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桃花源記
【學習目標要點】
1、了解①作者與時代背景,結合②概括本文故事相關情節了解桃花源的③理想社會特色與④作者對美好的理想社會的向往和追求。
2、⑤背讀課文,圈劃重要字詞,根據課下注釋、或查工具⑥疏通課文詞句。
3、積累以下:⑦省略句式、⑧古今異義詞\、⑨成語等。
【學習重點與難點】
1.結合故事與背景了解作者理想。 2.積累重要文言詞語與特殊句式。
【學習過程】
同學們:今天我們開始學習晉代偉大詩人陶淵明的《桃花源記》,學習古人的文章(文言文),第一步必須在熟讀課文中關注古今詞義上的差別,很好地把握詞義,第二步要關注作者所處的時代對作者個性特點與作品內容的影響,第三步這種影響往往需要我們從他的作品的具體語句中品悟出來。請結合學習目標中的幾點先自主、再合作閱讀理解課文吧!
一、熟讀課文、根據原文原句、課下注釋,理解記憶下列詞義:
太元 落英 繽紛 林盡水源 仿佛 才通人 豁然開朗 儼然 屬 阡陌 相聞 外人 黃發垂髫 要還家 絕境 無論 具言 嘆惋 便扶向路 及郡下 詣太守 尋向所志 遂迷 規往 未果 尋病終 問津 (補充:)
二、整體感悟課文:
1、本文是一個故事,根據漁人的行蹤變化可以把事情分為三個階段:用簡明語言概述:
、 、
2、根據提示默寫下列句子并探究相關句子的寫作方法與作用等
1、漁人發現桃花源的句子?
2、作者描寫桃花林的自然景色的句子?
3、漁人進入桃花源的句子?
4、作者描寫桃花源的生活環境的句子?
5、桃花源中的人是對待這位不速之客的句子?
6、桃花源人來到桃花源村原因的句子?寫出桃花源人與世隔絕的久遠的句子?
7、陶淵明把桃花源寫得這么美,這地方存在不存在?為什么?
8、作者為什么要虛構這樣一個世外桃源呢?
三、兩個社會理解:
當時作者所處的時代是:東晉王朝極端腐敗,統治集團內部互相傾軋,軍閥連年混戰,賦稅徭役繁重,人民難以忍受統治者的殘酷剝削和壓榨。而桃花源是另一個獨特的社會世界,這個世界與當時的社會現實是大相徑庭的。從作品中可見這個社會是
。
四、作者生平與理想:
1、作者簡介:陶淵明(約365年-427年),字元亮,號五柳先生,世稱靖節先生,入劉宋后改名潛。東晉末期南朝宋初期詩人、文學家、辭賦家、散文家,田園詩派第一人 。
他出身于破落官僚地主家庭。從小受儒家思想的教育,對生活充滿幻想,希望通過仕途實現自己“大濟蒼生”的宏愿。自29歲起,曾任江州祭酒、鎮軍參軍、彭澤縣令等職。他不滿當時土族地主把持政權的黑暗現實,任彭澤縣令時,因不愿“為五斗米而折腰”,僅80多天就辭官回家從此隱居,田園生活是陶淵明詩的主要題材,相關作品有《飲酒》《歸園田居》《桃花源記》《五柳先生傳》《歸去來兮辭》《桃花源詩》等。
2、請根據作者生平情況,再結合本文這個故事說說作者要表達的理想是什么?
五、知識積累:
1、學生自由朗讀課文,注意讀準字音(選一個字注意),把握好朗讀節奏。
繽紛( ) 豁然開朗( ) 平曠( ) 儼然( )
阡陌( ) 怡然自樂( ) 詣( ) 垂髫( )
2、指出通假字:便要回家 通
3、解釋本文中出現的四個成語
A、豁然開朗 B、世外桃源
C、怡然自得 D、無人問津
4、下列詞古今意義的不同(先背出課文中的原句)
詞 古義 今義 詞 古義 今義
交通 指運輸業等 妻子 指男子配偶
絕境 沒有出路的境地 無論 關聯詞,“不管”的意思
鮮美 食物味道好 儼然 形容很像
如此 這樣 仿佛 似乎,好像
不足 有欠缺,有缺點 緣 緣故,緣分
延 延長 津 津液
5、將下列句中省略的主語補充完整
①( )見漁人,( )乃大驚,( )問所從來。( )具答之。( )便要還家,( )設酒殺雞作食。
②此人一一為具言所聞,( )皆嘆惋。余人各復延至其家,( )皆出酒食。( )停數日,( )辭去。
6、一詞多義:
為:捕魚為業( ) 不足為外人道也 ( ) 志:處處志之( ) 尋向所志( )
舍:便舍船 ( )屋舍儼然 ( ) 尋:尋向所志 ( ) 尋病終( )
之:漁人甚異之( )聞之 ( ) 遂 遂與外人間隔( ) 遂迷( )
7、翻譯句子:
(1)見漁人,乃大驚,問所從來
(2)具答之,便要還家,設灑殺雞作食
(3)村中聞有此人,咸來問訊。
(4)自云先世避秦時亂,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
[學后小結]
阿光
[桃花源記 導學稿學案設計(人教版八年級上冊)]相關文章:
1.《談中國詩》導學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