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導入新課
師:同學們好!上課前,讓我們一起回顧一首詩:李白的七言絕句《早發白帝城》,大家能背誦出來嗎?
生:(大聲)能。
(師生齊背:朝辭白帝彩云間,
千里江陵一日還。
兩岸猿聲啼不住,
輕舟已過萬重山。)
師:這首詩所寫的地點在哪里?
生:白帝城。
生:是從白帝城出發,經過長江。
師:對,詩人是坐船經過長江,那么我想請問一下在座的同學們李白乘舟是順流而下還是逆流而行呢?你的理由是什么?
--是順流------(千里江陵一日還)船走得很快。
教師:對,是溯su流而下,從白帝城到江陵大約一千二百里,其間包括七百里三峽。我們學習地理都知道中國的地勢西高東低,當然也曉得長江是自西向東流,白帝城是在重慶,荊州在湖北,李白當年是自西向東乘船行駛,因此是順流。
教師:向學生介紹三峽。
長江三峽,我國十大風景名勝之一,中國四十佳旅游景觀之首,是長江上游最為雄偉壯觀的峽谷,由西陵峽、巫峽、瞿塘峽組成。三峽跨湖北、重慶兩省市,西起重慶白帝城,東至宜昌南津關,全長193公里,被游人譽為“山水畫廊”。
2、以前我們學過一篇文言文--酈道元寫的《三峽》,文中讓你印象最深的是哪句話?
(長江三峽巫峽長,猿鳴三聲淚沾裳)
教師:此句引用漁歌反襯了三峽的險惡凄涼。
總之三峽給我們的印象就是險峻,山高水急,景色雄偉秀麗。
3、今天,我們來學習一篇介紹“巴東三峽”的現代游記,不是順流而下觀風景,而是讓作者劉大杰帶著大家逆流而上領略三峽的雄偉秀麗的風光,去感受自然給予我們的無私饋贈吧。
4、作者簡介
劉大杰(1904~1977),現代學者、作家、翻譯家,湖南岳陽人。曾在上海大東書局做編輯,在安徽大學、暨南大學、 四川大學、圣約翰大學等校任教。1949年后任復旦大學中文系教授兼中文系主任、全國文聯常委、農工民主黨上海市委副主任。參加過《辭海》《中國文選論》的編寫,主編《中國文學批評史》。研究專著有《托爾斯泰研究》《易卜生研究》《德國文學概論》《德國文學簡史》和《東西文學評論》(全三冊)《魏晉文人思想論》《〈紅樓夢〉思想與人物》,另有《古典文學巨著〈紅樓夢〉》《〈儒林外史〉與諷刺文學》等論文多篇。
游記是描寫旅行見聞的一種散文形式。其常用的表現手法有兩種。
一是:移步換景法
二是:定點觀察法
二,播放課文錄音
1、注意字音
2、本文以作者的行蹤為線索,由宜昌到重慶逆流游覽,依次記敘、描寫景物,層次分明。
3、那么作者沿途經過了哪些地方?
宜昌→西陵峽[黃貓峽→燈影峽(黃陵廟)→崆嶺峽(牛肝馬肺峽、崆嶺灘)→米倉峽(出峽處有香溪)] →巫峽→瞿塘峽→白帝城(孫夫人廟、八陣圖遺跡)→夔府的江岸
教師:三峽是指哪三個地方?
((齊)西陵峽、巫峽、瞿塘峽。)
4、由此可見,文章采用先總寫后分寫,按作者游蹤順序全文可分為多少部分?
第一部分:(1自然段):總寫三峽險惡。
第二部分:(3~9自然段)分別描寫西陵峽、巫峽和瞿塘峽的景色。
第三部分:(10自然段)寫走完三峽后的心情。
把握作者游蹤,并體會各峽山水的特點及景物特色。想想在游覽三峽的過程中,游客的心情有什么樣的變化?填寫下表。(老師要求:各峽的特點盡量用文中語句概括)
景物 特點 詩、諺語、典故 感覺
西
陵
峽 黃貓峽 山高不險,水急不狹 緊張
燈影峽 濃厚的江南風味 作者即景詩:
黃陵廟下江南味,也有垂柳也有花 很輕松
很悠閑
崆嶺峽 山形水勢,突然險峻 諺語:青灘葉灘不算灘,崆嶺才是鬼門關 極為可怕
米倉峽 水沒以前急,山更高峻 典故:王昭君浣妝
杜甫詩:群山萬壑赴荊門,生長明妃尚有村。
巫峽 山水最奇險最美麗
水險:窄、急、曲折、多灘
山妙:不單調
山高:筆直、整齊、險峻
云:奇形怪狀,應有盡有 有情趣
瞿塘峽 山勢稍低平,水仍險急 典故:劉皇叔托孤 凄涼
教師:邊講解邊完成表格
第2段,游程開始,簡括路線,引出三峽,從宜昌到重慶,以三峽為最險,三峽以巫峽為最奇。
教師:作者第一站--西陵峽,而西陵峽分四段,第一段黃貓峽,其特點“山雖高,然不甚險;江水雖急,然不甚狹。”雖然山高不險,水急不狹,但作者游覽三峽的心情是怎樣的?(緊張),可以說黃貓峽無險奇之處,所以作者筆墨輕輕一點,移至他處。
西陵峽第二段--燈影峽,因為作者“最愛黃陵廟”,故筆墨停留較多,還有他即景的詩句:“黃陵廟下江南味,也有垂楊也有花”,可見愛之甚深。既然喜愛,必有理由,其理由是什么?
一是因為此為古廟,環境甚好,一面枕江,三方繞樹;
二是竹子瀟灑,花兒艷麗多姿;
三是與山水相調和,帶著(特點:濃厚的江南風味)。(人文景觀與自然景色和諧統一)
看到燈影峽兩岸景色,領略黃陵廟一帶風光作者先前緊張的心情此時有怎樣的變化?(輕松悠閑)
不過輕松悠閑心情由于路程短很快結束了,不到兩三分鐘,船就駛入西陵峽的第三段的什么峽?
西陵峽第三段--崆嶺峽,給人的感覺是怎樣的?(極為可怕)
其特點是:山形水勢,突然險峻
這里有兩處風景,牛肝馬肺峽和崆嶺灘,這里的山水很有特色,因此作者用了不少筆墨來描寫,牛肝馬肺峽“兩旁的山,像刀削成似的,橫在江中,成一個極曲折極窄的門,船身慢慢地從那門中轉折過去”,崆嶺灘也極險,“水從高的石灘上倒注下來,形勢極可怕。上水船在這里都得特別小心。”
為了讓讀者對其險可想而知,作者接下來引用了一句諺語是什么?
“青灘葉灘不算灘,崆嶺才是鬼門關”,
所謂的諺語:是群眾中流傳的固定語句,用簡單的話反映出普遍而深刻的道理。 這個諺語表現了崆嶺灘的險惡、可怕。前句運用對比手法,突出顯現崆嶺灘,后句中用“鬼門關”形容崆嶺灘,其險可見,令人望而生畏。 是對其內容的極好證明和點綴。
西陵峽第四段--米倉峽,又名是什么?(兵書寶劍峽)。
其特點是:水沒以前急,山更高峻
這里的距離不長,作者緊緊抓住富有特色的東西--山崖來寫,后面的文字都是為了這個特點做鋪墊。
出了峽便是“香溪”,香溪是怎樣得名的?這里有個典故是“王昭君浣妝”
還引用了杜工部的詩“群山萬壑赴荊門,生長明妃尚有村”,杜工部是誰?(杜甫)
(其作用是一方面極贊“赴”字所用之妙(把山勢寫活了),一方面又從側面烘托了此處山峰多而富于變化如馬奔馳)。詩的后句也贊揚了明妃王昭君。
第7、8段,過了西陵峽,到了巫峽,文章開頭就交待過巫峽,其特點是:最奇險最美麗,正是因為最奇險最美麗,因此作者著墨最多。
對于巫峽,作者是圍繞三種景物來寫的,是哪三種?
(山、水、云)
教師:寫江水是哪句?
“江水的險,險在窄,險在急,險在曲折,險在多灘”。
教師:運用什么修辭手法?(排比)
教師:作者寫巫峽的江水,突出一個什么字?(險),抓住江水的“窄”、“急”、“曲折”、“多灘”等詞來突出它的特點。
教師:“山的妙處,在不單調”。
巫峽的山不單止奇妙、不單調,還有高,你看:“這個峰很高,那個峰還要更高,前面有一排,后面還有一排,后面的后面,還有無數排,一層一層地你圍著我,我圍著你,你咬著我,我咬著你。”
教師:這句運用了什么寫作手法?(擬人)
教師:這個擬人句突出了山峰的特點--高,抓住其“筆直、整齊、險峻”的特點。一個“咬”字,將靜的事物群山寫活了。
教師:另外還使用頂真的手法,即是把上一句末尾的詞作為下一句的開頭,使首尾相重合,形式上成為一種鏈式的結構,表達上前后意思緊相扣,氣勢連貫而下。
教師:我記得在初一《木蘭詩》一文中有很多句子是運用頂真這種修辭的句子。大家能回憶回憶說說?
“軍書十二卷,卷卷有爺名)(歸來見天子,天子坐明堂)(出門看伙伴,火伴皆驚忙)
“你圍著我,我圍著你,你咬著我,我咬著你”給人一種循環往復的感受,很有情趣。
教師:寫巫山高俊此段中還運用了一個側面烘托的句子,能找到嗎?
(偶爾看見一只黑色的鳥,拼命的飛,拼命的飛,總覺得它不容易飛過那高高的峰頂。)
教師:好的,大家把最后一句讀下去。
教師:這句再現江水之急,江水之險,那么你是從哪幾個詞可以看出來?
(沖、卷、怒吼)
教師:沖、卷、怒吼又是從哪些角度來寫?
(視覺和聽覺)
教師:至于巫山的云,作者有沒有看到?
(沒有)
教師:為什么沒有看到巫山的云?
(因為天氣晴爽)
教師:但這并不妨礙他對云進行描寫,而是轉述老先生的話讓讀者對云也有大概的了解,“那時候,望不見天,望不見山峰,只見頂上云霧騰騰,有像牛馬的,有像虎豹的,奇形怪狀,應有盡有,那情形比起廬山來還要有趣。”
教師:描寫云乃是道聽途說,發揮想象,運用比喻抓住巫山云霧奇形怪狀,應有盡有的特點
教師:另外運用對比的寫作手法,突出巫山的云比廬山的更有趣。
教師:讓我們一起來齊讀這兩段,在讀中體味巫峽的“奇險”與“美麗”吧。
(生齊讀七、八自然段。)
教師:第9段,過巫峽即入瞿塘峽。其特點是:山勢稍低平,水仍險急
教師:白帝城,坐落于白帝山上,原名“紫陽城”。西漢末年公孫述據蜀為王,筑城自衛,因城中有一口井常冒白氣,猶如白龍飛騰。公孫述借此稱“白帝”,改城名為“白帝城”。
教師:寫白帝城引用了什么典故?(劉皇叔托孤)
教師:三國時期蜀國君子劉備臨終前將兒子劉禪托付給諸葛亮。
教師:而“孫夫人廟”是周瑜和孫權賠了夫人又折兵的故事。
教師:所謂“八陣”是一種作戰陣法,是戰國時大軍事家孫臏創造的,據說是受了《易經》八卦圖的啟發,所以又稱八卦陣。八陣散布為八,復合為一,分合變化,令敵軍難以對付。
教師:引用劉皇叔托孤、描寫孫夫人廟、八陣圖其目的都是增加三峽景色的歷史文化內涵。
“古剎”、“蒼冷”、“隱約”、“鐘聲”、“斷斷續續”、“凄涼”等一系列冷色調詞語的使用則使人們不禁撫今追昔,默默傷感起來。由此可見作者的感覺是“凄涼”的。
大家看表格本文引用了許多詩句、諺語、典故,并把它們與景物描寫融為一體。我們來分析其作用。
1. 作者即景詩“黃陵廟下江南味,也有垂楊也有花”。
詩中“江南味”“垂楊”“花”,形象生動地描繪出黃陵廟一帶山水景色之美。突出了黃陵廟的環境優美的特點
2、諺語“青灘葉灘不算灘,崆嶺才是鬼門關”。
表現了崆嶺灘的險惡、可怕。前句運用對比手法,突出顯現崆嶺灘,后句中用“鬼門關”形容崆嶺灘,其險可見,令人望而生畏。
3、詩句:“群山萬壑赴荊門,生長明妃尚有村”。
突出贊賞詩中“赴”字運用之妙,從而進一步表現了沿江兩岸如群馬奔馳的山勢,詩的后句也贊揚了明妃王昭君。
4、典故“劉皇叔托孤”
突出了三峽景色豐富的歷史文化內涵,更耐人尋味。
教師:初次之外文中還引用一句諺語,大家能找到嗎?
教師:對,“巴東三峽巫峽長,猿鳴三聲淚沾裳”,
這個諺語形象地概述了三峽一帶的險惡、悲涼,這是全文的基調。
教師:本文引用了許多詩句、諺語、典故,并把它們與景物描寫融為一體,其作用是:文中恰當地引用古詩、諺語及自己的即景詩句,收畫龍點睛之效,言簡意賅,渲染氣氛,使游記增添了韻味。此外,文中寫香溪,引用昭君浣妝;寫白帝城,引用劉皇叔托孤的故事,都是為了突出三峽的豐富的歷史文化積淀,使三峽風景更吸引人,更耐人尋味。
教師:全班朗讀總說部分,此段總寫三峽險惡、感受。
教師:剛才我們知道了文中通過作者的心理變化描寫情緒變化來表現三峽山水的險惡。
教師:先前兩眼凝望著那些刀劍削成一般的山崖,怒吼著的江水,自然而然地生出來一種宗教的感情,只有贊嘆,只有恐怖。作者看到三峽時所產生的“驚異的情感”。隨著山川形勢的變化,作者的感覺心情隨之而變,時而緊張,時而輕松,時而害怕,時而感到別有情趣,時而凄涼,最后游完三峽,滿船的人都感到有一種怎樣的愉快?(脫去危險)
心靈中自然而然地生出來一陣輕松,好像一個人從險峻的山頂上走到了平地,從一個黑暗的山洞里走出了洞口似的,大家都放下心來,舒舒服服地喘了一口氣”,游客們此時才真正放下一顆心來,可見經過三峽時,那種山險、水急的情景多么讓他們緊張了。反襯出三峽的險惡。
五、歸納文章的寫作方法
1、文章按照作者的游蹤,依次記敘、描寫景物。層次井然。文中開始先總述,然后逆江而上,分別記敘、描寫西陵峽、巫峽、瞿塘峽。記敘最長的西陵峽時,分四段介紹,條理清楚。
2、介紹景物時,能抓住特色,詳略得當。
3、采用多種修辭與寫作手法來描寫景物,生動形象。用擬人、比喻、排比等多種修辭手法,突出景物的特點,用烘托、對比、反襯的寫作手法突出了三峽的險惡。
4、文中恰當地引用古詩、諺語、及自己的即景詩句,收到了畫龍點睛之效,言簡意賅,渲染氣氛,使游記增添了韻味。
六、教師:同學們我們品味了本文的語言,感受文章中作者情緒的變化發展,就可感受作者對三峽所寄寓的思想感情,總體而言,作者對三峽寄寓了怎樣的思想感情?
學生:本文記敘了作者經過三峽的所見所感,描繪了無比雄偉奇麗的自然景色,表達了對三峽雄奇秀麗風光的贊美之情,對祖國壯麗河山的熱愛之情。
教師:說得對,我們學習這篇游記后,面對三峽如此奇險秀美的風光,我們怎能不激蕩出對三峽的熱愛,對祖國壯麗河山的贊美呢?
七、齊背誦酈道元《三峽》
自三峽七百里中,兩岸連山,略無闕處;重巖疊嶂,隱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見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絕。或王命急宣,有時朝發白帝,暮到江陵,其間千二百里,雖乘奔御風,不以疾也。 春冬之時,則素湍綠潭,回清倒影。絕巘多生怪柏,懸泉瀑布,飛漱其間。清榮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澗肅,常有高猿長嘯,屬引凄異,空谷傳響,哀轉久絕。故漁者歌曰:“巴東三峽巫峽長,猿鳴三聲淚沾裳!”
教師:將本文與酈道元的《三峽》相對照,體會游記與一般記敘文的區別。
《巴東三峽》為游記,作者置身其中,有時直接抒發自己的情感,做到情景交融,而《三峽》一文則多為客觀描繪。《巴東三峽》寫景物常渲染、鋪敘,以描寫為主,《三峽》以記敘為主文字十分洗練。
2.游記要將游覽過程交代清楚(點明時間、地點,反映游蹤),要抓住景物的特色,進行描繪。
八,總結
三峽的景色時而秀麗、時而艱險、時而高峻、時而平坦,這一切都是自然的偉大力量造就而成的,是自然的偉大杰作。在作者看來,平坦是美,曲折是美,艱險更是一種美,這其實就像我們的生活,生活中,有平坦、有坎坷、有曲折、有艱辛,但就是因為有了它們,我們的生活才會如此的完美,我們的生活才會那樣的多姿,真切地希望我們的同學們能張開你們的雙臂去迎接生活中的朝霞、雨露,更能以最大的熱情去迎接生命中的狂風和暴雨。
楊思立
[《巴東三峽》 教案教學設計(語文版八年級上冊)]相關文章:
1.《三峽》教案
4.《三峽》優秀教案
5.三峽猿聲優秀教案
7.三峽文言文教案
9.語文版小學課件
10.日月水火教案教學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