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建壽
在語文試卷現代文閱讀試題中,我們一些同學在解答主觀表述題時往往比較隨便,這樣在主觀表述題上就不能得分或得分不高。這種現象能不能改變呢?答案是肯定的。只要根據以下思路進行自我糾編,我相信你在語文考試中的主觀題解答方面一定會取得不錯的效果。
一、 看清題目,掌握限制。即題目要求你用什么形式作回答你一定要看清。題目最起碼要多看兩遍,要認真仔細地推敲題意。它究竟要你用什么形式做回答,你可要小心。你千萬不可茍且馬虎,否則遺憾無窮!
例1、 請用一、兩句話概括文中所反映的當時中國農村的狀況。(2001年《黃土》23題,2分)
這條題不小心就不得分,它的限制是答題必須用句子來表述,這是答題句式上的限制。
例2、文中批評了哪五種“不能創造”的錯誤觀點?作者的出的結論是什么?(1999年《創造宣言》21題4′)(不超過20個字)(不超過12個字)
這是答題字數上的限制,有的同學不問字數,你內容答對了也是枉然。
例3、這篇散文中(1)作者對歷史上的長城的評價是什么?又是如何看待長城的現實的?(2000年《長城》21題6′)
這道題對答題話題進行了限制。題目上的兩個詞對答題范圍和答題對象作了硬性規定:對“歷史上的長城”和“長城的現實”作出“評價”和“看待”,答案是要你從文中找出作者主觀情感或看法的話語。
看清題目掌握限制是答題成功的第一步。在考試中我們對有規律的題型進行歸類或對癥下藥去解答,這樣會受到更好的效果,即:
二、 恰當歸類,掌握解題規律。這里又可以分成三類:
A、 例4、文中的“兩重械梏”分別指的是什么?(1997年《散文二集》26題4分)
例5、最后一段中作者所說的“最有深度的音樂”是指哪些音 樂?(1996〈貝多芬之迷〉24題3分)
例6、第二段中提到的“某些與他同時的偉人”所指的一類人是(不超過20字)1996《貝多芬之謎》24題3′)
像這類題目屬于判斷型,指認出它們,既從文中相應的位置找出來填上去就可以了,無須費多少腦筋。但“找”位置的工作就顯得特別重要!
B、 請看例題:
例7、作者在第一自然段中寫到看見玉簪花開,先是一驚,隨即悵然。
(1) 作者為什么吃驚?(2′)不超過8個字(1998年《報秋》27T)
例8、(2)、第六段的結尾改用了第三人稱“它”原因是什么?(2000′〈長城〉22T4′)
例9、(1)這段文字與倒數第三段的關系是什么?(同上23T4′)
像這類題,應該說是局部題,既答案就在它所提問題的位置的左右或需你仔細辨認一下,就可以答出來的。這類局部題,它往往是指某一段或某幾段中的“什么”、“為什么”、原因是什么?答案往往含在問題的前后,仔細找一找,不難的。
C、 再看例題:
例10、(2)聯系全文看,這段文字表達的意思是什么?(《長城》23T4′)
例11、作者認為貝多芬的音樂成為一個“謎”的原因是什么?(不超過32字)(1996《貝多芬之謎》26T4′)
例12、這篇《創造宣言》認為教育的最大成功是什么?為獲得這一成功,教育者要注意哪些問題?(1999′《創造宣言》23T6′)
這類題目看起來很大,“聯系全文”、“這篇”等字眼十分嚇人,但我們保持一個冷靜的心態,找出作者在行文時的“轉”“承”和“結”,然后采用剪輯既摘錄法組織一下,答案就自然而然有了,別怕,耐心看一下吧!
三、 好,下面我們著重談一談特殊題型的解法,說它特殊是指它出現的機會不多,并不說它是神秘的。但我們在解題上掌握一定的規律就會收到良好的效果,取得滿意的成績。
請看例題:
例13、請結合閱讀材料,簡要分析文中“父親”這個人物形象(8′)(2001《黃土》22T)
分析人物形象,我認為要用這樣的形式作答:
A概 具
他是一個___的代表 B括 體
C詞 體
D語 現
(總)→ (分)
這猶如一篇小作文,不可以少頭,也不可以少尾;不可少概括,也不可少具體表現,少一不可!
例14、第四自然段中說“刀法如果用得不好,可能萬象同毀;刀法如果用得對,則一筆下去,萬龍點睛”這里所用的幾個比喻分別比喻什么?(1999′《創造宣言》22T4′)
這類題是關于修辭手法的。解題要領是去修辭,既把原句“翻譯”成大白話,翻譯時要注意“點”“面”結合,“點”既原句的“刀法”“萬象”這些喻詞的本體,“面”既把全句用大白話重新敘述,這樣就會萬無一失了。
例15、這篇散文中(1)作者主要用第二人稱寫長城,這樣寫的好處是什么?(2000′《長城》22T4′)
同學拿到這道題就立即寫好處,注意你離失敗不遠了,看題目第一句“作者用第二人稱寫長城”這句話隱含了兩分,答好處時切不可離開實際,即“實際”的修辭方法,“實際”的文章內容。答好處分兩步走,一“實”即本句用的修辭手法,一“好處”這句話用該修手法的好處 ,這樣答題就不會出錯。
例16、作者在第一自然段和最后一個自然段中,分別使用了6個“便”字和5個“領取”,這樣寫在表達上有什么好處?(1998′《報秋》29T8′)
跟上題一樣,仔細想一想這首題該怎樣作答,你一定能答對的。
例17、根據文意,簡要概括從巴赫到莫扎特到貝多芬在音樂 創作上的發展變化(不超過60字)(1996《貝多芬之迷》27T6′)
“變化”是一個過程,答題時要注意體現“變”的過程,否則不能答分!
最后一道題二選題也要認真審題,弄清題意,這類題不外乎四點對文章內容的概括,對局部的理解、對文章寫法(賞析)的看法或與文章有關的內容(遷移)(1995《序》28T)
再羅嗦幾句,主觀題的答題,要認真審題,弄清楚用什么形式作答,回答什么,要弄清答案在文中的具體位置(局部、整體、隱藏在何處),要弄清限制,你只有老老實實地審題,規規矩矩地答題,根據規律去解題,我想成功就在你身邊!
鎮江市金山中學教務處 徐建壽
作者郵箱: 6466882@pub.zj.jsifo.net
[主觀表述不主觀--介紹幾種主觀題解題方法(網友來稿)]相關文章:
1.建軍主觀題論文
6.奧數解題方法總結
10.高一數學解題方法總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