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組改完,要去支援生物組”、“8分的點因為閱卷人看不懂只給了0分”、“與中學教學沒多大關系的人成為改卷的主力”……近日,微博上一篇以“高考閱卷老師”身份講述的判卷“內幕”文章(原文地址:/news/65974.htm)受到網友熱議,截至今天凌晨,轉發已突破5萬次。
距離今年高考只有一個月,在此關鍵時刻爆出的“內幕”,惹得不少高三生哀嘆 “心碎了!”更令眾多經歷過高考的網友懷疑,自己當年是不是也被“害苦了?”
本報記者調查發現,這個所謂“內幕帖”至少可以追溯到7年前,而且在每年高考前夕至暑假都會蹦出來變成一個熱點。那么,高考到底是如何閱卷的?幾位來自不同省份、不同程度參與過閱卷的親歷者都表示:“太夸張了,沒那么不靠譜。”
內幕
年年“冒死”
次次“冷飯”
在引起瘋狂轉發與討論的同時,也有不少眼尖網友指出,“內幕帖”看著很眼熟。事實上,該帖確系“炒冷飯”,經過天涯、貓撲、人人等多個網站互相轉載,最初的來源已不詳。
經過搜尋,以天涯論壇為例,該帖至少可以向前追溯到2006年7月1日。那時帖子的標題為《遇上這樣的高考閱卷老師,你的前途在哪里?》。此后2007年、2008年、2009年,每年5至8月高考前夕至開學前夕,這篇帖子都會出來“溜達”一圈,老師都會“冒死”一回。2010年時,帖子的標題為《四川高考閱卷老師冒死揭露內幕》,到了2012年,則成了《北京高考閱卷老師冒死揭露內幕》。
華南師范大學附屬中學語文一級教師李蕓稱,“這條微博文字,這些年至少我看過三次,最近又蹦出來變成熱點?除了臨近高考較能“騙粉”之外,我實在想不出更多理由。”華師附中教師徐冰氣憤地表示,“臨近高考爆出所謂‘猛料’,更多的意圖還是想蠱惑人心,博人眼球,可惡!可憎!”
截至今天凌晨,由于超過20人舉報該微博信息“內容不實”,此帖已被標為“涉嫌違規,社區委員會正在判定”的狀態,等待專家委員會做出最終的決斷。
電腦化后,一篇作文可能由四五個人研究
“比較久遠以前或者在我不了解的外省,我不好判斷是否個別存在帖子里的情況。但可以負責任地講,在北京,尤其最近幾年網上閱卷后,嚴格程度是外人難以想象的。”中國人民大學文學院教授馬相武多年參與高考語文命題與閱卷工作,在他看來,以前紙質判卷時,同一道題能看到別的老師給的分數,判卷可能會受影響;電腦判卷后,實現了“物理隔絕、技術隔絕”,只能從評分標準出發,充分保障了評卷人的獨立思考與判斷。
馬相武介紹,語文科目150分,選擇題使用機讀方式,與評卷人無關。還有一部分答案單一、機械、主觀含量很小的題目,由分組老師專門按照標準答案來判,很短的時間就能判完。再加上監督、檢驗的程序,正確率可以達到100%。
而主觀性的題目(古代文閱讀、現代文閱讀、小作文和大作文)相對難判。“尤其是大作文,網上閱卷有一個限定的時間,因為技術性原因我不方便透露具體多久看一篇,但我可以保證這個時間是很充分的。”馬相武說,判作文時,兩個老師背靠背看同一篇,分別打出分數。“若相同就是這個分;相差不超過規定的分數,就取平均分;若超過,組長便會介入打分。但組長和兩人可能還有分歧,就需要上報到專家組,大家坐下來討論。一篇作文四五個人共同研究的情況我們都遇到過。”
在讀研期間參加過長三角某高考大省2009年、2010年理科閱卷的林澤,認為高考閱卷“已經從制度上保證了態度和質量”。
林澤在閱卷前參加了三次培訓。“第一次所有人集中講紀律、保密協議等等;第二次分學科講評分細則,做出來什么、到哪一步給幾分、遇到什么情況要上報等等,非常非常細致;第三次是在正式閱卷前一天下午去閱卷現場,發現什么問題(比如帶了手機)及時糾正強調。再就是試閱卷,熟悉系統和操作流程,發現五花八門的答案,要將標準進一步細化。真正閱卷時,此前的試閱卷要拿過來重閱。”
理科選擇題是機讀,填空題也有一部分人核對固定的答案,主觀題是分塊掃描到電腦里,再隨機分配到每個判這道題的人的屏幕上。“我給出分數,這道題會回到數據庫,隨機發給另一個人批。”理科大題要求“零容差”,只要不是同分,這道題就會被發給“三評”(權限較高的小組長)來判定。“若三評也無法判定,比如出現了新奇的答案,就提交給仲裁,他相當于本省高考這一科的權威,由他來給最后的分數。”如果有人判的分數常和別人不一樣,經過“三評”發現問題又多出在此人身上,那就會被找去談話分析改進。如果還沒有起色,就會被淘汰,不能繼續參加評卷。
電腦化前,確實存在“搶進度”現象
2004年,歷史專業的碩士研究生余陳參加了山東省高考歷史科目的閱卷工作。彼時還沒有實行電腦化閱卷,試卷是“一袋袋”的,這一點與帖子里的描述頗為相近。“但整個閱卷過程中,跨學科閱卷、學生不懂題目隨意給分等現象都是不存在的,太夸張了。”
余陳介紹,山東省的閱卷傳統是山東師范大學主持文科閱卷,山東大學(微博 招生辦)主持理科閱卷,閱卷人員由高校教師、中學教師和研究生組成。“參加閱卷的研究生都是由本校老師選拔的,專業水平完全不用懷疑。而且研究生距離高考的時間相對較短,更能理解考生的感受,知道一分兩分對高考生而言十分珍貴,閱卷都非常認真。”
2004年山東省有近70萬考生,作為高考大省,判卷任務十分繁重。余陳坦言,確實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由于“搶進度”導致判卷不夠嚴格細致的問題。“幾個人共同批一道題是沒有的,都是一個人批過了就完了,也有復核,但側重于計算分數加減是否正確。”
余陳所在的小組有十來個人,負責兩道歷史大題的批改,總共二三十分。誰的速度慢了,小組長會過來催。“剛開始判卷的時候我十分認真,全身心地在投入,可速度就是趕不上別人。小組長幾次提醒我要抓緊,感覺面子上有點掛不住。”因為奇怪為什么別人可以批那么快,余陳就翻了一本批得很快的老師改過的卷子,發現存在漏給分的現象。“我還拿著他的卷子找小組長,說批得粗。結果小組長說,別管那么多,抓緊批好你的就行了。”
小組長不置可否的態度讓余陳“稍稍有些沮喪”,他只能盡力在保證質量的前提下,把自己的速度提升上來。“總體而言,在批閱紙質卷子的年代里,山東省的閱卷組織還是很嚴格認真的。如果能適當降低對進度的要求,復核的時候適當抽查一部分老師的卷子,看批得正確與否而不是單純算分,應該能有更好的效果。”
較真
為錢閱卷?
無稽之談!
在網傳的“內幕”帖里,“高考閱卷老師”稱六七天就能有1000多元的可觀收入,是閱卷者參與其中的一大動力。馬相武表示,說是為了錢來閱卷,純屬無稽之談。“閱卷勞動強度極大,但報酬極低,有閱卷經歷的人都深有體會。低到什么程度呢?我都不好意思跟你說,如果按小時計算,只有家教所得的幾分之一。”
“這幾年北京的高考卷,一般都在7萬份左右。其中參加語文閱卷的有三四百人,是各學科里最多的,而這三四百人中有一多半都是在判作文。”馬相武說,“因為作文主觀性太強,老師們都非常認真地對待。同一篇作文經常多人查看,多次投入人力,但報酬卻沒有增加。判卷老師很多是高中一線教師,他們甘愿參加判卷工作,主要是為了獲得經驗,了解得分點知識點等,有利于自己的工作。”
而林澤申請參加高考閱卷,則是出于單純的好奇心理。“都是從高考過來的,覺得閱卷非常神圣。”報名后,老師會根據學生平時的辦事能力、學習、科研的態度等綜合因素,決定是否錄用。
談起“爆料帖”,林澤的語氣中帶有一點憤怒,“高考閱卷是很值得我回憶和驕傲的,帖子與事實完全不符,是對我們認真努力的褻瀆。”最令他耿耿于懷的,是對學生判卷的“弱智”表述。他認為在采分點非常詳盡的前提下,學生判卷與老師判卷沒有任何差別,甚至質量更高。
“我們研究生閱卷很動腦筋,都對鍵盤進行了一些改造。譬如某大題分值分布為1、3、5、8,我們有的專門買了會計用的數字小鍵盤,有的把臺式機小鍵盤區用不到的按鍵拆掉,只留下1、3、5、8和回車、回評等功能鍵。不但能減少按錯的手誤率,也能提高反應速度。”
此外,判卷對體力要求極竎ript>
[高考判卷內幕帖不靠譜,閱卷老師稱這是褻瀆]相關文章:
1.怎么用褻瀆造句
2.這是也是造句
3.《稱象》教案設計
4.稱象教學課件
6.曹沖稱象課件
7.勻稱的近義詞
9.五年級稱象教案
10.曹沖稱象原文課文翻譯