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上虞豐惠中學劉建松
班級:高二(7)班
記錄:余珍 竺荷萍
教學思路:試圖從標題入手,層層推進,深入腹地。
師:這篇文章看過兩遍的同學,舉手(學生舉手)剩下的都是看過三遍的。(笑)
師:看了這篇關于上海人的小說,給它另加一個標題,能說說你的理解(學生自由講解)
生:我加的題目是閑人嘮嗑,幾個人講話嘛。
師:嘮嗑是東北話吧,這里是上海,這是東北版的標題。(笑)
生:夜晚的誘惑,寫晚上的情調。
師:有感覺了,電視劇看多了,社會上誘惑太多了。
師:《圍爐夜話》,這是一個有故事的標題,老師有下面這些疑問?(投影這是一群 ( )人,說( )話,做( )事, 過( )人生?)同學們也會有這樣的感受吧。《圍爐夜話》四個字組合在一起,給我們讀者的整體感受是什么?(學生自由談,老師歸納(詩意、溫暖、溫馨)(家的感覺、小資情調、浪漫情懷這些關鍵詞)
師:標題中哪個字會直接給人溫暖的感覺?
生:爐(師出示爐火的圖片)
生:圍爐,圍在一起很溫暖。
師:使用爐火的大概會是哪類人
生:精明、小氣的人
生:會過日子的人。小市民。
師:確實,這是一群小市民。找出文章中關于爐火的描寫,用你喜歡的方式朗讀朗讀。(學生自由尋找、老師相機點撥、注意其中的擬人手法,為什么會用擬人手法)
生:墻壁和地板上沾著黑色的煤屑,空氣污濁而且干燥,爐子里的火在日光下看來黯淡而蒼白。 這樣寫為下文做鋪墊。
生:唯有那爐膛里的火,陡地鮮明起來,熱烈起來,激勵人的身心。這是火爐邊最溫情脈脈的時刻,所有的欲望全化為一個相偎相依的需求,別的都不去管它了。完全把爐火擬人化,好像成了自己的朋友,很溫暖。
生:這兩段文字形成鮮明的對比。突出了爐火的溫暖。
師:溫暖側重人的身體的感受,溫馨側重于精神和心靈。能說一個你生活中自己感到溫馨的場面嗎(學生談體驗)
師:你能想到最爛漫的是
生:就是和你一起慢慢變老。路上收藏,點點滴滴的歡笑,留到以后 ,坐著搖椅 ,慢慢聊 。
師:歌詞記得不錯。確實,生活應該有一個溫馨、詩意的場面,從《詩經》中的執子之手,與之偕老的浪漫,到宋詞中的醉里吳音相媚好,白發誰家翁媼的溫馨,。到現在的你是我的小呀小蘋果
生:怎么愛你也不嫌多。(笑)
師:關于這些小市民生活的溫馨畫面,是圍繞一些主題的,有哪些主題呢?是股票還是淘寶?
生:談論吃的,和穿的。還有人生。
師:這是些吃貨,我們談吃的就是吃的,穿的就是穿的,似乎和人生不沾邊。談論了哪些吃的內容。(學生能快速尋找)
生:她們便-一解釋給他聽,他一下子成了個乖孩子,人們把他以往的淘氣都原諒了。她們向他約定過年時做種種好東西給他吃,糖年糕,炸春卷,核桃仁,松子糖,一件件,一宗宗,如數家珍一般。
生:他們說的不外乎是炒栗子的甜糯,瓜子的香,白果的苦是一筆帶過。他們還說糯米圓子的細滑,酒釀的醇厚,還有酒釀湯里的嫩雞蛋。
師:春卷老師也炸過,可怎么也炸不好,品相很難看,可見這些食品似乎有些共同點,是什么?
生:很好吃,很精致,
生:是甜食。
師:吃甜食的人相對性格隨和、溫柔體貼,比較樂觀,生活精致。 “甜美甜心”一詞形容笑容可人的女孩,
師:說一說穿吧。女人如衣服,比較大男子主義吧,。女同胞不愛聽。但女人愛衣服,似乎是真理。衣服是女人的第二皮膚。這可能是女性的天性,天性愛美。女人衣櫥里永遠缺少一件衣服--就是合穿的那一件。讀一讀談論衣服的文字。
生:一說起衣服,那話就更沒得完了。王琦瑤和嚴師母一人一件地說,眼前像有羽衣霓裳在飛舞。女人能把沒有的東西想象成眼前存在的事物。
師:這就是女性的過人的想象力。多么浪漫的情節,明明沒有衣服,好像有許多衣服。這就是女性的本事。連一些男人都驚呆了。
生:薩沙聽得忘了手里的事情,那磨就一圈圈地空轉,搖磨的毛毛娘舅也是出了神的。那容是外外線線、絲絲縷縷織成的世界,多少的心細如發,才可連成周身的美侖美奐。側面寫出了兩位女子的神往。
師:剛才有人說還有對吃穿的評論,這些女性對吃穿有哪些評論?,
生:要說做人,最是體現在穿衣上的,它是做人的興趣和精神,是最要緊的。吃是做人的里子,雖也是重要,卻不是像面子那樣,支撐起全局,作宣言一般,讓人信服和器重的。
生:好面子,講究自己的形象。
生:寧可自己穿的差一些,也要穿得體面。
師:這就是上海人所說的腔調,海派清口的周立波所說的上海人特有的腔調,就是品味,上檔次。這些人,說些情人間的很暖意的溫馨的話,說說看,這樣的溫馨的閑來無事的閑話,最好能在怎樣的環境中,才有味道。
生:優雅的場所,咖啡館。
生:山間的小別墅。
生:相親的場所。
師:這里的環境是
生:墻壁和地板上沾著黑色的煤屑,空氣污濁而且干燥,爐子里的火在日光下看來黯淡而蒼白。一切都有著不潔之感。這不潔索性是一片泥淖倒也好了,而它不是那么臟到底的,而是斑斑點點的污跡,就像黃梅天里的霉。
生:環境的壓抑、骯臟、不干凈
師:那為什么要把這樣詩意的事情放在如此反差的環境中,那這是怎樣的一群人,或者這些人的心態是?
生:苦中作樂。以苦為樂。心態好。
師:這就是剛才所說的上海腔調,品味和檔次。剛才說快樂,你最快樂的時候是,實話實說。
生:玩游戲
師:很真誠,文章中也有很多的游戲,(學生找出)如何理解猜謎語、講故事、挑棚棚、這個幼稚的游戲,這些游戲的背后是什么?為什么說很多謎語是猜不出謎底的,很多故事沒頭沒尾。(學生思考)
生:比如我玩魔方,有時真的玩不出結果,但一有時間我就會拿出玩。
師:語文課不要玩,其他課看著辦。
生;雖然玩的不一定有結果,但過程是很有味道的,也有趣味。主要是享受過程的,有時不一定要很看重結果。
師:講的很好,鼓掌,其實人生也是這樣的。注重過程的享受,在枯燥的環境中也能找到樂趣,要把生活審美化,情趣化。這可能就是生活的智慧和腔調。
師:把這樣人生放在夜的背景有何意義?他們對夜持什么態度,(愛)對如何理解白天是打發過的,夜晚是悉心過的?那白天的世界是怎樣的世界?(出示1957年反右激烈動蕩的圖片)
師:在1957年的冬天,《圍爐夜話》這個標題似乎在暗示我們有兩個世界,一個是窗內的世界,一個是窗外的世界,窗內的世界,溫馨詩意。窗外的世界
生:激烈動蕩
師:窗內是小世界,窗外是
生;大世界
師:大社會,窗內是小市民,窗外是大人物
師:窗內是小情調,窗外是大政治。這就是小和大的沖突。文章結尾也提到這一層意思,朗讀朗讀,體會體會。 ( 學生朗讀 這些小東西都是給大東西做肥料的,很多大東西是吃著小東西的尸骸成長的。可別小看這些細碎的小東西,它們哪怕是這世界上的灰塵,太陽一出來,也是有歌有舞的。)
生:這里的小東西就是這些閑人,包括他們的小愛好和小情調,大東西是社會的政治運動,大東西吃小東西,包含著辛酸和無奈,個人的無能為力。
師:辛酸和無奈,確實如此。這些閑人們圍著爐火說一些很溫情的話語,但他們還是被外面的大社會,大時代所包圍,從某種意義上,這是另一種更殘酷的“圍”,這就是“這些小東西都是給大東西做肥料的,很多大東西是吃著小東西的尸骸成長的”的真實寫照,是更深層次的辛酸和無奈。還有其他的體會嗎?
生:小東西雖然很渺小,但他們也有自己的快樂,有追求自己幸福的權利,很樂觀開朗。它們哪怕是這世界上的灰塵,太陽一出來,也是有歌有舞的。
師:對,這就是小人物在復雜時代應有的尊嚴、品位,和精彩,屬于自己的腔調。
師;下面我們再來填空,這是一群 ( )人,說( )話,做( )事, 過( )人生?
生:沉湎往昔的閑人,說閑來無事的閑事,做瑣碎幼稚的閑(游戲)事
師:過怎樣的人生?
生:精雕細作的快樂的人生。
師:說到人生,文章中還用了一個詞語跟吃的聯系在一起。
生:螺絲殼
師:誰知道螺絲殼式的人生。
生:不知道
師:這就是上海人特有的口頭禪,螺絲殼里做道場?很小的狹隘的地方照樣可以制造出快樂和情趣。是上海人生活的“硬道理”,以小造大,以簡制豐,自得其樂,這就是上海人樂惠的“小日子”。正所謂,躲進小樓成一統,管他春夏與秋冬。
師;(歸納)圍爐夜話這個標題:有故事、 溫暖詩意 、生活智慧。如果深入的想一想這個標題,圍爐夜話:寓象征 ,上海腔調 , 幸福人生。看來比剛才同學們取的標題要好得多。
師:(總結)張愛玲說過,人生就像一襲華美的袍子,里面爬滿了虱子。短暫的是人生,永久的是磨難。但我們一直在尋找屬于自己的幸福。幸福在哪里,尤其當渺小的個體和強大的外部發生沖突時,如何突出重圍,尋找幸福,體驗幸福,考量的就是一個人的生活的智慧,人生的幸福就是過幸福的人生,就在圍爐夜話溫暖的爐火中,就在朋友間溫馨的交談里,也在溫情脈脈甚至默默無言的對視中,如何做一個快樂的小東西,只要你心中懷著一團熊熊的爐火,哪怕在寒冷的冬夜,我們也是幸福和快樂的。
(原文)圍爐夜話
王安憶
這是1957年的冬天。窗外,是激烈動蕩的時代;窗內,是幾位沉湎往昔安逸的閑人,咫尺之間,仿佛時間停滯了……
臨近過年,王琦瑤在爐邊用一盤小磨磨糯米粉。她前一夜就將糯米泡上,這時米粒就脹得很鼓。薩沙自告奮勇往磨眼里舀米,半勺水半勺米的。毛毛娘舅搖磨,王琦瑤則用石田春芝麻,嚴師母什么也不做,只在嘴里發指令。房間里洋溢著芝麻的香氣,恨不能立刻就進嘴的。這時,薩沙體味到一種精雕細作的人生的快樂。這種人生是螺絲殼里的,還是井底之蛙式的。它不看遠,只看近,把時間掰開揉碎了過的,是可以把短暫的人生延長。薩沙有些感動,甚至變得有些嚴肅,很虛心地請教為什么要水浸了糯米磨粉的道理,還請教做黑洋沙的方法。她們便-一解釋給他聽,他一下子成了個乖孩子,人們把他以往的淘氣都原諒了。她們向他約定過年時做種種好東西給他吃,糖年糕,炸春卷,核桃仁,松子糖,一件件,一宗宗,如數家珍一般。薩沙想:這真是一個吃的世界啊,每天忙著做忙著吃就不夠的。他不禁感嘆地念道: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嚴師母嗤一聲笑了,說這還只是辛苦的一半呢,還有身上衣的另一半,只怕你薩沙聽也沒有聽說過。一說起衣服,那話就更沒得完了。王琦瑤和嚴師母一人一件地說,眼前像有羽衣霓裳在飛舞。薩沙聽得忘了手里的事情,那磨就一圈圈地空轉,搖磨的毛毛娘舅也是出了神的。那容是外外線線、絲絲縷縷織成的世界,多少的心細如發,才可連成周身的美侖美奐。嚴師母無限感慨地說:要說做人,最是體現在穿衣上的,它是做人的興趣和精神,是最要緊的。薩沙就問:那么吃呢?嚴師母搖了一下頭,說:吃是做人的里子,雖也是重要,卻不是像面子那樣,支撐起全局,作宣言一般,讓人信服和器重的,當然,里子有它實惠的一面,是做人做給自己看,可是,假如完全不為別人看的做人,又有多少味道呢?說到這里,嚴師母不覺有些傷感,聲音低了下來。方才還是熱烈的勞動場面,這時也沉寂了,磨和石臼發出空洞的聲響。芝麻的香氣濃得膩人了,乳白的米漿也是膩人的顏色。墻壁和地板上沾著黑色的煤屑,空氣污濁而且干燥,爐子里的火在日光下看來黯淡而蒼白。一切都有著不潔之感。這不潔索性是一片泥淖倒也好了,而它不是那么臟到底的,而是斑斑點點的污跡,就像黃梅天里的霉。
不過,天黑卻將這些遮住了。暮色流進窗戶,像是溫暖和稀薄的液體,一切都蒙上了一層膜。物體,空間,聲音和氣息,全變得隔膜,模糊,不很確定。唯有那爐膛里的火,陡地鮮明起來,熱烈起來,激勵人的身心。這是火爐邊最溫情脈脈的時刻,所有的欲望全化為一個相偎相依的需求,別的都不去管它了。哪怕天塌地陷,又能怎么樣呢?昨天的事不想了,明天的事也不想了,想又有什么用呢?他們剝著糖炒栗子的殼,炒栗子的香也是深入肺腑。他們說著最最閑來無事的閑話,每一個字都是從心底里吐出來,帶著肚腹間的暖意。他們在爐上放了鐵鍋,炒夏天曬干的西瓜子,摻著幾顆大白果。白果的苦香,有一種穿透力,從許多種有名或無名的氣息中脫穎而出,帶著點醒世的意思,也不去管它。他們全都不計前嫌,好得像一個人似的,弄不懂為什么要彼此生隙,好都好不過來了。他們簡直是柔情蜜意,互相體諒得要命,這真是善解的時刻,除了善解又能做什么呢?外面的冷和黑,都是在給這屋內加溫加光的,雪還是不要化的好,要是化盡了,這爐火便也差不多到時候了。他們還是說話,輕言慢語,說的什么,都是說過就忘,這才是心聲呢!無痕無跡,卻綿綿不盡。他們說的不外乎是炒栗子的甜糯,瓜子的香,白果的苦是一筆帶過。他們還說糯米圓子的細滑,酒釀的醇厚,還有酒釀湯里的嫩雞蛋。好了,天已黑到底了,再黑下去便要亮起來;知心話兒也說到底了,再說下去難免又要隔起來。他們嘴里說著走、走的,就是不走,挪不動腳步似的。他們一邊說明天見,一邊心里不愿意今夜結束,明天再好,也是個未知未到。今夜就在眼前,抓一把則在手中。給時間做個漏真是對得沒法再對,時間真是不漏也漏,轉眼間不走也要走。
他們的白天都是打發過去的,夜晚是悉心過的。他們圍了爐子猜謎語,講故事,很多謎語是猜不出謎底的,很多故事沒頭沒尾。王琦瑤說,他們這就像除夕夜的守歲,可他們天天守,夜夜守。也守不住這年月日的。毛毛娘舅說,他們是將夜當成晝的,可任憑他們如何唱反調,總還是日東月西。嚴師母說他們還像守靈,不過那死去的人是上幾輩的高祖,喪事當喜事的。薩沙說他們像西伯利亞的狩獵者,到頭卻是一場空。他們各形容各的,總之都是愛這樣的夜晚,有許多吃食在爐上發出細碎的聲音和細碎的香味,將那世界的縫隙都填滿的。這世界的整塊磚和整塊石頭,全是叫這些細碎的填充物給砌牢的。他們在爐邊還做著一些簡單的游戲,用一根鞋底線系起來挑棚棚。那線棚捆在他們手里傳遞著,牽著花樣;最后不是打結便是散了。他們還用頭發打一個結,再解開,有的解開,有的折斷,還有的越解結越緊。他們有一個九連環,輪流著分來分去,最終也是糾成一團或是撒了一地。他們還有個七巧板,拼過來,拼過去,再怎么千變萬化,也跳不出方框。他們動足腦筋,多少小機巧和小聰敏在此生出,又湮滅。這些小東西都是給大東西做肥料的,很多大東西是吃著小東西的尸骸成長的。可別小看這些細碎的小東西,它們哪怕是這世界上的灰塵,太陽一出來,也是有歌有舞的
小劉
[《圍爐夜話》教學實錄 (人教版高二選修)]相關文章:
5.長恨歌圍爐夜話教案
6.化學選修5試題及答案
7.日記教學實錄
10.化學選修4知識點總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