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综合专区|和领导一起三p娇妻|伊人久久大香线蕉aⅴ色|欧美视频网站|亚洲一区综合图区精品

談談散文的樸素之美

發布時間:2017-12-21 編輯:互聯網 手機版

江蘇宿遷馬陵中學 吳培金

   中外許多著名的詩人、作家和理論家都推崇樸素之美。

          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飾。---李白

          樸素是美的必要條件。----托爾斯泰

          一切美的東西都是樸素的,因為樸素就是美。----高爾基

   那么,散文的樸素之美體現在哪些方面呢?

一、 散文的真精神

    

散文的最大的特點是抒發真情實感,借此打動讀者,凈化人們的心靈。散文不管是抒情為主,還是敘事為主,都一定要真實。抒情要真摯而又不故弄玄虛;敘事不容虛構而又要有文采,有神韻。朱自清的《背影》之所以膾炙人口,廣為流傳,就是因為感情真摯。“我與父親不相見已二年余了,我最不能忘記的是他的背影。……我北來后,他寫了一封信給我,……我讀到此處,在晶瑩的淚光中,又看到那肥胖的,青布面袍,黑布馬褂的背影。唉!我不知何時才能與他相見!”這里所書寫的父子之情,淳樸、真摯,沒有絲毫的忸怩做作。

   淳樸、真摯的感情往往來自于親身的經歷,那些感動過自己的東西,把這些情感體驗寫出來,便是樸素的文章。感動我們的東西大多數是身邊的瑣事。在中國文學史上,一直到現在,最感動人的散文往往寫的是身邊的瑣事。比如中國的古代散文有李密的《陳情表》、韓愈的《祭十二朗文》、歐陽修的《醉翁亭記》、蘇軾的《赤壁賦》、歸有光的《項脊軒志》等等;再比如我國現代作家郁達夫的《故都的秋》、梁實秋的《雅舍小品》,當代作家賈平凹的《丑石》、史鐵生的《我與地壇》等名作家的散文,哪一篇不是真摯感人?又哪一篇不是真實地寫身邊的瑣事或個人的一點即興的感觸?所以說,只有真實地寫身邊的瑣事,才能真正撥動千千萬萬平常人的心弦,才能提升他們的靈魂的境界。在這一點上,外國的散文也同中國一樣。身邊的瑣事,個人的一點見景生情而萌生的小小的感觸,在外國名篇散文中,占重要的地位。然而,散文是否不便于寫“大事”呢?宇宙大事,世界大事,國家大事不是更能使人們受到啟迪嗎?這些“大事”當然能夠震撼人心。然而,寫這些東西,如果掌握不好,往往容易流于形式,寫出“假、大、空、廢”的話,這樣的文章怎能打動讀者?

                 

二、 清新明凈的語言

     樸素之美在語言上體現為清新明凈。雖然不能籠統地說語言華麗就不好,但華麗過了頭就會變成矯飾。許多有經驗的作家都曾經為自己的作品能夠達到樸素的境界而努力追求。如宋代的梅堯臣說:“作詩無古今,唯造平淡難。”意思是寫詩達到平淡的境界是不容易的。

托爾斯泰也說過:“樸素,這是我夢寐以求的品質。”高爾基曾說:“任何一朵花,都不會因為多了一瓣而顯得更美麗。”就是說語言要做到清新明凈,關鍵是要保持本色,不要過分修飾,也不要賣弄自己的語言才華。

     老舍先生被稱為“人民的藝術家”,他的散文語言是本色的、樸素的、通俗的,而又不乏生動有趣。例如在《想北平》一文中他寫道:“……但我卻愛北平的花多菜多果子多。……墻上的牽牛,墻根的牽牛靠山竹與草茉莉,省錢省事而且會招來翩翩的蝴蝶。至于青菜白菜扁豆毛豆角黃瓜菠菜等等,大多數是直接由城外擔來送到家門口。雨后,韭菜葉上還往往帶著雨時濺起的泥點。青菜攤子上的紅紅綠綠幾乎有詩一般的美麗。”老舍寫的是北平百姓日常生活中的常見的事物,帶著泥土的氣息,語言清新形象,用詞不事雕琢,似與讀者交談,飽含熱愛故鄉北京的感情,很有感染力。

     那么寫散文是不是就不要講究語言呢?事實并非如此。古人說“言之無文,行而不遠”,散文的語言千萬不能枯燥單調。有人主張像寫詩那樣寫散文是有一定道理的。我們都知道寫詩要講究煉字,比如詠早梅的詩“昨夜風雪里,前村數枝開。”,把“數”字改為“一”字,就突出了“早”的意思。散文作家,不僅要注意遣詞造句,還有注意整篇文章都應該寫得生動形象,詩意盎然。讓讀者讀后感覺余味無窮,滿口生香。

                           三、情感的自然流露

    散文情感的自然流露也是一種美。 好的散文一定是最貼近讀者的心靈,絕不會是無病呻吟。

    什么是情感的自然流露呢?打個比方,就好比是小雞孵化好之后,到了一定的溫度,就從蛋殼里破殼而出。寫作也是先有真情實感蘊積于心,經過充分醞釀,然后才從肺腑中自然流出。葉圣陶先生的許多散文,如同與讀者促膝談心,訴說的是身邊小事,抒發的平常之情,娓娓道來,使人如坐春風,倍感親切。請看他的寫于1923年的散文《藕與莼菜》:“同朋友喝酒,嚼著薄片的雪藕,忽然懷念起故鄉來了。若在故鄉,每當新秋的早晨,門前經過許多鄉人:男的紫赤的胳膊和小腿肌肉突起,軀干高大挺直,使人有健康度感覺;女的往往裹著白地青花頭巾,雖然赤腳卻穿短短的夏布裙……他們各挑一副擔子,盛著鮮嫩的玉色的長節的藕。……他們要稍稍休息的時候,就把竹扁擔橫在地上,自己坐在上面,隨便擇揀擔子里過嫩的藕梢和較老的藕末節,大口地嚼著解渴。……想起來藕就聯想到故鄉的莼菜。在故鄉的春天,幾乎天天吃莼菜。莼菜本身沒有味道,味道在于好的湯。”從吃藕想到故鄉的藕和賣藕人的風姿,又連帶想到家鄉的莼菜,自然產生了思鄉之情。作者娓娓道來,其實是這些思想情感在他的心里早已潛滋暗長了,這里因為吃藕和莼菜而觸發,就并非是突發奇想。

散文情感的自然流露之所以是樸素之美,就是因為這是作者眼中心里的有意義的生活的自然表達,這是經過他們慧眼觀察,心靈凈化的東西,所以真實自然,也能打動讀者。比如寫一個老婦人布滿皺紋的老臉上,顯出慈祥的微笑;寫一個小孩蘋果似的圓臉上的紅色的雙頰;寫一個普通工人的長滿老繭的粗碩的雙手;寫一個交通警察對行人的和藹的態度……這些平常的人、普通的事,我們都會覺得親切自然,寫在了紙上,好比山溪在澗石之間淙淙流淌,輕快悠然。

四、隨處生根發芽,有著旺盛的生命力

     散文沒有詩歌那和諧悠美的韻律,沒有小說那曲折動人的情節,也沒有戲劇那激烈尖銳的矛盾沖突,它好比是山坡路邊的野花,毫不計較土壤是否肥沃、陽光是否充足,也不在意有沒有人來觀賞,一任風吹雨打,我自生生不息。

     散文的傳統創作原則是“形散而神不散”,所謂“形散”就是說散文的形式靈活自由,變化多端,沒有同一固定的格式,而所寫的內容題材十分廣泛,天上地下,古今中外,歷史未來,風土人情,人文景觀,見聞感受,都可以寫。而且作者可以“精騖八極,心游萬仞”,信筆揮灑,皆可成文。冰心有一篇散文《一只木屐》,作者因為看到一只漂浮在海面上的木屐,而想起了她與日本朋友之間的純真的友誼。所以說散文如一顆種子,撒在那里就能夠在那里生根發芽,有著頑強的生命力。

      散文這種古老又年輕的文學體裁,它的美的內涵豐富多彩,它是文學百花園里的一簇樸素的花朵,深受億萬讀者的喜愛。

 

吳培金

[談談散文的樸素之美]相關文章:

1.寫心靈之美的散文

2.描寫心靈之美的散文

3.哲理散文:留白之美

4.經典散文:秋日之美

5.用樸素造句

6.樸素造句25句

7.《橋之美》優質教案

8.感受語文之美

9.樸素個人簡歷模板

10.樸素反義詞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