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二一”語文導學稿1
在山的那邊(一課時)
一、學習內容
1、積累字詞,訓練語言基本功;
2、學習新詩的基礎知識;
3、有感情地朗讀,讀準字音,讀出節奏,讀好語氣;
4、感知詩歌的情境,了解文章的情節;
5、在朗讀中體會作者的情感經歷,體會詩歌中蘊含的人生哲理。
6、學習作者為了理想信念克服困難、不斷追求的精神。
二、課前自學
1、走進課文
①詩歌,文學的一類,是與小說、 、戲劇并列的一種文學樣式。它高度集中地反映社會生活,飽含著作者強烈的思想感情,富于 ,語言凝練而形象,富有節奏韻律,一般分行排列。
詩歌,除字面上的意思外,往往還有深層的含義,常運用 、 和反諷等手法。以表現詩人的真情實感為主要內容。其特點是用白話語言寫作,表現科學、民主的新的時代內容,打破舊詩詞格律的束縛,形式上靈活自由。
②作家、作品、寫作背景摘錄(寫在課文標題下)
2、日積月累
①讀準字音或根據字音拼寫漢字
癡( )想 隱秘 ning( )成 誘huo ( )
喧( )騰 一 shun( )間
②把上面詞語抄寫兩次:
③為下列詞語造句
a癡想
b誘惑
④摘錄有關“海”的名句(2-3句)。
⑤、積累關于信念的名句(至少兩句)。
(如:只要沿著江河,就一定能發現大海。)
3、文句訓練。
例: 海在喧騰。 花兒開放
海在遠方喧騰。
海在遠方為我喧騰。
海依然在遠方為我喧騰。
我聽到海依然在遠方為我喧騰。
4、課前預知:有感情地朗讀,讀準字音,讀出節奏,讀好語氣;并背誦第二節。
語氣,是思想感情運動狀態支配下語句的聲音形式。語氣由兩個方面構成:一方面是一定的思想感情,一方面是一定的具體聲音形式。
語氣的“神”--感情色彩和分量。受具體的思想感情支配的語句才是有生命的、可感的。語氣的感情色彩,指它透露出來的“喜、怒、哀、樂、欲、惡、懼”等人類情感的豐富繁雜的種種不同色彩,因而要求語一言傳播表達的豐富性;語氣的分量,指在把握語氣感情色彩的基礎上,區別是非愛僧中濃淡不同的分寸尺度,強調語言傳播表達的分寸感。 (肯定、否定、征詢、贊嘆、禁止、勸告、告誡等。)
語氣的“形”--語勢。豐富的思想感情只有透過語勢的變化才能讓人毫不費力地直接感覺到,相反,刻板、單調,以不變應萬變的聲音形式只會使本來要表達的思想感情褪色,甚至變味,所以說,語氣是語句“神”與“形”的結合體。
5、整體感知:
現代詩有一定的故事性,你從第一、二節中分別聽體驗到了什么故事情節,請用一句話概括。并從兩節中找出相似經歷的兩組句子。
一:
二:
相似句子:①
②
三、研討交流
1、“小時候,我常伏在窗口癡想--山那邊是什么呢?”表現了山區孩子怎么樣的生活體驗和愿望?
2、結合文中的句子或詞語說說(第一節)我爬山看海的心理變化過程。
( )-- ( )-- ( )
3、第一節中我爬山看海結局沒有在文中直白地交代,你認為他最終有沒有經過自己的努力看到大海呢?請從第二節中找出依據。
4、“我曾一次又一次地失望過”,還能“一次次鼓起信心向前走去”,最終能看到“一個全新的世界”,你認為最主要的原因是什么?(支持作者實現理想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5、體會詩意的語言:“一次次漫濕了我枯干的心靈”中的“漫濕”可以替換成“滋潤”嗎?為什么?
6、探究第一、二節中的“山”和“海”的不同意義。
四、自測自評
作業本1、4、5、6、7、8、9 、10
徐秀形
[《在山的那邊》(一課時) 導學案(人教版七年級上冊)]相關文章:
2.在山的那邊課件
3.在山的那邊教案
4.《談中國詩》導學案
10.鑲邊與剪紙的導學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