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課題
《棗核》--蕭乾
二、選自蘇教版八年級(上冊)第二單元第一課
三、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引導學生初步掌握快速閱讀課文的技巧和方法,體會用詞的生動準確,能抓住關鍵詞了解和把握課文的主要內容。
2、能力目標:①能夠概括段意,準確把握文章的結構,通過文中人物形象的描寫,把握人物的性格特點和內心世界。②學習選用細心的生活材料,曲折的表達一個有深刻意義的中心思想。
3、 情感目標:增強學生對社會生活的認識和理解,體會文中人物強烈的民族感,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
四、教學設想
本課的詞語豐富,應重視讓學生注意積累,理解課文的內容、思想感情,引導學生整體把握。對于重點的詞句要引導學生進行勾畫,理解體會所表達的思想感情。對于文題的意味,意在欣賞文題的簡潔、生動和形象,提倡個性化閱讀,鼓勵學生發表不同見解。
1、 教學重點
增強學生對社會生活的認識和理解,體會文中人物強烈的民族感,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
2、 教學難點
準確理解和把握文章質樸的語言,以小見大的選材和設置懸念的巧妙構想。
3、 教學用具:多媒體
4、 教學方法:誦讀法、講授法、討論法
5、 課時安排: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
同學們,當你們外出求學一段時間后你們會想念父母,想念家鄉?是啊,家永遠是我們的牽掛,對于那些長年離開家鄉,離開祖國懷抱的海外游子來說,這種思念更加深刻。無論何時,高山大海的阻隔都不會磨滅游子思念祖國,思念家鄉,思念家鄉的每一棵花草樹木,每一片土地,每一條小溪……在我們眼中毫不起眼的棗核對海外游子來說有什么作用,又有什么意義呢?這就是蕭乾先生在《棗核》一文中要告訴我們的,現在就讓我們一起走進課文--棗核。
(二) 作者簡介
蕭乾(1910-1999),原名蕭秉乾,化名蕭若萍,蒙古族,現代著名作家、記者、翻譯家,也是著名的中外文化交流使者。
(三)朗讀課文,整體感知文章
1、 自由朗讀課文,掃清文字障礙
蹊蹺 嫣紅 倘若 坳 嵌 風燭殘年 殷切 故弄玄虛 感慨良深
2、 快速閱讀課文,感知文章
① 請用一句話概括文章的主要內容。
② 找出最能體現文章中心的句子。
③ 本文的線索是什么?
④ 圍繞棗核,文章可以劃分為幾個部分,每一部分的主要內容是什么?
(四)仔細閱讀課文,品析體會文章語言
1、自由朗讀課文感悟,小組討論、合作完成以下問題:
①這位友人不遠萬里,再三托付“我”帶去幾顆普通的棗核,她想做什么?為什么這么做?
②當你們因為種種原因離開家鄉和父母你們會有什么感受?會用什么方式表達和排解這種感受呢?
③那文中的老人又是怎樣表達她的思鄉之情的呢?文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來?
3、 再次閱讀課文品味下列字詞句:
①“她托在掌心,像比珍珠瑪瑙還貴重”。分析這一句的表達效果及反應的思想感情。
②她劈頭就問我“覺不覺的這花園有點家鄉味道?”可不可以將“劈頭”改為“突然”,為什么?
③家庭和事業都如意,各種新式設備也都有了,可我心上總像是缺點什么思考“我”缺的是什么?
④那是我開車到幾十里外,一塊塊親手挑選,論公斤買下,然后用汽車拉回來的。“幾十里外”、“一塊塊親手挑選”說明了什么?若刪去劃線部分,句意有什么變化?
(五)拓展遷移
1、 課堂小結
這篇課文在寫作上有什么獨特的地方值得我們學習借鑒?
① 敘事樸實,以小見大
② 設置懸念,引人入勝
③ 用詞精當,線索清晰
2、請同學們借鑒作者以小見大的寫作方法,構思一段文章,表達一種思想感情。先小組討論一下如何說,準備怎樣擬題,課后完成寫作。
例如:石榴表皮粗糙丑陋,里面果實飽滿美味--做人應像石榴一樣有內涵,不能華而不實
(六)結語
同學們,對祖國的熱愛是中華民族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依戀故土也是炎黃子孫不變的情懷。不久的將來,我們在座的很多同學或許會到異國他鄉去創造自己的事業。但我相信,同學們不論身在何處都會將生我養我的家放在內心深處。我們就好比一只風箏,無論飛到哪兒,無論如何經沐風雨,飄蕩游曳,線的一頭卻總在故鄉和親人手中牽著。世界再大,我們卻永遠也走不出母親的心,走不出祖國的懷抱。讓我們一起欣賞歌曲《我的中國心》,在歌聲中結束本課的學習。
(七)布置作業
收集整理有關思念家鄉、祖國的詩句、詩歌或其他文章
(八)板書設計
棗核
蕭乾
線索:棗核
結構:索棗核(1) --用途蹊蹺
見棗核(2-4)--如獲至寶
話棗核(5-10)--為解鄉愁
議棗核(11)--民族之情
寫作特色:
質樸的語言
以小見大的選材
設置懸念的巧妙構思
段仙萍
[《棗核》教學設計(人教版八年級上冊)]相關文章:
1.關于棗核教案
3.棗核閱讀理解答案
10.教學設計評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