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國呂不韋《呂氏春秋察今》:楚人有涉江者,其劍自舟中墜于水,遽(jù)契(qì)其舟,曰:“是吾劍之所從墜。”舟止,從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劍不行,求劍若此,不亦惑乎!
譯文
【譯文】 有一個渡江的楚國人,他的劍從船上掉進了水里。他急忙用刀在船沿上刻了一個記號,說:“這兒是我的劍掉下去的地方。”船停止以后,這個人從他所刻記號的地方下水去找劍。船已經向前行駛了很遠,而劍卻不會和船一起前進,像這樣去找劍,不是很糊涂嗎?
注釋
1.涉--本指徒步過河,此指渡過。 2.自--從。 3.遽--急忙,立即,匆忙。 4.契--用刀雕刻。 5.是--指示代詞,這兒。 6.不亦惑乎--不是很糊涂嗎?惑,迷惑,糊涂。“不亦......乎”是一種委婉的反問句式。 7.墜--掉下。 8.若--像。 9.是吾劍之所從墜--這里是我的劍掉下去的地方。 10.楚--周代國名,都城在今湖北江陵縣北。 11.求--尋找。 12.之--代詞,代“劍”。 13.其劍自舟墜于水,其:他的。 14.遽契其舟,其:(指示代詞)那。 15.從其所契者,其:他。 16.是吾劍之所從墜,之:助詞,不譯。 17.止:動詞,停止。 18.行:前進。 19.亦:也。贊同1097| 評論(18)
呂氏春秋--這是一部古書的名稱,是秦國的宰相呂不韋的賓客們合編的。全書的內容較雜,包括儒家、道家等各家學說,共分八覽、六論、十二紀
寓意:比喻拘泥成例,不知道跟著情勢變化而改變看法或辦法。
結果:楚國有個人在過江時把劍掉在水里她在船幫上劍落的地方刻上記號,等船停下,從刻記號的地方下水找,結果自然找不到。
諷刺:諷刺了片面、靜止,不知變通、墨守成規的人
近義詞 守株待兔、墨守成規
反義詞 看風使舵、見機行事
評點: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世界上的事物,總是在不斷地發展變化,人們想問題、辦事情,都應當考慮到這種變化,適合于這種變化的需要。
造句
你連電腦都不懂還一直想進網路公司,這不是刻舟求劍嗎?
時代在發展,社會在進步,如果還用老眼光看待新事物,無異于刻舟求劍。
西方哲學說:人不能兩次踏入同一條河流
《刻舟求劍的12個意外收獲》
有個楚國人渡江,船到江中心時,其佩帶的寶劍不小心落水,于是他在船上刻了標記。到岸邊后,他沿標記下水尋找。讓他萬萬想不到的是,失之東隅,收之桑榆,經過一番打撈,竟然得到一些意想不到的收獲,這恐怕是任何人都始料不及的。
一、楚國人下水后開始細致地尋摸,終于找到了一把劍。不過這把劍不是他丟的那把普通寶劍,而是聞名江湖的“倚天劍”。倚仗此劍,他遂成了名滿武林的第一高手。
二、他下水后,忽見一位年輕女子失足落水。于是他趕緊游過去將那女子救上岸。那女子不久便成了他的妻子。
三、他下到水底,意外地發現了一種奇特的雙頭魚。據考古學家考證,該魚屬早在兩百萬年前就應該絕跡的珍稀物種。這一重大發現引起全世界生物學家的關注,他一下子成了舉世矚目的焦點人物。
四、這個楚國人身患一種非常奇怪的皮膚病,多年來久治不愈,耗盡了大半家產,沒想到江中的水有著神奇的保健治療作用。通過在水里游了幾個來回后,他的皮膚病竟完全痊愈了。
五、他在船底尋摸寶劍時,忽見船底處刻了許多小人練武的圖形。仔細一看,原來是江湖上失傳已久的武功秘訣。于是他很快練成了蓋世武功。
六、他在水中發現船底藏著一個密封的盒子,他設法撬開一看,發現一套古舊的書簡,竟然是失傳多年的兵書。倚仗這部兵法,他成了一位用兵如神、所向無敵的常勝將軍。
七、他下水后方才想起自己不會游泳,幸好水并不深,為了尋找寶劍,他竟然無師自通地學會了游泳。時過不久,他們住的村莊遭受洪水襲擊,他因學會了游泳而幸免于難。
八、他下到江中不小心嗆了一口水,他發現這種水的味道非常好,有點兒甜。于是他將此水加工成礦泉水,并開設了公司。他將此水命名為“漁夫山泉”。
九、他在水中摸劍時,見此江中的魚類甚多,而且這些魚反應遲鈍,非常好捉。于是他趕緊去買來漁具,成了捕魚專業戶,并很快致富。
十、他在水底摸到好幾個“黑匣子”,于是就輕易地解開了好幾起飛機失事之謎,為此得到官方的嘉獎。
十一、他在水中尋劍時,忽然發現自己對游泳很有天賦。于是他開始拜名師苦練游泳技能,后來在全國比賽中摘得了桂冠。
十二、他是一位很固執的人,找不到寶劍他誓不罷休,于是堅持天天下水尋摸,從而鍛煉了身體,提高了身體素質,到六十多歲他的身體還棒得像個小伙子。據說他活到了一百歲。
段仙萍
[《刻舟求劍》備考資料(人教版六年級上冊)]相關文章: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