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一課》導學案
學習目標:
1.積累生字、詞,掌握小說的基本常識,了解閱讀小說的一般方法。
2.理清小說的故事情節,分析人物描寫方法,理解人物形象。
3. 品味小說語言,體會人物情感,理解文章主題。
4.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
學法指導:
1.新課標指出“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因此,在教學中應以學生的閱讀為主。將導讀法、 點撥法、 交流質疑法、 朗讀解惑法等有效結合起來,充分調動學生的閱讀興趣。
2、新課程要求,要培養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法。因此,課堂教學以學生自主、 合作、 探究為主, 教師適度點撥, 真正體現“ 以學生為主體”、“ 以學生的發展為主” 的教育教學新理念, 并引導學生深入理解作品的內容, 并從中體會到學習語文的樂趣, 接受愛國情感教育。并由此拓展延伸,展望“中國夢”。
學習過程:
一、預習導學
1、簡介作品的歷史背景和作者。
2、根據拼音寫漢字或給加點字注音。
鋸( ) 踱( ) 挾( ) 皺( ) ( )督( ) 叟( ) 攤( ) 曠( ) 懊( ) 隸( ) 鑰( ) 匙( ) 哽( ) 賺( )
3.聯系課文,理解詞語。
宛轉: 踱來踱去:
詫異: 哽住:
4.教師范讀或讓學生朗讀課文。
二、學習研討
走進文本,理解文意,回答下列問題。
1. 作者為何以"最后一課"為題?
這是亡了國的阿爾薩斯人最后的一堂法語課。老師最后的教書生涯;學生最后的學習自己母語的機會。
2.通讀全篇后簡要地說出本篇小說中的人物和主要的故事情節。
這篇小說中出現的人物有:韓麥爾先生、小弗郎士、以郝叟為代表的“鎮上的人”,普魯士士兵。其中,韓麥爾先生是主要人物,小弗郎士是在全篇小說中起“穿針引線”作用的重要人物。
小說以“我”的見聞感受為線索,按上學路上、上課、散學的順序來安排情節。
第一部分:(1-6)故事的開端。
寫小弗郎士上學路上的所見所聞所感。
第二部分:(7-23)故事的發展。
寫韓麥爾先生講授“最后一課”的情景和小弗郎士的轉變。
第三部分:(24-29)故事的高潮和結局。寫韓麥爾先生悲憤地宣布“最后一課”的結束。
3.最后一課和平日上課的情景有怎樣的不同?
明確:
平 日 上 課
最 后 一 課
氣 氛 開始上課的時候,總有一陣喧鬧,就是在街上也能聽到。 安安靜靜,跟星期天的早晨一樣。
學 生 課前學生開課桌啦,關課桌啦,大家怕吵捂著耳朵大聲背書啦。 課前都已在自己的座位上了。
老 師 拿著大鐵戒尺在桌子上緊敲著,“靜一點,靜一點……” 踱來踱去,胳膊底下挾著那怕人的鐵戒尺。
平時“我”遲到會遭老師的責罵
今天遲到,老師卻很溫和地叫“我”“快坐好”,
平時老師穿戴一般
今天老師穿著只在督學來視察或發獎的日子才穿的漂亮禮服。
后 排
板 凳 一向空著
坐著好些鎮上的人,他們也跟我們一樣肅靜。
個個看來都很憂愁。
4、分析人物形象:
小弗郎士在最后一課的變化,注意小弗郎士和韓麥爾先生的共同特點。
5、揣摩課文中關鍵語句的含義。
三、鞏固延伸
完成練習冊的練習
四、學后反思
李小妹
[《最后一課》導學案 (人教版七年級下冊)]相關文章:
1.《談中國詩》導學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