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能力
1.在學生學習和積累知識的基礎上學習本文生動的比喻對說明事物特征的作用,體會說明語言的準確性。
2.通過學習提高學生閱讀現代科技文的能力和搜集篩選信息的能力。
二、過程與方法
1.通過對課文的學習讓學生了解云與天氣關系的相關知識。
2.通過學習課文,培養學生對描寫性語言文字的興趣。
三、情感態度價值觀
1.激發學生的求知欲,培養學生的科學精神和探索未知世界的興趣。
2.課外培養學生識記一些關于天氣的諺語,并學以致用,應用于實際生活中。
【教學重點】
1.學習快速閱讀課文,概括課文內容要點,理清文章的思路,提高閱讀現代文的能力。
2.了解說明文的打比方和分類別的說明方法,并學以致用。
【教學難點】
1、比喻、擬人、排比、對比、引用等大量修辭方法的運用及作用,注意修辭手法與說明方法的區別。
2、課文的主體部分,即怎樣看云識天氣這部分,由于云層、光彩的種類繁多,比較難以分清楚層次及事理。
【教學方法】
1.朗讀法,本文雖是介紹科學知識的說明文,但語言生動、描摹細致、用語準確,反復誦讀中體會生動說明的好處。
2.觀察與聯想,本文語言生動,表述形式多種多樣,作者大量運用比喻、擬人等修辭手法,通過細致的描繪勾畫出了千姿百態的云。教學中引導學生從實踐中觀察和總結,激發豐富的聯想,鼓勵說出更有創意的理解。
3.標識法,課文主體部分重點介紹怎樣看云識天氣,這部分涉及的云層、光彩種類繁多,變化復雜,可引導學生用不同的標識使之結構層次清楚,內容明確。
【課時安排】: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
同學們平時走在校園里會不會抬頭看看天空呢?你們喜歡什么樣的天空呢,是萬里無云的藍天,還是浮著縷縷云絲的天空,甚至是烏云密布的天空呢?有沒有同學對漂浮在天上的云和天氣的關系很好奇呢,特別是一些奇特的天氣現象是怎樣產生的呢,唐代詩人劉禹錫在他的《竹枝詞》中就寫到了“東邊日出西邊雨,道是無晴卻有晴”我們暫且不去論這句詩的內涵,就從字面意思上來看這句詩為我們描繪了一種有趣的天氣現象,俗話說:進門看臉色,出門看天色,而云就是天的“臉色”,通過云的變化就可以預知天氣的陰晴風雨,這樣就會使我們的生活就會更加風調雨順,所以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學習一篇簡單的說明文《看云識天氣》,共同探索云與天氣變化的微妙關系。
二、作者文體簡介
朱泳燚(yì),當代科普作家。
說明文
定義 以說明為主要表達方式,向人們介紹事物或事理的文章。說明文一般介紹事物的形狀、構造、類別、關系、功能,解釋事物的原理、含義、特點、演變等。說明文實用性很強,它包括廣告、說明書、提要、提示、規則、章程、解說詞、科學小品等。
特點 議論文以理服人,(哲理性)是它的主要特點;記敘文以情感人,(形象性)是它的主要特點;說明文以知識喻人,(知識性)是它的主要特點。
語言特點 內容上的科學性 ;結構上的條理性 ;語言的準確性、平實性、周密性和科學性。
三、檢查預習
1.峰巒:(fēngluán)山峰和山巒。峰,山的突出的尖頂,巒,小而尖的山,連綿的山。
2.預兆:(yù zhào)事前顯露出來的跡象。
3.輕盈:(qīng yíng)文中形容卷云像女子的動作、體態一樣輕巧優美。
4.均勻:(jūn yún)分布或分配在各部分的數量相同。
5.崩塌:(bēng tā)崩裂而倒塌。
6.彌漫:(mí màn)煙塵、霧氣、水等充滿,布滿。
7.征兆:(zhēng zhào)即將出現的跡象。
8.一霎間:(yī shà jiān)一會兒,形容時間極短。
9.姿態萬千:(zī tài wàn qiān)形容有各種各樣的姿勢。
10.變化無常:(biàn huà wú cháng)沒有規律地出現新事物。
四、整體感知課文
(一)快速瀏覽全文,思考 :
(1)文中哪句話直接闡明了云和天氣的密切關系,(也就是文章的中心句)?
明確:云就像是天氣的“招牌”:天上掛什么云,就將出現什么樣的天氣。
“招牌”一詞,本義指商業人員用來標志商品,招攬顧客的廣告牌,用在這里形象地說明了云和天氣的緊密關系。
(2)云就像是天氣的“招牌”:天上掛什么云,就將出現什么樣的天氣。句中的“天氣”能不能換成“氣候”?為什么?
明確:“天氣”是指某地域一定時間內大氣中發生的各種氣象變化,是日常生活中最常使用得,如溫度、氣壓、降水、風、云等情況:“氣候”是指某地區經過多年觀察所得到的概括性的天氣狀況,比如我們四川雖然區域表現差異顯著但總的而言東部(四川盆地)為亞熱帶季風氣候,西部是高原高山氣候
(3)文中共寫了幾種云和幾種云上的光彩現象?
明確:8種云:卷云、卷積云、積云、高積云、卷層云、高層云、雨層云、積雨云;4種光彩現象:暈、華、虹、霞 。強調:學習說明文要注意那些概括性強的段落、句子,這種句子在段首或段末。根據這些關鍵性的句段,就能迅速把握全文。
(二)接下來,快速思考劃分出文章的層次,并講出理由。
(總)第一部分(1):說明天上云的特點,交待云與天氣的關系。
(分)第二部分(2-6):具體說明怎樣看云識天氣。
(總)第三部分(7):說明看云識天氣的重要意義和局限性。
五、深入學習課文
(一)默讀第一自然段思考以下問題
1、第1自然段是怎樣來描寫天上的云姿態萬千的,以及這樣寫得好處是什么?
明確:用八個比喻把云的萬千姿態描繪得非常地形象生動,充分調動了讀者的想象。作者用“像羽毛”說明它輕飄,用“像魚鱗”說明它排列整齊,用“像羊群”狀其形狀,“像一床大棉被”狀其質感,“像峰巒”、“像河流”、“像雄師”、“像奔馬”狀其勢與形。比喻鮮明而具體,形象而生動,給人以深刻的印象。總之,比喻的運用不僅使要說明的事物更加生動形象富有文采并能激發人們的閱讀興趣。
2、第一自然段運用了“打比方”和“作比較”兩種說明方法
明確:用了八個比喻,描寫準確而生動,不僅形象具體,而且有動態特點。這是運用了打比方的說明方法,比喻是修辭手法。為了具體寫“變化無常”,作者用“有時……美麗”,“有時……陰森”,“剛才還是白云朵朵,陽光燦爛”,“一霎間卻又是烏云密布,大雨傾盆”進行對比,這是作比較。利用兩種不同事物之間的相似之處作比較,以突出事物的性狀特點,增強說明的形象性和生動性的說明方法叫做打比方。它能增強語言的生動性、形象性、化抽象為具體,使人易于理解。教師適當舉例說明。
(二)分兩組學習八種云,用不同的符號表示云名、云的形態變化、云的高度厚度和天氣征兆。
(1)第一組找卷云、卷積云、積云、高積云。
云名
云的形態變化 (高度) [厚度] 天氣征兆
卷云 像羽毛像綾紗,絲絲縷縷地漂浮著 最高 很薄 象征晴朗
卷積云 像水面的鱗波,是成群成行的卷云 很高 很薄 無雨雪
積云 像棉花團,上午出現,傍晚消散 2000米左右 較薄 陽光溫和
高積云 像草原上雪白的羊群,扁球狀,排列整齊 2000米左右 較薄 天晴
(2)第二組找卷層云、高層云、雨層云、積雨云。
云名 云的形態變化 高度 天氣征兆
卷層云 卷云聚集向前推進,像白綢幕蒙住天空 高 晴轉陰
高層云 卷云越變越厚,像毛玻璃遮著太陽 低 將下雨雪
雨層云 高層云變得更厚暗灰色,云塊密布天空 更低 雨雪連綿
積雨云 積云迅速形成高大云山,烏云密布天空 更低 雷雨冰雹
(3)通過我們對八種云的分類整理,我們可以很清晰的了解到云雨天氣的關系,這也是說明文的一大優點,就是采用“分類別”的說明方法,這樣分類說明有什么好處?
答:這樣根據事物的形狀、性質、成因、功用等方面的異同,將事物分成若干類,逐類說明,使讀者更具體、更詳盡、更全面地了解事物的特征。強調:這種分類說明不僅能夠把不同事物的不同特征說得更明白,而且會使說明的條理更清楚。
(4)、接下來由學生自己找暈、華、虹、霞與天氣的關系,同樣是光名、產生和分布情況、色彩和天氣征兆。
光名
(產生和分布情況) 色彩 天氣征兆
暈 產生在卷層云上,分布在日月周圍 里紅外紫 日暈三更雨,月暈午時風
華 產生在高積云邊緣部分 里紫外紅 華環由小變大轉晴;由大變小轉陰雨
虹 雨過天晴,在太陽對面的云幕上 彩色圓弧 東虹轟隆西虹雨
霞 早、晚,太陽照著對面的云彩 云層變紅 朝霞不出門,晚霞行千里
六、拓展學習
請同學們采用打比方或者作比較的說明方法,來介紹你熟悉的某一事物。可以是以前文章中學過的句子。
比如《春》這一課中形容雨絲細密就寫到“雨是最尋常的,一下就是兩三天。可別惱。看,像牛毛,像花針,像細絲,密密地斜織著,人家屋頂上全籠著一層薄煙。”當然還有很多作家在文章中采用這些方法,這樣的寫作手法也是我們在平時的寫作中可以采用的。
七、小結全文
本文是一篇科普說明文,介紹了種類繁多的云及云的光彩,但文章層次清晰,很有條理,關鍵在于作者選取了合理的說明順序。先說什么,后說什么,作者做到了心中有數。另外,作為一篇說明文,作者寫得非常生動形象,這得益于運用了恰當的修辭方法。除此之外,更重要的是對于自然現象的細心觀察。其實,只要我們做生活的有心人,善于觀察,一樣可以寫出精彩的文章來。所以我們同學們在以后的生活當中也應該多多的觀察,這樣我們才能寫出更多更好的文章。
八、布置作業
1、用圖表的方式,將八種云和四種光彩清晰地展現出來
2、練習看云識天氣,輪流發布天氣預報。
九、板書設計
17 看云識天氣
(總)第一部分(1)云就像天氣的“招牌”
(分)第二部分(2--6)怎樣看云識天氣
(總)第三部分(7)看云識天氣的目的、方法和注意事項
張福蕾
[《看云識天氣教案》 (人教版七年級上冊)]相關文章:
1.看云識天氣教案
3.看云識天氣課件
5.大班天氣預報教案
10.中班語言天氣預報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