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
八年級《孟子》下教案匯編
第18課時:卷十《萬章章句下》五至九節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了解有關孟子和孟子的思想;掌握文中重點詞語的含義。
2.過程與方法:熟練的有感情的朗讀課文,感知課文;準確把握課文主旨。
3.情感、態度、價值觀:本篇內容涉及圣人風范、古代禮制、交朋結友、立身處世和大臣的權力、職責等。
教學重點:
感知課文,掌握文中重點詞語的含義。
教學難點:
理解圣人風范、古代禮制、交朋結友、立身處世和大臣的權力、職責等。
教學過程:
一、師范讀,生體會。
二、介紹相關資訊:
1.作家作品:
孟子:名軻,字子輿,魯國鄒人。相傳為孔子的孫子子思的再傳弟子,戰國時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散文家。
《孟子》一書具有鮮明的政治傾向,基本上是繼承孔子的仁政思想。為行仁政,他首先提出了人性本善的主張。
2.題目賞析:本文選自《孟子告子下》。介紹了上天要把重大責任加給某個人時,會從多方面對其進行錘煉。
三、再讀課文,積累相關詞語。
四、師生共同賞析課文,掌握關鍵詞語。
抱關:守門的小卒。
擊拆(tuo):打更;柝指打更用的梆子。
委吏:管倉庫的小史。
乘田:管苑囿的小吏,負責牲畜的飼養和放牧.
本朝:朝廷。
五、師生交流,小組合作理解原文:
六、生合作探究后總結文章主旨:
本文是孟子的一段語錄,告訴因此,孟子有“位卑而言高,罪也”的看法。尤其是在暴政專制的時代,更是如此,所以有“莫談國事”的警告。
另一方面,如果你不是“為貧而仕”,不是為了拿工資混飯吃, 而是為了實現自己的政治抱負,因而做了高官,“立乎人之本朝”, 加應該關心國家大事,發表自己的政見,盡到自己的一份責任。不然的話,“道不行”,就是恥辱。
總之還是《中庸》所說“素位而行”的意思。擔任什么角色就做什么樣的事,說什么樣的話,盡什么樣的力。即便圣人如孔子,不也是管帳就說管帳,放羊就說放羊嗎?既然如此,我們又放么多余的話可說呢?
七、背誦課文。
陳有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