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點式解讀是隨著我國小說的發展而逐漸形成的文本解讀方法。“評”即評論,就作品的思想內容和藝術手法等內容書寫評語,表達自己的審美取向;“點”即圈點, 評點者在欣賞作品時遇到神來之筆、精湛手法、藝術技巧等,在文字邊上加上圈點,表示贊賞。這是我國獨有的文學鑒賞和批評方法。現在所謂的“評點”,主要是指附著于文本的短小精悍的評論文字。
張潔《我的四季》是一篇選讀文章,又是一篇抒寫人生哲理的經典文章,可圈可點之處頗多,我就嘗試著讓學生去評點文本,主宰課堂。
先將全班分成四組,分別研讀春、夏、秋、冬四個季節。第一階段:讓每個學生獨立閱讀,原則是:。拿著筆走進文本世界,從三方面入手:⑴ 讀了這段話,有什么總體感受?⑵ 針對某一段話、某一句話、某一個字發表自己獨到的見解?⑶ 對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問?第二階段:小組內交流,記錄、整合,推出發言人。第三階段:每組派代表,到講臺上展示小組成果。
對于這幫到高中還不滿一個月的新生,我并不抱多大的期望,本著鼓勵的原則,觀望的態度,點燃他們說話的欲望!但高一(14)班同學的表現,則讓我贊嘆不絕,從而反思自己的初衷是多么的幼稚。
第一組,春天,發言人--洪志偉、戴軍躍
句子賞析:“春天,我在這片土地上,用我細瘦的胳膊,緊扶著我銹鈍的梨。深埋在泥土里的樹根、石塊,磕絆著我的犁頭,消耗著我成倍的體力。”“細瘦”寫出我力量單薄,“緊”寫出緊張與吃力,“銹鈍”寫出工具的不鋒利與破舊,“深埋”寫出播種的艱辛。兩者形成鮮明的對比,突出我的極度疲憊,也寫出堅持的不易。
句子賞析:“我決不企望有誰來代替,因為在這世界上,每人都有一塊必得由他自己來耕種的土地。”暗示著責任所具有的獨特性,每個人都要自己去面對、承擔生命中要擔負的事。
句子賞析:“我懷著希望播種,那希望決不比任何一個智者的希望更謙卑。”人也許有貧富之分,但是每個人的希望都是高尚的,并無貴賤之別。
總體感受:春天代表希望,生命中有希望的存在,才能有方向,才能找到奮斗的力量。
教師絮語:人一出生便意味著你必須要承擔責任,必須要耕種一塊屬于你自己的土地。上帝無法公平的給予每個人同一個起點。有些人出生名門,有些人出生貧賤。但在生命的春季,你若選擇了放棄,那你這一輩子都沒有立足之地。
第二組:夏天,發言人--鄭嘉璐、陳金彤
句子賞析:第五段,由“盼”“恨”到“明白”的心理轉變,告訴人們遇到困境,應自己創造條件,努力奮斗。被動等待,只能迎來更多的失望。
句子賞析:“要說的是找到了水源,才發現沒有帶上盛它的容器。…我頓足,我懊惱,我哭泣,恨不得把自己撕成碎片。有什么用呢?再重新開始吧。”主動出擊,付出百倍艱辛,因為一點過失又與成功失之交臂,自責、痛苦后,面對挫折只能重新開始!
句子賞析:“厄運只能將弱者淘汰,即使為它擋過這次災難,它也會在另一次災難里沉默。而強者卻會留下,繼續走完自己的路。”強者與弱者是自身與厄運抗爭而決出的高下,并非依賴外部的扶助而產生的結果,所以我們應該在失敗中成長,在成長中變強,走完自己的路。
教師絮語:人生的夏季,是一個人成長的關鍵時期,也是一個脆弱,容易遭受挫折的時期,積極、勇敢是必備的良藥,經歷了風雨才能讓人走向強大。奧斯特洛夫斯基:生命就像奔涌的洪流,如果沒有島嶼或暗礁,又豈能激起美麗的浪花。
第三組:秋天,發言人--盧佳晨、林超穎
句子賞析:“望著我那干癟的谷粒,心里有一種又酸又苦的歡樂。”“干癟”說明谷粒沒有得到充足的養分,將谷粒比作我的收獲,側面突出現實的殘酷。“酸”“苦”寫出我在過程中的艱辛,收獲卻不盡人意。“歡樂”寫出努力付出后的滿足,用生命換得的成果,即使再微小,也問心無愧。
教師絮語:生命的要義重在一個人有沒有真正地為生命認真負責地耕耘過,勿以成敗論英雄,過程同樣美麗。充實的過好每一天,你終將收獲幸福。
第四組:冬天,發言人--王雪瑩、楊捷
總體感受:一次四季,一個輪回,你經歷了初生的春,奮斗的夏,豐收的秋,終將會走向暮冬。你曾錯過什么,也便永遠錯過,坦然地面對過失、反省、檢討自己,所有的生命都是獨一無二的。我存在過,我創造過,在生命的盡頭用“死”感受對“生”的無比希望。
教師絮語:《鋼鐵是怎樣煉成的》有句卷首語:“人最寶貴的是生命。生命每個人只有一次,人的一生應當這樣度過:回首往事,他不會因為虛度年華而悔恨,也不會因為卑鄙庸俗而羞愧。”
董雪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