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天上午,中學語文老師周慧更新了一條QQ狀態:"新初一的語文課本大調整,新換上的課文太好玩了,這一屆初一真幸運!語文課會很有趣!"新學期開學,初一年級孩子領到的人教版語文教材會與之前有所不同,仔細一看,課文總量沒變,但更換了八篇課文,還有一篇課文有改動。
新學期開學,初一年級孩子領到的人教版語文教材會與之前有所不同。
除了篇目上的一些調整,新教材增加了寫作板塊,同時更強調閱讀。
魯迅的《風箏》被刪
和之前的教材比較,兩本書都有三十篇課文,總量沒變,但更換了八篇課文,還有一篇課文有改動。
其中,沈復的《童趣》、流沙河的《理想》、《短文兩篇》,張曉風的《行道樹》、周素珊的《第一次真好》、周國平的《人生寓言》,《白兔和月亮》和《落難的王子》、瑪麗居里的《我的信念》、梁衡的《夏感》、蒲松齡的《山市》、魯迅的《風箏》被刪掉。
新增的課文有史鐵生的《秋天的懷念》、魏巍的《我的老師》、丘吉爾的《我的早年生活》、馬及時的《王幾何》、賈平凹的《風雨》、選自《禮記》的《雖有佳肴》、紀昀的《河中石獸》、吳承恩的《小圣施威降大圣》。
有所改動的是原先的《論語》十則,現在是《論語》十二章,節選內容有一些變化。
綜合性學習減少3個
育才中學初中語文教研組長胡蓉說,除了這些篇目的變化,新教材的結構也有所變化。
首先是框架微調,將過去的“閱讀+綜合性學習”改為“閱讀+寫作+綜合性學習”,同時減少綜合性學習,從過去的6個減少到現在的3個。
其次,單元順序有所調整。過去,第一個和第二個單元分別是人生體驗和理想信念,現在調整為家庭親情和學習生活。胡蓉說,“人生體驗”這個單元對于剛入學的初一新生來說有點難,調整之后,更符合學生實際和認知水平,與其自身能力發展更貼合。
此外,新教材中增加了寫作單元,這也是一個很大的變化。
說法>
老師:學生應該會更喜歡
重慶外國語學校初中老師黃世蓉說,近十年來,語文教材幾乎沒有什么大的變化,這次改變編排更科學,新增的幾篇課文非常貼近學生,循序漸進。
胡蓉則認為,新教材更注重語文的實踐性、綜合性,強調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從學生角度來說,他們應該會喜歡這次的調整。
專家:更加貼近學生實際
重慶市教科院中學語文教研員,研究員級教師王方鳴說,這次人教版語文教材只是做了局部微調,例如課文個別篇目有所調整,綜合性學習次數適度減少,寫作指導更加細化等,旨在更加貼近學生實際和教學實際,進一步增加科學性和操作性。
追問>
為什么會是魯迅?
家長黃先琴對魯迅筆下阿Q、孔乙己、祥林嫂、閏土這些形象非常熟悉,至今清楚地記得延續多年的魯迅作品中的人物形象。這次兒子課本里沒有了魯迅的文章,她有些遺憾。“不過魯迅的文章比較深刻,娃兒理解起來的確困難。等他再大點,我會推薦他去讀讀。”
原青島大學中文系主任劉增人,曾擔任中國第一個魯迅研究中心主任、《魯迅研究年鑒》主編。“去掉魯迅的文章我有兩個感受,第一是遺憾,第二是無奈。”劉增人說,課本去魯迅化的討論由來已久,真正去掉了初一上冊課本里的《風箏》,他認為是民族文化的悲哀。
為何決定刪除《風箏》?人教社語文責編王澗表示“不方便說”。
為什么不能是魯迅?
平時上課講魯迅的文章時,由于文章有些晦澀難懂,上課時經常出現“老師累學生更累”的現象,所以不少學生聽說撤了魯迅文章,覺得輕松了不少。
曾任某市普教教研室初中語文教研員的市政府專職督學牛錫亭表示,魯迅的多篇經典文章代表了中國當代文學的最高水平。由于身處文言文到白話文轉變的年代,他的有些文章在現代人看來有些晦澀難懂,給學生的感覺總是太深奧、抽象,除了語言風格外,編著教材的人總是刻意過度解讀魯迅文章也是主因之一。牛錫亭多次聽到教師、特別是年輕教師反映,魯迅的不少散文本來比較淺顯易懂,學生理解起來也不太困難,但教師參考書和教輔書中卻總是傾向于深入挖掘文章背后的政治深意,而對于十三四歲的初中生來說,這種抽象的概念很難理解,如果要大量介紹時代背景但又沒有足夠充裕的時間。
[初一語文課本告別魯迅,迎來吳承恩]相關文章:
2.初一語文日記
4.語文初一教學計劃
5.初一語文課件
9.初一語文狼課件
10.初一語文趣味課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