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葡萄月令》第二課時
年級: 高二( )班 學生姓名: 學號: 組名:
一、問題探究:
1、如何體現散文的文學性這一特點的?作者通過自己的細致觀察,詳細介紹了葡萄十二個月的生長情況。 語言平實自然,很口語化,作者為什么寫這篇文章,難道僅僅是想寫出葡萄一生的生長狀況嗎?”
當然不是,以時間為序,作者不但寫了葡萄在每個月的生長狀況,對根、藤、蔓須、葉、果實在不同時節的狀態都有描寫,同時,更寫出了人的勞動,人對葡萄的感情,也抒發了作者豁達開朗的人生態度。
這也是他散文的一個重要特點:記人事、寫風景、說文化、述掌故,兼及飲食瓜果、草木蟲魚,無不集于筆下,閑淡中有滋味,閑適中有意味,給讀者以文學藝術的審美享受及文化修養的提高。
2、文章開頭和結尾都寫了雪,有何作用?
本文以“一月下大雪”作為開頭,鋪陳了一種靜謐的情調;結尾又以“下雪了”算是回應開頭,似乎給人周而復始的感覺。不過此處寫到雪,沒有簡單地復歸開頭的靜謐氛圍,而是顯示了生活的某種延伸,比如作者談到在雪天“檢查葡萄,扛著鐵鍬”,擔心老鼠打洞讓葡萄“受了冷”。
3、如何理解文中多處的疏淡筆法?
本文是一篇將散文之“疏”推向極致的佳作。它從一月順序寫到十二月,在整體上顯得疏簡、隨意,通篇不緊不慢、娓娓道來,看似漫不經心,不少段落也十分自然、簡潔。但它的“疏”,更多是去除了很多不必要的枝蔓后所呈現的干凈利落,所體現的是一種游刃有余的姿態。它應該屬于語“疏”而事“密”的那一類散文,在其俊朗、清疏的字里行間,其實彌漫著非常豐厚的內涵和意味。
4、通過此文可以看出作者怎樣的心境?
這篇散文的“疏”是一種高妙的表現技法,是與作者那淡泊、平和的心靈境界分不開的,顯示了他飄逸、灑脫的人生氣度。所謂“文如其人”,正如有人評價汪曾祺:“他只顧勤懇地疏松著已經板結的心田,默默地播下富含營養的種子,堅信再多的災難,也不能永遠奪走人類豐收的季節。”文與人的相得益彰也說明:“疏”絕非空疏、粗疏之意,法無定法也并非散漫無度;不僅作文如此,做人也是這樣。
二、語言品味
汪曾祺散文的語言是一種詩化的語言,力求準確、簡潔,崇尚樸實、自然,在意境上下功夫,顯得疏淡、雅致而含蓄。他重視語感和語流,充分營造文字的氛圍和節奏,其重點不是告訴讀者話里所包含的“意思”或指向,而是提供一種意味、趣味或者韻味。
可重點品味如下句子:
“黑色的土地里,長出了茵陳蒿。碧綠。”這里的“碧綠”二字,十足讓人玩味;
“把立柱、橫梁、小棍……中等的,六根”,“先刨坑,豎柱。然后搭橫梁。用粗鐵絲摽緊。然后搭小棍,用細鐵絲縛住”,雖然顯得繁瑣,卻絲毫沒有拖沓、冗贅之感;
“澆了水,不大一會兒,它就從根直吸到梢,簡直是小孩嘬奶似的拼命往上嘬”,極富形象感,十分鮮明、傳神。
“都說梨花像雪,其實蘋果花才像雪。雪是厚重的,不是透明的。梨花像什么呢?──梨花的瓣子是月亮做的”,巧妙的譬喻(手法)在不經意間完成。
“哎,它起來了!”“它真是在喝哎!”“可是它耗養分呀!”“可是你得快來!”“那,來回一晃悠,全得爛!”“哦,下了果子,就不管了?”“葡萄,你愿意怎么長,就怎么長著吧。”“它倒是暖和了,咱們的葡萄可就受了冷啦!”通篇的閑話體式,不時夾雜一些道地的口語,增強了語言的活力。
此外,文中標點符號(特別是句號)的使用看似隨意,實則精心,如:“雪靜靜地下著。果園一片白。聽不到一點兒聲音。”“先刨坑,豎柱。然后搭橫梁。用粗鐵絲摽緊。然后搭小棍,用細鐵絲縛住。”不僅有效地保持了語氣的停頓,而且形成了一種有意味的節奏。
第五單元 單元說明
本單元的課文,展示了現代散文的不同布局,有助于讓學生了解現代散文的疏與密的辯證關系。這些散文或偏向于疏,表現為疏中藏密、語疏而事密;或偏向于密,表現為密中含疏、語密而事疏;或疏密相間,表現為疏密得當、繁簡有度。在教學中,應結合具體課文,引導學生了解現代散文的“布局”以及寫法上的多樣性。
一、理解現代散文疏與密的辯證關系及其不同表現
本單元的課文在處理疏與密的關系上都頗具匠心。其中《葡萄月令》是一篇將散文之“疏”推向極致的佳作,它的整體結構顯得疏簡、隨意,通篇娓娓道來,看似漫不經心,不少段落也十分自然、簡潔,但它的“疏”更多是去除了很多不必要的枝蔓后所呈現的干凈利落,它應該屬于語“疏”而事“密”的散文,在其俊朗、清疏的字里行間,彌漫著非常豐厚的內涵和意味。《光》則是一篇展現“密”的作品,作者調動自己敏銳的視覺和聽覺,努力用精細的語言捕捉自然界的光影聲色,到了“密不透風”的程度。《樹》通過精心安排行文的“節奏”,設計文字“疏”與“密”的關系,既有繁密而精細的描摹,又有簡潔明了的勾勒,體現了真正的“疏密相間”。
二、領會現代散文寫法的多樣性
現代散文在藝術表現形式上是多種多樣的,在結構謀篇上是千姿百態的,這是散文作為一種自由靈活的文體的充分保證。應當明白,一篇散文通過什么線索安排結構、組織材料,是依據其表現的內容來決定的;同時,抒情、敘事和議論等類型不同的散文,在具體安排上也各不相同。像《葡萄月令》就顯示了一種法無定法、揮灑自如的氣度,因為它的重心在于某種情趣與情調,它看似散漫,實則是更高意義的嚴謹,滲透著作者非同一般的境界和筆力,其寫法屬于那種“苦心經營的隨便”。《光》的結構方式與作者發散型的、呈網狀波動的思維有很大關系,常常由某一點聯想開去,引出了許多相關的話題,這一方面導致了行文的密集,另一方面使得作者的情感和意緒蘊涵其間。《樹》具有比較明晰的思路和主題,但在行文上不拘一格,有的地方十分細密,有的地方極為疏闊,顯示了疏密有致的張力。
三、學習觀察自然,感悟生命
本單元的三篇散文都是從觀察自然得來,也滲透著作者強烈的生命體驗,在閱讀過程中要細細地揣摩。《葡萄月令》對葡萄的種植、培育、采摘、貯藏等情景,進行了深入的觀察和描繪,其間蘊涵著作者深摯的憐愛和贊美之情。《光》倘若沒有作者對大自然的精細觀察和敏銳捕捉,是不可能呈現出那樣繁密的關于“光”的感受的。《樹》顯示的是作者對“樹”這一尋常景物的沉思,他一方面把各種樹寫得情狀畢肖,另一方面將樹與人類生活、信仰和精神聯系起來,做出了透辟的闡釋。應提示學生在領悟之后,學會在自己的作文實踐中應用,單元后的“思考與探究”里有相關的要求。
本單元所附的知識短文《現代散文的疏與密》,緊扣本單元課文的特點,從現實生活的布局談到藝術作品的布局,并介紹古代詩、畫對疏與密關系的處理,進而涉及現代散文中疏與密的表現。短文對三篇課文或疏或密的特點均有較細致的分析,有助于學生從這一角度加深對課文的理解。有必要提醒學生的是,散文的疏其實是疏中藏密,密其實是密中含疏,關鍵在于如何把握二者之間的“度”。短文還引述了俄國文藝理論家馬卡連柯關于散文密度的幾條規則,可引導學生展開討論。
劉芳
[《葡萄月令》第二課時,講學稿(教師版) 導學案(人教版高二選修)]相關文章:
1.《談中國詩》導學案
9.橋的第二課時教案
10.搭石第二課時課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