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目標:
一、學習掌握本文真實自然的描寫方式。
二、準確認讀課文中疑難字詞,并掌握它們的意思。
三、感受本文樸實語言中所含的復雜感情。
教學重點:學習本文真實自然的描寫方式,感受本文平實的語言中所飽含的深情。
教學難點 :本文的線索是吃的東西,這一點較不常見,對此應稍作分析。
課時安排:兩課時。
教學步驟
第一課時:
一、導入 課文“永久的悔”,作者是當代語言學家季羨林老師,寫這篇文章時季老師已年近九十,卻還在對一件往事耿耿于懷,可見這件事 在他的內心深處有著怎樣的地位。那么,讓這位九十歲的老人永生難忘,始終無法釋懷的到底是一件什么樣的事呢?
二、探究課文第l、2自然段
1、讓學生齊讀課文第l、2自然段。
2、作者心中永久的悔是什么?不該離開故鄉,離開母親。
3、為什么說它是作者心中“永久”的悔?最深切、最真實、最難忘。
三、熟悉文章內容,明了文章線索
1、作者這篇懷念母親的文章是圍繞什么展開的?
2、具體有哪些吃的呢? 白的黃的紅的。
3、不錯,“白的、黃的、紅的”就是本文的線索,它貫穿文章始終。作者為什么要以吃的為線索呢?
4、因為孩子最容易關心吃的東西,所以作者對小時候的記憶總與吃的聯系在一起,這一點可以理解。但為什么母親吃不到好東西這件事也會讓他想起母親呢?
四、小結
本課熟悉了課文內容,明確了文章線索,對第l、2自然段進行了分析,知曉了作者心中永久的悔是什么,初步感受了母親對“我”的關愛和我對母親的懷念。
第二課時
教學內容和步驟:
一、溫故互查:(檢查上節課所講的內容,使學生加深印象。)
二、閱讀理解3、4自然段
1閱讀第3、4段,思考這兩段主要講了什么,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2、這兩段篇幅不長,卻將作者父輩生活的艱辛深深地印人讀者腦海。文中有些詞語極富表現力,請大家找出來。
3、指導學生用這些詞語造句,以加深理解。
4、母親的基本情況是怎樣的?
5、如何理解“這個五里路,就是我 母親畢生所走的最長的距離”?
組織學生討論。
二、分析閱讀5--8自然段
1、讓學生細讀5--8段,掌握其內容。
2、吃白的是最高標準,其次是黃的和紅的,作者家平常都吃些什么呢?
3、但“我”卻偶爾可以吃到點白的或黃的,有哪幾種途徑可以得到呢?
4、讓學生齊讀第7段,注意讀出感情。
5、討論:文中母親在中秋節給我半塊月餅的事是整篇文章唯一一處對母親行為的描寫,語言極其 樸實,卻讓人感觸甚深,為什么會有這種效果呢?
三、重點研讀9一ll自然段,進一步感受母子情深
1、飽含深情地朗讀“我在她身邊呆到 六歲……一直到母親離開這個世界”。
2、抽一個學生朗讀第10自然段。
3、這兩段是本文最感人的部分、每次讀來都讓人有一種辛酸的痛。“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年少時對母親的恩情理解得并不深刻,等到知道報答時卻已不能, 這里面包含了作者多少無奈啊! 指導學生領悟這兩段作者平實的語言中所蘊含的深情。
四、小結
這節課主要按段落順序對課文進行了較為詳盡地分析,使學生對文中質樸語言所蘊含的復雜情感有了深入體會,明白了文章之所以動人應在于情而非文。學生通過此課的學習,認識到父母及長輩對自己的關愛,懂得思索探尋與他們相處的最佳模式,莫等到“子欲養而親不待”,空悲切。
五、布置作業
1、找出課文的成語,并加以解釋。
2、課后練習題第一題和第三題
劉期綠
[《永久的悔》教案 (語文版八年級下冊)]相關文章:
3.八年級下冊窗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