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師成功的教學案例給我們的啟示
“在教材處理上,我也著眼于靈活性,變“循規蹈矩”為因文定法。例如在執教《瀾滄江邊的蝴蝶會》一課時,我打亂了課文的結構順序,采用“倒嚼甘蔗”法,先讓學生品讀文中描寫蝴蝶會盛況的精彩片段,然后才引導學生追蹤前面的內容,討論它與后面描寫蝴蝶會內容的關系,這種做法不僅突出了教學重點,而且促使學生設疑閱讀,刨根究底,學生們閱讀熱情高漲,興趣很濃,收到的效果也很令我滿意。課后撰寫的教學敘事《靈活安排,細心誘導》被《中國教育報》采用。”這是某位語文教學高手的成功教學設計,運用了“倒嚼甘蔗”法教學,即從精彩部分,高潮或結果部分,重難點部分,設疑誘導,層層推進,追因溯果,達到理想的教學境界。
二、運用“倒嚼甘蔗”法設計幾篇課文的教學思路
1.教學孫犁的散文《黃鸝》
教師布置學生通讀課文,并找出描寫湖光山色中的黃鸝的語句。教師讓學生反復朗讀,充分感受黃鸝的美。接著,教師追問:“為什么作者在前段文字中不能充分展示黃鸝的美,是什么禁錮和限制了黃鸝的美?”學生閱讀課文并歸納:抗戰時期,炮火連天的環境,美麗的黃鸝只是一閃而過,不能達到美的極致。青島養病時,人類的射殺,是黃鸝不能達到美的極致的禁錮和限制。逛鳥市時見到的黃鸝,被系在一根木棍上,這成了它們的禁錮和限制。教師歸納總結:黃鸝只有在大自然的懷抱中自由飛翔,才能活出它的本性,才能展現出“美的極致”。最后,教師揭示主題:只有在相應的環境里,各種事物才能發揮它的極致。
從文章最精彩的文字入手,倒嚼甘蔗,從外部分析禁錮和限制黃鸝不能達到“美的極致”的原因,從而揭示主題。該教學設計人為地設置了教學沖突,充分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語文課堂教學充滿生機。
2.教學《師說》
講授完第一段之后,教師設疑:“這種‘道之所存,師之所存’的擇師標準,作者在哪一段再次強調了?”讓學生找到第三段,朗讀理解,作者以孔子為例,提出自己的教師觀。
接著提問:“韓愈的教師觀有沒有人響應呢?”自然過渡到第四段。作者贊頌李蟠能夠遵循從師之道,好學勤師,這與當時的社會風氣相符嗎?接下來跟學生研習課文第二段,設問:韓愈時代,人們大多恥于從師,作者是如何來批判這個不良現象的呢?接下來研習課文第二段,這是本文最難講述的部分。
以上兩次轉折,引導學生層層推進,由易到難,打亂了原文的層次,目的是有利于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啟發學生的思維。
3.教學老舍的散文《想北平》
首先設問:“老舍寫了北平的哪些地方?,哪幾段直接寫到了北平的特點?”學生能夠找到課文的4-8段是介紹北平的特點的。之后研讀其中的比較手法等。
設問:北平有這么多的好處,才令作者日夜思念,特別在國家危機時候,作者思念故土的心情更加急切。過渡到1-3段,研究作者如何“想北平”的。
4.教學朱自清的《荷塘月色》
導入新課:《荷塘月色》是朱自清先生的散文絕唱,他所描繪的“荷塘月色”,如詩似畫,令人陶醉,下面我們就走進這美麗的“荷塘月色”。
請三位同學朗讀課文的4-6段,賞析月下荷塘,荷上月色,荷塘四周的優美意境,分析體悟景物包含的朱自清的淡淡的喜悅和淡淡的哀愁的心情。之后再整體理解文章的感情變化的脈絡。
5.教學張溥的《五人墓碑記》
梳理完文言知識之后,教師提出以下問題:五義士為何而死?周蓼洲是誰?他和五義士有什么關系?他為什么被捕?自然引入第3-4段,周順昌是為了百姓的利益與閹黨斗爭而被捕的。蘇州市民對周順昌無比愛戴,對閹黨萬分痛恨,所以當周順昌被抓時,他們與緹騎發生了沖突,升級為驚天動地的蘇州暴動,其間五義士帶頭抗暴,英勇斗爭。
下面講講五義士慷慨就義的場面,再發問:“五義士的舍生忘死,舍生取義,有什么重大意義呢?課文那些段落抒發了對五義士的贊頌謳歌?”轉入對課文1-2與5-6段的分析,研究幾組對比的表情達意的好處。
6.魯迅的《拿來主義》的教學
首先整體把握文章的思路:
1-6節談的是為什么要實行拿來主義;7-10節談的是什么是拿來主義以及怎樣實行拿來主義。
設問:“哪一節講到了拿來主義,作者告訴人們怎樣實行拿來主義,不該怎樣對待文化遺產?”一下研究課文8-9節,特別注意比喻論證的作用。
設問:“1-6節談的是什么主義?為什么要寫這幾種主義?”明確:這是先破后立的寫法,先批駁對繼承文化遺產有害的幾種現行做法,更反襯出實行拿來主義的必要與可貴。這樣避免了千篇一律地從開頭講到結尾,扣住文題,突出文章主體,突破教學重點難點。
以上是我對“倒嚼甘蔗”法的教學思路的粗淺體會,嘗試設計了即篇課文的教學構思,學識淺薄,見笑于大方之家,請多提寶貴意見,以期長進。
吳培金
[語文教學策略之一:倒嚼甘蔗法]相關文章:
10.小學漢語拼音教學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