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
八年級《孟子》下教案匯編
第11課時:卷八《離婁章句下》十六--二十節
一、教學目的
1、本篇涉及孟子諸多思想還有很多名句,在理解其思想的基礎上識記名句。
2、理解文本
重點:翻譯理解文本,主要是將孟子的思想從文本和事例中提煉出來。
難點:孟子的語言的內在含義,將學會的孟子思想運用到實際生活中,如怎樣修身。
二、教學過程
(一)復習上節課內容(3分鐘)
理解翻譯: 孟子曰:“恥之于人大矣。為機變之巧者,無所用恥焉。不恥不若人,若人有?”
孟子說:“羞恥對于人關系大極了。玩弄權術詭計的人,是到處不講羞恥的。不認為不如別人是羞恥,怎么能趕上別人呢?”
點評:首先人要有羞恥之心,其次要能認識到自己的不足,然后才可能自我完善。
(二)新課導入(2分鐘)
從回顧上節內容導入君子的“自我修養”與“自我完善”。這節課我們主要講孟子對自身修養的一些論述。
(三)課堂學習(27分鐘)
1、誦讀指導,誦讀課文。(5分鐘)
(1)聽朗誦錄音或教師朗誦。
(2)學生齊讀課文
2、自讀賞析,討論探究,初步疏通全文。(10分鐘)
學生自由誦讀,理解課文內容。借助注釋,疏通文句。不懂或有爭議的內容可以討論探究。
3、教師巡回指導,解釋疑難問題,指導討論。
以上第2、3點交互進行。
4、重點點撥:
老師強調重要內容。主要疏通文本,準確翻譯,理解思想。
(四)課堂練習(5分鐘)
孟子為何一再強調“修身”?怎樣修身?
【解析】孟子的中心思想是性善論,而修身的要務則是“如何將此善端村楊擴充,落實到實際的行為上”。所以孟子一再強調“修身”。
修身之道,孟子認為首要是重孝悌,如果每個人都能做到親其親而長其長,則仁義禮智一切善行,乃至治平大業也都能達到。自身修養,并不總是一些大道理。只要從身邊的小事做起,由近及遠,嚴格要求自己,寬以待人,那么就能把握住真正的道。修養心性的最好辦法就是減少欲望,寡欲清心。
(五)小結(含討論)(5分鐘)
修身修心與道德修養
孟子主張人性善,極力促使人們通過主體自身的道德修養來達到改造自我的目的。在孟子看來,要解決任何問題,都要從事物的內部尋求原因,內部原因解決了,其余問題便可迎刃而解。孟子所謂“修身”主要是指道德主體的修為,是提高和完善自我價值的一種個體的主觀能動行為,這一行為包括修心、修行兩個方面。先有“心”之所思,而后有具體之行為,故修身之要重在“修心”;修身又是齊家、治國的根本,這種通過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來達到改造社會的目的,反過來又以平天下、治國、齊家、修身來達到由外及內的規定來達到改造人的目的。孟子的修身、修心學說是他改造人、改造社會、治理國家的重要理論手段,也成為與其性善學說相互發明、相互補充的重要內容
(六)疑難解答(3分鐘)
陳有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