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映潮
[教例簡述]
這時寧鴻彬教師的一個教例(見《語文教學之友》1996年第9期 朱家林的文章)。
師:魏巍同志告訴我們,《誰是最可愛的人》中的三個事例,是從大量的生動事例中精選出來的,是最有代表性和。那么,魏巍同志為什么選擇這三個事例呢?這三個事例有哪些方面的代表性呢?請同學們從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側面思考。
學生活動,討論:
①學生一:我認為這三個事例的時間不同。松骨峰戰斗寫的是打仗時的事,馬玉祥救兒童寫的是打完仗從陣地上下來的事,而“談話”寫的是休息時的事。三個事例發生在三個不同的時間,包括了戰士們的一切活動,這三個事例是有代表性的。
②學生二:我認為這三個事例所在的地點也不同,松骨戰斗寫的是戰場的上事,馬玉祥救兒童,寫的是路上和朝鮮老鄉家里的事,防空洞談話寫的是防空洞里的事。這三個事例代表戰士們各種活動的主要場所,這樣寫是有代表性的。
③學生三:我覺得這三個事例人與事也不一樣。第一個事例寫的是與敵人打仗,第二個事全寫的是救朝鮮兒童,第三個事例寫的是一個戰士的心里話。三個事例寫了集體,也寫了個人;寫了打仗,也寫的打仗以外的事;寫了戰士的行動,也寫了戰士的思想。所以這三具事例是有代表性的。
④學生四:我認為這三個事例表現了志愿軍戰士的三種不販思想感情。松骨峰戰斗表現了對敵人的恨,馬玉祥救兒童表現了對朝鮮人民的愛,防空洞談話表現了對黨、對祖國、對人民的無限忠誠。這三個事例把志愿軍戰士對敵人、對朋友、對祖國的感情寫出來了,是有代表性的。
⑤學生五:我認為三個事例表現了志愿軍戰士三個方面的崇高品質。松骨峰戰斗表現了志愿戰士的革命英雄主義精神,馬玉祥救兒童表現了志愿軍戰士的國際主義精神,防空洞談話表現了志愿軍戰士的愛國主義精神。
……
[評析]
這是一個開放的教學設計,教師把學生深深地引入對課文的品析之中,又很好地拓展了學生思維的空間。
設計的妙點就在那有力的“問”:這三個事例有哪些方面的代表性呢?
它妙在帶動了對課文進行整體閱讀教學。
它妙在充分體現了教學的主導作用、學生的主體作用及課堂的訓練作用。
它妙在既突出了課文教學的重點,又充分展現了思維的訓練的魅力。
它妙在教給了學生品味同類結構作品的方法。
它妙在嚴密地串起了一系列的課堂教學活動。
真是“妙在這一問”。
那么,這究章竟是怎樣的一“問”呢?
這個“問”,叫做課堂教學的“主問題”。它是在課文教學中起主導作用、起支撐作用的問題,它“一問能抵許多問”,運用得好,能有效地避免課堂上淺層次的“碎問碎答:”的教學過程,而代之以讓學生在牽動全篇課文的提問下深層次思考。一般來講,它在課堂教學中有如下方面的運用:
1、在課文預習階段,往往用一兩個問題牽動對全篇課文的深刻理解,提高預讀的質量,加深思維的層次。
2、在課文教學進行階段,往往用最為精粹的問題形成課堂教學的主要結構,拉出課文教學明晰線條。
3、在課文教學的深化階段,往往用一兩個重要問題引發討論,深化理解,形成波瀾。
“妙在這一問”--多以美妙的教學現象!
[妙在這一問--《誰是最可愛的人》教例評析 教案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1.幼兒教案評析
3.幼兒教案活動評析
4.對教案的教后反思
5.幼兒園教案評析
10.動物過冬教案教學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