡裂
(5)刑人如恐不勝
(6)先破秦入咸陽者王之
(7)此亡秦之續耳
4、把下面的句子譯成現代漢語。
(1)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辭!
(2)夫秦王有虎狼之心,殺人如不能舉,刑人如恐不勝,天下皆叛之。
(3)此亡秦之續耳,竊為大王不取也!
5、文段分析思考。
(1)這部分共寫了幾件事?
(2)“樊噲闖帳”是故事的高潮。課文從哪幾個方面刻畫樊噲這一人物的?寫“樊噲闖帳”的目的是什么?
(3)三、四兩段是課文重點,情節的高潮所在,宴會上的情節可概括為“三起三落”,請指出。
第五至七自然段
1、一詞多義
舉: (1)舉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 (2)殺人如不能舉
謝: (1)旦日不可不蚤自來謝項王 (2)噲拜謝
(3)乃令張良留謝 (4)張良入謝
辭: (1)大禮不辭小讓: (2)卮酒安足辭
(3)我為魚肉,何辭為
2、指出下面加點詞語的意義和用法。
(1)與樊噲、夏侯嬰、靳強、紀信等四人持劍盾步走
(2)道芷陽間行
(3)沛公已去,間至軍中
(4)拔劍撞而破之
3、指出下列句子的類型。
(1 )大王來何操
(2 )我持白璧一雙
(3 )沛公安在
(4 )如今人為刀俎,我為魚肉
4、解釋下面句子中加點詞語的意思。
(1 )公為我獻之 (2 )相去四十里
(3 )沛公則置車騎 (4 )度我至軍中,公乃入
(5 )沛公不勝杯杓
5、下列句子中包含的成語分別是什么?
(1)吾入關,秋毫不敢有所近
(2)莊拔劍起舞。項伯亦拔劍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莊不得擊
(3)如今人方為刀俎,我為魚肉
(4)勞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賞
6、把下面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
(1) 大行不顧細謹,大禮不辭小讓。如今人方為刀俎,我為魚肉,何辭為?
(2)沛公不勝杯杓,不能辭。謹使臣良奉白璧一雙,再拜獻大王足下。
7、文段分析思考
(1)這部分共寫了幾件事?
人物理解
項羽陣營 劉邦陣營
項羽 劉邦
范增 張良
項莊 樊噲
陸路
[《鴻門宴》導學案 (人教版高二必修二)]相關文章:
1.《談中國詩》導學案
7.鴻門宴教案人教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