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課教師 魏新然
一、選題和基本思路
1、選題的出發點。
借用“寫生”這一繪畫術語,是想開啟學生用發現的眼光去打量生活的全景,用審美的眼光去再現生活的亮點。“給生活寫生”,一方面,是希望調動學生用熱情去貼近生活;另一方面,又要引導學生用理性的程式去完成生活的藝術表達。這一主題為七年級學生而設,是基于以下幾點考慮。
首先,是基于七年級學生的心理特征和該年段學生普遍因“生活的平面化”而形成的作文素材瓶頸考慮。七年級學生心智上剛完成從兒童到少年的轉型,生活領域的拓寬為他們作文素材的多樣化開辟了空間,但“不堪其年齡承受之重”的課業負擔和不同程度存在的作文無序教學又束縛了他們本應奔放的思維,引導他們行走于生活的多重空間,幫他們突破素材對作文質地的制約,培植他們新的作文生態,對七年級學生而言,既大有必要,又是一個絕好的年段契機。
其次,是針對學生作文中普遍存在的“情滿于山而山依舊”、“心有意而口難言”的問題而設。過于程式化的作文教學嚴重窒息了學生的靈性,致使學生雖一定程度上占有了生活中的素材,也往往拙于思維的放飛,與思維規律對接的技巧訓練不僅能促使思維品質與表達能力形成良性互動,更能讓學生在能力習得過程中優化語言素養,潤澤良性人格。
最后,《語文課程標準》在作文教學目標上也作了此類指引:“寫作要感情真摯,力求表達自己對自然、社會、人生的獨特感受和真切體驗。”新課標對初中作文教學的性質和地位有以下定性:“寫作是運用語言文字進行表達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認識世界、認識自我、進行創造性表述的過程,寫作能力是語文素養的綜合體現。”引領學生積極主動地融入生活,用心去感受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從而形成自己獨有感受與真切體驗,從介入生活的入口指引到表述生活的真實截面,交給學生一把提取生活庫存的鑰匙,也是這節作文指導課的直接出發點。
2、學生目標及重點難點的定位。
基于上述三點考慮,我將這節作文指導課的目標定位于“發現生活--感受生活--體悟生活”這一思維主線的內化與優化,啟發學生發現生活的多維空間是本課教學的重點,引導學生升華與外化生活體驗是這節課教學的難點。
二、教學結構設計和教學過程的實施
以學生“活動充分、積淀豐富”為整體設計的底色,傾力在過程中做到以下三個關系的融合。對作文教學局限于常規課堂的突破,即課堂外“真我體驗”與課堂內“真情表白”的融合;調動學生“忘我入”與引導學生“有我出”,即多元素材的有效攝取與本我意旨的創意外現的融合;通過主線訓練抵達觀點生成,即硬性能力習得與軟性素養的融合。
順沿“參與-感受-體悟”這一思維主線,我將教學流程設計為三個板塊,分別為:參與生活--用擁抱剪裁生活的景觀;感受生活--用想象擦亮生活的顏色;體悟生活--用思想放大生活的尺寸。
三個板塊,縱深拓進,是學生完成從生活中汲取到稿紙上表達的自生過程;橫向鋪排,每一板塊又承載了其獨立的任務,過程力求以簡馭繁中見流暢線條。
下面,我就談談三個板塊具體的實施過程。
第一板塊:參與生活--用擁抱剪裁生活的景觀。
開宗明義學生目標后,我播放同學們秋游的DV剪輯,興味激發導入本是第一板塊的組成,老師精選同學們課外秋游集錦,特選了自然、社會、家庭、藝術、視聽等多角度的畫面。以上考慮都期望最大限度地利用有限的課堂空間,踐行“生活即主題”的宗旨。事先并沒告訴學生會有與此次秋游相關的作文課,學生忘形走進秋天,是徹徹底底地擁抱了獨屬秋天的自然、社會、家庭及人、事、景,學生看自己游耍時的點滴如電影般重放時,既心入其中,又身在其外。在觀賞的過程中,同學們或歡笑,或唏噓,或嘆懷,或靜思,全是因為他們換了欣賞的視角去發現生活,發現身邊不經意的人事風物中原本有如此良多引發我們情思的因子。
“看一看”之后,引導同學們“說一說”。說出你認為最值一書的情景,并說出你的理由,教師在點撥時盡可能地牽引出各種感官的立體感受,點評時又力求形成社會、自然、家庭、藝術等多重生活空間。第一環節“看一看”,是同學們秋游忘我貼近生活的延伸,如何將“作文小課堂”放到“生活大課堂”中去為學生作文提供源頭活水,也一直是我在作文教學中琢磨探求的;后一環節“說一說”是引導學生從不同角度去發現多個層面的生活圖景,“多樣感官的立體感受”、“多重空間的別樣探尋”,希望在過程中培育能力,在發現中滋養人格。
當學生在引導中完成對“多重生活空間”的發現截取并表達相對充實的前提下,我用以下過渡語引領學生進入第二板塊的學習:當我們忘我擁抱秋天時,肯定有過歡欣、激昂,或許還有幾絲憂思,幾許感懷。時光匆匆,生活匆匆,如果我們的秋天未被我們用心剪輯,便不會有生活中那朵朵浪花的重放與盛開,亦便不可能有我們回望時發現的欣喜。擁抱生活,生活也一定會饋贈給我們多彩的想象與厚重的思想!
第二板塊:感受生活--用想象擦亮生活的顏色。
如果說第一板塊是教學生從生活中內斂素材的話,那么第二、三兩個板塊就是教學生如何釋放情與思。第二板塊屬偏低坡度的感性形象思維--想象訓練,第三板塊則是稍高坡度的理性抽象思維--思想訓練。第二板塊的主體活動是“給秋天涂色”片斷作文,引導學生從自然之景、社會之事、家庭之人三個角度展開想象加以表達。給秋之景涂色符合我們慣常的思維,給秋天的人與事涂色,對學生尚未定型或已然定型的思維程式都是一種沖撞,沖撞本身就是一種喚醒,喚醒學生心中創造的種子,惟有對生活富于個性化的表達才稱得上“創作”,無法設限的想象是每一種獨一個性的密碼,想象的翅膀一旦展開,靈氣便能充溢于習作的字里行間,學生想象力的培養,通感訓練算得上一種行之有效的方法。
學生用金黃色來描繪秋天的人,他就應傾心寫意人物的明朗與輕快;學生賦予秋天的事以喜紅色,他就須全力工筆場景的忙碌與盛氣;學生給秋天的景涂上天藍色,他就會盡意點染秋天的云淡天高………而這一切,他們都必須把自己的搜尋交給敏銳的語感去調配,用視覺表現綜合感官,想像在挑戰中得以奔騰,一種生活情思表達的渠道也可浸染而成。
讓學生在相對寬松的時間里“信筆涂色”之后,三個層面的片段各選一個,配合相應視聽畫面,讓學生有感情的朗誦,學生定會在“美美的聽”中享受創造的喜悅。
順著教學的坡度,我這樣引導學生進入第三板塊的學習,生活的河流因想象的翅羽掠過而漾起陣陣美不勝收的漣漪;靜水流深,沉靜的思想又能表現出生活的深邃與遼遠。
第三板塊:體悟生活--用思想放大生活的尺寸
想象替學生展開了生活的外延,體悟則幫學生加深了生活的內涵,思考是透視生活的顯微鏡,于習以為常中提煉出不俗之見,離不開理性思考的錘煉。
第三板塊的片斷作文以“秋思”為主題展開,給充裕時間讓學生完成同題片段作文后,然后引導學生互評作文,先給定一個統一評價的尺度,要求用一句話提煉出所評習作的立意,再用一句話評價他的所思所想,同題作文,交叉評閱,讓學生在第二板塊感受到想象絢爛之美后,又切身體會到奇麗的思想之美。
最后,教師作結語結束全課。同學們,生活中處處是作文的材料與主題,參與是獲取的前提,參與是要我們用心去發現生活的豐富;感受是發散的牽引,感受是要我們用想象去還原生活的斑斕多姿;體悟是升華的積淀,體悟是要我們沉靜思考生活的無盡意味!老師相信,熱愛生活,用心去感悟生活的同學,也一定能得到生活賜予他的生花妙筆!
金子觀點闡述:
在語文教學中,寫作能力的培養是最難的,因為它畢竟是一種創造。正因為其創造性,也就最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但遺憾的是,長期以來,作文教學效率不高,學生作文困難。原因何在?我們認為:一是講得多,練得少,而且練得不得法;二是寫作內容脫離生活,脫離學生的思想實際,以致作文中出現了說不盡的假話、空話、套話。從科舉時代的“經義題目”到現代應試教育下的命題作文,從內容到形式,體現著一種“代圣賢立言”的科舉精神,八股精神,往往脫離寫作者的生活、思想、和知識。
今天,我們不得不重溫葉圣陶老先生“寫生”作文教學觀。葉老在《國文教學的兩個基本概念》一文中說:“學習圖畫,先要描寫耳目手足的石膏像,叫做基本練習,學習閱讀和寫作,從普通文入手,意思正相同。”
魏老師的說課設計巧妙的選取了獨特的寫作視角《給生活寫生》,開啟學生用發現的眼光去打量生活的全景,用審美的眼光去再現生活的亮點。“給生活寫生”,一方面,是希望調動學生用熱情去貼近生活;另一方面,又要引導學生用理性的程式去完成生活的藝術表達。引導他們行走于生活的多重空間,幫他們突破素材對作文質地的制約,培植他們新的作文生態,更能讓學生在能力習得過程中優化語言素養,潤澤良性人格。回歸生活,回歸作文原生態。《課標》在在作文教學目標上也作要求:“寫作要感情真摯,力求表達自己對自然、社會、人生的獨特感受和真切體驗。
我們一定要以葉老的“寫生”作文教學觀為武器,徹底肅清作文教學中的科舉精神、八股精神,讓作文教學真正為提高學生素質服務。
哈哈
[《給生活寫生》說課設計 (人教版七年級上冊)]相關文章:
1.寫生活小事隨筆
3.描寫生活的成語
4.寫生活點滴的隨筆
5.師說課件設計
6.描寫生活感悟的精選說說
10.初中寫生活的周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