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综合专区|和领导一起三p娇妻|伊人久久大香线蕉aⅴ色|欧美视频网站|亚洲一区综合图区精品

新課改下的同課異構課堂教學模式探微 教師隨筆

發布時間:2016-9-13 編輯:互聯網 手機版

                        -- 陳愛強

  

  如果語文是一個天使,那么“閱讀”和“寫作”就是天使的兩個翅膀;只有這兩個翅膀才會讓這個美麗的天使飛得更高更遠

                                                     - 田玉教授

  不論是洋思中學的“先學后教”,還是杜郎口中學的“三三六”,以及正在提倡的“同課異構”,無非是想打造一種高效的課堂教學模式。俗話說:“殺豬殺屁股,各有各的門。”不論采用哪一種課堂教學模式,不論進行怎樣的教學改革,也必須注意以下四點:

實施語文教學改革,必須明確語文學科的性質。

   《語文課程標準》明確規定:“語文是最重要的交際工具,是人類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是語文課程的基本特點。”

    “工具性”往往關注人在理性、認知、過程方面的發展;“人文性”往往關注人在非理性、情感、動機方面的發展。如果只強調工具性,忽視人文性,或者只強調人文性,忽視工具性,將會造成人的片面畸形發展。“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可以使理性與非理性、認知與情感、過程與動機得到有機的整合,從而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二、實施語文教學改革,還要明確語文教育之“魂”。

   語文教學要回歸語文教學,首先要把語文教學丟失的“魂”招回來。 

   什么是語文教學的“魂”。? 

   這就不能不回到一個根本性的問題上:中小學究竟為什么要設置語文課?      

   民族語不僅是民族精神、民族文化的最重要的載體,而且是民族精神和民族文化本身,對下一代進行民族語的教育,是傳承、延續、發揚民族精神、民族文化的必然選擇,而這個任務在中小學的各門課程中毫無例外都由語文課承擔。換言之,中小學設置語文課程的目的就是為了對下一代進行民族語的教育。語文教學,說到底就是民族教育,即母語教育。民族語教育正是語文教學“魂”之所系!   

   語文教學,說到底,就是教會學生讀書和作文,使學生在讀和寫的實踐中學習和掌握漢民族語。讀和寫(包括聽和說),作為學生在語文課上學習民族語的主要實踐方式,其中“讀”又是基礎,是根本。從語文課程內部的課時分配看,閱讀教學占的分量最重;語文教學理念的更新,也首先表現在閱讀教學的改革上。道理很簡單:閱讀是學生學習民族語的主渠道。在閱讀教學過程中,學生通過對范文的誦讀、品味、賞析,生成語感,積累語料,學習民族語的豐富的表現力;與此同時,也受到范文所蘊含的思想、情感、情操的熏染。民族語作為一種工具,不僅是交際的工具、思維的工具,更是學生提高語文素養、豐富精神世界的工具。我想,一位語文教師,如果確實教得學生能夠熟練地運用民族語,能讀會寫、能言善聽,此外還有什么呢?   

   總之,語文教學認定了民族語教育這個目標,多一點對民族傳統、民族文化的尊重,也就找到了語文教學的“魂”。少一點花里胡哨,讓學生實實在在地接觸文本,實實在在地觸摸語言,實實在在地學會讀書和作文(包括聽和說),語文教學是完全可以教好的,決不會“越教越不會教”。   

實施語文教學改革,更必須明確《語文課程標準》提出的四個基本理念。

1、“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是語文教學的根本目的;

2、“正確把握語文教育的特點”是達到語文教學目的的前提;

3、“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是達到語文教學目的的基本策略;

4、“努力建設開放而有活力的語文課程”,是達到語文教學目的的可靠保證。

四、實施語文教學改革,關鍵在于狠抓閱讀教學和作文教學。

  作為一個語文老師,如果把握住了以上四點,也就抓住了語文教學的根本,--也只有如此,才能在語文課堂上游刃有余,才能打造出簡潔高效的語文課堂。

  趙厚、宋春曉老師針對《人民解放軍百萬大軍橫渡長江》一課,設計的“同課異構”的課堂教學模式為打造出簡潔高效的語文課堂提供了范本。

  《人民解放軍百萬大軍橫渡長江》是一篇新聞。本課教學的重難點在于了解新聞的結構特點、學習寫新聞。趙厚老師重在指導學生“寫”,宋春曉老師重在指導學生“讀”。先看趙老師的課堂教學:先寫后教。結合生活實際,即針對正在舉行的教職工籃球賽,讓每一位學生寫一則消息,并展示;然后讀課文,了解消息的特點。了解消息的特點,趙老師做得很好。緊扣文本,很好的發揮了文本的“工具性”作用。比如:4月22日22時的發報時間很好的體現了新聞的“及時性”特點;中路軍30萬、西路軍35萬、東路軍35萬,共計“百萬”的數字,“西起九江”后的“(不含)”,“占領”、“控制”、“封鎖”、“切斷”等動詞,充分體現了新聞“準確”的特點。另外對本課標題、導語、主體的分析,概括出新聞撰寫的實質:同一件事寫三遍,一遍更比一遍詳。之后讓學生對照新聞的特點修改自己的作文,同時指出修改中的不足--“籃球比賽還未結束,怎能說A隊已大獲全勝呢?”學生深刻地認識到新聞必須讓事實說話,不能想當然啊。趙老師敢于放手,走出課堂,走向操場,拓寬了課程資源;寫讀結合,全面提高語文素養;學生展示互評老師點撥指導,有自主有合作有探究。化繁為簡,通俗易懂,有條不紊,學以致用,簡潔高效。

  按說新聞題材屬于客觀如實地報道國內外新近發生的有價值有意義的事件,很難談上情感態度和價值觀方面的教育,即體現語文“人文性”的一面。但宋老師結合自己的教學優勢,揚長避短,巧設情景,模擬播音,以“我當小小播音員”為主線貫穿課堂,分組模擬播音朗讀,并分組選代表展示,學生參與評價,老師模擬示范指導,學生無不感受到解放軍勢如破竹、銳不可當的英勇氣勢,敵人丟盔棄甲抱頭鼠竄的狼狽情形。如臨其境,如聞其聲,如見其人!通過朗讀指導,宋老師讓學生進一步明白了新聞的語言必須簡明扼要的特點。“讀”熏陶了情感,積累了語感,奠定了寫作基礎,可謂“一讀多得”啊!

  根據以上兩位老師的同課異構教學,我們應該有所啟發。

  第一,每個人都有每個人的特點,不要盲從,更不能邯鄲學步,要揚長避短,打造自己的課堂教學特色。

  第二,這篇課文教什么怎么教,這節課教什么怎么教,學生學什么怎么學,應該做到心中有數。“教什么”是重難點問題,“怎么教”是教法問題,“怎么學”是學法問題,“學會什么”是課堂效果問題。課堂教學的成敗是一看“知識與能力”(工具性)目標、“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人文性)目標是否達成;二看學生學會了哪些知識,掌握了哪些解決;問題的方法思路技巧等等。

  第三,“懶婆娘養勤快孩子”,“懶人出智慧”。老師要學會“懶”,學生才會“勤”--多讓學生動起來。

  第四,老師一定不要做學生自己能做的事、該學生自己做的事。

  

  語文死了,可是語文老師還活著,活著便只有痛苦;不想痛苦,就不要再用我們的體力做教育(靠延長學習時間做大量的習題來提高成績),而要靠腦力做教育,走科研之路--做溫暖人心的語文教育。越老越值錢的是腦力勞動者,越老越不值錢的是體力勞動者,你屬于什么者?

  一個人的閱讀史,就是一個人的精神發育史;一個人的寫作史,就是一個人的心靈成長史。                                                   

                                                    --  田玉教授 

陳愛強

[新課改下的同課異構課堂教學模式探微 教師隨筆]相關文章:

1.“同課異構”心得體會隨想

2.同課異構教學活動心得體會

3.課任教師教學隨筆

4.學校見習教師課堂教學隨筆

5.高中政治課教師教學隨筆

6.高效課堂教學隨筆

7.小學音樂課堂隨筆

8.教研論文:論新課改下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的活動

9.初中語文同課異構心得體會

10.教師工作隨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