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坻區大鐘高中年級 高一 主備人 王桂蘋 學科 語文 導學案編號02
課題 雨巷 課型 新授課
學習目標:
1.反復誦讀,品味語言,感知詩歌的音韻美及畫面美,并背誦。
2.賞析這首詩的意象及象征手法。
3.感受作品蘊含的真情實感,達到陶冶性情的目的。
導學過程
一、 預習反饋
(一)給下面加點字的注音 。
彳亍 惆悵 風流倜儻 稠密 絲綢 彷徨 驚惶 婉轉 惋惜 頹圮
祭祀 杞人憂天
(二)解釋下列加點的詞語。
彳亍 : 頹圮:
二、 新知導學
自學指導一:走近作者
戴望舒(1905~1950)現代詩人,又稱“雨巷詩人”,中國現代詩派詩人。戴望舒為筆名,原名戴夢鷗。浙江杭縣(今余杭區)人。他的筆名出自屈原的《離騷》:“前望舒使先驅兮,后飛廉使奔屬。”意思是說屈原上天入地漫游求索,坐著龍馬拉來的車子,前面由月神望舒開路,后面由風神飛廉作跟班。望舒就是神話傳說中替月亮駕車的天神,美麗溫柔,純潔幽雅。其作品特點:前期創作深受法國象征詩派的影響,個人情感的痕跡明顯;后期著重表現災難中的民族意識和對祖國的熱愛。代表作品有《我的記憶》《望舒草》《災難的歲月》《尋夢者》《單戀者》《煩憂》等。
自學指導二:背景資料
《雨巷》產生的1927年夏天,是中國歷史上一個最黑暗的時代。反動派對革命者的血腥屠殺,造成了籠罩全國的白色恐怖。原來熱烈響應革命的青年,一下子從火的高潮墮入了夜的深淵。他們中的一部分人,找不到革命的前途。他們在痛苦中陷于彷徨迷惘,他們在失望中渴求著新的希望的出現,在陰霾中盼望飄起絢麗的彩虹。
《雨巷》是作者的成名作,詩作寫成后差不多一年,作者把它投到《小說月報》編輯葉圣陶一看到這首詩就非常喜歡,稱它為“替新詩的音節開了一個新的紀元。”并送給作者“雨巷詩人”的稱號,這一年作者才22歲。《雨巷》寫的是梅雨季節江南小巷中的一個場景。細雨蒙蒙中,“我”懷著一種落寞,惆悵的情緒和一絲微茫的希望,撐著一把油紙傘在悠長寂寞的小巷中彳亍。
探究問題一:
探究意象1、丁香姑娘:
探究意象2、雨巷:
探究意象3、“我”:
探究問題二:
請同學聯系詩人的經歷和寫作背景,展開聯想,說說詩中的“雨巷”“丁香一樣的姑娘”和“我”讓你們聯想到了什么,詩人想要表達的主題到底是什么。
三、 達標訓練
1.對《雨巷》的賞析,說法不恰當的一項是
A. 詩歌描繪了一幅梅雨時節江南小巷的陰沉圖景,借此構成了一個富有濃重象征色彩的抒情意境。
B.“我”在孤寂中仍懷著對美好理想和希望的憧憬與追求。詩中“丁香一樣的姑娘”就是這種美好理想的象征。但是,這種美好的理想又是渺茫的、難以實現的。
C.詩中的“我”、“雨巷”、“姑娘”并非是對生活的具體寫照,而是充滿了象征意味的抒情形象。
D.詩人把自己苦悶彷徨的心態暗喻為悠長狹窄而寂寥的“雨巷”,沒有陽光,也沒有生機和活氣。
2.對《雨巷》這首詩歌表現方法的分析,不恰當的一項是
A.這首詩歌既采用了象征派重暗示、重象征的手法,又有格律派對于音樂美的追求。
B. 本詩運用了復沓、疊句、重唱等手法,造成了回環往復的旋律和宛轉悅耳的樂感。
C. 本詩反復出現的“丁香”意象及其蘊藉的特定情感元素,借鑒了古代吟詠丁香名句,如李煜的“芭蕉不展丁香結,同向春風各自愁”。
D.在本詩中,雨巷、油紙傘、丁香、籬墻、女郎、獨行者等,編制出雨中江南小巷一隅的畫面,具有傳統文化的氣息與古典美。
四、拓展提高
抓住瞬間獨特的感受,將《雨巷》改寫成200字左右的抒情短文。
瓶子
[《雨巷》 導學案設計(人教版高一必修一)]相關文章:
5.《談中國詩》導學案
10.高一數學必修1教學課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