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馬克思主義與大眾文化
現代社會是一個商業性的社會,在目前這個現代商業社會中,大眾文化憑借其通俗性、娛樂性普遍的受到大眾的青睞,然而和高雅文化、精英文化等相比,大眾文化不免會帶來造成大眾審美水平下降的影響,并且大眾文化不免帶有一定的商業性,使其具有迎合市場的媚俗性色彩。西方馬克思主義文化批判的相關理論中,有許多關于現代社會對人的異化、機器復制對文學作品創作的影響等的理論。想要進一步了解大眾文化我們可以根據西方馬克思主義文學批評的相關理論對大眾文化進行分析理解。
在西方馬克思主義文論中有許多關于大眾文化的討論:
德國哲學家、社會學家阿多諾抨擊在壟斷資本壓迫下所形成的大眾文化的畸形特點,但他并不抨擊大眾文化本身。他認為大批量復制的文化商品會導致藝術作品的創造性、批判性等消退,這些作品是按照投資者和制造商對利潤的估量所制造的,將導致大眾接受文化作品的口味被調配。他痛恨藝術創作對社會需要的迎合。在《談談抒情詩與社會的關系》中阿多諾認為抒情詩是從個性贏得普遍性的,但其普遍性具有社會的意義。偉大作品的本質在于用形象反映社會沖突,而對虛假的意識形態持批評態度。抒情詩從主觀性轉化為客觀性是通過返回自我,以語言為媒介,把社會內容變成作品的形象來完成。他認為產業文化是對大眾的欺騙,消除個人反抗意識,維持既定存在。
與阿多諾觀點基本一致的霍克海默在《現代藝術和大眾文化》中指出藝術同大眾文化之間的關系是不和諧的,資本主義社會強加給人的束縛既然必定要引起反抗,這反抗同樣見于已經變得個人化的藝術領域。大眾文化使人喪失對藝術的理解能力。總之,在現代資本主義條件下,大眾性與藝術產生的具體內容和真理性沒有任何聯系。
與阿多諾不同,德國馬克思主義文學評論家、哲學家本雅明在《機械復制時代的藝術作品》中,提出對藝術作品的接受由兩種不同的側重方面,一種側重于藝術品的膜拜價值,這是傳統的藝術;另一種側重于藝術品的展示價值,這是現代藝術。現代藝術日漸成為供人觀賞之物,是機械復制時代的產物。技術的發展導致了機械復制藝術的出現,復制技術使文學藝術作品出現質的變化,藝術品不再是一次性的存在,而是可批量生產的。這就使藝術品從由少數人壟斷性的欣賞中解放出來,為大多數人所共享,帶來大眾性的色彩。本雅明認為這是文化的革命和解放,給無產階級文化帶來了廣闊天地。 在他看來,傳統的藝術中真正的藝術作品應該具有它的本真性,即它的獨一無二、此地此時。而這種獨一無二也就是它的氛圍,正是這種氛圍賦予了藝術作品神圣性。藝術作品的獨一無二植根于傳統。藝術傳統似乎與業已失去合法性的儀式的概念不可分離,最初,藝術在傳統關聯中的初始方式即膜拜(或祭儀)。但是機械復制第一次把藝術作品從它對儀式的依附中解放出來,當代群眾渴望在空間上和人性上更貼近一些對象,因此通過占有一個對象的復制品來占有這個對象,進一步導致傳統藝術在當代衰微。因此機械復制時代的藝術作品更具有大眾性,符合大眾的利益和要求。
隨著西方工業化時代向后工業化時代的轉變,大眾文化等的快速發展加速了現代人文思想的失落感,因此詹姆遜等學者認為現代主義在西方走向了終結,當今社會進入了“后現代主義”時期,廣告、電視、傳媒等進入社會的每一個領域。在《后現代主義,或后期資本主義的文化邏輯》中,詹姆遜認為隨著社會的發展,資本意識等不斷滲入文化領域,商品化的形式在文化、藝術中無處不在,這就使文化具有了更深的商業文化色彩。與現代主義文化高雅藝術的藝術形式相比,后現代主義的藝術形式主要是大眾化的藝術,后現代主義文化明顯的消除了精英文化與大眾文化之間的界限。進入后現代主義后,文化已經大眾化了,商品化進入了文化,藝術作品成為了商品,商品化的邏輯影響著人們的思維方式和行為準則。
西方學者對于大眾文化的討論為我們進一步了解大眾文化提供了基礎,大眾文化作為以大眾傳播媒介為手段、按商品市場規律去運作的,旨在使大量普通市民獲得感性愉悅的日常文化形態存在于我們生活中的各個領域,具有其獨特的特征、功能。
第一,大眾文化的特征:
首先,大眾文化作為為人民所創造的文化,是都市化的產物,以都市普通市民大眾為主要受眾,這就使大眾文化的信息和受眾具有了廣泛性的特征,同時大眾文化以大眾媒介為主要傳播媒介,帶有大眾媒介性的特征。
然后,大眾文化在創造出一種模式之后,正如本雅明所提出的機械復制作品,作品通過批量化的生產,在一定時段的一定公眾中流行,這是大眾文化文本流行性和模式化特征的表現。
其次,大眾文化具有商品化的特征,由文化產業機構制作、供公眾消費,以獲取商業利潤。
再次,大眾文化具有娛樂性的特征,總是追求廣義上的愉悅效果,使公眾的消費、休閑或娛樂渴望獲得滿足。
最后,大眾文化具有日常性的特征,公眾對于大眾文化的接受往往是在日常生活環境中進行的,接收過程往往是與日常生活交織在一起的,以滿足日常生活興趣。
第二,大眾文化的功能
首先,大眾文化具有社會功能,以大量信息、流行的和模式化的文化、類型化的故事及日常氛圍滿足廣大公眾的愉悅需要。使大量社會公眾獲得感性愉悅,讓他們安于現狀。
其次,大眾文化往往具有若干彼此相反功能,反抗高雅文化有利用高雅文化,拆解官方權威又維護它,追求自由與民主又加以消解,維護日常生活的正當性又使其庸俗化,等等。
大眾文化貼近我們的生活,在現代社會中大眾文化無處不在。作為生活在現代社會中的我們來說,無論是看書讀報,看電視聽音樂,還是上網看電影,上街看廣告,時時都在與不同類型的大眾文化相遇。大眾文化正在憑借其大眾媒介性、普遍性、通俗性等一步步深入我們的生7活。比如說現代社會興起的選秀活動《中國好聲音》,激起了普通大眾的參與熱情,這些普通的參與者,并不是專業的甚至藝術性的選手,《中國好聲音》不僅僅只是表現出了對傳統強調專業性與藝術性歌手大賽的突破,并且通過媒體的傳播,把這個歌唱比賽以節目的形式表現在了電視屏幕上,使更多的普通民眾得到欣賞觀看,使更多普通大眾的休閑等獲得了感性的愉悅。
對于大眾文化,我們要客觀的評價,既要看到并發揮他的積極作用更好的為我們的社會生活服務,也要承認和警惕大眾文化的消極影響,避免走向大眾文化媚俗性的陷阱。譬如,網絡文化,在科技迅速發展的二十一世界,計算機已經融入了我們生活的各個方面,同時網絡文化也應運而生,網絡文化是一種大眾文化,有著很強的大眾性。一方面,網絡文化作為一種大眾文化,網絡作為最好的傳播媒介,為人們提供各式各樣的信息,為人們的生活服務,使人們的生活變得更加豐富和便捷。另一方面,網絡文化又有著負面的影響,在網絡的世界中有一些不法分子利用網絡對群眾進行欺騙,甚至有些不法分子還在網絡上傳播色情、暴力等不良信息。網絡文化給人們帶來無盡的便利、機遇的同時,也給人們帶來了無法預期的潛在危機。
針對大眾文化的商業性特征,大眾文化固然帶有商業文化的色彩,但是對于大眾文化的商業性特征我們也應謹慎對待。曾經在好萊塢大片《阿凡達》放映后,張家界的“南天一柱”就更名為《阿凡達》中的“哈利路亞山”。在我看來,這一做法無疑提升了張家界的知名度,但是這種明顯的文化趨利現象不得不令我們擔憂。
隨著社會的發展,我們更應進一步正確認識大眾文化,不管是對其商業化的認識還是對其庸俗性的認識,我們都應提高警惕。
王琪
[西方馬克思主義與大眾文化 教師隨筆]相關文章:
1.美術教師隨筆
2.教師工作隨筆
3.歷史教師隨筆
4.音樂教師隨筆
5.教師數學隨筆
6.教師研修隨筆感言
7.教師假期生活隨筆
8.幸福工作教師隨筆
9.有關路過教師隨筆
10.教師隨筆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