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11-19 木棉
鬼使神差地,我竟然做了語文老師。
做了語文老師,便注定一腳踏入人生的煉獄,等待你的,是飽嘗語文人的辛酸與甘苦。
總是憧憬著把課堂變成播撒馨香的蘭室,讓每一顆心靈感受熏染的愉悅。
總是憧憬著把課堂變成歷練信念的疆場,讓每一個生命都擁有一份執著與高尚。
總是憧憬著從課堂里走出的孩子,不再單薄貧乏,不再浮躁空虛,一生守望純真美好和善良。
于是也曾慷慨激昂,信心十足地在黑板上寫下“語文宣言”:
做精神世界的美食家。
做感悟生活的有心人!
也曾帶著學生筑建精品屋,一百二十個愿望,合成一柜愛不釋手的書籍。學生的課桌上,也離不開精品雜志了。一時間,孩子們都沉浸在汲取的滿足與愉快之中。
但很快,這些努力都成了不務正業,幾近被封殺。
也曾在課外做著一些令學生令自己心動的事情。孩子們興致高昂地排演課本劇,從對課文的領悟理解,到劇本的改編,到設計每一個場境,每一段對話,每一個動作,都那么認真投入,《<寬容>序言》中的漫游者形象,被孩子們塑造得感人心懷。
但又有議論:你們排什么課本劇?把班上的成績都排下去了!
我不是不理解我的同事,他們也是迫于無奈啊。通俗地說,家長把孩子送到學校,不為升學為什么?凡是于升學意義不大的事,大可不必去投入。家長們唯一關心的,是分數。學校唯一能衡量老師業績的,也是分數,誰敢和自己的飯碗作對呢!
于是我不得不舉起白旗。悲壯地宣告舊一輪掙扎的失敗。節節敗退中,想起了一個青年教師的手記:
“我有過激情,那是畢業后,站在講臺上,烏溜的眼睛,好奇的眼睛,友善的眼睛,一剎那,我熱淚盈眶,我明白從這一刻開始,我的命運將與他們緊緊連在一起。三年,只需要三年,激情消退,塵埃落定;理由很簡單,激情的代價是無數嘈雜的無序,是一雙雙嘲弄的眼睛、漠然的眼睛、茫然的眼睛,還有分數統計單上一排排尖銳的數字,尖銳,就像刺在心上……這該是我從教的第五個年頭,我想徹底應試,絕對應試,應試到底,下面是這個學期的一點手段:
1、課堂上盡量少發揮,最好不要發揮,與考試無關的一概不講。
2、少講多練,一周花在練習上的時間不低于總課時的三分之一。
3、與考試有關的知識要講清講透,答案直接寫在黑板上。
4、強化字音、字形、字義等基礎訓練。
5、多背。
6、語文晚自習時,強迫學生做語文練習。
暫時到此吧,不要罵我,我投降了。”
手記中不免有年輕人的憤激之詞,我知道有良知的語文老師不會甘愿走那條背離語文的路,但讀完手記,我仍然憂從中來,心也沉如磐石。
我從教13年了,也許還可以憑著一些資歷,贏得學生的信任(可悲的,“信任”是相信你能讓他們考出好成績),再艱難的事情,也還可以頂過去。但那些年輕教師呢?那些剛踏上講臺的老師呢?面對重重壓力,他們怎敢去圓自己的語文夢?
在《對中學語文教育的幾點看法》(范美忠)的帖子里看到這樣的話:
“教材畢竟太有限,要打開廣闊的文學世界的大門還是需要高水平的老師,我的中學老師連徐志摩都沒給我講過,想起來就覺得羞愧。更不用說卡夫卡艾略特之類了,搞得我上了大學后像個白癡。另外,優秀作品的哲學內涵或者審美內涵都非常豐富,需要詮釋,精英文學藝術都是這樣,對理解能力有限的中學生來講尤其如此。可是我們的中學語文老師是什么水平呢?”
這也是圈外人的話。這番責難又是指向語文老師的“水平”的。我又不禁悲從中來,人們都在嘆“語文教師不愛語文”、“語文教師不事寫作”、語文老師只有半桶水云云,是語文老師的尷尬。其實真正的尷尬不在這里,真正的尷尬莫過于:你愛語文又能怎樣?你能讀能寫又怎樣?你不滿足于給學生一桶水又能怎樣?!殘酷的現實還是要逼你走那條與“本真語文”為敵的路子!
做語文老師是輕松的。因為無論教師的優劣等差有多大,學生的分數差距都不會太遠。也沒有一個硬性的標準來衡量你一堂課的質量究竟怎樣。
做語文老師是痛苦的。心存良知,會讓你寸步難行。在夾縫中奮掙,豪壯,卻悲涼!
“不愿做應試的英雄,而要做滋潤學生一生成長的甘泉。”
這是我的語文夢。
舊一輪的掙扎過去了,不甘的心又升騰起新的期盼。
但真的不知道,結局是否還是更尷尬地舉起白旗?
[也說語文教師的悲壯]相關文章:
1.語文教師教學隨筆
4.中學語文教師隨筆
5.
7.語文教師述職報告小學
10.語文教師讀書隨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