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琴俱亡》
教學目標 :1、學習基本的文言文字詞。
2、體會文中深厚的兄弟情誼。
3、朗讀成誦。
教學課時:1課時
教學過程 :
一、導入
說到親情,我們總說它血濃于水,并常用緊密相連的身體器官作為比喻,如母子連心、骨肉相連、手足情深等等,親情是割不斷的血肉之情,它是世間最寶貴最真摯的情感。雖然我們也曾聽聞曹植悲歌“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但更多的還是見證了血肉相連的深厚,一如今天我們所要學習的《人琴俱亡》。
二、作者、作品簡介
劉義慶,南朝宋文學家,宋武帝劉裕侄兒,世襲臨川王。
《世說新語》,是記載魏晉人物言談逸事的筆記小說、志人小說。全書分德行、言語、政事、文學等三十六個門類,較為集中地反映了魏晉時期的社會面貌和士大夫的思想性格。《人琴俱亡》選自《世說新語傷逝》。
三、初讀(讀準句讀、字音)
通過朗讀初步檢查預習
四、學習文言文字詞
全班分AB兩組,A組針對文章第一段的疑難字詞設疑提問,B組回答;B組針對第二段中出現的疑難字詞設疑提問,A組回答。教師補充指導。 第一段
【實詞】 篤:du (病)重 左右:近旁的人,近侍 / 左邊和右邊
索:要 輿:車轎 何以:即“以何”,為什么
【虛詞】俱:(副詞)都、全 而:承接連詞 了liao:完全 都:總、竟
第二段
【實詞】 素:本義是“白色的生絹”,這里是一向、向來。 徑:一直
卒:zu 1死,古指大夫死亡,后通稱死亡。帝王“崩”、諸侯大官“薨”。
2步兵,不費一兵一卒 ○3副詞,終于,“卒用其人” 。cu 倉卒,急速
(因)慟絕良久:于是痛哭了很久,幾乎要昏過去。
(于是,就)慟,痛哭、極度悲傷;良,很; 絕,氣息中止,死亡。
【虛詞】 既:已經
翻譯:
五、再讀,深入理解文章內容
1、子敬亡故后,子猷的感情有哪些變化?結果如何?
--(人亡)了不悲 都不哭 (琴亡) 慟絕良久
--月余亦卒
2、為什么子猷在聽聞子敬亡故的消息時了不悲,去奔喪一路也沒哭,
而彈子敬琴后竟慟絕良久?
--解1:早知將不久人世,他日必將見面,故不悲,后因感慨琴通人性人亡琴亦亡,不禁慟絕良久。
--解2:不是不悲,只是強自抑制。
A、知人論世: (為什么要強自抑制?這須從《世說新語》說起)
《人琴俱亡》是《世說新語傷逝》第十六篇,結合其余十八篇來看,《人琴俱亡》作為其中一篇還是較為集中的體現了魏晉時期文人士大夫的某種思想性格特點及其文化特征--在任由性情、不拘矩度、注重情感的個性表達的同時,還故作曠達追求一種超脫的風度,魏晉風度。 所以子猷的不悲不哭正好體現了魏晉時代士人獨特的思想情感追求--他們注重真性情,追求個性的自由飛揚,同時又力求能擺脫世俗的一切利害得失、榮辱毀譽,尋求一種超然的風度。為此,盡管子敬很悲痛,卻還是要強自抑制。
3、那么是什么觸發了他的情感呢?--琴不調
4、琴不調說明了什么?--原因一:主人病亡久已無人彈奏,弦松。原因二:子猷心中極為悲傷,無論如何總無法調正音弦。而這種極為沉厚的悲情一旦觸景傷懷,便無法再抑制,噴發而出,慟絕良久,月余亦卒。由此更好地體現了王子猷、子敬的手足情深。
(板書: -- 抑制 --噴發:手足情深)
B、審美:這種手足情深的悲絕,在作者看來是一種真摯的美好的情感,
劉義慶完全是將這當作一種美好的事物記入《世說新語》中的,體現
了魏晉時代的一種審美觀:(把人的種種情感當成一種美來欣賞)人
的種種喜怒哀樂的情感都是美的。
C、寫作技巧: 由了不悲、都不哭-慟絕良久-月余亦卒,這種兄弟
情誼表達更加的委婉曲致,更加的深沉,感人至深。對比西方文學直
接對人物進行大段的心理描寫的寫作手法,中國古典文學這種通過環
境或人物的言行舉止側面刻畫人物內心情感的手法,人物情感的表現
更加豐富深厚。(補充)
六、誦 讀 (把握人物情感,有感情的朗讀課文,注意敘事語言和人物語言的區分)
1、個讀 2、全班讀 3、教師范讀
七、背誦
八、作業 布置
《世說新語》是一部記載魏晉人物言談逸事的筆記小說,故事短小、語言簡潔,對后世文學有很大影響,書中許多故事成為典故經久流傳,如望梅止渴、口若懸河、一往情深、盲人騎瞎馬、夜半臨深池等,同學們回去閱讀《世說新語》,每個人講一個小故事。
九、板書設計
人 琴 俱 亡
了不悲
人亡 抑制 手
都不哭 足
情
琴亡 --慟絕良久 -- 噴發 深
韓嵐嵐
[人琴俱亡 教案教學設計(蘇教版八年級上冊)]相關文章:
6.背影教案教學設計
7.春曉教學設計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