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說明文的語言特點。
說明文語言特點是準確、簡明、淺顯、易懂,其中準確是前提。在這個前提下,語言風格可以是平實的,也可以是生動活潑的。
二、賞析說明語言的準確性。(此類題目是常考必考的)
(一)第一種題型:句子中加點詞有何作用?
1、答題模式講解:○1先配合實際語境說說加點詞意思和所要表達的內容;○2這體現了語言的準確性。
2、例題解析。(試說說下列句中加點詞的表達效果。)
(1)自從鷺鳥在這片林子棲息后,林子里的毒蛇、飛蟲幾近絕跡,村里六畜興旺。
答:“幾近”是幾乎接近的意思,說明毒蛇、飛蟲差不多被吃光,但沒有絕跡,這體現了說明語言的準確性。
(2)村干部還告訴記者,可能是現在環境的惡化以及一些人為的捕殺,這兩年來鷺鳥越來越少了。
答:“可能”表示估計、推測,說明了鷺鳥數量減少的原因,但不是絕對肯定,這體現了說明語言的準確性。
3、牛刀小試。
試說說“(趙州橋的的橋拱)在當時可算是世界上最長的石拱”中的加點詞有何作用?
答:
【答案】“在當時”在時間上進行了限定,只說明了趙州橋的的橋拱在當時是最長的,但現在不是,這體現了語言的準確性。
(二)第二種題型:句中的加點詞能否刪去?為什么?
1、答題模式講解:○1不能。○2因為……(先配合實際語境說說加點詞意思和所要表達的內容),若刪去,就變成……的意思,不符合實際,“xx”(加點詞)體現了說明語言的準確性。
2、例題展示。(下面句子中的加點詞能否刪去?為什么?)
(1)旅人橋可能是有記載的最早的石拱橋了。
答:○1不能;○2因為“可能”是估計、推測的意思,“最早”在時間上加以限制,它們是對旅人橋的最早出現的情況進行推測,但并不是絕對的,若刪去,就肯定旅人橋是第一個出現的,不符合實際,“可能”和“最早”,體現了說明語言的準確性。
(2)每道拱圈都能獨立支撐上面的重量。
答:○1不能;○2因為“獨立”說明了不依靠其他拱圈也能自立,表明就算其中一道壞了,其他各道不致受到影響,若刪去,就表明如果一道壞了,必然會影響其他各道,不符合實際,“獨立”體現了說明語言的準確性。
3、牛刀小試。
征服沙漠的最主要武器是水。--《向沙漠進軍》
答:
【答案】(1)不能;(2)因為“最主要”是關系最大,起決定作用的意思,它表明水是征服沙漠的根本武器,但還有其他方面的手段或方法,若刪去,就變成水是征服沙漠唯一的方法,不符合實際,“最主要” 體現了說明語言的準確性。
(三)第三種題型:從文章中找出一個能體現說明文語言準確性的詞句,并說說其表達效果。
1、答題方法講解。
○1先找出體現說明語言準確性的詞句,然后說明其作用。
○2可從幾個方面入手找句子:找有確數或概數的句子;找有限制性詞語的句子。
2、答題模式講解。(1)舉例句;(2)分析。(方法和上面的第一種相同。)
3、例題講解。(請在《復習指導》P.41《中國石拱橋》<片段>中找出兩個體現說明語言準
確性的語句,并分別說說它們的表達效果。)
(四)第四種題型:能否將句中加點詞替換為另外一個詞語?請說明理由。
1、答題模式講解:○1不可以;(2)因為原詞表達……意思,換了就變成……意思,與不符合實際,“××”(加點詞)體現說明語言的準確性。
2、例題展示。
“趙州橋非常雄偉,全長50.82米,兩端寬9.6米,中部略窄,寬9米。”中的加點詞能否換成“很”,為什么?
答:(1)不能;(2)因為“略”是稍微的意思,表明中部只不過是比兩端狹窄些,換成“很”,就表明這兩者在寬度上相差很大,與實際不符合,“略”體現了語言的準確性。
3、牛刀小試。
“天上的薄云,往往是天氣晴朗的象征”這句話中的加點詞語“往往”能否替換成“總是”,試說明理由。
答:
【答案】(1)不能。(2)因為“往往”是大多數的意思,說明了天上的薄云大多預示著天氣晴朗,但也不排除特殊情況。換成“總是”表明天上出現薄云一定表示天氣晴朗,與客觀事實不符合,“往往”一詞體現了說明文語言的準確性。
▲▲補充介紹限制性的詞語。
1、表限定時間:已經、一直、早已、一向、漸漸等。
2、表限定程度;最、比較、幾乎、相當、很、尤其、稍微、更加等。
3、表估計或推測:大約、可能、左右等。
4、表限定數量:多、有余、很少等
5、表限定范圍;全、都、大部分、總共、少數等。
6、表頻率的詞語:屢次、往往、常常、經常、通常、總是、有時”等。
7、表質地的詞語:軟、硬、
三、賞析平實和生動的說明語言。
(一)兩者的概念。
1、所謂“平實”,就是抓住事物的特點,用準確、簡明、平實的語言,對事物的形狀、構造、性能等加以解說,不必加修飾或描寫,只需明白如話地寫出來即可。(采用此類語言來寫的說明文,叫“平實說明文”其語言特點是:準確、簡明、平實。)
2、所謂“生動”,就是借助描寫、記敘等表達方式,運用比喻、擬人等修辭手法,對事物進行具體形象的描寫。(采用此類語言來寫的說明文,叫“科學小品文”或“文學性的說明文”,其語言特點是:準確、形象、生動。)
(二)兩者在考試中的題型。
1、試舉例比較分析第×段和第×段(或某一段中哪幾句話)的語言特點。(區分平實語言和生動語言的特點。)
2、從修辭、表達方式、表現手法、句式等角度中任選一個角度,以全文(第×段)為例,分析該段的語言特點。(此類題目是賞析說明語言的形象生動性,富有感染力。)
(1)修辭:運用比喻、擬人、排比、引用等修辭手法,使說明語言的形象生動性,有氣勢,富有感染力。
(2)表達方式:記敘、描寫(準確、形象生動的動詞、形容詞)使說明更具體形象生動;議論抒情則可以準確地概括說明對象的特點,突出全文(某段)的中心,加深讀者對內容的理解,加強文章的感染力。(描寫、議論、敘述經常配合使用。)
●●答題模式:這篇文章(某段)綜合運用 (從“記敘、描寫、抒情、議論”選擇)的表達方式,如……(具體的例子),使說明更準確、形象生動,突出全文(某段)的中心,加深讀者對內容的理解,加強文章的感染力。
(3)表現(寫作)手法:動靜結合法、虛實結合法、襯托法、多覺感受法(視覺、聽覺、嗅覺、觸覺、味覺)、形色結合法等,既使說明語言形象生動,又可引發讀者的豐富聯想,充滿了情趣和詩情畫意。
(4)句式:長短和短句、整句和散句、口語句式和書面語句式。
3、試題演示(A)
塵埃就是漂浮在大氣中的塵粒。這小小的幽靈是棲身在空氣中,借著大氣的浮力,悄然而來,又無聲地離去。它來去匆匆,無孔不入。
(1)文章把塵埃說是“小小的幽靈”,反映了塵埃的什么特點?換成平實語言,怎么說?
答:
【答案】特點:細微而難以看見、捉摸;平實說明:塵埃非常細小,小得讓人難以捉摸。
(2)以上文段有三句話,第一句和第二、三句分別反映了說明語言的什么特點?
答:
【答案】第一句:準確簡明(簡潔),第二、三句:形象生動。(運用比喻、擬人)
【真題再現】
一、2011恩施
宜萬鐵路--“橋隧博物館”
永遇樂
①2010年12月22日上午10時18分,和諧號4806次列車緩緩駛離恩施火車站,開往宜昌,這喻示著5萬鐵路工人奮戰7年的宜萬鐵路正式通車。宜萬鐵路是我國鐵路路網“四縱四橫”主骨架之一,是滬漢蓉快速通道的重要組成部分。
②宜萬鐵路東起鴉宜鐵路宜昌東站,西至達萬鐵路萬州站。途經湖北宜昌、長陽、巴東、建始、恩施、利川和重慶萬州七個縣市(區),線路全長377公里,其中宜昌東至涼霧段為一次復線288.46公里,涼霧至萬州段為單線88.54公里。全線共有隧道159座338.771公里,其中雙線隧道54座47.32公里,10公里以上隧道5座61.161公里;橋梁253座68.487公里,其中雙線特大橋21座17.471公里,單線特大橋11座8.215公里;鐵路沿線24個車站中,有8個建在橋上或隧道里,堪稱世界之最。宜萬鐵路因此被喻為“橋隧博物館”。
③宜萬鐵路途經的絕大部分地域是喀斯特地貌山區,地下暗河、湖泊密布,隧道多次打通地下溶洞。利川市境內的齊岳山隧道,全長10.5公里,坐火車經過只需幾分鐘,而貫通卻花了6年。這條隧道通過15條斷層、3條暗河,施工揭示溶腔138個,實測水壓最高達2.3MPa,以這樣大的壓力,足以將水從地面送到100層的高樓。現在,隧道上方220米處就有暗河,水量最大達40多萬方。上世紀60年代,國家打算續建川漢鐵路,就是因為無法打通這條隧道才擱置。
④宜萬鐵路兩跨長江,一跨清江,多次跨越深澗和峽谷。在總長68.487公里的253座大中橋梁中,特殊結構橋梁29座,橋墩高超過100米的橋梁5座,復雜橋梁結構之多在鐵路建設史上少見。恩施市境內的渡口河特大橋全長634米,位于屯堡鄉雙龍村,處在V字形深溝中,大部分墩臺建在陡峻的山坡上。大橋共14個墩臺,60多米的高墩有2個,92米1個;最高墩128米,比原中央電視臺大樓還高出18米,建成時在亞洲鐵路橋梁中排第一,在世界鐵路橋梁中排第三。大橋橋面寬10.7米,為雙向設計,設計時速160公里/小時。大橋共使用混凝土16714.2立方米,體積相當于137節火車車廂的總和;使用鋼筋總重53.7763噸,相當于36輛廣本轎車的重量。
⑤宜萬鐵路隧道、橋梁占線路總長的74%,是世界鐵路建設史上橋隧比例最高的鐵路。宜萬鐵路沿途穿越地質條件極為復雜的喀斯特地貌山區,是中國鐵路建設史上最難修的鐵路。宜萬鐵路動用了5萬多建設者,修了7年,年均進度僅50多公里,是中國單公里修建時間最長也是最慢的鐵路。宜萬鐵路總投資近226億元人民幣,平均每公里造價約6000萬元,兩倍于青藏鐵路,是中國單公里造價最高的鐵路。
⑥宜萬鐵路的建成通車,宣告“蜀道之難,難于上青天”已成為了歷史。它不僅穿越了377公里的陡峭險峻,而且也穿越了中華民族百年期待、百年夢圓的感慨。這部波瀾壯闊的建設史詩,將銘刻在中國乃至世界鐵路史上。
(根據《恩施新聞網》有關資料整理)
14.宜萬鐵路為什么被喻為“橋隧博物館”?
15.文章第③④段分別說明了什么內容?第②段與這兩段是什么關系?
16.讀第④段,說說文章是怎樣說明渡口河大橋的?
17.文章第⑤段連用了五個“最”字,能否將他們去掉,為什么?
14.(3分)①它全線共有隧道159座338.771公里(1分);②橋梁253座68.487公里(1分);③鐵路沿線有24個車站,其中8個建在橋上或隧道里(1分)。
二、2013浙江寧波
禍從天降,誰為真兇
陳祺
①2010年8月7日,一場突如其來的災難降臨甘肅省舟曲縣,昔日秀美的山中小城頓時滿目瘡痍,許多同胞不幸罹難。罪魁禍首,就是泥石流。那么,泥石流到底是怎么發生的呢?
②泥石流是暴雨、洪水將含有沙石且松軟的土質山體經飽和稀釋后形成的洪流。相對于普通洪水,泥石流含有大量泥沙石等固體碎屑物,最高體積含量可達80%,因而具有更大的破壞力。它往往發生在山區等溝谷深壑、地形險峻的地區。
③舟曲縣城所在的白龍江地區地勢起伏較大,山谷地勢高差達1000-2000米,而且舟曲正好處于兩山之間的峽谷地帶,這給泥石流匯集和流動形成了天然的地理條件。舟曲位于龍門山地震活動帶北緣,又臨近天水地震活動帶。由于歷史上的幾次大地震,舟曲附近的地質構造巖性松軟、破碎,風化程度嚴重,堆積物很多。此外,災害發生之前持續的干旱造成附近山體干縮,加大了巖石間、山體間的縫隙,使原本已十分松散的巖體、山體互相之間更加沒有黏性。
④這些地質條件給舟曲埋下了安全隱患,但如果沒有力量去推動這些松散物質的話,泥石流依然不會發生。暴雨就是推動泥石流的“手”。
⑤處于黃土高坡上的舟曲縣原本是一個干旱的地區,多年的平均年降水量不到200毫米。有歷史記載的暴雨近百年來只發生過2次,分別是1973年7月12日的57.2毫米暴雨和1994年8月8日的63.3毫米暴雨。舟曲泥石流暴發當晚,該地區在短短40分鐘內突降97毫米的大暴雨。大量的水浸透溝床中的固體堆積物質,使其穩定性降低。飽含水分的固體堆積物在自身重力作用下發生運動,形成了泥石流。作為生命之源的水成了這場災難的導火索和幫兇。
⑥如果說強降雨是“導火索”的話,山體風化、水土流失則是“火藥”,而人類活動擔當了“催化劑”的角色。
⑦20世紀50年代,舟曲縣森林覆蓋面大,生態環境平衡,有“隴上江南”之稱。然而之后的半個多世紀,舟曲的森林覆蓋率從67%銳減到20%。森林的過度砍伐導致舟曲水土流失嚴重,山體風化,土地裸露,一旦遇到狂風暴雨,泥石流就容易形成并沿著山谷傾瀉而下。另外,近10年來,舟曲縣獲批的大小水電站有55座。修建水電站要炸山辟地,會令巖體變得松動,植被遭到破壞,制造了大量的松散物質。更有甚者,舟曲礦產資源豐富,開礦遺留的廢棄土石處理不當,使松散碎屑物質量大增。這樣,在自然狀態下需數十、數百乃至上千年才能聚集起來的松散碎屑物質量,現在幾年內便達到了。桶里裝滿了“火藥”,自然一點就炸。
⑧由此可見,舟曲泥石流的形成不完全是因為天災,人為因素也促進了泥石流的發生發展,擴大了它的規模,加重了危害程度。在經濟發展中應該重視環保,只有真正貫徹落實可持續發展,才能避免悲劇重演。
(選自《中學科技》,有改動)
12.第⑦段中劃線句運用了作比較、 的說明方法,其作用是 。(2分)
13.第②段“它往往發生在山區等溝谷深壑、地形險峻的地區”一句中,加點的“往往”一詞不能刪掉的理由是什么?(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第⑥段文字,在結構上起著 的作用,在語言上體現了說明文語言 的特點。(2分)
15.為了避免悲劇重演,結合你所掌握的知識對泥石流易發生山區的居民提出兩條預防泥石流的建議。(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15.(3分)第③段著重介紹了宜萬鐵路的隧道(1分);第④段著重介紹了宜萬鐵路的橋梁(1分)。第②段與這兩段構成總分關系(1分)。
16.(3分)運用列數據(1分)、作比較(1分)的說明方法說明了渡口河大橋的橋墩之高、橋面之寬、用料之多(1分)。
17.(2分)不能(0.5分)。如果去掉,就不能準確說明宜萬鐵路在中國乃至世界鐵路建設史上的獨特之處(1.5分)。
二、12.列數字 表明短時間內森林覆蓋率銳減,具體準確地說明了人類過度砍伐森林造成了環境的惡化,加速了泥石流的形成。
評分:共2分。列數字1分,作用1分,意思對即可。
13.往往,表示大多數情況如此,但不排除個別情況,更加切合實際,體現了說明文語言的準確性。
評分:共2分。結合所給句子回答,意思對即可。
14.過渡或承上啟下 生動
評分:共2分。每空1分,第2問只要答出“生動”即可得分。
15.略。評分:共2分。每條1分,建議合理即可。
袁長俊
[2015中考現代文復習第26講:說明文的語言 (九年級)]相關文章:
8.中考復習計劃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