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師范大學繼續(xù)教育學院2011屆漢語言文學(2)班 秦金平
【論文摘要】 本文結合初中語文《新課標》和自己的教學經(jīng)驗,就初中學生對文言文難于理解這一問題,提出了“讀一讀,評一評”“品一品,背一背”“說一說,寫一寫”“講一講,演一演”的具體操作方式,旨在改變文言文傳統(tǒng)教學枯燥乏味的現(xiàn)狀。
【關鍵詞】 初中生 文言文 教學法
文言文是我國古代寶貴的文化遺產(chǎn),在初中課本中占有很大的篇幅,是教學的重點,也是難點。文言文的學習,對于剛步入中學的同學來說是很難的,文中的“之乎者也”讓他們望而卻步。文言文教學既簡單又不簡單。簡單的是“字字落實,句句清楚”,似乎不需要太多的花招,但這種課堂學習,容易使“教”“學”都沒有熱情,師生沒有互動,教學過程枯燥無趣。這種教學不利于提高學生的語文水平,也不利于培養(yǎng)他們的審美情趣。那么如何引導他們學好文言文,為他們更好地繼承我國古代豐富的文化遺產(chǎn)打下一個堅實的基礎呢?下面我談談自己在文言文教學中看似簡單又不簡單的一些做法,僅供大家參考。
一、讀一讀,評一評
初中語文《新課標》特別強調在朗讀實踐中加強積累、發(fā)展語感,加強體驗與感悟。朗讀教學是一種口頭表達能力的訓練,它與其他能力的培養(yǎng)相輔相成。對課文內容理解的透徹,朗讀才能傳情達意;對課文思想感情把握得有分寸,朗讀才會有正確的語音、語速、音量;對課文的詞句熟悉,朗讀才會有準確的發(fā)音、停頓、重音。朗讀又是學習語文的傳統(tǒng)方法,也是審美傳情的極好的手段。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我主要通過初讀整體感知,再讀品析課文內容所體現(xiàn)的美,三讀揣摩文章寫法的妙處,四讀積累文學作品這么幾個環(huán)節(jié)循序漸進地對學生進行朗讀訓練。具體做法是這樣做的:
1.讀準字音。
文言文中多有生僻字、多音多義字、詞,又間有通假字,對于這幾種類型的字詞,教學前要廣泛查閱工具書,教學時要對學生進行認真訓練,及時地予以糾正。如《愚公移山》中“河曲智叟亡以應”句中的“亡”是“無”的通假字,因此,就應該讀成它所通“無”字音“wú”而不能讀成它的本音“wáng”了。
2.讀準節(jié)奏。
節(jié)奏,體現(xiàn)了你對句子的含義的理解。如《出師表》中“先帝創(chuàng)業(yè)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稍有歷史知識的人都知道指目前天下一分為三,所以“今”字后面必須暫停;讓學生分清哪里該停頓,哪里不該停頓,停頓錯了,意思理解就會發(fā)生錯誤。如《愛蓮說》中“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愛”和“蓮”在這里是兩個詞,之間必須暫停。
3.讀出音韻。
文言文中有的句式整齊,字音抑揚頓挫、鏗鏘悅耳;有的駢散結合,如行云流水,輕快飄逸。例如《愛蓮說》中贊美荷花“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亭亭凈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句式駢散結合,音韻和諧,我們可以邊讀邊模仿古人,搖頭晃腦,讀出節(jié)奏;《陋室銘》、《與朱元思書》句式整齊,韻律和諧,朗朗上口。讀好韻律,就像彈奏好一支優(yōu)美的樂曲,給自己和聽眾以美感,如余音繞梁,讓人回味無窮。
4.讀出感情。
《新課標》明確提出:“能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在日常教學中,我們常常聽到“請你有感情地讀一讀”,“請你把某某的語氣讀出來”這類隔靴搔癢的引導,而學生的朗讀往往只停留于文字表面,讀不到課文的語境里面去,讀不出“情”,讀不出“美”,更讀不出“味”。這樣的朗讀,情感是缺失的,心靈是空泛的,有感情地朗讀變成了一句空話。要使學生達到真正有感情地朗讀還需要教師切實地引導。如酈道元《三峽》中,“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絕。或王命急宣,有時朝發(fā)白帝,暮到江陵,其間千二百里,雖乘奔御風,不以疾也”應讀得渾厚、豪放;“ 春冬之時,則素湍綠潭,回清倒影,絕巘多生怪柏,懸泉瀑布,飛漱其間,清榮峻茂,良多趣味”應讀得輕快、贊美;“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澗肅,常有高猿長嘯,屬引凄異,空谷傳響,哀轉久絕”應讀得凄楚、悲涼。當然在誦讀過程中,如果教師能配上與課文內容相符的音樂,學生帶上感情和表情去讀,那么單一的教學形式會變得生動、活潑,不但激發(fā)了學生的誦讀興趣,而且加深了對文本的理解,提高了學生的審美情趣。
5.靈活運用多種誦讀方式。
誦讀方式可分為領讀、齊讀、分組讀、自讀,教學中應以自讀為主。在學生讀的過程中,老師可提出問題,讓學生帶著問題去讀,一邊想象一邊誦讀。同時,學生每讀一遍,教師可提出不同要求,就會產(chǎn)生意想不到的教學效果。
俗話說的好:“書讀百遍,其義自見”。課堂上老師領著走,學生跟著走,通過指導學生聽讀、試讀、齊讀、自由讀、評讀、品讀,讓學生在讀的過程中學會了字詞,讀準了文章的節(jié)奏,把無聲的文字變成有聲的語言生動地再現(xiàn)了作者的思想感情,使文章如出己之口,如出己之心,使文章所描寫的景和物叩擊學生的心靈,引起共鳴。
尤其要強調的一點,不管是哪種形式的朗讀,都要讓學生來評一評:評評讀的好不好,有沒有讀錯字,有沒有漏字或添字,有沒有停頓不合理,有沒有感情不到位。大家各抒己見,集思廣益,教學相長。
二、品一品,背一背
這是文言文的重點教學環(huán)節(jié),旨在突破重難點,從而有效地完成教學任務。在此環(huán)節(jié),要鼓勵全體學生積極參與,以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完成學習訓練。具體有以下步驟:
第一步,把握課文內容和情感。《新課標》要求學生“能運用合作方式共同探討疑難問題”“對作品中的情境,能說出自己的體驗,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現(xiàn)力的語言”,這一步驟可采用師生互動方式實施,以求更深入地理解課文。
第二步,在理解課文內容的同時,注意點撥、引導學生疏通文意,積累文言詞匯。這是基于《新課標》“重點考察學生能否憑借注釋和工具書理解文章大意”的要求設計,可采用小組合作實施。
第三步,理解成誦。初中階段文言文學習重在積累,特別是在理解的基礎上積累,當堂成誦,既鞏固了積累,又體現(xiàn)了理解的要求。
如我在教學《三峽》這一課時,請同學們邊讀課文邊透過文字領略三峽的美,同時請同學們準備用“三峽的 美”說一句簡單的話,并加上一句描寫的話。如:三峽的山美。你看,七百里三峽,兩岸都是連綿的高山,幾乎沒有中斷的地方,重重的懸崖,層層的峭壁,遮蔽天空,擋住陽光。
學生自由品析三峽的美,四人小組討論,然后回答。老師總結:
三峽的山:延綿 高峻 壯美
三峽的夏水:迅疾 壯美
三峽的春冬:清榮峻茂 秀美
三峽的秋:凄涼 凄美
老師又把話題引向課外:三峽的美哪里是文字能窮盡的?它還存在于我們的想象之中,你能再說一句想象的話嗎?
如:三峽的云美。你看,那漂浮在十二峰上的白霧,似煙非煙,似云非云,多么婀娜多情,多么幽深秀麗。
這時教師進一步點撥:酈道元真不愧為北魏的地理學家和散文家,他用地理學家的豐富游歷和散文家的豐厚的文學功底,把《水經(jīng)》里的一條注釋作得如此優(yōu)美,真是慧眼獨具、匠心獨運。一百五十余字的短文,卻能囊括千里,包容四季,收納山水草木,羅入古猿怪柏,其筆法確實精妙至極。難怪當代散文家余秋雨先生說酈道元《水經(jīng)注》中的三峽,使后人再難調動描述的辭章了。這樣的美文,我們理應先睹為快,先背為幸啊。同學們,讓我們轟轟烈烈的讀起來,背起來:我們先請4位同學試背一遍,每人背一小段,其他同學可以小聲地和背、吟誦。老師給你們配上音樂,同學們可以在背的同時,在筆記本上做點詞句賞析積累。
三、說一說,寫一寫
語言是思維的外殼,文章是產(chǎn)品,語言是產(chǎn)品的包裝,精彩的內容必需精美的包裝。文言文精粹、洗煉、極富感染力的語言,教師應當指導學生加以品味、咀嚼,進而積累、運用。好的語段可以引導學生多讀多背,日積月累,通過對文言文語言的學習,不僅能夠讓學生感悟到祖國語言文字的美,也可對作文時語言蒼白無力的學生以一定的彌補。文言文中有很多可積累的材料,一個巧妙的小故事、人生性格的一個側面、一個印象、一種意境、一種情趣、一個幻想、一幅生活場景、一段獨具特色的對話……學生可以從那一篇篇不朽的篇章中了解社會、感悟人生、觸碰心靈、慨嘆滄桑,這些都為學生提供了廣闊的生活畫卷,可以使他們擁有一個非常豐富而新穎的材料庫。那么,這也就解決了學生寫作中無話可說或題材不新的問題。初中的文言文選擇典型材料刻畫鮮明的人物形象,敘述完整的情節(jié),展示典型的環(huán)境或運用豐富材料論證觀點,表達深刻的主題思想,使用了許多寫作技巧。張與弛、動與靜、虛與實、抑與揚等藝術手法的合理運用,懸念法、鋪墊法、烘云托月法的巧妙使用,聯(lián)想與想象的合理展開,以及對比、夸張、渲染等手法的恰當使用等等,都是構成一篇“好”文章的要素。教師應當引導學生分析文章的寫作技巧,理解藝術手法在寫作中所起的作用,并指導學生在實際寫作中恰當?shù)剡\用這些藝術手法。
比如我在教學完《三峽》一課后,提出了這樣一個問題:“三峽在作者筆下可以說是豪氣萬丈,氣勢磅礴,以后我們如何把寫景的文章也寫的如此逼真呢?”同學們相互討論后各抒己見,總結歸納出了許多妙招: 有的同學說,要用心地去觀察;有的同學說,要多用一些修辭手法;有的同學說,要把自己的感情融入進去,做到情景交融;有的同學說,可以多角度多層次地去寫;有的同學說,寫作時要有真情實感;有的同學說,可以正面描寫和側面描寫相結合;還有的同學說,可以從春夏秋冬四個季節(jié)去描寫……望著窗外入冬以來的第一場大雪,于是我便抓住這個契機,鼓勵學生運用剛才總結的“妙招”來寫一篇寫景的作文--第一場雪。教師潛移默化,學生學以致用,既加強了學生對文言文的學習興趣,又提高了學生的文學鑒賞、寫作能力。教師在實際操作中,要注重實踐這一環(huán)節(jié),一定要讓學生多讀、多悟、多寫、多改,這樣才能有效地提高學生的作文水平。
四、講一講,演一演
“教無定法”,文言文課堂教學的模式不是固定的,教學方法也是靈活多樣的。我們所學習的古文的文體有很多種,有的是優(yōu)美的寫景散文,有的是說理性很強的文章,還有的是故事性很強的。對故事性很強的文章可以讓學生根據(jù)文章內容編寫故事,講故事,有的還可根據(jù)情節(jié)進行課本劇的表演。如進行《陳涉世家》的教學時,對于其中較為復雜的起義前所做的準備工作:篝火狐鳴,置書魚腹兩件事,如果只從書上文字的意義上進行翻譯,學生會感覺很難懂。不如課前指導學生進行表演,通過形象的動作語言表現(xiàn)內容,在理解意思或背誦的時候配合進行,既活躍了課堂的氣氛,鍛煉了學生的能力,還可以讓學生快速、準確的了解事情的經(jīng)過。還比如《核舟記》《口技》《石壕吏》等文都可以采用講演結合的方法配合教學。如在進行完《木蘭詩》中的一、二節(jié)教學后,就可以讓學生想象并表演出木蘭下決心替父從軍的情景,或用書上語言進行表演;或可以增加難度,用白話文進行表演,或讓其他的學生在表演的同時進行背誦的配合。這樣一來,既鍛煉了他們的理解能力,也鍛煉了他們的表演能力,更使課堂充滿了創(chuàng)造的喜悅和青春的活力。
當然,以上這幾種做法,要能做的更有實效,老師必須加強對學生學習過程和學習結果的合理評價,來激起學生的學習成就感,引發(fā)學生創(chuàng)新的激情,激勵學生進一步去發(fā)現(xiàn)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學生的學習狀況和對知識的掌握程度如何是學生最想知道,最想得到教師評判的。因而,在這個時候對學生進行合理公正的評價,就如給學生“雪中送炭”,既保護了學生的積極性,又激發(fā)了學生的思維的創(chuàng)新,也使學生從能夠獨立思考、解決問題向能夠獨立探討、提出問題的方向發(fā)展,正如偉大的物理學家愛因斯坦說:“提出一個問題,往往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
另外,教師應多鼓勵學生大量閱讀文言作品,不求他們能讀多少,而是要求廣泛閱讀,在大量閱讀中潛移默化地提高學生閱讀文言文的能力。在假期給學生布置《三國演義》、《水滸傳》、《西游記》及自己感興趣的文言作品去讀,并適當做一些讀書筆記,寫一些心得,以提高學生對文言文的分析、鑒賞能力。
【參考文獻】
1.《淺談初中語文古詩文教學》,馮英梅,《新課程(教研版)》,2010年第12期。
2.《以讀為本,培養(yǎng)語感--談古詩文的誦讀教學》,趙年喜,《甘肅教育》,2006年第08期。
3.《古詩文在初中語文教學中的多重功能》,鄭國榮,《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08年第16期。
4.初中語文《新課標.》。
秦金平
[我在文言文教學中的幾種做法]相關文章:
1.《沒事,有我在》
4.人生感悟的文言文
5.文言文兩則課件
7.文言文教學設計
8.左傳文言文翻譯
9.陳仲子文言文翻譯
10.梓人傳文言文翻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