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蘭詩》教學設計(3) 初中語文七年級下冊(人教版)
課題 《木蘭詩》 執教者 張桃珍
教學目標 1.反復誦讀,感受詩歌的語言特點,并背誦全詩。
2.人物賞析,體會木蘭代父從軍、保家衛國的愛國主義精神。
3.體會本文排比、對偶、比喻等修辭手法的表達效果。
4.學習本文詳細得當的敘事方法。
教學重難點 1.賞析木蘭這一古代巾幗英雄形象,并領會課文所表現的思想感情。
2.重要文言詞語的積累。
3.詳略得當的寫作特點。
學情分析 初一的學生雖已經學習過文言文,但他們的學習較被動,語感較差,語文素質的層次明顯,因此要引導學生懂得文言文的特點,所以文言詞語的積累和反復朗讀課文是重點。且初一學生有很強的好奇心和表現欲望,因此教師要采取鼓勵機制,激發他們的參與意識,培養他們的合作精神和探究熱情。
教法與學法 誦讀法: 這是一首北朝民歌,讀起來朗朗上口,要反復誦讀,感受民歌的語言特點,找出背誦的規律,教師課前可作有表情的示范背誦。
討論點撥法:本文材料安排有詳有略,為什么這樣安排,要組織學生通過討論本文中心來解決,這是本文教學的難點。
生生互動法:本文內容分析力求精當,簡煉,字詞句主要由學生自己翻譯,教師適當點撥。
情景教學法:運用多媒體,放映動畫片《花木蘭》片段,讓學生更好地體會出花木蘭這一巾幗形象的意義。
課時安排 二課時
教學過程
教學步驟及教學內容 一、創設情景,影片導入。
播放迪斯尼動畫片《花木蘭》視頻片段,看后,讓學生說一下視頻中的主人公是誰,你對她有哪些了解。學生談完后,教師總結引導:對,視頻中的主人公正是在我國家喻戶曉、婦孺皆知的巾幗英雄-----花木蘭。而現在,花木蘭可以說是天下聞名,連美國人都非常喜歡、佩服她,并制作了動畫片。但是,動畫片中的花木蘭并不是真實的花木蘭,是經過再創造的藝術形象(其中通人性的小龍、蟋蟀)。那么,大家想不想知道原汁原味的中國花木蘭是什么樣的?好,下面讓我們一同走進《木蘭詩》,認識一下真實的花木蘭。(課件出示標題--《木蘭詩》)
二、背景解題,認識時代。
這首詩選自《樂府詩集》。樂府是古代掌管音樂的機構,后人把這個機構所采集的詩歌都稱為“樂府”。它既包括采自民間的詩歌,也包括那些文人制作的詩歌。《樂府詩集》是宋朝郭茂倩編輯的樂府總集,它是我國文學史上的瑰寶。它內容豐富,題材廣泛,多方面反映社會風貌。有描述征人思鄉的痛苦,暴露戰爭罪惡的;有鞭撻封建婚姻制度,謳歌男女愛情的;有披露封建統治階級橫征暴斂,敲骨吸髓欺壓百姓的等等。這些詩,都有較深的思想意義。
三、朗讀,讀準字音。
1. 讓學生將課本注釋中帶拼音的生字在原文中注音,然后讀課文三遍。
2. 請一位學生朗讀課文,其他學生聽讀,要求聽準字音,讀完之后糾正字音。
3. 投影顯示多音字、通假字、形近字及本課生僻字,齊讀。
4. 教師范讀,要求注意體會朗讀的語氣、語調、語速、節奏。
5. 以小組為單位分段齊讀詩歌。
四、默讀,讀通大意。
1. 結合注釋,借助工具書,翻譯文句,理解詩意。
2. 學生有疑難在小組內提出解決,小組解決不了的提出來在全班解決。
3. 教師投影顯示重點詞和重點句子,讓學生解釋、翻譯,加深理解。
4. 讓學生復述各節內容,整體把握故事情節。
引導:這是一首敘事詩,依據故事的發生、發展和結束,這首詩可以分為幾個部分?各寫出了什么?請用四個字來簡單概括每一部分內容。
明確:第一部分(1-3段) ――― 替父從軍
第二部分(第4 段) ――― 十年征戰
第三部分(5-6段) ――― 凱旋歸來
第四部分(第7 段) ――― 結尾附文
五、朗讀,讀出韻律。
1. 獨立思考:各節內容不同,朗讀時應該運用什么樣的語速、語氣、語調?
2. 小組討論并試讀。
3. 抽取二個小組進行朗讀展示,其他小組進行評價。
4. 師生一起討論并明確朗讀要領:(多媒體顯示)
第一段:代父從軍--沉郁舒緩。
第二段:準備出征--緊張急促。
第三段:十年征戰--慷慨悲壯。
第四段:還朝辭官--輕松恬淡。
第五段:還鄉團聚--活潑歡快。
第六段:雙兔為喻--詼諧風趣。
5. 各組按照上面歸結的要領再朗讀。
六、朗讀,讀懂人物。
1.聽名家朗讀錄音,同時學生思考:你覺得花木蘭是一個怎樣的女子,你從課文中的哪些語句可以看出?
2. 先在小組內交流,然后全班展示。
例:
(1)唧唧復唧唧,木蘭當戶織。不聞機杼聲,惟聞女嘆息。--勤勞孝順
(2)愿為市鞍馬,從此替爺征。“愿”--勇敢堅毅,忠孝兩全
(3)“萬里赴戎機,關山度若飛。朔氣傳金柝,寒光照鐵衣。將軍百戰死,壯士十年歸。”--勇敢堅強的英雄氣慨
(4)木蘭不用尚書郎,愿馳千里足,送兒還故鄉--不慕榮華富貴,甘過普通百姓生活。
(5)出門看火伴,火伴皆驚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蘭是女郎。--機智、謹慎
3.師生共同概括花木蘭形象:(課件展示)
深明大義、果敢堅強、英勇善戰、不慕名利、謹慎機敏。
七、精讀,讀透技法
1. 繁簡相宜、詳略得當的構思。
①思考:這首詩在敘事的詳略上有什么特點?為什么要這樣安排?
②學生思考后在小組內交流討論。
③學生全班展示,師生共同明確:
從軍緣由 --詳寫
出征前的準備 --略寫
出征中的思親心理 --詳寫 詳寫女兒情態
關山飛度,征戰沙場--略寫 略寫英雄氣慨
凱旋辭官 --詳寫
家人迎接 --詳寫
木蘭改裝 --詳寫
作用:
(在內容上)突出木蘭的兒女情態,豐富了木蘭的英雄性格,使得人物形象真實感人。
(在結構上)詳略得當,使全詩顯得簡潔緊湊。
這樣安排是因為詩歌緊扣“木蘭是女郎”的性格特征來進行詳略安排的,對能表現中心思想的材料詳寫。一般的就略寫。
2. 綜合運用多種修辭手法。
①思考:文中運用了什么修辭手法加以描寫的?
②學生思考后在小組內交流討論。
③學生向全班展示,師生共同點評。(復沓、排比、互文、頂真、對偶)
明確:以上手法的運用,使詩歌語言極富韻律感和節奏感,充分體現了民歌通俗上口,易于傳誦的特點。
八、深讀,讀明中心。
這首詩的中心思想是什么呢?
(這首詩通過木蘭女扮男裝、替父從軍的故事,表現了古代勞動人民樂觀勇敢的愛國精神,以及對和平勞動生活的向往。)
九、悟讀,暢談感悟。
木蘭是一位“奇女子”。她替父從軍是一種孝,保家衛國是一種忠。那么我們現在作為中學生在現實和平的生活中,又應該怎么樣來孝順父母,報效祖國呢?請你談談自己的想法。
教學總結 《木蘭詩》這首敘事詩塑造了花木蘭這個不朽的女英雄形象。她既是一個云鬢花黃的少女,又是一個金戈鐵馬的戰士。在國家需要的時候,她挺身而出,馳騁沙場,立下汗馬功勞。得勝歸來之后,她又謝絕高官,返回家園,重新從事和平勞動。她愛親人也愛國家,把對國家對親人的責任融合在一起。木蘭的形象,集中體現出中華民族的勤勞、善良、機智、勇敢、剛毅、敦樸的優秀品質。
這首詩在敘事上有詳有略,對木蘭從軍緣由、出征想家、辭官還鄉和會見親人寫得比較詳細,淋漓盡致地寫出人物的思想感情;對出征前的準備和十年軍旅生活則寫得比較簡略,前者只有四句,后者也僅有六句,詳略得當,是這首詩寫作上的一個顯著特點。
教學效果檢測與反饋 1.背誦課文。
2.完成練習冊的練習
板書設計 深明大義 巾
木 果敢堅強 幗
蘭 英勇善戰
詩 不慕名利 英
謹慎機敏 雄
教學反思 本課的教學設計最突出的亮點有以下兩點:
1.教學觀念突破傳統,適時創新。
這堂課強調互動的師生關系,教師和學生的信息交流屬于互動性和互惠性,通過信息交流實現師生互動,相互溝通,相互影響,相互補充,實現教學相長的愿望。并能充分調動、發揮學生主體性的學習方式。
2.教學環節設計新穎時尚,符合學生心理。
這堂課的導入非常自然,播放動畫片《花木蘭》,這在很大程度上激發了學生的好奇心,他們大部分都是網絡高手,沒想到今天語文課也能在玩中學課文。幾個板塊的設計也是圍繞主人公木蘭設置的,而且循序漸進,層層深入,體現了一個學生認知的梯度規律。
李小妹
[《木蘭詩》教學設計(3) (人教版七年級下冊)]相關文章:
2.木蘭詩七年級下冊
8.七年級下冊語文作業本木蘭詩教案
10.七年級下冊木蘭詩朗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