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新課導入1、激情導人:我們經常說青少年是“花季少年”、“花季少女”,青少年階段是“花樣年華”、“花季雨季”。因為青少年時期是最美好的時期,它意味著希望,象征著未來,代表著正在生長的蓬勃的力量,它值得我們為之歌唱。當日本帝國主義發動侵華戰爭,國土淪陷,民族處于危亡的關頭。許多愛國青年紛紛投身于洶涌的抗日救亡浪潮中。一位詩人就以豪邁的激情為他們創作了一首詩。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學習這首《我為少男少女們歌唱》。二、作者及有關背景。何其芳(1912-1977),現代詩人,文學評論家,1938年,作者何其芳告別國民黨統治區黑暗、壓抑、窒息的舊生活,奔赴革命圣地延安。到了延安,親眼目睹了延安軍民火熱的戰斗生活,創作思想較前期(主要表現對生活的不滿),有了很大的改變,寫出了大量熱情謳歌延安和抗日根據地的作品。《我為少男少女們歌唱》就寫于這一時期(1942年)。當時抗日戰爭進入相持階段,延安革命根據地的抗日軍民,特別是延安的青少年們一邊戰斗,一邊生產,一邊學習,顯示出蓬勃的生機。詩人從中感受到祖國的未來,民族的希望,以豪邁的激情創作了這首詩。代表詩集《漢園集》、《預言》,散文集《畫夢錄》三、題解1、詩題中的“我”是誰?
①作者何其芳。
②同作者有相同觀點的人。
2、“我”為誰歌唱?
為少男少女們歌唱。
3、文中的少男少女在當時指哪些人?今天指那些人?
①20世紀40年代延安地區的少男少女。
②社會主義新中國的少男少女。
也就是指青少年
教師:詩人歌唱是面向“少男少女”,這里的少男少女不管是20世紀40年代延安地區的少男少女,還是社會主義新中國的少男少女--不是實指,那么都代表什么?
明確:少男少女是祖國的未來,民族的希望,因此少男少女代表著一種新的生活、新的希望、新的力量,所以詩人感到生活在延安的少男少女們是幸福的,他們的生活充滿青春的活力,顯示著勃勃生機,使人想到他們就是新中國的未來和希望。目的是鼓舞廣大的青少年投身現實生活,為國家民族的未來而胸懷大志。
由此詩人歌唱面向“少男少女”,實際上就是面向祖國的未來,面向民族的希望,為新世界歌唱。
朗讀詩歌1、指導朗讀:感情基調很明顯,奔放快樂,積極向上,對這種詩歌怎樣朗讀呢?明確:語速稍快,語調適當高亢一點,尤其是排比性的詩句。要讀得有氣勢一些。2、聽錄音示范朗讀,劃分節奏,找出重音。3、齊讀五、詩歌解讀1、第一小節:⑴、首先交代題目,“我為少男少女們歌唱”,這是本節的中心句,在這里老師有個問題:剛才我們從題目中知道“少男少女們”就是“青少年”,詩人為什么不說“我為青年們歌唱”?明確:意思雖相同,但節奏感不同,用“青少年”比較直率些,而用“少男少女們”比較委婉,詩歌注重音樂美,“少”字兩個去聲重疊,節奏感較為委婉、響亮。⑵、接下來是為少男少女歌唱的內容,采用了什么修辭方法。
明確:采用了排比、暗喻
(3)、那么文中把“少男少女”比作什么?
“早晨”、“希望”、“屬于未來的事物”、“正在生長的力量”
、那么這四個事物有什么共同點?這四種事物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一種開始、積極向上,給人希望,給人以鼓舞。這四句詩還暗含了另外一層政治意義,即歌頌延安的新天地和共產黨領導下的新生活。
何其芳說:“我感到“早晨”、“希望”、“屬于未來的事物”、“正在生長的力量”與“少男少女”有著共同的特點的,都是吸引我們去熱愛的。
第一節詩迎面撲來的是清新明快的感覺,揭示“少男少女”的特點,明確表達了要給青年們唱贊歌的理由,迸發出蓬勃的熱情,這是詩人愛祖國、愛人民的思想感情的具體表現,為全詩定下了基調。(5)、朗讀第一節2、第二節
、詩人充分發揮形象思維的藝術魅力,運用什么修辭手法?
比喻
教師:其本體是歌聲,而喻體有沒有出現呢?
學生:沒有
教師:那你認為喻體是什么?
學生:??????
教師:“飛”、“停留”是什么詞?
學生:動詞
教師:從這兩個動詞可以知道其喻體是什么?
學生:小鳥
教師:詩人以命令的語氣,要小鳥為他所唱的歌,插翅飛翔,飛到哪里去?明確:“飛到年輕人的心中”。
教師:“飛到年輕人的心中”干嘛?
學生:“尋找停留的地方”
教師:對,飛到年輕人的心中”是去尋找歸宿。也就是說,詩人迫切希望他的歌聲(即歌聲中流露出的那種樂觀向上的精神)能極大地感動廣大青少年,引起廣大青年的共鳴,激勵他們向上。⑶、小結:此節承接第一節的歌唱,詩人繼續高揚這種明快的調子,調動豐富的想象,把歌唱這種相對抽象的事物寫得具體生動。這里的“年輕人”實際上又與“少男少女”相照應,進一步突出詩人所要歌唱的新生事物和新生力量。3、朗讀第3節⑴、什么東西會使草“顫抖”呢?
明確:“春風”,會使草“顫抖”,
教師:這里采用了比喻的修辭手法。把“快樂或者好的思想”比喻成春風。⑵、第3節中的“微風”和“陽光”代表著什么?或者說它們的本體是什么?明確:從語言的角度看,這節詩只有一句話,所以要弄清這處問題,一定要結合全句來理解。作者把自己比喻成一株小草,“快樂或者好的思想”曾使小草“顫抖”過,也就是說作者受到過“快樂或者好的思想”的感染和鼓舞。詩人也希望這些“快樂或者好思想”傳播開來,像和煦的春風吹拂少男少女們的心靈,像溫暖的陽光照耀著少男少女們,使他們意志堅強,奮發向上,永葆青春的活力。由此可見,這里的“微風”和“陽光”代表著“快樂或者好的思想”。
思考與練習二:(“微風”和“陽光”兩個比喻--也就是說希望她的歌聲能極大地感動廣大青年,引起廣大青年的共鳴。)⑶、“顫抖過的/快樂或者好的思想,/都變成聲音飛到四面八方去吧,/不管它像一陣微風/或者一片陽光。”這幾句詩是這首詩歌的精彩之處。詩人揭示了歌聲的來源,乃是“快樂或者好的思想”,詩人來到延安這一片全新的天地里,每天接觸新的事物、新的快樂、新的思想,他簡直如剛來到世界的嬰兒一般,激動好奇地看這個世界,并熱切地投入它的懷抱。詩人要把自己的快樂和好的思想盡快地變成歌聲,長上翅膀,飛到四面八方,讓每一個人都聽到,尤其讓少男少女們聽到。在詩人那里,這是何等美好的心境!這里,詩人先把快樂和思想比成聲音,又把聲音比成“微風”“陽光”,互相構成比喻,顯示了詩人豐富的想象力。⑷、這一節又有一句與第二節中的“你飛吧”相照應,是哪一句呢?明確:“都變成聲音飛到四面八方去吧”,這里表現了詩人迫切希望自己的歌聲得到廣大“少男少女們”的積極反響。2、第4節
教師:詩人的充滿樂觀向上精神的歌聲對自己有什么作用?
(忘掉憂傷、變得年輕、充滿夢想、充滿希望。)⑴、這一節詩人將憂傷拋下,變得年輕,充滿夢想,詩人寫自己在新事物、新思想的熏陶下的變化,在詩中有什么作用?明確:這節是第二、三節詩意的進一步深化。詩人寫他為“少男少女們歌唱”,把憂傷拋在了一邊,重新變得年輕,對生活又充滿了“夢想”和“渴望”。這里暗含詩人現在與過去的對比。詩人在去解放區以前,思想和創作低沉、壓抑,雖然寫出了一些好作品,但總是無端地呈現灰色調,未能給人積極向上的勇氣;來到延安之后,詩人重新彈奏生活的琴弦,發出的琴聲,已經“失掉了成年的憂傷”,而是變得輕快,變得健康。“又”字說明詩人的“夢想”和“渴望”一度消失。作為現在成年的詩人,再也不是過去的詩人了!告別了舊我,誕生了新我。心情無比激動。
教師:這首詩不僅贊美了青年,也鼓舞了成年:不要對生活失去理想和希望。詩人要求成年人考慮怎樣去影響青年,同時又要向青年學習點什么。這是詩人構思的基點,也是詩人思想深度的表現。
教師:講解教師用書P225(三)課堂小結
教師:因此這首詩的主旨是:詩歌通過詩人對少男少女們的熱情歌唱的方式,鼓舞廣大青年人熱愛火熱的現實生活,為國家民族的未來而胸懷大志。同時也表達了詩人熱愛祖國,熱愛人民,憧憬祖國美好未來的情懷。
朗讀詩歌我∕為少男少女們∕歌唱。我∕歌唱早晨,我∕歌唱希望,我∕歌唱∕那些屬于未來的事物我∕歌唱∕正在生長的力量。(感情應積極熱烈)我的歌呵,你飛吧,飛到∕年輕人的心中去找∕你停留的地方。(突出“飛”,應熱情奔放)所有∕使我像草一樣∕顫抖過的快樂∕或者好的思想,都變成聲音∕飛到∕四方八面去吧,不管∕它像一陣微風或者∕一片陽光。(應抑揚頓挫)輕輕地∕從我琴弦上失掉了∕成年的憂傷,我∕重新變得年輕了,我的血∕流得很快,對于生活∕我又充滿了∕夢想,充滿了∕渴望。(感情逐漸升高,推向高潮。)
教師:講解思考與練習一、二四、小結:這首詩以豐富的想象,新奇的比喻,表達詩人熱愛青少年,熱愛新生活,勇于塑造新我的思想感情;語言精煉生動、剛健清新;節奏感強,押韻講究,既有第一節一氣貫注的排比,也有第二、三節的整散兼顧的詩行。這是一首藝術性很高的好詩。五、拓展延伸比較閱讀《畢業歌》這兩首詩都寫于民族危急存亡關頭,都是寫給抗戰時期的青年的,但在立意上側重點有所不同。《我為少男少女們歌唱》主要是歌頌少男少女,歌頌他們熱情奔放的青春,歌頌他們代表著祖國的未來和希望。從而使“少男少女們”得到鼓舞。《畢業歌》則更像是面對民族危亡,向青年們吹起的號角,激勵和鞭策他們勇敢地投身抗戰,獻身祖國。六、布置作業1、反復朗讀并背誦全詩。2、讀完本詩后,你覺得還可以用哪些事物來比喻少男少女?試寫出幾個,并說說為什么要用這樣的比喻參考:早晨的太陽(朝氣蓬勃)、雨后的彩虹(多姿多彩)、絢爛的春天(生機勃勃)、初生牛犢(英勇無畏)、雨后春筍(茁壯成長)。3、預習《紙船》板書設計:我為少男少女們歌唱何其芳歌唱 歌聲早晨希望 一陣微風 憂傷失掉屬于未來的事物 飛正在生長的力量 一片陽光 充滿夢想、渴望
楊思立
[《我為少男少女們歌唱》 教案教學設計(語文版七年級下冊)]相關文章:
10.我為什么而活著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