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時間在網上看到這樣一則報導:某縣一中學生,因為做錯了事,而惹得家長大為惱火,棍棒相加后又補上一句: “ 你這么沒用,怎么不去死? ” 半個小時過去了,當家長再見到孩子的時候,發現他已經服下了毒藥,經全力搶救無效,而撒手人間。父母雙雙悔恨交加,痛不欲生。他們原本想教育孩子糾正錯誤,讓他健康成長,成為有用人材。沒想到竟然適得其反,把孩子逼上了不歸路,造成終生遺憾。在他們嚎啕大哭聲中,留給人們幾多啟示: “ 棍子頭上出孝子 ” 的世代已經過時了,淡化教育痕跡,實施和諧育人已勢在必行。與此相反,一位高中女生失戀了,她痛苦萬分,意志消沉,學習成績急劇下降。她的老師發現了,對她進行了誠摯的安慰,并且幫助她補習功課,促使她走出情感的深淵,終于學有所成。 10 年過去了,她時時回憶起那件往事,動情地說: “ 是老師減輕了我的痛苦,但更重要的是使我懂得了真誠的關懷對于一個人是至關重要的。自那以后,當我見到別人遭受挫折和不幸時,我的心中就會騰起一種憐憫之情,并予以盡力地幫助。 ” 不難看出,她的老師當時那樣做,并無明顯的教育動機。可是,卻深深地觸動了她的靈魂,培養了她健全的人格。
由此可見,一個人的道德觀念的形成,并非都是有意識教育的結果。相反,那種喋喋不休的灌輸和苦口婆心的勸導,有時收效并不大,甚至會引起學生的反感。有的教師,總以為要盡到一個教師的責任,與學生談話或在教育學生的過成中,或盛氣凌人,或齊聲厲色,或說一不二,或居高臨下。他們不懂得,今天的學生,他們的獨立意識和自尊的心理日益增強。他們不喜歡那種 “ 赤裸裸 ” 的教育形式。心理學告訴我們,人的心理都有可暗示性。教師的言行舉止,教育的情境和氣氛,各種形式的教育活動,對學生均有暗示作用。運用暗示進行教育,從而淡化了教育的痕跡,更加符合學生渴求獨立、自尊的心理特征。怎樣才能淡化教育的痕跡,實施和諧育人呢?
一、建立新型的師生關系
這種新型的師生關系要求作到以下幾點:
1 、師生民主平等,互相尊重。教育民主化是一個全球性的世代潮流,要作到教育的民主化,必須要實現師生關系的民主化。杜竭專制的作風和污辱學生的人格。變垂直式的上下關系為平行式的朋友關系。使師生之間有更多的親切、自然的心靈交流。
2 、師生關系和諧融洽,充滿濃郁的感情色彩。教師應當有充分的情感投入,表現出自己的真摯的情感,并用自己的高尚品質和人格魅力影響學生。
3 、相互關心,熱情幫助。學生特別需要老師的關心、愛護和幫助。作為教師,尤其要具備關心他認,愛護她人,幫助他人的美德。要主動為學生排憂解難,幫助他們克服困難,戰勝困能,渡過難關,協助他們去積極爭取優異的成績,去形成健全的人格。
4 、相互學習,共同發展。當今是信息時代,教師作為知識的擁有者的權威地位已經受到了嚴峻的挑戰。網絡面前人人平等,信息資源個個共享。師生處在網絡世界的同一起跑線上。老師可以憑借自己的傳統的經驗引導學生,學生也可以憑借自己的敏銳、朝氣影響老師。教育過程要成為師生共同探討,共同提高的過程。
二、創設和諧的環境,寓教于樂
1 、教師要善于設計和組織豐富多彩的活動,并以同齡人的姿態與學生共同活動,與學生打成一片,自己要成為活動中的一員。
2 、教師要學會使用詼諧、幽默的語言。在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時,不一定要嚴辭厲色,而應當憑借外部環境,恰當的運用詼諧、幽默的語言,看似調侃,實則育人,從而減輕學生的心理負擔,使學生在輕松愉快的心情中接受教育,教師要態度和藹,把自己真誠的微笑舍得送給學生,讓學生在和諧的氛圍中,自己的人格得到升華。
三、教師要以身作則,率先垂范
教師教育學生不在于喋喋不休的說教,而應當以自己健全和高尚的人格魅力去影響學生,讓學生在潛移默化中受到感染。在與學生的交往中,教師要時時、處處為人師表,嚴格要求自己,成為學生學習和效仿的楷模。這就是身教重于言教,此時無聲勝有聲。
總而言之,德育工作任重而道遠!淡化教育痕跡,實施和諧育人是一種教育藝術,而作為教育者的教師,必須要研究、學習和運用這一藝術,我們的教育才可能獲得較大的成功。
呼文脫
[淡化教育痕跡,實施和諧育人----對德育工作的幾點思考 (高一德育論文)]相關文章:
2.家庭教育德育論文
4.師愛德育論文
6.德育論文范本
9.2017職業教育班主任德育論文
10.德育論文感恩母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