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核舟記》導學案
一、學習內容
1.積累一些文言詞語、句式,了解課文的大致內容。
2.學習文章采用總──分──總的結構形式,以空間位置和物、人的主次為說明順序,有重點地說明事物的方法。(難點)
3.了解我國古代藝人高超的雕刻技藝。
4.品味語言,真切感受本文觀察細致、描寫生動的特點。
二、課前自學
【知識鏈接】大蘇泛赤壁: 宋神宗元豐二年(1079年),蘇黃被誣以詩誹謗朝廷,下獄。出獄后貶為黃州團練使,實際是流放;但他以讀書和游覽自娛,表現了曠達的胸襟。元豐五年他曾兩次到黃州城外的赤鼻礬游玩,并寫下著名的前后《赤壁賦》。下文說的“清風徐來,水波不興”’“山高月小,水落石出”,正是蘇武在這兩次游覽中見到的景象,是膾炙人口的名句。雕刻品“核舟”就是用文壇上“大蘇泛赤壁”這個典故作題材的。
1、結合注釋和工具書,朗讀課文,力求讀準字音,讀順句子。
朗讀示范:明/有/奇 巧 人/曰 王 叔 遠 中/峨 冠 而 多 髯 者/為 東 坡
珠/可歷歷數也。 虞山/王毅/叔遠甫/刻。
2、文學常識:
本文作者 (約1596--1625),字子敬, (朝代)嘉善人。
選自《 》,本書是由 代 編輯。我們還學過出自這部文集的
(作品)
3、字音字形填空:
罔( ) ruò篷( ) 髻( ) 衣zhě( ) 戌( ) 篆( ) 八分有( )奇( ) qū( )右臂 石青糝( )之 舟楫( )
4、對照注釋并結合工具書解詞譯句,準備上課時交流,把不理解的詞、句寫在下面。(可結合自測自評1-3題思考。)
三、研討與交流
1、課文各自然段寫了什么?作者是按照怎樣的結構順序來寫的?
第1段:
第2段:
第3段:
第4段:
第5段:
第6段:
順序:
(說明文的說明順序主要有三種:(1)空間順序:說明事物的形狀、構造特征。具體次序:從外到內、從上到下、從遠到近、從左到右、東西南北中等。標記詞:表方位的名詞。(2)時間順序:說明事物的發展變化情況。具體次序:操作程序、發展變化等。標記詞:表時間的詞語。
(3)邏輯順序:說明事理。具體次序:先主后次、先總后分、先因后果、從現象到本質、由性能到功用、由一般到特殊等。 )
2、該工藝品藝術的精湛主要表現在哪些地方?
3、點明全文中心的句子是 。
四、自測自評
1、找出通假字,并分別寫出本字。
詘右臂之船: 手倚一衡木:
蓋簡桃核修狹者為之: 舟首尾長約八分有奇:
2、解釋下列加點的詞語
明有奇巧人曰王叔遠 能以徑寸之木
為宮室、器皿、人物 罔不因勢象形
嘗貽余核舟一 蓋大蘇泛赤壁云
舟首尾長約八分有奇 高可二黍許,中軒敞者為艙
清風徐來,水波不興 中峨冠而多髯者為東坡
其兩膝相比者 佛印絕類彌勒
舟尾橫臥一楫 其人視端容寂
其船背稍夷 虞山王毅叔遠甫刻
鉤畫了了 而計其長曾不盈寸
為人五;為窗八 蓋簡桃核修狹者為之
3、翻譯下列句子
⑴罔不因勢象形,各具情態。
⑵嘗貽余核舟一,蓋大蘇泛赤壁云。
⑶中軒敞者為艙,箬篷覆之。
⑷其兩膝相比者,各隱卷底衣褶中。
⑸其人視端容寂,若聽茶聲然。
⑹蓋簡桃核修狹者為之。
⑺技亦靈怪矣哉!
4、課文如此細致地介紹核舟這雕刻品的藝術形象,說明了什么?
5、文中最后一段運用了 的說明方法,這樣說明的作用是 。
徐秀形
[《核舟記》導學案 (人教版八年級上冊)]相關文章:
1.《核舟記》教案
4.核舟記原文及翻譯
6.核舟記原文及譯文
7.核舟記教學課件
10.《談中國詩》導學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