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 題
第一單元:仰望蒼穹 2 泰山日出 徐志摩
學 習
目 標 1.理解文中重點詞句的含義,把握文章主旨。
2.分析文中想象和比喻、擬人等修辭手法的作用及效果。
3.體會在特定歷史時期,作者如何借寫日出來抒發對社會光明的強烈渴望。
重 點
難 點 重點:理解文中重點詞句的含義,把握文章主旨。
難點:體味本文采用想象和比喻、擬人等修辭手法來增強抒情效果的藝術特色。
教 法
選 擇 討論與點撥法 課 型 新授課
課 前準 備 小黑板、多媒體課件 是否采用多 媒 體 是
教 學
時 數 2課時 教 學
時 數 第 2課時 備 課
總 數 第 4課時
課 堂 教 學 過 程 設 計
教 學 內 容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一、揭示學習目標(見上)
二、指導學生先學
1.分部、分層次反復朗讀課文,深入體會字里行間蘊含的作者的思想感情。
2.帶著任務自主閱讀,自主學習,合作探究,領會文章主旨,理解文章寫作的特點。
三、學生先學,教師巡視
1.日出前、日出時云海的描寫進行比較,有什么異同? 相同點:都把層累的云層比喻成“云海”,都把云海的形態比喻成獸,都寫云海的美景。
不同點:對日出前的云海的描寫運用了比喻的修辭手法,把云海比喻成無量數長著厚毳長絨、卷耳和彎角依稀可辨、交頸接背地眠著的綿羊,一個“眠”字主要寫出云海的靜態的美。對日出時的云海的描寫在運用比喻修辭“眠熟了獸形濤瀾”的同時,還運用了擬人的修辭手法,“呼嘯”、“昂頭搖尾”、“報告”等詞賦予了云海以人的動作,主要寫出了云海的動態的美,寫出了光明到來時的歡欣。)
2. 第⑩自然段里是如何寫太陽升起的?
作者對日出進行直接的細致的描繪。先是寫太陽沖破了種種阻礙,把“雀屏似的金霞”展示開來,接著寫它用力把“純焰的圓顱”,一探再探地躍出了地平線。“純焰”點出了太陽的顏色。“圓顱”寫出了太陽的形態。這樣的比
展示幻燈片,明確學習目標。
引導學生,抓住重點自學,端正學生先學態度,加強督查。
課件出示問題,組織學生分組討論。教師巡視,適當的點撥,鼓勵學生發言,重視中差生,及時表揚自學效果好的學生。并適時板書。
自讀目標,感知學習任務。
默讀學法,指導掌握學習方法,積累學習經驗。
學生獨立思考,參與小組討論活動,互相評議,總結補充,并在小組內統一意見,解決出示的問題,推選代表在全班交流發言。
教 學 內 容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喻既顯其色又顯其形。“探”字賦予了太陽以生命的動感,又顯得可愛而俏皮,最后,太陽終于跳上了云背,把光明灑向了人間。
3.認真品讀全文我們會發現本文并沒有完全寫日出的景象,它其實是表現作者對光明的渴望,你是否也有同樣的感受?哪些描寫表現了這種渴望?
明確:見課本9-10頁 ①②③④⑤⑥ 。在文中光明是雙關語,既指日出的光明,也指社會的光明。光明(即東方)在文中反復出現,特別是字里行間洋溢的熱烈情感,使人感到這不僅僅是自然意義的光明。作者面對當時黑暗的社會現實,并不消極頹廢,而是積極地呼喚迎接光明的到來。文章中如“光明”“復活”“海句力士”等等都是在表現“五四”精神。作者夸張的歡樂就是對“五四”新文化運動的歡呼和禮贊。
4.討論歸納主題:文章通過詩化的語言,神奇的想象,將個人的內心靈思和對風景的體驗幻作祝禱的巨人,熱情贊頌了他對東方文明的熱愛以及對光明的渴望和追求。 5.討論并歸納寫作特點
(1)奇特的想象。(超逸的巨人呼喚迎接光明)
(2)生動形象的描寫(比喻、擬人)
四、檢查學生先學的效果
五、學生討論、更正,教師點撥
比較劉白羽和徐志摩寫法的異同。
劉白羽:描寫角度新 立意深遠 表現手法巧妙
徐志摩:詞藻華麗 立意新奇 色調絢爛 富有音樂性
六、當堂訓練:完成課后練習 【板書設計】
日出 象征 東方文明、理想
日出前:黑暗 死氣、暗淡
日出時:瑰麗、光明 美好前景
日出后:謳歌、贊美 異彩紛呈
多媒體出示問題,組織學生開展討論,歸納總結,適時板書。
學生探究問題時,教師對于討論認真積極的小組要及時的給予肯定與鼓勵,并適時給予幫助、點撥。
教師巡視,引導學生談出自己對文章的理解、感悟,培養學生對文章的感悟能力,培養學生語言表達能力。
學生自主、合作探究,質疑問難,互相交流,回答老師提出的問題。
針對多媒體出示問題,學生自主思考,質疑問難,互相交流,開展討論,共同解決。
思考、回答教師提出的問題。同桌之間互相交流意見,然后自由發言,在討論中深刻體會文章的精妙之處。
作 業設 置 1.完成片段寫作:《我看到的日出》、《日落》。 2.背誦描寫日出最精彩的語段。
教
學
反
思 等級評價
(A/B/C/D)
劉占英
[《泰山日出》教案 (北師大八年級上冊)]相關文章:
1.北師大跳繩教案
10.黃果樹瀑布北師大優秀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