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综合专区|和领导一起三p娇妻|伊人久久大香线蕉aⅴ色|欧美视频网站|亚洲一区综合图区精品

高考易考高頻詞匯120實例 高考復習(高三)

發布時間:2016-3-7 編輯:互聯網 手機版

 高中文言文120個實詞例析 

1.愛

本義是悲哀、傷心。用作動詞:

(1)愛護,體貼。如:愛其子,擇師而教之。(《師說》)

(2)珍惜,愛惜。如:倘使三國各愛其地……(《六國論》)

(3)喜愛。如:予獨愛蓮之出于淤泥而不染。(《愛蓮說》)

(4)吝嗇,舍不得。如:百姓皆以為愛也,臣固知王之不忍也。(《孟子齊桓晉文之事》)

2.安

本義是安靜。

(1)用作形容詞,意為“安全”“安定”“安穩”。如:風雨不動安如山。(《茅屋為秋風所破歌》)

(2)用作動詞,意為“安身”“養生”。如:衣食所安,弗敢專也。(《曹劌論戰》) 

附虛詞用法:

(1)用作疑問副詞。出現在疑問句中,置于動詞之前,作狀語。相當于“怎么”“怎樣”。如:

A.君安與項伯有故?(《鴻門宴》)

B.安得廣廈千萬間……(《茅屋為秋風所破歌》)

(2)用作疑問代詞。用在疑問句中作賓語,置于動詞之前。相當于“什么”“哪里”。如:

A.沛公安在?(《鴻門宴》)

B.君謂計將安出?(《隆中對》)

3.被

本義指一種睡衣。

(1)用作動詞,意為“蒙受”“遭受”“受到”。如:

A.忠而見疑,信而被謗。(《屈原列傳》)

B.妝成每被秋娘妒。(《琵琶行》)

C.如被冰雪。(《促織》)

(2)通“披”,意為“披著”“佩戴”“穿戴”。如:

A.被發行吟澤畔。(《屈原列傳》)

B.被明月兮佩寶璐。(《涉江》)

C.將軍身被堅執銳。(《陳涉世家》)

4.倍

本義是按原數增加,與現代漢語表“多少倍”的“倍”相同。用作動詞,通“背”,意為“背棄”“違背”“背叛”。如: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鴻門宴》)

附虛詞用法:

用作副詞。意為“加倍”“更加”“愈加”。如:每逢佳節倍思親。(《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5.本

本義為樹的干、根,與“末”相對。

(1)用作名詞,意為“根本(的東西)”“基礎(的東西)”,“根源”“來源”。如:

A.本末倒置。(成語,原意為“樹根”,這里引申為“根本的”“主要的”。)

B.今背本而趨末。(《論積儲疏》,“本”在這里引申為“農業”,“末”在這里引申為“工商業”。)

C.人窮則反本。(《屈原列傳》,根源。)

(2)用作量詞,或相當于現代漢語作量詞的“本”,或可根據實際情況譯為“冊”“份”等。如:

A.別具本章。(《獄中雜記》,本、份。)

B.若印數十百千本,則極為神速。(沈括《活板》,冊。)

附虛詞用法:

副詞,意為“原本”“本來”。如:

A.用芽者自從本說……(《采草藥》,原本。“本說”指“原來的說法”)

B.本圖宦達,不矜名節。(《陳情表》,本來。)

6.鄙

本義是邊疆、邊陲、邊遠的地方,名詞。如:

A.蜀之鄙有二僧。(《為學》)

B.越國以鄙遠,君知其難也。(《燭之武退秦師》“鄙”在此活用為意動詞,意為“以……為邊境”,“以鄙遠”意即“越過晉國把遠方的鄭國作為秦國東部的邊境”。)

(1)用作形容詞,意為“庸俗”“淺陋”“地位低下”。如:人賤物亦鄙。(《孔雀東南飛》)

(2)用作動詞,意為“看不起”“輕視”。如“鄙視”,“鄙薄”。

7.兵

本義是雙手拿著武器。用作名詞:

(1)兵器,武器。如:六國破滅,非兵不利……(《六國論》)

(2)士兵,軍隊。如:

A.可汗大點兵。(《木蘭詩》,士兵。)

B.秦發兵擊之。(《屈原列傳》,軍隊。)

(3)戰爭,軍事。如:

A.兵旱相乘……(《論積儲疏》,戰爭。)

B.紙上談兵。(成語,軍事。)

8.病

本義是重病。

(1)用作名詞。意為“疾病”“病殘”。如:

A.君之病在肌膚,不治將益深。(《扁鵲見蔡桓公》)

B.予購三百盆,皆病者,無一完者。(《病梅館記》)

(2)用作動詞:

①怕,擔心,憂慮。如:君子病無能焉,不病人之不己知也。(《論語衛靈公》)--君子擔心的是自己沒有才能,不擔心別人不了解自己。

②疲勞,困苦不堪。如:夫以疲病之卒,御狐疑之眾,眾數雖多,甚未足畏。(《赤壁之戰》)

③名詞活用為使動詞,意為“使……成為病態”。如:以夭梅病梅為業以求錢也。(《病梅館記》)

9.察

本義為仔細看、觀察。

(1)用作動詞

①仔細看、觀察。如:徐而察之。(《石鐘山記》)

②考察、調查。如:向察眾人之議……(《赤壁之戰》)

③看清楚、了解明白。如成語“明察秋毫”的“察”,又如:故察己則可以知人,察今則可以知古。(《察今》)

④推薦、選拔。如:郡察孝廉,州舉茂才。(《三國志吳主傳》)

(2)雙音詞“察察”,原意為看得清清楚楚,引申為潔白,形容詞。如:人又誰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屈原列傳》)

10.朝

本義為早晨,與“暮(夕)”相對。

(1)讀zhāo,名詞,意為“早晨”。如成語“朝三暮四”“朝氣蓬勃”,又如:

A.朝聞道,夕可死矣。(《論語里仁》)

B.朝服衣冠。(《鄒忌諷齊王納諫》)

(2)讀cháo,主要有兩個用法:

①動詞。意為“朝見”“朝拜”(專指臣見君),“拜見”“拜訪”(泛指下對上或平級之間)。如:

A.弱國入朝。(《過秦論》,朝見。)

B.序八州而朝同列。(《過秦論》,“朝”在這里活用為使動詞,“使(讓)……朝見(朝拜)”之意。)

C.臨邛縣繆為恭敬,日往朝相如。(《史記司馬相如列傳》,拜見,拜訪。) 

②名詞。意為“朝廷”,“朝代”。如:入朝見威王。(《鄒忌諷齊王納諫》,朝廷。) 

11.曾

本義是增加,為“增”的假借字。 

(1)讀zēng,名詞。指與自己相隔兩代的家屬。如曾祖、曾孫。 

(2)通“層”,意為“重疊”。如:蕩胸生曾云,決眥入歸鳥。(杜甫《望岳》) 

附虛詞用法: 

副詞,起加強或延緩語氣作用。有兩種情況: 

(1)表過去發生過,可譯為“曾經”。如: 

A.相逢何必曾相識!(《琵琶行》) 

B.……人道寄奴曾住。(《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 

(2)表出乎意料,或已達到某種極限,可譯為“竟(然)”“還”等。如: 

A.曾不若霜妻弱子。(《愚公移山》) 

B.而計其長,曾不盈寸。(《核舟記》) 

12.乘

本義是登高。如:乘鄂渚而反顧兮……(《涉江》) 

(1)用作動詞 

①乘坐(船、車),駕(車)。如: 

A.獨與邁乘小舟……(《石鐘山記》) 

B.乘犢車,從吏卒,交游士林。(《赤壁之戰》) 

②趁著,憑借。如成語“乘虛而入”。 

(2)用作名詞,讀shèng,指兵車。如:公與之乘。(《曹劌論戰》) 

(3)用作量詞,讀shèng,輛。如:然而秦以區區之地,致萬乘之勢。(《過秦論》,“萬乘”原指“一萬輛(兵車)”,后在文言中常用來比喻天子的地位和權勢。) 

(4)用作數詞,意為“四”(古代一輛兵車配備四匹馬,因以引申為“四”。)如:以乘韋(四張牛皮)先牛十二犒師。(《左傳崤之戰》,乘韋,四張牛皮。) 

13.誠

本義指說話誠實、不虛偽。詞義擴大,引申為“誠實”“真誠”,形容詞。如:帝感其誠。(《愚公移山》) 

附虛詞用法: 

副詞。有兩種情況: 

(1)表確鑿語氣,可譯為“確實”“的確”“實在”等。如: 

A.臣誠知不如徐公美。(《鄒忌諷齊王納諫》) 

B.臣誠恐見欺于王而負趙。(《廉頗藺相如列傳》) 

(2)表假設,可譯為“如果”“果真”“如果確實”等。如:今將軍誠能命猛將統兵數萬,與豫州協規同力,破曹必矣。(《赤壁之戰》) 

14.除

本義指宮殿的臺階。用作動詞: 

(1)拜官,授職,任命。如:除臣洗(xián)馬。(《陳情表》) 

(2)消除,除掉。如:為漢家除殘去穢。(《赤壁之戰》) 

(3)整治,整理。如:即除魏閹廢祠之址以葬之。(《五人墓碑記》) 

15.辭

本義是訴訟的供詞、口供。 

(1)用作名詞 

①言詞、詞句、語言。如:其辭微……(《屈原列傳》) 

②托辭、借口。如:動以朝廷為辭。(《赤壁之戰》) 

③命令。如:近者奉辭伐罪。(《赤壁之戰》) 

④古代一種詩體,與“賦”同類。如:楚辭,《歸去來兮辭》。 

(2)用作動詞 

①推托,推辭,不接受。如“不辭辛勞”。又如: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辭。(《鴻門宴》) 

②告別、告辭、辭別、離開,如: 

A.今者出,未辭也,為之奈何?(《鴻門宴》,告辭。) 

B.我從去年辭帝京……(《琵琶行》,離開。) 

16.從

本義是跟隨。 

(1)動詞 

①跟隨,跟著,跟從。如: 

A.臣嘗從大王與燕王會于境上。(《廉頗藺相如列傳》) 

B.贏糧而景從。(《過秦論》) 

C.乘牛車,從吏卒。(《赤壁之戰》,這里是使動用法,意為“使……跟從”“(后面)跟著”。) 

②順從、聽從。如:臣從其計。(《廉頗藺相如列傳》) 

③傍著、挨著。如:樊噲從良坐。(《鴻門宴》) 

④參加、參與。如“從政”。 

(2)通“縱”,特指“合縱”,戰國時指南北六國聯合抗秦。如: 

A.于是從散約解,爭割地而賂秦。(《過秦論》,作名詞,合縱的盟約。) 

B.齊與楚從親……(《屈原列傳》,作動詞,結盟。) 

附虛詞用法: 

用作介詞。表方向、地點、時間,可以根據實際情況譯為“由”“自從”“在”等。如:問所從來。(《桃花源記》) 

17.殆

本義是危險,形容詞。如:知己知彼,百戰不殆。(孫子《謀攻》 

附虛詞用法: 

副詞,有兩種情況: 

①表推測或不肯定,可譯為“大概”“也許”“恐怕”等。如: 

A.軒凡四遭火,得不焚,殆有神護者(《項脊軒記》) 

B.殆與余同。(《石鐘山記》) 

②表接近,相差很少,可譯為“將近”“幾乎”“差不多”等。如: 

A.且燕趙處秦革滅殆盡之際……(《六國論》) 

B.進退不由,殆例送死。(《〈指難錄〉后序》) 

18.當

本義是(兩者)相抵。 

(1)讀dàng,動詞。 

①抵、相抵。如:以一儀而當漢中地……(《屈原列傳》) 

②當作,算是。如成語“安步當車”。 

(2)讀dāng,動詞。 

①抵擋、抵御、阻擋。如: 

A.非劉豫州莫可以當曹操者。(《赤壁之戰》) 

B.一夫當關,萬夫莫開。(《蜀道難》) 

②占著、立著。如:有大石當中流。(《石鐘山記》,立著。) 

③應當、應該。如:臣知欺大王之罪當誅。(《廉頗藺相如列傳》) 

④掌管,主持。如:當室者死,三年釋其征。(《勾踐滅吳》)--家中嫡長子死了,免除他家中的征稅三年。 

(3)讀dàng,形容詞,意為“恰當”“適合”。如:惴惴恐不當意。(《促織》) 

附虛詞用法: 

讀dāng,用作虛詞,有兩種情況: 

(1)介詞,表動作行為發生的時間、地點、方位,可譯為“在”“對”“向著”等,如: 

A.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春望》) 

B.當是時,項羽兵四十萬。(《鴻門宴》,譯為“在”。) 

(2)副詞,表肯定或推斷,可譯為“就”“必定”“大概”等,如: 

A.不久當歸還,還必相迎取。(《孔雀東南飛》,就。) 

B.當獎率三軍,北定中原。(《出師表》,必定。) 

C.原其理,當是為谷中大水沖激……(《石鐘山記》,大概。) 

19.道

本義是道路。如成語“任重道遠”。 

(1)用作名詞 

①道理、真理、規律。如:賂秦而力虧,破滅之道也。(《六國論》,道理。) 

②主張、學說、思想、道德、道義。如: 

A.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也。(《師說》,思想、道德。) 

B.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孟子公孫丑下》,道義、王道、正確的政治措施。)  

③方法(策略)。如:此其為饜足之道也。(《齊人有一妻一妾》) 

(2)用作動詞 

①趕路。如:晨夜兼道,比至南郡。(《赤壁之戰》) 

②取道、經過。如:從酈山下,道芷陽間行。(《鴻門宴》) 

③說、講、談論。如: 

A.人道是,三國周郎赤壁。(《念奴驕赤壁懷古》) 

B.仲尼之徒無道桓文之事。(《孟子齊桓晉文之事》,無道:沒有談論過。) 

20.得

本義是獲得、得到。 

(1)動詞 

①找到,抓到。如:逐而得之。(《促織》) 

②能夠,可以,應該。如: 

A.予自度不得脫。(《〈指南錄〉后序》,能夠。) 

B.君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鴻門宴》,應該。) 

(2)名詞。意為“收獲”。如:冀有萬一之得。(《促織》) 

(3)形容詞 

①對、正確、適合,如成語“相得益彰”,又如:此言得之。(《六國論》) 

②得意。如成語“洋洋自得”。 

附虛詞用法: 

語氣助詞,起湊足音節作用,無義。如:阿母得聞之,槌床便大怒。(《孔雀東南飛》) 

21.度

本義是量長短的標準。 

(1)讀dù。 

①用作名詞,意為“限度”,如成語“荒淫無度”“揮霍無度”。 

②用作動詞,意為“考慮”和“度過”“越過”。如: 

A.置之度外(成語,意為“考慮”。) 

B.一夜飛度鏡湖月(《夢游天姥吟留別》,越過。) 

③用作量詞,表次數。 

(2)讀dúo,動詞。 

①量長短。如:與陳涉度長絜大。(《過秦論》,“度”與“絜”互訓。) 

②推測,估計。如:相如度秦王特以詐佯為予趙城。(《廉頗藺相如列傳》) 

22.非

本義是違背事理。 

(1)動詞 

①不是,沒,沒有。如:非仲尼、墨翟之賢。(《過秦論》) 

②非難,反對,指責。如成語“無可非議”、“無可厚非”。 

(2)形容詞,意為“錯誤”“不對”。如成語“是非分明”。 

23.復

本義是返回。 

(1)動詞 

①回答。如:不敢出一言以復。(《送東陽馬生序》) 

②恢復。如:師道之不復可知矣。(《師說》) 

(2)形容詞,意為“繁復”“重復”。如:山重水復疑無路……(陸游《游山西村》) 

(3)通“覆”,動詞。 

①遮蓋,掩蔽。如:復之以掌,虛若無物。(《促織》) 

②翻過來。如:樊噲復其盾于地。(《鴻門宴》) 

附虛詞用法: 

副詞,表動作行為的重復或持續,可譯為“又”“再”“更”“還”“重新”等。如:能復飲乎?(《鴻門宴》) 

24.負

本義是依仗、靠著,動詞。如成語“負隅頑抗”。又如:負其強。(《廉頗藺相如列傳》)  

 有多個動詞引申義: 

(1)承擔。如成語“忍辱負重”。又如:寧許以負其曲。(《廉頗藺相如列傳》) 

(2)背(著)。如成語“負荊請罪”。又如:悉使羸兵負草填之。(《赤壁之戰》) 

(3)背棄,違背。如成語“忘恩負義”。如:誓天不相負。(《孔雀東南飛》) 

(4)與“勝”相對,意為“失敗”,此義與現代漢語同。如;勝負之數,或未易量。(《過秦論》) 

25.蓋

本義是用蘆葦或茅草編織成的覆蓋物。用作動詞: 

①遮蓋,掩蓋。如成語“欲蓋彌彰”。 

②勝過,超過。如:英才蓋世。(《過秦論》) 

附虛詞用法: 

(1)副詞。用在句首,表下邊的話帶有推測性的斷定,相當于“大概”“推想”的意思。如:蓋其又深,則至又加少矣。(《游褒禪山記》) 

(2)連詞。連接上文,起說明原因的作用,也含有不十分確定的意思。可譯為“(大概是)因為”如:今言“華”如“華實”之“華”者,蓋音謬也。(《游褒禪山記》) 

26.故

本義是原因、緣故。 

(1)名詞 

①原因,緣故。如:何故而至此?(《屈原列傳》,“何故”即“什么原因”) 

②朋友,交情。如成語“非親非故”,又如: 

A.君安與項伯有故?(《鴻門宴》) 

B.故人具雞黍。(孟浩然《過故人莊》,“故人”即“朋友”。) 

(2)形容詞。與“新”相對,意為“舊”。如: 

A.而從六國滅亡之故事。(《六國論》,“故事”即“舊例”。) 

B.故國神游……(《念奴嬌赤壁懷古》,“故國”即“舊地”。) 

C.溫故而知新。(《論語為政》,這里活用為名詞,意為“舊的知識”。) 

附虛詞用法: 

(1)連詞。表因果關系,可譯為“所以”“因此”。有時用復音詞“是故”“以故”來表達。如: 

A.今事有急,故幸來告良。(《鴻門宴》) 

B.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師,師不必賢于弟子。(《師說》) 

(2)副詞。有三種情況,一是表原先就是那樣,可譯為“本來”“原來”“從前”。二是表情況和原先一樣,可譯為“仍舊”“仍然”。三是表有意這樣去做,用在動詞的前面,可譯為“故意”“特意”“特地”等意思。如: 

A.此物故非西產。(《促織》,本來,原來。) 

B.累官故不失州郡也。(《赤壁之戰》,仍舊。) 

C.三日斷五匹,大人故嫌遲。(《孔雀東南飛》,仍舊。) 

D.公子往,數請之,朱亥故不復謝。(《信陵君竊符救趙》) 

27.顧

本義是環視。用作動詞: 

(1)回頭看。如成語“瞻前顧后”。又如:贏得倉皇北顧。(《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 

(2)回來,與“返”同義。如:顧反,諫懷王。(《屈原列傳》) 

(3)看,望見。如:顧野有麥場。(《狼》) 

(4)探望,拜訪。如成語“三顧茅廬” 

(5)照顧,顧念,顧慮,關心。如:三歲貫汝,莫我肯顧。(《詩經碩鼠》) 

附虛詞用法: 

(1)副詞。有兩種情況:一表違反常情或出乎意料或加強反詰語氣,可譯為“不過”“反而”“難道”等;二表范圍,可譯為“只”“僅僅”“只不過”等。如: 

A.人之立志,顧不如蜀鄙之僧哉!(《為學》,反而,難道。) 

B.顧念蓄劣物終無所用。(《促織》,只是,只不過。) 

(2)連詞。表轉折,可譯為“但”“但是”等。如:顧吾念之,強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趙者……(《廉頗藺相如列傳》) 

28.固

本義是堅固,特指地形險要和城郭堅固。如成語“固若金湯”。又如:秦孝公據肴函之固。(《過秦論》) 

(1)用作形容詞,意為“固執”“頑固”。如:獨夫之心,日益驕固。(《阿房宮賦》) 

(2)用作動詞,意為“堅持”“堅守”,如成語“固執己見”。又如:秦數敗趙軍,趙軍固壁不戰。(《廉頗藺相如列傳》) 

附虛詞用法: 

用作副詞,有幾種情況: 

(1)表本來如此或理應如此,可譯為“本來”“原來”“一向”“確實”等。如: 

A.其聞道也固先乎吾。(《師說》,本來。) 

B.斯固百世之遇也。(《五人墓碑記》) 

(2)表態度堅決,可譯為“一定”“堅決”等。如:藺相如固止之。(《廉頗藺相如列傳》) 

(3)表追根尋底,可譯為“究竟”等。如:輕重固何如哉?(《五人墓碑記》) 

(4)用作連詞。同“故”,表結果,可譯為“所以”“因此”等。如:余固笑而不信也。(《石鐘山記》) 

29.歸

本義是女子出嫁。用作動詞: 

(1)回家(國),回到,回來。如: 

A.相如既歸……(《廉頗藺相如列傳》) 

B.將軍百戰死,壯士十年歸。(《木蘭詩》) 

(2)返回,退回,送回。如:臣請完璧歸趙。(《廉頗藺相如列傳》) 

(3)歸附,歸屬。如: 

A.江表英豪,咸歸附之。(《赤壁之戰》) 

B.噫!微斯人,吾誰與歸?(《岳陽樓記》) 

(4)聚集,匯集。如:眾士仰慕,若水之歸東海。(《赤壁之戰》) 

30.國

本義是國家。用作名詞: 

(1)國都,京城。如: 

A.去國懷鄉。(《岳陽樓記》) 

B.國破山河在……(《望岳》) 

(2)泛指“地方”“地域”。如:逝將去女,適彼樂國。(《詩經碩鼠》) 

 

黃丹

[高考易考高頻詞匯120實例 高考復習(高三)]相關文章:

1.高考復習計劃參閱

2.語文文言文是高考復習的重點

3.高三高考動員演講稿

4.高三高考勵志口號

5.安全生產口號120則

6.校園文明標語120條

7.高考數學易錯的知識點總結

8.好句子大全120句

9.高考勵志美文:趟過高三那條河

10.對高三高考的祝福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