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諧相處共建文明校園
談起和諧,是近幾年一直被人們廣泛關注的話題,在字典中,對和諧一詞的解釋是:“和睦,諧調。”何為和睦,何為諧調?從廣義上講,就是強調社會在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建設當中,互不沖突,諧調發展。而從狹義上講,就是一個國家,一個集體,乃至于一個家庭,要從大局出發,相互理解,統籌兼顧,克服困難,化解矛盾,營造一種和睦相處的氛圍。
作為一名教師,生活和工作在學校這樣一個大集體里,如何做到教師和學校領導之間,教師與教師之間,教師和學生之間,教師與學生家長之間,這四個關系之間的和諧相處,是值得深思和探討的。而在這四個關系中間,最重要的,也是最難處理的是教師和學生以及教師和家長之間的關系。
現在有很多教師反映,書是越來越難教的了。為什么?90年以后出生的學生,身上存在著這些壞毛病,壞習慣。如:他們上課不安心聽講,不按時完成作業,整天沉迷于網絡游戲,甚至逃學,曠課,平時不愛勞動,不注重禮義,不尊敬師長,心理承受力差,動不動就離家出走,甚至自殺等等。
誠然,這是當代中小學生身上存在的通病。爺爺,奶奶,爸爸,媽媽的過份溺愛,物質上的盲目滿足和對人格及情感教育的忽視,造成一部分學生性格上的缺陷,加之受到社會不良風氣的影響,使之變得自私、冷漠、叛逆。但是,作為教師,是不能以此為借口,把責任一味推給社會和家長的。韓愈說過:“師者,傳道,授業,解惑也。”教師的職責是什么?教書育人。當家長把孩子交到自己手里時,就是交出一份信任,接過一份責任,就是要教會其做人的道理,教會其賴以生存的本領 ,解釋其生活和學習中的種種疑惑,就是教育其成為一個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有用之才。
記得,曾有位前輩說過:“沒有教不好的學生,只有不會教的老師。”教與學之間,不是對立的,而是相輔相成的。怎么樣教怎么去教,這就反映出來教師的敬業精神和自身素質。以身做則,誨人不倦,是敬業;因材施教,循之善誘是素質,如果能做到這兩點,他可以算是一個合格的教師,但他不是一名優秀的教師。
一名優秀的教師,應該有很強的親和力以及溝通協調能力。他能夠很好的與學生產生溝通,主動發現學生的能力傾向,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及時掌握學生的心理動態,加以引導和疏通;他要具備正確處理與學生家長關系的協調能力,積極取得學生家長的信任和支持,使其配合做好學生的課外教育輔導工作,相互反饋校內校外信息,做到發現得早、控制得住、處理得好......
由于自己是中途接的班主任,沒有參加有關和諧相處的專題講座,所以只能從這幾個關系上談及和諧相處的意義和作用。總之,正確處理好教師、學生、家長這三者之間的關系,是創建文明校園的前提,是整項工作中的重中之重,這關乎教育發展的改革方向,是一條充滿挑戰和希望之路。
虎門匯英學校xxx
李加勇
[和諧相處共建文明校園]相關文章:
2.校園和諧標語
3.和諧校園文明標語
4.
5.學風和諧校園標語
6.構建和諧校園標語
7.創建和諧校園標語
10.和諧校園黑板報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