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亮程
學 習
目 標 1.把握文章內容,了解幽默手法在文中的運用。
2.感悟文中作者對人類弱點的思考。
3.激發學生走向自然,觀察小動物的興趣。
重 點
難 點 重點:把握文章行文思路,讀懂文章。
難點:理解文中作者對人類弱點的思考,學會反思。
教 法
選 擇 朗讀、討論、互動 課 型 新授課
課 前
準 備 小黑板、課件 是否采用多 媒 體 是
教 學
時 數 1課時 教 學
時 數 第1課時 備 課
總 數 第17 課時
課 堂 教 學 過 程 設 計
教學內容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導入:前面我們學習了南帆先生的《螞蟻》和馬克吐溫先生的《辛勞的螞蟻》,知道了他們其實是通過螞蟻來寫我們人類,今天我們要走近更多的小蟲子,看看作者是不是也通過小蟲子來寫我們自己。我們今天一起--《走向蟲子》。
一、揭示學習目標(見上)
二、指導學生先學
1.朗讀課文,體會字里行間蘊含的作者的思想感情。
2.畫出自己喜歡的句子,了解幽默手法的運用。
三、學生先學,教師巡視
1.根據練習冊“知識鏈接”了解作者。
2.疏通字詞。
蜣(qiāng)螂 鏟(chǎn) 喘(chuǎn)
土坷(kē)拉:土塊。掄(lūn):用力揮動。
骨碌碌(gūlūlū):形容很快的轉動。
忙碌(lù):忙著做各種事情。
倉皇而逃:匆忙而慌張的逃走。
3.疏理文章脈絡。
第一部分(1-3):八條腿的蟲子“慢慢悠悠的爬”。
第二部分(4-6):蜣螂“滾土塊”。
第三部分(7-13):螞蟻“搬干蟲”。
4.分組討論:這三只小蟲子的行為是否如作者一開始說的“可笑”呢?
明確:不是。對于第一只蟲子,作者說到“這下該我為自己的眼光羞愧了,我竟沒有看見指頭底下還有路”。對于蜣螂,作者寫到“……還是少管閑事。我已經有過教訓”。對于螞蟻,作者的感慨是“我這顆大腦袋,壓根不知
小黑板出示“自學導航”,引導學生抓住重點自學。
出示幻燈片,介紹作者。
播放幻燈片,提出閱讀要求,學會抓住重點詞句。
播放幻燈片,引導學生思考討論。
明確學習目標
看小黑板,掌握先學的內容、方法和要求。
了解作者,自學字詞。
合作探究,小組討論問題,并做相應的筆記。
理清文章脈絡,整體感知內容
教學內容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但到最后我們可以感受到真正可笑的是我們人類。
5.從文中的三只蟲子身上,大家能否找出我們“人”的可笑之處呢?
明確:從第一只蟲子身上,可笑“人的自以為是”;從蜣螂身上,可笑人類智慧的有限;從螞蟻身上,可笑人類能力的有限。
6.討論:前面我們學過的南帆先生的《螞蟻》,大家比較一下二者的異同?(對“人”的思考)
明確:相同--都是通過小動物來思考人類。不同點--《螞蟻》反思的是人的命運,人在何種意義上能夠駕馭自己的命運,它突出的是人類生存的困惑問題,而本文作者反思的則是人性的弱點。在某些方面,人其實不如蟲,但人類對此卻不自知,它突出的是對人類缺乏自審意識的剖析。
四、檢查學生先學的效果
五、學生討論、更正,教師點撥
結合習題四,品味作品幽默的語言。
例:第7自然段中對蜣螂姿勢的描寫,特別是想象兩只螞蟻見面商量等等,都是大詞小用,賦予了螞蟻人的思想行為,顯得特別風趣。。
課堂小結:《走向蟲子》這篇文章讓人類看見自己身上的弱點,那么我們就應盡力去克服它,時時注意自我反省。孔子有云:“三人行,則必有我師”,我想,我們不僅要向他人學習,還得向大自然中萬千生靈學習,畢竟我們人類只是大自然中的一員。那么,希望同學們今后能夠走近自然,關注自然,保護自然,做個真正的有心人。
板書設計
1-3 八條腿的小蟲--人類自以為是 走向蟲子
4-6 蜣螂--人類智慧的有限 反思自己
7-13螞蟻--人類能力的有限 缺乏自審
六、當堂訓練(完成練習冊) 點撥知識點并板書重點常識。
引導學生養成比較探究的習慣。
啟發、引導,更正、補充。
巡視、督導、檢測。 四人小組討論交流,注意抓重點句。
自由發言,加深對單元主題的理解。
自讀交流,品析語言,感受語言幽默的魅力。(朗讀第8--12自然段體會)。
獨立完成練習。
作 業
設 置 觀察一種蟲子,寫出它的可愛之處
教 學
反 思
等級評價
(A/B/C/D)
檢 查
簽 閱 第 周,應備 課時 實備 課時,共 課時
評價: 時間: 簽查(蓋章):
劉占英
[《走向蟲子》教案 (北師大八年級上冊)]相關文章:
1.北師大跳繩教案
3.蟲子的剪紙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